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环境污染的健康压力时空差异特征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杨振
敖荣军
+1 位作者
王念
丁启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9-346,共8页
构建基于环境污染的人口健康压力指数模型,引入空间集聚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对中国各省区2005~2014年的污染健康压力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4年各省区的污染健康压力指数发生明显下降,省际差异程度有所降低,但"...
构建基于环境污染的人口健康压力指数模型,引入空间集聚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对中国各省区2005~2014年的污染健康压力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4年各省区的污染健康压力指数发生明显下降,省际差异程度有所降低,但"东高、西低、中部居中"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2各省区健康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在宏观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集聚趋势随时间有所弱化。3在控制城市化率、人均GDP、人口死亡率、森林覆盖率等变量的条件下,考察时段内各省区健康压力指数变化存在微弱的收敛性,各省区的健康压力预期将逐步趋同于某一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健康压力
地区差异
空间集聚
收敛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典型叶部病害高光谱识别及其烈度分类
被引量:
3
2
作者
沈艳艳
赵玉涛
+4 位作者
陈庚申
吕振刚
赵峰
杨万能
孟冉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目的/意义]近年来,玉米叶部病害发生日趋加重且呈现混发现象,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品质。但目前鲜有研究对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实际场景中玉米不同病害及不同烈度混发下的病害防控需求。[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高...
[目的/意义]近年来,玉米叶部病害发生日趋加重且呈现混发现象,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品质。但目前鲜有研究对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实际场景中玉米不同病害及不同烈度混发下的病害防控需求。[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实现玉米典型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的方法,通过挖掘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叶部病害的光谱特性,优选敏感特征构建基于病害发展全阶段(包含病害所有烈度)和病害单一烈度下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进一步地,针对玉米叶部单一病害构建烈度分类模型,以期实现对不同叶部病害的全过程识别与病害烈度分类。[结果和讨论]3种玉米叶部病害在550~680 nm的可见光、740~760 nm的红边、760~1000 nm的近红外和1300~1800 nm的短波红外处其光谱变化显著。基于此提取的光谱特征能够有效捕捉病害特异性信息。基于病害发展全阶段构建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最优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77.51%,Macro F_(1)达0.77;而基于病害单一烈度下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精度随着病害烈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病害发展阶段处于重度烈度时,病害种类识别模型最优精度达95.06%,Macro F_(1)达0.94。此外,研究构建的3种玉米叶部病害烈度分类模型最优精度均超过70%,其中大斑病烈度分类效果最好(OA=86.25%,Macro F_(1)=0.85)。[结论]基于高光谱数据能够有效实现玉米典型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为大范围作物病害监测提供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助力精准防控与绿色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害
高光谱遥感
病害种类识别
病害烈度分类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随机森林的耕地质量评价智能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王丽
周勇
+4 位作者
李晴
徐涛
左岍
吴正祥
刘婧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9-1292,共14页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耕地质量的系统性、非线性、差异性等特点,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化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以襄州区为研究区域,从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社会经济、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耕地质量的系统性、非线性、差异性等特点,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化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以襄州区为研究区域,从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社会经济、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EW)、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三种模型进行训练,比较三种模型的评价精度,并分析襄州区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襄州区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以二、三等级为主,累积面积占比达到54.63%,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质量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低质量耕地主要聚集在南部,且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分布也具有明显差异;(2)耕地质量RF评价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科学定量分析各指标对耕地质量的贡献;(3)耕地质量平均指数比较,RF>BPNN>EW,RF与BPNN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且均与EW的差异较为显著;(4)相比于BPNN和EW,RF具有更高的数据挖掘能力和训练精度,其评价结果最为理想,决定系数R2为0.8145,MAE为0.009,MSE为0.012,RF能有效运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县域尺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为襄州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随机森林
智能模型
襄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地景观破碎化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茜
何真
+3 位作者
方鹤楠
赵雪梅
陆国稳
薛凯仁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影像与粮食产量数据,借助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手段,在景观级别、乡镇尺度上探究潜江市水田、旱地景观破碎效应同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8年研究区的粮食产量基本维持稳...
利用中国科学院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影像与粮食产量数据,借助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手段,在景观级别、乡镇尺度上探究潜江市水田、旱地景观破碎效应同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8年研究区的粮食产量基本维持稳定;东南部乡镇耕地的内部结构基本维持稳定,其余各乡镇呈现增加的变化态势,且这些乡镇在2010年后也大多转增为减;水田景观破碎效应受斑块数量的影响较大,旱地景观破碎化受斑块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大。为保障区域粮食产出均衡,应重点改善区域的旱地景观形状,治理内部结构破碎化,保障区域产粮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粮食产量
时空格局
空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环境污染的健康压力时空差异特征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杨振
敖荣军
王念
丁启燕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9-34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87
71103073)资助~~
文摘
构建基于环境污染的人口健康压力指数模型,引入空间集聚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对中国各省区2005~2014年的污染健康压力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4年各省区的污染健康压力指数发生明显下降,省际差异程度有所降低,但"东高、西低、中部居中"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2各省区健康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在宏观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集聚趋势随时间有所弱化。3在控制城市化率、人均GDP、人口死亡率、森林覆盖率等变量的条件下,考察时段内各省区健康压力指数变化存在微弱的收敛性,各省区的健康压力预期将逐步趋同于某一较低水平。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健康压力
地区差异
空间集聚
收敛性检验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alth pressure
regional differenc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onvergence test
分类号
X5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典型叶部病害高光谱识别及其烈度分类
被引量:
3
2
作者
沈艳艳
赵玉涛
陈庚申
吕振刚
赵峰
杨万能
孟冉
机构
华中
农业
大学
资源与
环境
学院
华中
农业
大学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
重点
实验室
襄阳市农业
科学
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
大学
计算学部
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
重点
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
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基金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ZX01A25,JD2023GJ01)。
文摘
[目的/意义]近年来,玉米叶部病害发生日趋加重且呈现混发现象,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品质。但目前鲜有研究对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实际场景中玉米不同病害及不同烈度混发下的病害防控需求。[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实现玉米典型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的方法,通过挖掘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叶部病害的光谱特性,优选敏感特征构建基于病害发展全阶段(包含病害所有烈度)和病害单一烈度下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进一步地,针对玉米叶部单一病害构建烈度分类模型,以期实现对不同叶部病害的全过程识别与病害烈度分类。[结果和讨论]3种玉米叶部病害在550~680 nm的可见光、740~760 nm的红边、760~1000 nm的近红外和1300~1800 nm的短波红外处其光谱变化显著。基于此提取的光谱特征能够有效捕捉病害特异性信息。基于病害发展全阶段构建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最优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77.51%,Macro F_(1)达0.77;而基于病害单一烈度下的病害种类识别模型精度随着病害烈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病害发展阶段处于重度烈度时,病害种类识别模型最优精度达95.06%,Macro F_(1)达0.94。此外,研究构建的3种玉米叶部病害烈度分类模型最优精度均超过70%,其中大斑病烈度分类效果最好(OA=86.25%,Macro F_(1)=0.85)。[结论]基于高光谱数据能够有效实现玉米典型叶部病害种类识别及其烈度分类,为大范围作物病害监测提供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助力精准防控与绿色农业。
关键词
玉米病害
高光谱遥感
病害种类识别
病害烈度分类
机器学习
Keywords
maize disease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iseas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disease severity classification
machine learning
分类号
S43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随机森林的耕地质量评价智能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王丽
周勇
李晴
徐涛
左岍
吴正祥
刘婧仪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华中师范大学
土地
科学
研究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9-1292,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061)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1FY100505)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重点项目(2018-05-20,2018-10-15)资助。
文摘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耕地质量的系统性、非线性、差异性等特点,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化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以襄州区为研究区域,从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社会经济、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EW)、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三种模型进行训练,比较三种模型的评价精度,并分析襄州区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襄州区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以二、三等级为主,累积面积占比达到54.63%,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质量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低质量耕地主要聚集在南部,且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分布也具有明显差异;(2)耕地质量RF评价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科学定量分析各指标对耕地质量的贡献;(3)耕地质量平均指数比较,RF>BPNN>EW,RF与BPNN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且均与EW的差异较为显著;(4)相比于BPNN和EW,RF具有更高的数据挖掘能力和训练精度,其评价结果最为理想,决定系数R2为0.8145,MAE为0.009,MSE为0.012,RF能有效运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县域尺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为襄州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随机森林
智能模型
襄州区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Random forest
Intelligent model
Xiangzhou District
分类号
F301.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地景观破碎化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茜
何真
方鹤楠
赵雪梅
陆国稳
薛凯仁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文摘
利用中国科学院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影像与粮食产量数据,借助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手段,在景观级别、乡镇尺度上探究潜江市水田、旱地景观破碎效应同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8年研究区的粮食产量基本维持稳定;东南部乡镇耕地的内部结构基本维持稳定,其余各乡镇呈现增加的变化态势,且这些乡镇在2010年后也大多转增为减;水田景观破碎效应受斑块数量的影响较大,旱地景观破碎化受斑块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大。为保障区域粮食产出均衡,应重点改善区域的旱地景观形状,治理内部结构破碎化,保障区域产粮安全。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粮食产量
时空格局
空间数据
Keywords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grain yield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spatial data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环境污染的健康压力时空差异特征
杨振
敖荣军
王念
丁启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典型叶部病害高光谱识别及其烈度分类
沈艳艳
赵玉涛
陈庚申
吕振刚
赵峰
杨万能
孟冉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随机森林的耕地质量评价智能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王丽
周勇
李晴
徐涛
左岍
吴正祥
刘婧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耕地景观破碎化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性探析
陈茜
何真
方鹤楠
赵雪梅
陆国稳
薛凯仁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