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内在机理与模式构建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艳 陈辉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学科融合趋势日益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突破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技术赋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文章聚焦跨学科教育领域,首先阐释了跨学科创新... 在学科融合趋势日益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突破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技术赋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文章聚焦跨学科教育领域,首先阐释了跨学科创新思维的基本内涵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跨学科创新思维的四个发生要素:多学科知识基础、基本的创新思维、团队沟通与协作、产出导向。然后,文章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的四个核心功能:高效信息检索与整合、多轮对话与角色模拟、评价与反馈、生成与创作。在此基础上,文章厘清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在机理。最后,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基于面向设计的产生式学习模式(Design-oriented Production-Based Learning,DoPBL),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跨学科创新思维 面向设计的产生式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人工智能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发展
2
作者 吴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12期1-1,共1页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知识创新加速推进,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驱动教育变革与转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学生的必备素养,全面提...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知识创新加速推进,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驱动教育变革与转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学生的必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大批数字时代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 产业变革 知识创新 数字时代 数字素养 创新人才 变革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研究——基于图画的认知网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晗蕊 张屹 +3 位作者 王康 王莹 赵苏楠 从相淼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8期90-100,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持续推进,小学高年段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萌发了更多的思考,但当前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及其与计算思维关系的研究仍不充分。因此,文章收集了285名五年级学生的现实和理想中人工智能学习的图画,采... 随着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持续推进,小学高年段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萌发了更多的思考,但当前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及其与计算思维关系的研究仍不充分。因此,文章收集了285名五年级学生的现实和理想中人工智能学习的图画,采用基于图画的认知网络分析方法,将学生的图画编码为6个维度19个元素,并可视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构。研究发现,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现实状态偏重编程实践;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观念理想状态偏重智能技术的体验与应用;计算思维高分组学生关注学习活动,低分组学生关注学习材料,期待参与学习活动。文章通过呈现小学高年段学生对现有人工智能学习的感知与理解,以及对未来人工智能学习的期待,旨在为推动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高年段 人工智能学习观念 计算思维 认知网络分析 图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与启示》评介
4
作者 彭清思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共1页
在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教育变革的驱动力的今天,《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见和实用指导。《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由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的专家团队撰写,玛雅·比利亚克和查尔斯·菲德尔是主要作者。书中,作者... 在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教育变革的驱动力的今天,《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见和实用指导。《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一书由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的专家团队撰写,玛雅·比利亚克和查尔斯·菲德尔是主要作者。书中,作者主张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学必须进行变革,学习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核心。在基本知识的学习中,教育者应重视核心概念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在基本能力的学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变革 专家团队 比利亚 知识结构 菲德尔 基础知识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具身何以可能——论具身的人工智能与具身的教育实践 被引量:21
5
作者 郑旭东 王美倩 周子荷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6期5-14,共10页
文章从认知的具身观点出发,探讨了基于“表征—计算”的符号型人工智能向基于“模拟—复现”的具身型人工智能转变的逻辑必然。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具身人工智能实现了从身体延伸到技术赋能的跨越,为构建超生物肢体、超生物感官和超生... 文章从认知的具身观点出发,探讨了基于“表征—计算”的符号型人工智能向基于“模拟—复现”的具身型人工智能转变的逻辑必然。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具身人工智能实现了从身体延伸到技术赋能的跨越,为构建超生物肢体、超生物感官和超生物大脑整合的具身型智能教育技术系统,以具身认知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耦合发展促进教育与经验的统一,推动教育实践具身水平持续提升,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行分离等离身教育难题开辟了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具身认知 教育实践 具身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分析视角下对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认知的探究
6
作者 杨九民 张祺晖 +1 位作者 徐珂 章仪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互联网+”背景下,技术赋能教学对师范生的能力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前师范生对教学中技术应用的认知对提升其专业技术素养至关重要。为此,文章首先以华中师范大学的86名师范生为例,通过隐喻分析探究其对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 “互联网+”背景下,技术赋能教学对师范生的能力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前师范生对教学中技术应用的认知对提升其专业技术素养至关重要。为此,文章首先以华中师范大学的86名师范生为例,通过隐喻分析探究其对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发现这些师范生共产生了47种不同的隐喻,可分为发展、便利、必要、动力和威胁五个类别。然后,文章利用非参数检验和认知网络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隐喻类别组的师范生在实践表现和认知思维结构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必要组最佳、发展组最次,同时发现元认知能力对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旨在利用隐喻来分析评估师范生对技术应用的认识,挖掘改善教学的有效信息,从而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意识态度 师范生 课程表现 认知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师范生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以H师范大学为例
7
作者 张铭灿 程健 +1 位作者 娜日苏 陈实 《地理教学》 2023年第8期4-8,12,共6页
课堂提问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终。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依据。课堂提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即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如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考查... 课堂提问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终。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依据。课堂提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即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如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考查地理师范生在课堂提问中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本文以H师范大学地理师范生课堂提问为研究样本,借助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建立了师范生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计算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系数。结果表明,地理师范生在课堂提问中落实课标要求的能力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存在偏差;第二,落实课标要求的问题链设计能力有待提升。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师范生 课堂提问 课程标准 SEC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学习空间中师范生自我导向学习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小娟 刘清堂 +2 位作者 王姣阳 梁中锋 常瑀倍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1期54-63,共10页
文章首先聚焦于"自我导向学习"和"智慧学习空间",设计了智慧学习空间支持的师范生自我导向学习模式。之后,文章在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开展了为期18周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自我导向学习对师范生自... 文章首先聚焦于"自我导向学习"和"智慧学习空间",设计了智慧学习空间支持的师范生自我导向学习模式。之后,文章在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开展了为期18周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自我导向学习对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和在线学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导向学习对学习者策略、资源利用两个维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效果明显,但在态度维度提升不明显;自我导向学习整体提升了学业成绩,尤其是对低自主学习水平者的学业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效果更明显,但其在在线自主学习行为方面表现欠佳。最后,文章提出给予情感支持、设计多元智能活动组合策略和提供及时高效反馈的适切策略,以期在智慧学习空间中有效开展自我导向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导向学习 智慧学习空间 师范生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伦理挑战:表征、溯因与纾解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砥 郭庆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近年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难得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在智能技术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伦理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发现,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的... 近年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难得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在智能技术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伦理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发现,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的伦理挑战主要表现在数据安全与歧视风险,学生身心、认知和思维发展受阻,师生交互的关系异化,师生发展机会不公等方面。从技术哲学视角看,这些伦理挑战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生产的矛盾运动,以及技术扩散现象的必然结果。从实践视角看,这些伦理挑战难以破解的原因包括:算法的固有缺陷与人为偏误、相关制度规范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等。为破解伦理困境,未来我国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底线,将伦理原则嵌入算法设计,完善技术准入和伦理边界的制度规范,建立智能教学产品研发与应用的法律法规,实施技术自我监督和教学应用监管,提升师生智能时代的关键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伦理 中小学教学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注意力分析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增照 石雅文 +1 位作者 王梦珂 郑秋雨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教师注意力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注意力分析的复杂性和低效性制约着教师注意力评价的探索,智能化分析工具的应用有望打破这一瓶颈。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教师注意力的研究现状。随后,文章探讨了教师注意力分析与评... 教师注意力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注意力分析的复杂性和低效性制约着教师注意力评价的探索,智能化分析工具的应用有望打破这一瓶颈。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教师注意力的研究现状。随后,文章探讨了教师注意力分析与评价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运用智能技术进行探究的对策。在此基础上,依据注意力理论开发了教师注意力智能分析系统。接着,文章选取12节小学数学课程,利用该系统收集教师注意力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教师注意力与师生互动存在显著相关,即教师看学生与学生行为呈正相关,教师看黑板和教材与教师行为呈正相关。此外,注意力评价结果显示,与新手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在注意学生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且注意力评分更高。基于上述发现,文章为小学教师注意力的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教师注意力的评价与提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注意力 师生互动 教师行为 智能分析 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研究
11
作者 肖明 余琳 +3 位作者 肖毅 陈锟 周东波 赵亮 《现代电子技术》 2025年第8期155-163,共9页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才培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赋能大学生的学业预警是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问题、确保其成才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以某高校近1 00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才培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赋能大学生的学业预警是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问题、确保其成才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模式,以某高校近1 00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在遵循隐私保护、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前提下,对所采集的校园网络大数据、上网行为数据、教务数据等进行脱敏处理,运用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与反馈技术来探究大学生的上网等行为与其学业的相关性,构建学业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学业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学生学业风险,有助于实现规模化学生群体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落地应用建立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赋能 教育大数据 上网行为 学业预警 预警模型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支持的多模态互动教学评价框架设计与应用效果
12
作者 王梦珂 陈增照 +1 位作者 石雅文 王卓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9期91-101,共11页
评价和反馈互动教学质量,既是开展教学诊断、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有益实践。然而,传统的互动教学评价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存在分析不全面、不准确且耗时费力的问题。基于此,文章设计了智能... 评价和反馈互动教学质量,既是开展教学诊断、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有益实践。然而,传统的互动教学评价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存在分析不全面、不准确且耗时费力的问题。基于此,文章设计了智能技术支持的多模态互动教学评价框架,分为指标层、数据层、技术层、结果层和应用层,并从互动范围、互动参与度、互动亲密度、互动公平性、互动深度五个维度评价互动教学的质量。为了检验此评价框架的应用效果,文章以10个教学录像为样本,进行了多模态互动教学评价结果和专家模糊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智能技术支持的多模态互动教学评价框架能够有效反映互动教学的质量。文章的研究为互动教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准确且高效的工具,并为推动教学诊断和教师专业发展、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互动教学 智能技术 教学录像 行为识别 教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影响机制与培养策略研究——基于NCA和QCA的证据
13
作者 吴林静 王慧敏 刘清堂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战略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通过数据分析来驱动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然而对于如何培养教师的数据素养目前尚不明确。为此,文章首先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梳理出数据效能感、数据焦虑、数...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战略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通过数据分析来驱动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然而对于如何培养教师的数据素养目前尚不明确。为此,文章首先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梳理出数据效能感、数据焦虑、数据资源和数据氛围四个教师数据素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师数据素养影响机制假设模型;然后运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教师高数据素养的必要条件;若要达到90%的高数据素养,数据效能感具有较强的瓶颈效应;教师数据素养的影响机制主要有效能-资源型、效能-环境型和效能缺乏型三种类型。基于上述结果,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相关策略,包括强化效能信念与提升知识技能并行、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保障、在数据素养培养初期优先使用个体学习的方式,以期为提升教师的数据应用能力和建设优质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素养 必要条件分析 定性比较分析 影响机制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野中的合作:对“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的新认知
14
作者 郑旭东 王昕玮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3期5-14,共10页
“合作”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和范畴。合作的主体是人,对合作的科学理解必然建立在对人类认知进行把握的基础之上。文章从认知的具身观点出发,对合作“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新探索;同时,对合作过程中“共... “合作”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和范畴。合作的主体是人,对合作的科学理解必然建立在对人类认知进行把握的基础之上。文章从认知的具身观点出发,对合作“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新探索;同时,对合作过程中“共同理解”和“共同行动”的心理机制做出了新解释,即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前向模型之间发生碰撞后产生“共鸣”,以“共同理解”作为粘合剂形成联合行动空间,进而达成“共同行动”。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认知的具身观点,结合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观,探讨了技术作为工具中介在这一心理机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揭示合作过程中的双向建构,回答了“如何以技术的具身实现具身的合作与合作的具身”此问题,这为理解和实现在教育中以认知的具身观点为基础、通过技术的具身走向更好的合作提供了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内部前向模型 联合行动空间 经典认知科学 工具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深度学习而思:反思日志促进大学生元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卜彩丽 李飒 +2 位作者 王静 张思 董乐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9期73-81,共9页
元认知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预测因子,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在明晰反思日志、元认知与深度学习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反思理论设计... 元认知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预测因子,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在明晰反思日志、元认知与深度学习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反思理论设计了反思日志撰写框架并进行了三轮迭代设计。之后,文章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反思日志促进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学生的反思水平随着反思日志的不断撰写而持续提升,反思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撰写反思日志可作为提升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策略。文章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深度学习相关理论研究,也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推动深度学习落地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日志 反思水平 元认知能力 深度学习 高阶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 被引量:48
16
作者 吴砥 郭庆 +1 位作者 吴龙凯 程浩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以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的融合,已成为数字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历程,分析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阶段和特征,阐释了智能技术重塑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包... 以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的融合,已成为数字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历程,分析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阶段和特征,阐释了智能技术重塑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包括更加丰富的教育评价内容,个性化、综合性、伴随式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主体,数据驱动的评价手段等。文章在研判评价改革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智能技术自身的发展进步及其在评价中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将助推结果评价更加科学、过程评价更加智慧、增值评价更加便捷、综合评价更加完善。最后,文章给出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建议,即协同推进评价改革,突破关键评价技术,试点探索新评价范式,注重技术伦理与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技术 教育评价改革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区域教育治理的智能化大数据平台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炀 茆瀚月 +1 位作者 李超 左明章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1年第9期63-70,共8页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速发展,为推动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对面向区域教育治理的大数据平台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当下教育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瓶颈,构建了互联网感知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大数据平台,...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速发展,为推动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对面向区域教育治理的大数据平台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当下教育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瓶颈,构建了互联网感知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大数据平台,并展示了该平台在区域教育治理领域的三个应用方向,以期加深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区域教育治理层面的应用,并创新区域教育治理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感知大数据 区域教育治理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研究演进:阶段、特征和展望
18
作者 程健 陈实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8,共6页
地理课堂转型的关键在于变革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过程是传授地理知识、塑造思维方式、发展智能与个性并养成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具有一般性与地理性、价值性与发展性、预设性与生成性、双边性与复杂性等属性。本文通过分析将我国地... 地理课堂转型的关键在于变革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过程是传授地理知识、塑造思维方式、发展智能与个性并养成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具有一般性与地理性、价值性与发展性、预设性与生成性、双边性与复杂性等属性。本文通过分析将我国地理教学过程研究的历史演进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发现百年来地理教学过程由混沌走向独立,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由思辨走向综合,研究思想和方法科学性增强;由重教转向重学,研究重点突出学习过程支持。回顾历史,地理教学过程研究仍存在理论反思不足、拿来主义盛行和数字化关照不够等问题,未来研究应深化对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提升育人潜能,拓展实践样态,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地理教学过程 演进特点 发展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地理数字教科书的编制案例及启示
19
作者 彭清思 程健 +1 位作者 张铭灿 陈实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数字教科书作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要素,已成为高质量教材体系的有力支撑。为推进我国数字教科书建设,本文考查和分析美国地理数字教科书的发展概况,以Flexbook平台的地理数字教科书为例,阐述其编制的突出特点,概括其教学功能。... 数字教科书作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要素,已成为高质量教材体系的有力支撑。为推进我国数字教科书建设,本文考查和分析美国地理数字教科书的发展概况,以Flexbook平台的地理数字教科书为例,阐述其编制的突出特点,概括其教学功能。结合美国地理数字教科书的特点与功能,本文提出促进地理数字教科书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深化地理数字教科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加强地理数字教科书实践的风险防控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数字教科书 地理 教学功能 Flexbook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性与实践路向
20
作者 梁中锋 李小娟 +2 位作者 章光琼 陈亮 曹天生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2期108-116,共9页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与课内教学协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课后服务存在目标偏离风险凸显、主体价值共创缺失、学生全息评价困难的问题。为此,文章在分析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和现实挑...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与课内教学协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课后服务存在目标偏离风险凸显、主体价值共创缺失、学生全息评价困难的问题。为此,文章在分析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和现实挑战的基础上,从人机数智融合的适应性服务视角,厘定了以“清作业,保托管”为实践起点、“完整人”培育为价值旨归、人机数智融合“场域”为发展载体的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参照此逻辑理性,文章探究了数智技术在公共数字化资源供给体系构建、课后服务评价监管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完善、城乡/县区协同发展机制完善、五育类课程师资智力模式形成共五个方面的赋能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向,以期为学校课后服务数字化治理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服务 数智技术 逻辑理性 实践路向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