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农药分子整体结构的新型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湛昌国 陈其民 +2 位作者 郑芳 刘钊杰 贺红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52-355,共4页
众所周知,Hansch-Fujita物化参数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农药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这一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依赖于实验数据或经验参量,且只能用于研究给定类型的特定的系列化合物分子。特别是,所采用的各种... 众所周知,Hansch-Fujita物化参数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农药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这一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依赖于实验数据或经验参量,且只能用于研究给定类型的特定的系列化合物分子。特别是,所采用的各种基团的电子效应参数只能用于研究苯环上的取代基效应。而对于农药分子的整体结构改变对其活性的影响则较为困难。近年来,曾有人通过用量子化学的分子轨道计算方法对系列农药分子进行计算而探讨其某些量子化学计算数据与农药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然而,由于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本身的复杂性,目前还只有局部性的研究工作,仍然未能考虑到农药分子的整体结构改变对其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农药 物化参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生物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Ⅱ.杀虫剂细胞生测体系的建立及改进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青春 杨红 +1 位作者 汪虹 洪华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6-459,共4页
通过改进MTT方法,以中国棉铃虫细胞系为供试细胞,建立起一种适应化学农药毒力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灵敏度高,可读出每孔仅500细胞的OD值;溶解蓝紫色结晶物(甲)吸收峰在550~570nm之间,参... 通过改进MTT方法,以中国棉铃虫细胞系为供试细胞,建立起一种适应化学农药毒力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灵敏度高,可读出每孔仅500细胞的OD值;溶解蓝紫色结晶物(甲)吸收峰在550~570nm之间,参考波长为590nm;测定昆虫细胞范围为每孔500~60000细胞,这一范围能满足细胞生测及基础研究中多种测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测 MTT 杀虫剂 毒性 农药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与农药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德立 张山 赵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综述了细胞色素P 450的种类和功能多样性,介绍了细胞色素P 450参与除草剂代谢及其作用机理.同时,简述了细胞色素P 45014DM与杀菌剂特异性作用的机制.报道了我们从抗除草剂的瑞士黑麦草中克隆CYP 81B 1同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以及柑橘... 综述了细胞色素P 450的种类和功能多样性,介绍了细胞色素P 450参与除草剂代谢及其作用机理.同时,简述了细胞色素P 45014DM与杀菌剂特异性作用的机制.报道了我们从抗除草剂的瑞士黑麦草中克隆CYP 81B 1同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以及柑橘绿霉菌细胞色素P 45014DM基因的克隆表达.为深入研究杀菌剂作用细胞色素P 45014DM的机理从而设计以P 45014DM为特异性靶标的新型农药、以及进一步研究细胞色素P 450酶系与除草剂代谢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除草剂代谢 P450 14DM 杀菌剂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复合型缓释剂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世琏 谭效松 +2 位作者 梅嘉 罗建林 陈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在对进口系列商品剖析的基础上,使用PE-VAc、甲拌磷、毒死蜱及添加剂设计了几组不同的配比、不同粒径的缓释制剂,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室加速释放试验及活性成份的释放速率测定方法,对两组配方进行了测定.对其中一种进行了田间释... 在对进口系列商品剖析的基础上,使用PE-VAc、甲拌磷、毒死蜱及添加剂设计了几组不同的配比、不同粒径的缓释制剂,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室加速释放试验及活性成份的释放速率测定方法,对两组配方进行了测定.对其中一种进行了田间释放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得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剂 室内释放速率 农药 高分子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生物测定新方法的研究Ⅰ.几种有机溶剂对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青春 汪虹 +1 位作者 洪华珠 彭建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2-95,共4页
将溶解蓝紫色结晶物(Formazan)的溶剂改为pH4.5的3%SDS异丙醇,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用改进的MTT方法研究了丙酮、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中国棉铃虫细胞系(... 将溶解蓝紫色结晶物(Formazan)的溶剂改为pH4.5的3%SDS异丙醇,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用改进的MTT方法研究了丙酮、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中国棉铃虫细胞系(BCIRL-HA-AM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二甲苯外,用0.5%浓度(体积比)处理24h,其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1%浓度时,其细胞存活率仍在90%以上,依次为:95.8%,92.5%,94.6%,91.3%,111%.乙醇在1%~2%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棉铃虫 MTT法 农药 生物测定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正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2年第3期73-88,共16页
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判明结构,使之成为创新类型农药有效母体,是创制新农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当今全世界农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综合性介绍植物与农药的关系,该交叉学科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通过对有效母体的结构改造,... 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判明结构,使之成为创新类型农药有效母体,是创制新农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当今全世界农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综合性介绍植物与农药的关系,该交叉学科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通过对有效母体的结构改造,构一效关系的研究,创制新农药的研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新农药 农药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农药开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7
作者 贺红武 刘钊杰 《湖北化工》 1999年第6期1-3,共3页
综述了国外农药开发的现状及特点、新世纪农药发展的战略及趋势。
关键词 国外 农药 绿色农药 生物农药 安全性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新思维、运用新技术、创制新农药 迎接21世纪的到来
8
作者 刘钊杰 胡利明 徐汉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1998年第S1期4-7,共4页
总结了与病虫害作斗争,化学农药为农业的增产保收作出了重大贡献,强调了从生态学角度建立植物保护新概念,综述了过去十多年来化学农药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及未来害物防治趋势。
关键词 植物保护 农药 生态学 害物防治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的动植物细胞在农药生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万树青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3年第3期12-13,共2页
农药研究中的化合物活性评价、新药筛选以及毒性测定等,一般采用活的生物个体。这种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为农药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然而,由于生物测定对材料的要求严格,并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 农药研究中的化合物活性评价、新药筛选以及毒性测定等,一般采用活的生物个体。这种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为农药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然而,由于生物测定对材料的要求严格,并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做一次测定不仅花费很高而且速度很慢,难以满足新农药创制和开发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药筛选 活性评价 动植物细胞 生物个体 农药创制 离体培养 农药研究 毒性测定 遗传毒性 染色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农药研究与开发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正方 《湖北化工》 1996年第A04期14-17,共4页
综述了植物农药研究与开发的意义和对创制新农药的作用,以及植物农药开发应用的近况、问题和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前景。
关键词 植物农药 开发 杀虫活性 鲜藤 除虫菊
全文增补中
均匀设计法在植物农药配方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玉 杨光忠 +1 位作者 朱正方 司升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1998年第S1期88-89,共2页
以植物烟草、苦参、川楝子、油茶饼为原料,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最佳配方,并在计算机优化的条件下,给出了药效试验结果证明了其配方的合理性。
关键词 均匀设计法 植物农药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农药创制途径及研究概况
12
作者 贺红武 《湖北化工》 1996年第A04期9-13,共5页
根据第七届中日农药学术交流会以及日本农药学会第20回大会的报告,从新农药的创制途径、目前研制开发推广的杀虫剂与除草剂品种、作用机理和代谢机理的研究等三方面对日本新农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杀虫剂 除草剂 日本 生物合成法 农药
全文增补中
绿色化学农药的生物合理设计
13
作者 杨光富 《湖北植保》 2009年第F0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化学农药 生物合理设计 作物病虫害防治 疾病传播 现代农业 生命安全 总产量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若煊 邹用科 +4 位作者 柳国蓉 董进 于欣禾 林红艳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农药作用靶标或作用机制的创新是农药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是生物体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参与的代谢路径不同。前期的研究表明... 农药作用靶标或作用机制的创新是农药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是生物体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参与的代谢路径不同。前期的研究表明,HPPD抑制剂在医药和除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近期的研究发现其在抑菌和杀蚊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HPPD在不同生物体中的生理功能,介绍了HPPD在人、植物、吸血节肢动物、真菌体内参与的代谢过程,总结了不同种属来源HPPD的三维结构,概述了HPPD作为靶标在医药以及农药(除草、杀虫、杀菌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 农药靶标 绿色农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唑菌胺对禾谷镰刀菌与假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混配配方筛选
15
作者 崔光睿 张凯 +5 位作者 官泽为 李嘉然 刘慧 温讯 蔡萌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6,共12页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是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一类广谱杀菌剂,但目前绝大多数SDHIs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差。烯丙唑菌胺(enpyracymid)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是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一类广谱杀菌剂,但目前绝大多数SDHIs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差。烯丙唑菌胺(enpyracymid)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制的新型SDHIs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杀菌谱广、环境生态风险低等特点。本文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分子模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以及田间药效试验等手段,对烯丙唑菌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唑菌胺为底物竞争性SDHIs,对酵母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抑制常数(Ki)为(14.86±0.80)nmol/L;烯丙唑菌胺单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14和0.064μg/m L,与叶菌唑(0.011和0.026μg/m L)相当,明显优于丙硫菌唑(1.795和0.203μg/m L);烯丙唑菌胺与叶菌唑混配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增效作用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12.26~757.14;烯丙唑菌胺与丙硫菌唑按照有效成分质量比1:5混配,对禾谷镰刀菌和假禾谷镰刀菌的增效作用均最为明显,CTC分别为290.60和251.45;在有效成分150和180 g/hm^(2)剂量下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烯丙唑菌胺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5.79%和91.95%,与氟唑菌酰羟胺150 g/hm^(2)剂量下的防效(86.73%)相当,显著优于丙硫菌唑180 g/hm^(2)剂量下的防效(82.47%),且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类真菌毒素的效果明显。本研究对烯丙唑菌胺的混配制剂研发和田间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烯丙唑菌胺 赤霉病 茎基腐病 小麦 增效作用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甲基对硫磷高效降解菌的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永良 刘德立 +2 位作者 陈舒丽 赵莉 肖文精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从长期施用甲基对硫磷(MP)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新型降解菌HS-D38,并利用该菌既降解MP.结果表明,该菌既在降解MP的同时,可对中间产物对硝基苯酚(PNP)进行降解.该菌既能利用苯胺类物质作为唯一的... 从长期施用甲基对硫磷(MP)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新型降解菌HS-D38,并利用该菌既降解MP.结果表明,该菌既在降解MP的同时,可对中间产物对硝基苯酚(PNP)进行降解.该菌既能利用苯胺类物质作为唯一的氮源生长,又能利用对苯二酚作为唯一的碳源生长.经SDS或吖啶橙消除质粒后,HS-D38降解MP和PNP的能力丧失.表明该菌降解酶可能由质粒DNA编码.对该菌16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运用BLAST检索分析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HS-D38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对硫磷 生物降解 16S RDNA 动态降解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苯并咪唑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对DNA凝聚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雪英 孟祥高 +2 位作者 张妍 王莉 刘长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157,共7页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为主配体,合成了锰(Ⅱ)配合物[Mn(DTPB)Ac]Ac.8H2O(1)和[Mn2(DTPB)(NO3)2(H2O)2][Mn2(DTPB)(NO3)2(H2O)(CH3OH)].(NO3)4.5CH3OH.H2O(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为主配体,合成了锰(Ⅱ)配合物[Mn(DTPB)Ac]Ac.8H2O(1)和[Mn2(DTPB)(NO3)2(H2O)2][Mn2(DTPB)(NO3)2(H2O)(CH3OH)].(NO3)4.5CH3OH.H2O(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这2个配合物均能与DNA结合,并对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直角光散射(RAL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和2促进DNA凝聚的性质.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条件下2个配合物都能促使DNA凝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凝聚体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 4 7 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 锰(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强 邓灵福 +4 位作者 郑永良 熊丽 罗勤 肖文精 刘德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从湖北仙桃农药厂附近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甲基对硫磷降解菌HS-MP12,该菌能利用甲基对硫磷(MP)和对硝基苯酚(PNP)作为唯一的碳源、氮源生长。在24h内,HS-MP12对起始质量浓度为500mg/L和200mg/L的MP降解率分别为86.8%和95.7%... 从湖北仙桃农药厂附近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甲基对硫磷降解菌HS-MP12,该菌能利用甲基对硫磷(MP)和对硝基苯酚(PNP)作为唯一的碳源、氮源生长。在24h内,HS-MP12对起始质量浓度为500mg/L和200mg/L的MP降解率分别为86.8%和95.7%,对起始质量浓度为200mg/L的PNP的降解率为92.3%,测定条件为:pH值6,温度30℃。HS-MP12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HS-MP12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实验结果表明,HS-MP12在降解MP时,没有代谢中间产物对硝基苯酚的积累,推测可能存在不同的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甲基对硫磷 对硝基苯酚 生物降解 动态降解 蜡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中嘉8号)离体叶片再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康薇 郑进 +2 位作者 刘凯于 彭建新 洪华珠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中嘉8号杨[Populus deltoids(I-63×I-69)]试管苗叶片作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配比的1/2(N)MS培养基上,筛选出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1/2(N)MS+0.2 mg/L BA+0.02 mg/LNAA+25 g/L蔗糖+7 g/L琼脂,不定芽... 用中嘉8号杨[Populus deltoids(I-63×I-69)]试管苗叶片作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配比的1/2(N)MS培养基上,筛选出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1/2(N)MS+0.2 mg/L BA+0.02 mg/LNAA+25 g/L蔗糖+7 g/L琼脂,不定芽分化率为85%。同时发现,一定浓度的KT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08 mg/L KT+0.02 mg/L NAA+25 g/L蔗糖+8 g/L琼脂,生根率为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I-63×I-69)] 叶片 再生 生长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N-芳基苯甲酰胺的合成与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宁丽红 彭浩 +1 位作者 涂海洋 贺红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为考察对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特点,以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先合成得到酰氯,再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了8个新的标题化合物。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小... 为考察对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特点,以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先合成得到酰氯,再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了8个新的标题化合物。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小麦芽鞘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它们对小麦和黄瓜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果表明:在10μg/g浓度下,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促进小麦芽鞘伸长的活性,其中3b的促进率为27.08%,高于对照药剂吲哚乙酸IAA(10.10%);而化合物3d、3h则显示了很强的促进黄瓜生根的活性,在10μg/g浓度下,促进率分别为66.66%和55.55%,显著高于IAA(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二苯醚 合成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