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成在久 日进无疆 为纪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百期刊成而作
1
作者 张舜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2-2,共1页
时间过的真快,从1955年华中师大创办学报以来,已经快四十年了。在这悠长的岁月里,由于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全校师生员工的支持,服务其间的全体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终于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按时出版一期,到今天已有一百期向社会发... 时间过的真快,从1955年华中师大创办学报以来,已经快四十年了。在这悠长的岁月里,由于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全校师生员工的支持,服务其间的全体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终于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按时出版一期,到今天已有一百期向社会发行了。这一百期刊物的出版,非有毅力、恒心,不能做到几十年没有间断,并且精益求精,一天天走上健康发展、日新月异的道路。据校内外读者的反应,认为这一刊物的质量,是随着国家的兴旺发达,时代的飞跃前进而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都肯定它,推崇它。这一成绩的取得,却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 四十年 健康发展 学报 变化发展 党政领导 师生员工 共同努力 出版 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又一阶段性总结——《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简评
2
作者 章雪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文化研究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 儒道思想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舜徽先生的西北文献与敦煌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国林 邱亚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3-180,共8页
1946年至1948年,张舜徽先生任教于国立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在西北任教的两年多时间,是他学术研究生命中的重要时段。教学、读书之余,他凭借地理之便,积极搜求西北文献和敦煌学文献,最终利用敦煌古写本《说苑·反质》残卷,撰成... 1946年至1948年,张舜徽先生任教于国立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在西北任教的两年多时间,是他学术研究生命中的重要时段。教学、读书之余,他凭借地理之便,积极搜求西北文献和敦煌学文献,最终利用敦煌古写本《说苑·反质》残卷,撰成了《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一文。《校勘记》是张先生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不仅对研究《说苑·反质》有所补益,对后世研究敦煌学文献、开展文献学理论探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舜徽 西北文献 敦煌古写本 《说苑》残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大学》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涂耀威 周国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清代《大学》研究,有三个新的趋向:一是重考据学的方法;二是《大学》研究经学化;三是《大学》研究经世化。当然,清代仍然存在大量"述朱"、"述王"的《大学》研究之作。从学术史角度而言,清人《大学》说,仍是承宋、... 清代《大学》研究,有三个新的趋向:一是重考据学的方法;二是《大学》研究经学化;三是《大学》研究经世化。当然,清代仍然存在大量"述朱"、"述王"的《大学》研究之作。从学术史角度而言,清人《大学》说,仍是承宋、明儒而来,完成了《大学》研究的"否定之否定",也能对前人的研究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对清人《大学》研究的梳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清代理学发展更复杂的一些层面,也能深切感受到清人朴学研究方式与义理阐发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清代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基博文献学成就三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涂耀威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钱基博是近代有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藏书、读书、著书、教书,重视文献的搜辑、整理和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文章尝试总结钱基博在文献学方面的成就,重点考察其在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思想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钱基博 文献学 版本学 目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恩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19,共6页
"文献"内涵有古今之分,不宜模糊;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本"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是目录学两大基本内容,不宜混而不清;目录学中的书目分类应分为综合性... "文献"内涵有古今之分,不宜模糊;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本"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是目录学两大基本内容,不宜混而不清;目录学中的书目分类应分为综合性书目、专门性书目两大类,不宜再继续所谓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等旧的分类方法;版本学中的版本分类宜分为写本与印本两大类,其下写本再分为稿本、抄本、影写本,印本再分为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刻本之下再根据时间、地区、主体、工艺等划分类别,这样方可层次清楚、泾渭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献学 书目分类 版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法律文献编纂史略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蔚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96-100,共5页
本文概述战国至晚清法律文献编纂史 ,对历代重要法典的体制、内容 ,及有关编纂机构的建置沿革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法制史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宗伊洛:李明复《春秋集义》编撰发微
8
作者 黄觉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213,共13页
李明复《春秋集义》撰成于嘉定十三年六月至十一月之间。其书征引十七家皆系本朝深具伊洛渊源的《春秋》学说,这种独宗伊洛一派的集解方式,在宋代《春秋》集解中可谓有一无二。宋代《春秋》集解中的伊洛特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轻至... 李明复《春秋集义》撰成于嘉定十三年六月至十一月之间。其书征引十七家皆系本朝深具伊洛渊源的《春秋》学说,这种独宗伊洛一派的集解方式,在宋代《春秋》集解中可谓有一无二。宋代《春秋》集解中的伊洛特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轻至重的趋变过程。李明复《春秋集义》完成了对伊洛《春秋》学及其学统的梳理和总结。《春秋集义》的编撰与“嘉定更化”之后的政治、学术情势密切相关。李明复不仅以朱熹《伊洛渊源录》作为征引诸家的主要依据,而且在立此《春秋》学的“道学宗派”上,也受到了《伊洛渊源录》的深刻影响。其集解方式当受到朱熹《论孟集义》(又名《论孟精义》)的启发,同时也与当时蜀地学术传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明复 《春秋集义》 伊洛《春秋》学统 嘉定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水布垭库区植物资源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胜祥 黎维平 +5 位作者 吴金清 雷耘 曾连茂 向三久 王中 胡秀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9,共9页
清江水布垭库区植物共186科,855属,2901种,其中37种为我国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占全国重点保护植物的10.1%.植物分布类型多样,温带成分占优势且起源古老;库区植被类型为5级,共有9个植被型,21个群系,植... 清江水布垭库区植物共186科,855属,2901种,其中37种为我国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占全国重点保护植物的10.1%.植物分布类型多样,温带成分占优势且起源古老;库区植被类型为5级,共有9个植被型,21个群系,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库区植被对清江流域的水质和水的流量以及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库区植物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库区古老、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十分丰富,为我国生物基因库中一个重要的自然区域;库区植被对水布垭水库工程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 湖北 植物资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探究——兼论纪事本末体的创始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翔宇 周国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4,共7页
纪事本末体既是史书编纂体裁,也是《春秋》经解的重要创作形式。结合学术史与文献著录来看,《春秋》纪事本末体大致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属辞比事"、唐宋时期的"事迹类编"、两宋之际纪事本末体裁创始、元明时期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既是史书编纂体裁,也是《春秋》经解的重要创作形式。结合学术史与文献著录来看,《春秋》纪事本末体大致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属辞比事"、唐宋时期的"事迹类编"、两宋之际纪事本末体裁创始、元明时期本末体持续发展、清代"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最终确立等环节。在每一环节中,《春秋》纪事本末体著作能够紧扣经学主题,形成有别于史学著作的鲜明特点。它们共同说明,一个独立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序列"之外的"经解序列"确实存在。对这一序列进行探究,有助于考察《春秋》学以事解经的手法,能够更具体地研究经学在宋清之际的转变,还可以对纪事本末体的创始问题提出更丰富、更完备的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事本末体 经解序列 《春秋》学 以事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源流考——兼论古代“教师节”的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国林 周翔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131,共7页
中国古代对孔子的纪念主要有两种形式:春秋仲月上丁日的礼仪祭祀及孔子诞辰的其它纪念活动。丁祭重在突出孔子的圣人形象,表彰"至圣"在"道统"传承中的功绩,从而为国家政治统治寻求依据。诞辰纪念则更加关注孔子的... 中国古代对孔子的纪念主要有两种形式:春秋仲月上丁日的礼仪祭祀及孔子诞辰的其它纪念活动。丁祭重在突出孔子的圣人形象,表彰"至圣"在"道统"传承中的功绩,从而为国家政治统治寻求依据。诞辰纪念则更加关注孔子的学者形象,强调"先师"在学术传播和教育普及方面的贡献,是一种围绕教学而展开的文化活动。诞辰纪念虽然出现的时间较晚,但自创始之日起,它就与学术、教育密切相关;经由后世不断发展,该活动寓教育于纪念的意味日益浓厚,全行业共同筹办,活动形式多样,影响范围扩大,风俗化、法律化的节日特征日益凸显,最终成为了教育行业的共同节日,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教师节"。而孔子诞辰从孔子个人生日,到重要纪念日,再到教育节日的变化,也体现了我国民俗节日、行业节日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诞辰 教师节 教育 节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爻辞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傅道彬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0期49-54,共6页
《周易》与文学的联系已为人们注目已久了.宋人陈骙即谓:"《易》文似诗."《文史通义》的作者章学诚富有创见地论证了《易》之取象与《诗》之比兴的逻辑共性."五四"以来的学者们在追溯中国文学起源时愈来愈饶有兴致... 《周易》与文学的联系已为人们注目已久了.宋人陈骙即谓:"《易》文似诗."《文史通义》的作者章学诚富有创见地论证了《易》之取象与《诗》之比兴的逻辑共性."五四"以来的学者们在追溯中国文学起源时愈来愈饶有兴致地谈及优美的《周易》爻辞.但是,直至目前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研究基本上还是对一些古朴简单的歌谣的分析,因此只能给人以零散片断的认识,而缺乏整体系统的把握.本文拟从整体上分析《周易》爻辞的构造,以探讨《易》爻辞与诗歌的普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爻辞 普遍联系 东方哲学 整体系统 整体结构分析 董仲舒 逻辑思维 综合体 逻辑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朝儒学的主导地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恩林 赵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尽管六朝思想自由、玄风昌炽,但儒学传统与儒家思想在社会上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并没有被取代,儒学仍然是社会公认的正统思想,这主要表现在:(1)六朝普遍设立国学、进行传统经学与儒学教育、官方取士仍然以博通经学儒学为标准、经学文献... 尽管六朝思想自由、玄风昌炽,但儒学传统与儒家思想在社会上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并没有被取代,儒学仍然是社会公认的正统思想,这主要表现在:(1)六朝普遍设立国学、进行传统经学与儒学教育、官方取士仍然以博通经学儒学为标准、经学文献数量大增;(2)最能体现儒学伦理思想的谱牒文献大量产生从而导致谱牒学最终确立;(3)历朝统治者普修《五礼》并在政治实践中坚持传统祭祀礼仪制度、君臣百姓均以传统礼制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礼学研究者与礼学文献大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六朝 国学 谱牒学 礼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用民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韶军 高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墨子民众思想的核心宗旨是君主如何用民,但以君主的爱民、利民为基础,可以称之为"用民"思想。墨子认为,君主要做到爱民利民、厉行节俭,使民无怨心,这才是值得提倡的君主作为。
关键词 墨子 用民 利民 节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恩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96-102,共7页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经历了夏商二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与西欧中世纪由外族入侵而形成的统一国家迥然不同。其中,周代君主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政治学意义的行政体...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经历了夏商二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与西欧中世纪由外族入侵而形成的统一国家迥然不同。其中,周代君主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政治学意义的行政体制,对于维护和促进周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曾起过巨大作用。将周代分封制比附为西欧中世纪封建制从而否认周代国家的统一性而将秦王朝作为中国统一国家开端的传统见解是不妥当的;按照是否实行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来论定国家是否分裂与统一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是国家行政体制问题,而统一与分裂则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分封制 国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佛道饮食习俗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伟钧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中国先民的宗教活动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祭祀,而祭祀总是同人类的某种祈求心理分不开的,这种祈求又是以奉献饮食的形式反映出来。《诗经·楚茨》云:“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 中国先民的宗教活动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祭祀,而祭祀总是同人类的某种祈求心理分不开的,这种祈求又是以奉献饮食的形式反映出来。《诗经·楚茨》云:“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中国古代的祭祀,无论是大祭或薄祭,都是以最好的食物侍之。饮食不仅促进了宗教信仰的发展,反过来,宗教的发展也为人们信仰食俗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就汉唐时期的信仰食俗而言,主要表现为佛教和道教信仰食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俗 佛教信仰 汉唐时期 饮食文化 饮食生活 道教信仰 《太平经》 梁武帝 《养性延命录》 素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恩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9-73,共5页
“重玄”概念多被理解为有、无双遣 ,视为受佛教“非有非无”中观学影响而产生。本文以为 ,重玄学的内涵是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 ,并不仅仅是有、无双遣 ;它既是一种方法论 ,也是一种本体论。它肇源于郭象的《庄子注》,孙登将... “重玄”概念多被理解为有、无双遣 ,视为受佛教“非有非无”中观学影响而产生。本文以为 ,重玄学的内涵是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 ,并不仅仅是有、无双遣 ;它既是一种方法论 ,也是一种本体论。它肇源于郭象的《庄子注》,孙登将其运用于诠释《老子》,最后由成玄英在其《庄子疏》和《道德经义疏》中集其成。它是一种纯哲学思辩 ,不属于哪一门、哪一派 ,而是为儒、道、释三教所融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玄学 内涵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政令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90-95,共6页
中国的生态环境在明代所发生的严重恶化现象,是与朝廷颁行有关政令的负面效应密切相关的。本文从朱明政权实施的人口政策、屯垦移民政策和扩大地主阶级经济特权的大政方针等方面入手,论述了明朝的一些政令给自然生态带来的种种恶果。... 中国的生态环境在明代所发生的严重恶化现象,是与朝廷颁行有关政令的负面效应密切相关的。本文从朱明政权实施的人口政策、屯垦移民政策和扩大地主阶级经济特权的大政方针等方面入手,论述了明朝的一些政令给自然生态带来的种种恶果。这些政策措施的弊端和失误,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而久远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政令 生态 负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节日饮食礼俗的形成与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伟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70-75,共6页
节日饮食礼俗的形成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社会活动中,适应生产、生活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许多年节形成和成熟于汉唐时期,并传延至今。每个节目都有不同的饮食礼俗,集中反映了汉唐文化的内容和色彩。
关键词 汉唐 节日 饮食礼俗 形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一氓先生的古籍整理思想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国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李一氓先生是 2 0世纪后期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一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思想成果极为丰厚。他把古籍整理视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生产 ,并对古籍整理的下限、整理重点和先后缓急、新领域的开拓等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李一氓先生是 2 0世纪后期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一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思想成果极为丰厚。他把古籍整理视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生产 ,并对古籍整理的下限、整理重点和先后缓急、新领域的开拓等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大量探索。在古籍整理的手段与方法上 ,既重视前人的基本路数 ,又强调并及时总结新的途径。他强调古籍整理要有研究成果 ,整理的最终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标点 翻译 古籍汇编 李一氓 古籍整理思想 古籍整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