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明 余琳 +3 位作者 肖毅 陈锟 周东波 赵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163,共9页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才培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赋能大学生的学业预警是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问题、确保其成才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以某高校近1 00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才培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赋能大学生的学业预警是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问题、确保其成才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以某高校近1 00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在遵循隐私保护、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前提下,对所采集的校园网络大数据、上网行为数据、教务数据等进行脱敏处理,运用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与反馈技术来探究大学生的上网等行为与其学业的相关性,构建学业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学业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学生学业风险,有助于实现规模化学生群体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落地应用建立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赋能 教育大数据 上网行为 学业预警 预警模型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均衡视角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推进、难点及优化——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被引量:2
2
作者 范雅琳 王继新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是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研究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政策与推进行动...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是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研究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政策与推进行动,并从资源配置与行动规则两方面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难点。针对智能设施不均衡、师资配置不均衡、社会资源不均衡,以及配套资源亟需优化、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普及效果难以衡量等问题,研究从健全经费保障与成本分担机制、完善人才供给与在职选育制度、优化知识体系与配套资源、建立科学监测评价机制几方面提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均衡 人工智能教育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生产力的机理与进路——兼论教育的生产力属性
3
作者 吴河江 吴砥 谢晶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3,共7页
教育生产力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从狩猎时代到智能时代,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从“表现不明显”提升到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绝对性因素”。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得益于教育功能的强化,即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强化。技术、教育与生产之间具... 教育生产力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从狩猎时代到智能时代,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从“表现不明显”提升到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绝对性因素”。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得益于教育功能的强化,即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强化。技术、教育与生产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耦合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生产力的机理在于可提升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提升教育的个体功能来看,人工智能可变革教育中介系统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水平。从提升教育的社会功能来看,人工智能可引导社会价值观以强化教育服务生产能力,促进教育公平以增强社会生产活力。依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生产力的机理分析,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生产力的进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教育中介系统,培养智能时代所需的人才素养;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社会价值观,聚合社会生产力;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劳动力结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生产力 数字素养 教育功能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去技能化”危机与应对——基于反转型逆向思维分析框架
4
作者 王佑镁 王旦 +3 位作者 王海洁 郭府宁 毛聪聪 柳晨晨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8,共12页
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加速迭代并与教育深度融合,极大地改变了教育场景实践和教学思路,也引发“去技能化”风险,即技术的过度替代导致教育主体某些核心能力的削弱。本研究引入反转型逆向思维视角,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 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加速迭代并与教育深度融合,极大地改变了教育场景实践和教学思路,也引发“去技能化”风险,即技术的过度替代导致教育主体某些核心能力的削弱。本研究引入反转型逆向思维视角,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去技能化”现象的六维分析框架:原理逆向、观念逆向、功能逆向、过程逆向、因果逆向、结构逆向六个维度分别对应六个关键问题。研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应对策略,确保教育在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注重培养与强化教育主体应具有的核心技能,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人机协同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反转型逆向思维 去技能化 双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涛 黄文娟 张振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因子的关键在于通过智能技术确定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消除和减少发展阶段间的各种阻碍因素,达成专业发展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以此为切入点从教师主体性的视角,在现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型中融入人工智能因子构建的人工智能增强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型(AIeTPD),具备发展计划可定制、发展过程可调控、发展成效可评价的特点,可通过教师学习、智能研修、教学创新三条路径,支持诊断式学习预测、个性化在线学习、混合式智能研修、交互式虚拟教研、孪生式混合课堂、智能化教学反馈以及综合化教师评价等应用场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演化,重塑教师学习者、互学者、促学者角色,为数字时代大规模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AIeTPD模型 实践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 被引量:7
6
作者 叶俊民 尹兴翰 +2 位作者 于爽 刘清堂 罗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尚不清晰。因此,研究首先从“术用”与“器用”的双重角度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其次,从确立目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智慧应用四个主要方面构建并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实践框架,以为学习分析实践提供参考。最后,立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现状,研究认为未来应该关注智能素养培育,以转向人智协同的学习分析范式;注重多种技术兼容,以促进分析变革培养的创新发展;重视分析伦理规范,以推动可信学习分析生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习分析 价值内涵 实践框架 发展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朱莎 李嘉源 +1 位作者 况秀林 白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瓶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设灵活开放、包容共享的人机协同环境,引导学生自组织学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契机。鉴于此,该文构建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提出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GAiSOLEs教学模式,并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开展准实验研究,验证GAiSOLEs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iSOLEs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以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维度水平,但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应该重视技术伦理安全,构建可控教育大模型,关注学生数字知识技能发展,避免陷入认知陷阱,并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人机协同 生成式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的国际图景与趋势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峰 黄国祯 +2 位作者 诸葛晶 俞林伟 余新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1,F0003,共6页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近10年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开展关联、聚类、突变等可视化分析,探究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发现机器人辅助手术培训、智能评价...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近10年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开展关联、聚类、突变等可视化分析,探究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发现机器人辅助手术培训、智能评价反馈系统和智能虚拟仿真系统是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其研究演进遵循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实体空间到虚实融合、从关注独立思考到人机协同决策这一脉络,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医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情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教育 文献计量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与启示》评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清思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共1页
在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教育变革的驱动力的今天,《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见和实用指导。《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由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的专家团队撰写,玛雅·比利亚克和查尔斯·菲德尔是主要作者。书中,作者... 在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教育变革的驱动力的今天,《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见和实用指导。《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由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的专家团队撰写,玛雅·比利亚克和查尔斯·菲德尔是主要作者。书中,作者主张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学必须进行变革,学习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核心。在基本知识的学习中,教育者应重视核心概念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在基本能力的学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变革 专家团队 比利亚 知识结构 菲德尔 基础知识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评语研究:基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1
10
作者 罗恒 廖小芳 +1 位作者 茹琦琦 王志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教师评语是形成性评价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但现有教师评语生成的质量在社会性、客观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评语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生成式教师评语是指教师通过认知诊断技术得到的智能诊断数据与... 教师评语是形成性评价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但现有教师评语生成的质量在社会性、客观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评语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生成式教师评语是指教师通过认知诊断技术得到的智能诊断数据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进行交互,从而让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模拟教师社会性语言,生成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师评语。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证研究发现:生成式教师评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Cohen's d=1.08,p=0.000)和学习动机(Cohen's d=0.59,p=0.003),对学生的深度访谈结果表明,生成式评语能作为考试的一种总结反思工具,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和鼓励。研究结果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提供了研究思路,为教育环境中持续评估和改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评语 智能评测 个性化教学 初中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驱动的教育多智能体系统应用研究——技术架构、发展现状、实践路径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石奇 刘智 +2 位作者 段会敏 粟柱 彭晛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5,共13页
随着生成式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驱动的单智能体在教育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在处理需要多角色协作的教育任务时,如教育资源开发、模拟协作学习等复杂场景,单智能体仍面临认知视角单一和角色定位固定等局限,难以满足教育领... 随着生成式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驱动的单智能体在教育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在处理需要多角色协作的教育任务时,如教育资源开发、模拟协作学习等复杂场景,单智能体仍面临认知视角单一和角色定位固定等局限,难以满足教育领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大模型驱动的教育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首先,构建了教育多智能体的多层次应用技术架构体系,为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教学辅助、学习支持、教育评价和教育研究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教育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典型案例;再次,从应用机制、技术实现和教育效果三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多智能体系统赋能教育的内在机理,并提出“机制设计-系统建模-效果评估”的闭环实践路径;最后,探讨了教育多智能体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成果对推动多智能体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智能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多智能体系统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 教育变革 智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课程中概念支架与程序支架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屹 林裕如 +2 位作者 杨玉芹 任旭 高智敏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探究不同类型支架对计算思维培养的作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支持。研究设计了概念支架和程序支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将63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了为期6周的教学实验。通过认知网络和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探索了这... 探究不同类型支架对计算思维培养的作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支持。研究设计了概念支架和程序支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将63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了为期6周的教学实验。通过认知网络和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探索了这两种支架对小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影响。在计算思维的认知网络结构方面,研究发现概念支架组主要关注抽象与调试要素,而程序支架组涉及的计算思维要素更为丰富,分解、调试与迭代三者紧密相连。在计算思维要素的转换路径方面,概念支架组展现出“分解→抽象→调试”和“算法→迭代→算法”两条显著路径,而程序支架组则形成了从分解问题到迭代优化的完整路径。研究结果不仅深入揭示了概念支架和程序支架在促进小学生计算思维发展中的不同作用,还为致力于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人工智能课程 支架策略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非线性学习智能体模型建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红涛 余琳 王继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该研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的非线性学习智能体模型建构,分析了非线性学习的特点,并预设了自学、混合和协作三种学习场境。基于这些场境推导出智能体模型的功能需求,进而抽象出模型的核心能力。该文界定了非线性学习智能体... 该研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的非线性学习智能体模型建构,分析了非线性学习的特点,并预设了自学、混合和协作三种学习场境。基于这些场境推导出智能体模型的功能需求,进而抽象出模型的核心能力。该文界定了非线性学习智能体的含义、数学表达式及核心算法,并阐述智能体模型的核心是一个改进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旨在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动态优化的学习支持,有效提升非线性学习的效率,为AIGC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型构建方法,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和个性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非线性学习 智能体模型 个性化学习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与调节的融合共创: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人智交互过程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汪靖 陈恬妮 杨玉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5,共11页
人智交互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的人机关系,其隐含的对话特征、过程及教育属性有待厘清。该研究聚焦于人智协同写作对话的过程与模式,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法,旨在揭示人智交互的对话行为与学习发生机制。通过对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智交互... 人智交互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的人机关系,其隐含的对话特征、过程及教育属性有待厘清。该研究聚焦于人智协同写作对话的过程与模式,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法,旨在揭示人智交互的对话行为与学习发生机制。通过对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智交互话语文本进行编码,研究分析了不同写作对话阶段、不同写作水平的学习者的特点,识别出了四种人智交互对话模式,即惰性接收被动对话型、搜索依赖主动对话型、共享调节协作对话型和思辨创造共生对话型,这些模式呈现出人智互动的渐深关系和知识转化与创生的递进层次。研究认为,人智交互要追求人智共生的学习型对话,通过人机共享调节的协作学习和高阶思维的参与,促进学习者的能动决策和素养发展。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人智交互的教育场景,实现对话教育和人智交互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互促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对话教育 自我调节和共享调节 议论文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东波 赵帅 +2 位作者 李卿 孙建文 朱晓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是实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个性化教育的智能化评价是衡量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个性化教育评价中数据采集获取难、评价过程环节多、指标数据粒度粗、实时反馈... 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是实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个性化教育的智能化评价是衡量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个性化教育评价中数据采集获取难、评价过程环节多、指标数据粒度粗、实时反馈效果差,难以应对规模化、过程性、全方位、个性化发展评价难题,提出人机协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评价方法。首先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育评价的内容,然后提出了人机共建个性化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与人机协同实施过程,最后展示了人机协同个性化教育评价的典型案例。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评价手段,具有全天候、超时长的服务能力,可大幅提升评价的效率与质量,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评价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教育评价 个性化教育 智能化评价 数据驱动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课程中游戏化学习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实践的研究——以“挑战Alpha井字棋”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屹 马静思 +4 位作者 周平红 刘金芳 王康 高晗蕊 彭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3-72,共10页
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共同目标与要求。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主要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智能技术的体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输入—过程—结果(IPO)游戏化学习模... 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共同目标与要求。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主要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智能技术的体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输入—过程—结果(IPO)游戏化学习模型,将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游戏元素与计算思维实践要素有效融合,以设计“挑战Alpha井字棋”游戏为例,开展游戏化学习,促进高中生计算思维实践的培养。通过分析测试题、游戏设计任务、调查问卷和游戏作品探究241名高中生计算思维实践、人工智能学科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课程中开展游戏化学习能够显著提高高中生计算思维实践整体水平和分解、抽象、模式识别、算法、调试五个要素水平,促进人工智能学科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降低认知负荷。该游戏化学习设计框架适用于人工智能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实践,通过运用游戏元素发展和创新人工智能课程的教与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实践 游戏化学习 人工智能课程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创变: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三女牙 孙建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22,共7页
因应未来社会需求变化、学习机理认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进化,课堂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为突破精准化教学瓶颈,实现"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提供了历史机遇。但由于课堂的固有复杂性及其时代内涵演变,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 因应未来社会需求变化、学习机理认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进化,课堂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为突破精准化教学瓶颈,实现"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提供了历史机遇。但由于课堂的固有复杂性及其时代内涵演变,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面临多空间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环节汇通、多模式适配等挑战,需从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系统化创新,发展计算教育学导向的课堂精准教学理论,构建智慧课堂"环境-资源-活动-评价-交互"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智慧课堂多场景常态化、多学科差异化、多模式智慧化应用,以重构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生态,为促进我国教育创新与变革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堂创变 智慧课堂 精准教学 系统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构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研究(二)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莎 李环 +2 位作者 吴砥 郭庆 吴永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53,共8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核心素养是未成年人应对智能时代挑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养。现有关于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对其价值定位、内涵解读、模型构建、指标确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文章...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核心素养是未成年人应对智能时代挑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养。现有关于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对其价值定位、内涵解读、模型构建、指标确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文章首先从AI的技术属性、社会属性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三个方面介绍了AI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然后从知识理解、应用能力、综合性三个视角阐述了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接着采用文献研究法,提取AI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构建了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最后采用频次统计法和德尔菲法,制定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文章构建的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及指标体系是未成年人AI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培养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的基准和操作指南以及评价未成年人AI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核心素养 未成年人 结构模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在线协作会话分析:概念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林静 涂凤娇 +2 位作者 马鑫倩 高喻 刘清堂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6,99,共8页
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数据是深入了解其学习过程和认知状态的一类重要数据。但由于自然语言的灵活性和学习情境的复杂性,协作会话数据分析的自动化程度一直不高,难以大规模应用。文章从人工智能视域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在线协作... 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数据是深入了解其学习过程和认知状态的一类重要数据。但由于自然语言的灵活性和学习情境的复杂性,协作会话数据分析的自动化程度一直不高,难以大规模应用。文章从人工智能视域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在线协作会话分析概念模型,对在线协作会话分析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分析流程和常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基于信息论的知识贡献测量”和“基于语义的协作会话学习投入自动分析”两个在线协作会话分析典型案例。案例证明了该模型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计算”与教育研究的“可理解”相结合,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协作会话分析融合搭建了桥梁,对在线协作会话分析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会话 人工智能 概念模型 可计算 可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价值意蕴、联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军其 刘萌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社协同育人对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育、数字素养教育的创新变革以及新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指导,研究提出目标联动、动力联动、角色联动、境脉联动以及情感联动是家校社形成数字素养教育合力的内在逻辑。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要从增强价值认同、提升专业能力、营造育人环境、挖掘各方优势以及实施评价改革等路径,来实现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数字素养 家校社协同 联动逻辑 交叠影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