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郑观应个案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华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84-90,共7页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和企业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第一,政治功利。郑观应身为近代企业家,他经营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谋求个人经济利益,而是将振兴工商、富强国家以与...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和企业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第一,政治功利。郑观应身为近代企业家,他经营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谋求个人经济利益,而是将振兴工商、富强国家以与泰西各国争强竞胜置诸首位。第二,借鉴创新。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对列强的学习和模仿,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始终结合中国实情,择取各国优势,有针对性的引进创新,甲午战后则更注意对日本经验的吸纳;同时他又以弱小国家的反面教训为中国的镜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思想 特点 郑观应 政治功利 借鉴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鸟瞰 被引量:5
2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11,共8页
辛亥革命研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本文对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分四个阶段作了鸟瞰式的回顾,指出1900-1949年是奠基阶段;1949-1966年辛亥革命研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因“左”的思潮... 辛亥革命研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本文对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分四个阶段作了鸟瞰式的回顾,指出1900-1949年是奠基阶段;1949-1966年辛亥革命研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因“左”的思潮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1966-1976年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活动陷于停顿;1976年以来通过拨乱反正,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内容逐步深化,辛亥革命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展望21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将会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辛亥革命研究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历史·超越历史·超越现实——从《实斋笔谈》看章开沅先生的史学思想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9-82,24,共5页
解读历史·超越历史·超越现实——从《实斋笔谈》看章开沅先生的史学思想体系田彤“大家”之所以为“大家”,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于所追求的事业之中;就在于他把事业的终极关怀当作自己的终极理念。章开沅先生就是... 解读历史·超越历史·超越现实——从《实斋笔谈》看章开沅先生的史学思想体系田彤“大家”之所以为“大家”,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于所追求的事业之中;就在于他把事业的终极关怀当作自己的终极理念。章开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但由于他是一位研究精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思想 章开沅 史学工作者 超越现实 离异与回归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史学研究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文化发展起落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罗福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3-69,共7页
关键词 主流文化 青年文化 传统主流 商业文化 历史考察 文化发展 张之洞 民国时期 文化交流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湖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述评
5
作者 晏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辛亥革命史研究 辛亥革命研究 湖北省 张之洞 辛亥革命时期 近二十年 史学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昌起义 经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在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中 ,传统的风尚习俗也在不断发生显著的变化 ,其中消费习俗的演变十分突出 ,并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众所周知 ,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之所以会发生变化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内外因素中探... 在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中 ,传统的风尚习俗也在不断发生显著的变化 ,其中消费习俗的演变十分突出 ,并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众所周知 ,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之所以会发生变化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内外因素中探寻原因 ,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近代商业文化的影响 ,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近代经济发展影响之下消费习俗与消费观念的发展演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发展 消费方式 消费观念 中国 近代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与武汉会战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小青 项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被西方诸大国遗弃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拟从武汉会战时期的国际大气候着手,一方面分析苏联对武汉会战的援助范围及限度。
关键词 武汉会战 中苏关系 范围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武汉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 被引量:8
8
作者 罗福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5-19,23,共6页
关键词 国民党 《新华日报》 武汉抗战 武汉会战 抗战时期 蒋介石 国民政府 1938年 日本帝国主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商言商”与近代中国商人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在商言商”是传统社会商人当中流行的口头语 ,至今仍不时看到人们使用这一词语。而追寻其源头 ,至少必须上溯至 2 0世纪初的清末。本文着重探讨“在商言商”的产生与发展 。
关键词 在商言商 政治参与 商人 商会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尚力思潮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国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0-40,共11页
文章认为,近代尚力思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力的发现阶段,力体现为外在的体质生命力量,主要反映在严复到20世纪的军国民主义思潮中,第二阶段是“力”向文学领域的渗透,由鲁迅到新文化运动,表现为崇尚情感、意志的“诗力”、“意... 文章认为,近代尚力思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力的发现阶段,力体现为外在的体质生命力量,主要反映在严复到20世纪的军国民主义思潮中,第二阶段是“力”向文学领域的渗透,由鲁迅到新文化运动,表现为崇尚情感、意志的“诗力”、“意力”、“强力”; 第三阶段,“力”向文化哲学领域渗透,即朱谦之的“力”的生命化、情感化的“惟情本体论”和战国策派的“力”的本体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尚力思潮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感性启蒙和感性精神重建的开始,标志着古典文化精神向近代文化精神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力思潮 军国民主义 感性启蒙 文化意义 战国策派 文化精神 鲁迅 中国近代 感性生命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宪派阶级基础新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英 《江汉论坛》 1986年第5期74-78,共5页
所谓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实指它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就此问题进行过一场讨论,但意见分歧,结论相去甚远.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不过,从近年出版的有关论著看,立宪派代表民族资产... 所谓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实指它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就此问题进行过一场讨论,但意见分歧,结论相去甚远.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不过,从近年出版的有关论著看,立宪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说法,已为大多数论者所接受.例如,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胡绳武、金冲及所著《辛亥革命史稿》和李新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等专著,都认为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资产阶级 立宪派 辛亥革命史 中华民国史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资本家 史学界 清末立宪 国会请愿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上海商人文化的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7-102,共6页
沪商文化作为中国近代新型的商业文化,与明清时期出现的徽商文化、晋商文化有极大的不同,其显著的特点有:(1)多元开放性;(2)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传统义利观的束缚;(3)完全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士农工商”这一传... 沪商文化作为中国近代新型的商业文化,与明清时期出现的徽商文化、晋商文化有极大的不同,其显著的特点有:(1)多元开放性;(2)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传统义利观的束缚;(3)完全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士农工商”这一传统的定位序列,使商从四民之末跃居四民之首;(4)竞争与创新意识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文化 晋商文化 近代上海 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 徽商 商业移民 西方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苏州商会组织系统试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敏 《江海学刊》 1988年第6期134-140,共7页
近代新式民间社团的崛起,是西潮东渐和民族危机双重压力引发的社会效应,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机体的自调节。当垂直统一的封建官僚机构再也不能有效实施社会控制时,横向联结的新式民间社会组织便潜滋暗长、应运而生。近代中国社会... 近代新式民间社团的崛起,是西潮东渐和民族危机双重压力引发的社会效应,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机体的自调节。当垂直统一的封建官僚机构再也不能有效实施社会控制时,横向联结的新式民间社会组织便潜滋暗长、应运而生。近代中国社会组织生态正是在这一交替转换中寻求着新的平衡支点,并由此构成近代中国社会整体重构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会组织 近代中国社会 民间社会组织 系统 苏州 清末 封建官僚机构 民间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性格特征及其近现代转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福惠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民族主义思想 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 政治的民族主义 民族观念 少数民族 中国中心 文化民族主义 传统文化 《春秋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民初至抗战前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南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初至抗战前北京和南京政府发展手工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文章认为 ,1912年的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为北京政府的手工业经济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这些政策及其措施推动了 2 0世纪 2 0年代手工业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初至抗战前北京和南京政府发展手工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文章认为 ,1912年的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为北京政府的手工业经济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这些政策及其措施推动了 2 0世纪 2 0年代手工业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193 0年的全国经济会议主张加速手工业生产中的技术替代 ,推动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化 ;南京政府对手工业的改造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手工业者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业经济 政府行为 北京政府 南京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业计划》两议——兼论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66-70,131,共6页
本文不满于《实业计划》的研究现状,将孙中山的实业思想放在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拟以相关经济理论为参照,肯定其合理因素,进而指出其区域经济思想的不纯粹性,及均衡发展观的逻辑误导性,剖析其理论偏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实业计划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俄(联)对孙中山的援助为何既迟又少?——兼论土耳其民族运动的阴影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福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43-51,共9页
孙中山生前得到的苏俄 (联 )援助可说既迟又少。原因一是苏俄 (联 )为解决中东铁路和蒙古问题急于先同北京政府建立邦交 ;二是孙中山联合张作霖反对吴佩孚 ,刚好与苏俄 (联 )联吴反张的策略相左 ;三是俄共 (布 )、共产国际和中共内部对... 孙中山生前得到的苏俄 (联 )援助可说既迟又少。原因一是苏俄 (联 )为解决中东铁路和蒙古问题急于先同北京政府建立邦交 ;二是孙中山联合张作霖反对吴佩孚 ,刚好与苏俄 (联 )联吴反张的策略相左 ;三是俄共 (布 )、共产国际和中共内部对援孙有不同意见。此外 ,土耳其民族运动的阴影使俄共 (布 )对援孙心存犹疑。文章进而指出 ,俄共 (布 )在实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援助时 ,既体现出追求本国利益与“世界革命”理想的矛盾 ,也反映出是支持各国共产党人还是支持民族民主派的难于抉择 ,还说明俄共 (布 )希望受援者成为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驯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 孙中山 俄苏 中俄邦交 政治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性质新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清末新政时期 清末“新政” 清政府 资本主义性 预备立宪 戊戌变法时期 资产阶级 改革措施 新式学堂 190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华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0-114,共5页
〕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 ,因此最终归结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实践 ,这本身就表现为对中国现实的超前。超前性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现实的冲突性 :资本主义的近代经济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不可... 〕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 ,因此最终归结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实践 ,这本身就表现为对中国现实的超前。超前性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现实的冲突性 :资本主义的近代经济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不可能得到兴盛。西方经济思想和经营方式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财思想是郑观应形成近代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出发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观应 经济思想 时代特点 政治功利 借鉴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社会史论战中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史学界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研究,存在着忽视方法论问题的缺失。本文从理论形态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社会史论战的方法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史料 理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