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
57
1
作者
龚胜生
张涛
+4 位作者
丁明磊
梅琳
吴清
葛履龙
储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4,共9页
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必须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间的合作以政府间的合作较多,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较少;其合作以交通、旅游、文化、商务等为重点,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当前合作主要存在国家层面支持力...
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必须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间的合作以政府间的合作较多,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较少;其合作以交通、旅游、文化、商务等为重点,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当前合作主要存在国家层面支持力度不够,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要抓紧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设置协调建设的专门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城市群
合作机制
非政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地理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龚胜生
石国宁
李孜沫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1期18-30,153-154,共15页
疫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本文通过编制疫灾序列,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时空变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民国时期江南地区无年不疫,疫灾季发率高达94.70%...
疫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本文通过编制疫灾序列,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时空变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民国时期江南地区无年不疫,疫灾季发率高达94.70%,秋、夏、春三季疫灾多发,集中了全年近九成的疫灾县数,秋、夏季尤甚,集中了全年四分之三的疫灾县数;逐年的疫灾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特征明显;在明初至民国末年的582年间,江南地区疫灾的波动周期越来越短,年均发生疫灾的县数越来越多,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疫灾越来越频繁,民国时期是江南地区历史上疫灾最频繁最严重的时期。二、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主要分布于大运河、宁沪杭铁路沿线及其以东的地区,苏州—无锡一带和环上海地区为疫灾热点区,江苏溧阳地区和浙西山丘地区为疫灾冷点区;疫灾分布重心始终位于苏州境内。三、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交通沿线城市都是疫灾高发点,人口稠密区多为疫灾频发区,水旱灾害严重区也是疫灾严重区,平原地区的疫灾多于山丘地区的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灾
时空分布
江南地区
民国时期
历史医学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州县等第的时空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龚胜生
肖克梅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8-30,155,共24页
州县等第是反映州县政治地位和人口、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对唐代339个州、1607个县等第的时空分异进行历史计量和GIS分析,得到若干结论。(1)唐代府与辅、雄等州,赤、畿、次赤、次畿等县数量相对稳定,上、中、下各等州县数量变动频繁;...
州县等第是反映州县政治地位和人口、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对唐代339个州、1607个县等第的时空分异进行历史计量和GIS分析,得到若干结论。(1)唐代府与辅、雄等州,赤、畿、次赤、次畿等县数量相对稳定,上、中、下各等州县数量变动频繁;唐后期升等州县数多于降等州县数,开元至元和间变动最为剧烈。(2)州县等第空间分异“北高南低”,关中平原有最高值;时间变化“北降南升”,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上升最显著。(3)国都附近州县等级受政治因素影响最大,边疆要塞、交通咽喉州县等级受军事因素影响最大,其他州县等级主要受经济因素尤其人口规模影响,绝大多数是人口增减导致。(4)州县等第变化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全国政治、人口、城市、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县等第
时空变化
地理意义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耕历史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露
张海林
+4 位作者
易军
刘秀芸
刘目兴
李胜龙
周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9-423,共15页
选取水耕年限分别为2年、19年和>100年稻田,通过野外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了稻田田内和田埂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分布差异,揭示了水耕历史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流失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耕作活...
选取水耕年限分别为2年、19年和>100年稻田,通过野外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了稻田田内和田埂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分布差异,揭示了水耕历史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流失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耕作活动影响了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容重、孔隙、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饱和导水率(Ks)等物理性质。随着水耕年限的增加,田内耕作层与田埂表土层、田内犁底层与田埂硬质层的容重差异增大;耕作层的中小孔隙(直径<0.03 mm)含量增加,其他土层的总孔隙和大孔隙(直径>0.3 mm和>0.03 mm)含量降低;田内土壤的Ks下降速度较田埂更快。在测定的吸力范围内(0~100 kPa),2年和19年的耕作层与表土层持水能力相近,而100年耕作层持水能力高于表土层;2年和100年的硬质层与犁底层持水能力相近,而19年硬质层持水能力更强;19年和100年田埂底土层持水能力较田内强。随着水耕年限增加,耕作层与表土层Ks差异减小,硬质层与犁底层Ks差异增加,2年、19年和100年硬质层的Ks分别是对应犁底层的1.10倍、6.90倍和6.32倍,100年田埂底土层的Ks明显高于田内。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影响稻田-田埂过渡区的水-氮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2年稻田的水-氮含量明显低于19年和100年稻田,且19年和100年稻田的水-氮在耕作层聚集。当水耕年限较短时,水-氮同时通过田内和田埂区域快速流失;随着水耕年限的增加,水-氮更易通过田埂发生渗漏。老稻田新修田埂的硬质层土壤会发生退化,再次成为水-氮快速流失位点。因此,对于耕作年限长的稻田,其田埂区域的水-氮渗漏更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田埂
容重
饱和导水率
水分特征曲线
含水量
含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非线性关系
被引量:
1
5
作者
熊亚骏
徐姗
+1 位作者
黄建武
揭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69-172,共4页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对城镇化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二者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探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选取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门限...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对城镇化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二者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探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选取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高的区域农业现代化程度与之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门槛效应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重转型下产业布局规划方法探索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喆
梅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67-71,112,共6页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社会经济的多重转型,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创新需求迫切。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产业布局规划创新的方向、实现逻辑及手段,指出"体现市场意志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要素耦...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社会经济的多重转型,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创新需求迫切。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产业布局规划创新的方向、实现逻辑及手段,指出"体现市场意志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要素耦合是落实这一创新的有效手段",并以武汉市为案例,在实践中对上述思路与方法予以细化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转型
产业布局
要素耦合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裂隙开闭规律
被引量:
13
7
作者
段赫
刘目兴
+3 位作者
易军
朱钊岑
朱强
张海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0-376,共7页
为研究江汉平原稻田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下的裂隙发育规律,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典型稻田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裂隙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土壤裂隙形成初期裂隙长而窄,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裂隙面积率...
为研究江汉平原稻田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下的裂隙发育规律,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典型稻田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裂隙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土壤裂隙形成初期裂隙长而窄,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裂隙面积率和当量宽度逐渐增大;在增湿过程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裂隙面积率和当量宽度逐渐减小,但裂隙长度密度降幅较小。干湿交替条件下的裂隙形成和闭合过程不可逆,且干燥形成的土壤裂隙并不能通过增湿完全闭合。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容重差异影响了耕作层和犁底层裂隙开闭特征。在干燥过程中,耕作层土壤裂隙面积率、长度密度和当量宽度分别为16.1%,0.076 mm/mm^2,2.13 mm,约为犁底层的1.63倍、1.09倍和1.54倍。而增湿结束后,犁底层裂隙闭合程度高于耕作层。耕作层和犁底层的裂隙面积闭合率为39.8%,61.6%,裂隙长度密度降幅为7.9%,20.0%,当量宽度降幅为35.7%,53.6%。为减少裂隙发育造成的稻田水肥渗漏,需合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特别应避免冬春季节长期干旱造成犁底层裂隙无法闭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裂隙
干湿交替
土壤水分
稻田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
57
1
作者
龚胜生
张涛
丁明磊
梅琳
吴清
葛履龙
储环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
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4,共9页
基金
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HBZZ-2012-05)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013YBYB64
2013YBYB66)
文摘
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必须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间的合作以政府间的合作较多,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较少;其合作以交通、旅游、文化、商务等为重点,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当前合作主要存在国家层面支持力度不够,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要抓紧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设置协调建设的专门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城市群
合作机制
非政府组织
Keyword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 (NGO)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地理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龚胜生
石国宁
李孜沫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南昌
师范
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1期18-30,153-154,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研究与编制”(12&ZD1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09BZS031)
文摘
疫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本文通过编制疫灾序列,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时空变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民国时期江南地区无年不疫,疫灾季发率高达94.70%,秋、夏、春三季疫灾多发,集中了全年近九成的疫灾县数,秋、夏季尤甚,集中了全年四分之三的疫灾县数;逐年的疫灾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特征明显;在明初至民国末年的582年间,江南地区疫灾的波动周期越来越短,年均发生疫灾的县数越来越多,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疫灾越来越频繁,民国时期是江南地区历史上疫灾最频繁最严重的时期。二、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主要分布于大运河、宁沪杭铁路沿线及其以东的地区,苏州—无锡一带和环上海地区为疫灾热点区,江苏溧阳地区和浙西山丘地区为疫灾冷点区;疫灾分布重心始终位于苏州境内。三、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交通沿线城市都是疫灾高发点,人口稠密区多为疫灾频发区,水旱灾害严重区也是疫灾严重区,平原地区的疫灾多于山丘地区的疫灾。
关键词
疫灾
时空分布
江南地区
民国时期
历史医学地理
Keywords
epidemic disaster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Jiangnan Area
1912-1949
historical medical geography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州县等第的时空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龚胜生
肖克梅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8-30,155,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历史瘟疫图像整理与疫灾文化研究”(21VJXT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研究与编制”(12&ZD145)。
文摘
州县等第是反映州县政治地位和人口、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对唐代339个州、1607个县等第的时空分异进行历史计量和GIS分析,得到若干结论。(1)唐代府与辅、雄等州,赤、畿、次赤、次畿等县数量相对稳定,上、中、下各等州县数量变动频繁;唐后期升等州县数多于降等州县数,开元至元和间变动最为剧烈。(2)州县等第空间分异“北高南低”,关中平原有最高值;时间变化“北降南升”,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上升最显著。(3)国都附近州县等级受政治因素影响最大,边疆要塞、交通咽喉州县等级受军事因素影响最大,其他州县等级主要受经济因素尤其人口规模影响,绝大多数是人口增减导致。(4)州县等第变化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全国政治、人口、城市、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
关键词
州县等第
时空变化
地理意义
唐代
Keywords
prefecture and county tiers
spatiotemporal changes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s
Tang Dynasty
分类号
K92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耕历史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露
张海林
易军
刘秀芸
刘目兴
李胜龙
周黎
机构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9-423,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215,417712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CNU20QN030)资助。
文摘
选取水耕年限分别为2年、19年和>100年稻田,通过野外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了稻田田内和田埂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分布差异,揭示了水耕历史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流失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耕作活动影响了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容重、孔隙、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饱和导水率(Ks)等物理性质。随着水耕年限的增加,田内耕作层与田埂表土层、田内犁底层与田埂硬质层的容重差异增大;耕作层的中小孔隙(直径<0.03 mm)含量增加,其他土层的总孔隙和大孔隙(直径>0.3 mm和>0.03 mm)含量降低;田内土壤的Ks下降速度较田埂更快。在测定的吸力范围内(0~100 kPa),2年和19年的耕作层与表土层持水能力相近,而100年耕作层持水能力高于表土层;2年和100年的硬质层与犁底层持水能力相近,而19年硬质层持水能力更强;19年和100年田埂底土层持水能力较田内强。随着水耕年限增加,耕作层与表土层Ks差异减小,硬质层与犁底层Ks差异增加,2年、19年和100年硬质层的Ks分别是对应犁底层的1.10倍、6.90倍和6.32倍,100年田埂底土层的Ks明显高于田内。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影响稻田-田埂过渡区的水-氮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2年稻田的水-氮含量明显低于19年和100年稻田,且19年和100年稻田的水-氮在耕作层聚集。当水耕年限较短时,水-氮同时通过田内和田埂区域快速流失;随着水耕年限的增加,水-氮更易通过田埂发生渗漏。老稻田新修田埂的硬质层土壤会发生退化,再次成为水-氮快速流失位点。因此,对于耕作年限长的稻田,其田埂区域的水-氮渗漏更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稻田田埂
容重
饱和导水率
水分特征曲线
含水量
含氮量
Keywords
Paddy bund
Bulk density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Water conten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非线性关系
被引量:
1
5
作者
熊亚骏
徐姗
黄建武
揭毅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69-172,共4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湖北省水土环境变化与健康响应创新群体"(2016CFA027)
华中师范大学重大交叉研究项目(自然科学)"湖北省水土环境变化与健康响应创新群体"(CCNU17ZDJC06)
文摘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对城镇化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二者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探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选取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高的区域农业现代化程度与之趋同。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门槛效应
地区差异
Keywords
Urba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reshold Effect;Regional Differe
分类号
S-01 [农业科学]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重转型下产业布局规划方法探索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喆
梅琳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67-71,1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53)
文摘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社会经济的多重转型,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创新需求迫切。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产业布局规划创新的方向、实现逻辑及手段,指出"体现市场意志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要素耦合是落实这一创新的有效手段",并以武汉市为案例,在实践中对上述思路与方法予以细化落实。
关键词
多重转型
产业布局
要素耦合
武汉
Keywords
multiple restructuring
industrial layout
factors coupling
Wuhan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裂隙开闭规律
被引量:
13
7
作者
段赫
刘目兴
易军
朱钊岑
朱强
张海林
机构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0-37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215,4177126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CFA027)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CNU17TS0001,CCNU19TS005,CCNU18QN002).
文摘
为研究江汉平原稻田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下的裂隙发育规律,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典型稻田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裂隙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土壤裂隙形成初期裂隙长而窄,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裂隙面积率和当量宽度逐渐增大;在增湿过程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裂隙面积率和当量宽度逐渐减小,但裂隙长度密度降幅较小。干湿交替条件下的裂隙形成和闭合过程不可逆,且干燥形成的土壤裂隙并不能通过增湿完全闭合。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容重差异影响了耕作层和犁底层裂隙开闭特征。在干燥过程中,耕作层土壤裂隙面积率、长度密度和当量宽度分别为16.1%,0.076 mm/mm^2,2.13 mm,约为犁底层的1.63倍、1.09倍和1.54倍。而增湿结束后,犁底层裂隙闭合程度高于耕作层。耕作层和犁底层的裂隙面积闭合率为39.8%,61.6%,裂隙长度密度降幅为7.9%,20.0%,当量宽度降幅为35.7%,53.6%。为减少裂隙发育造成的稻田水肥渗漏,需合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特别应避免冬春季节长期干旱造成犁底层裂隙无法闭合的现象。
关键词
土壤裂隙
干湿交替
土壤水分
稻田
江汉平原
Keywords
soil crack
drying-wetting cycle
soil moisture
paddy field
Jianghan Plain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龚胜生
张涛
丁明磊
梅琳
吴清
葛履龙
储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地理研究
龚胜生
石国宁
李孜沫
《历史地理研究》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唐代州县等第的时空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龚胜生
肖克梅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耕历史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分布的影响
陈露
张海林
易军
刘秀芸
刘目兴
李胜龙
周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非线性关系
熊亚骏
徐姗
黄建武
揭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多重转型下产业布局规划方法探索
高喆
梅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裂隙开闭规律
段赫
刘目兴
易军
朱钊岑
朱强
张海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