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润、缺席与建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网络语言境遇 被引量:4
1
作者 叶雷 王长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58,共3页
网络语言已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浸润中对大学生的思维与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内容在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中几乎处于缺席状态。针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的特点与规律... 网络语言已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浸润中对大学生的思维与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内容在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中几乎处于缺席状态。针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的特点与规律,应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体在场、内容融入,并在社会层面优化网络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马克思主义信仰 浸润 缺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会的阶段性特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守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0,共5页
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准确把握社会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 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准确把握社会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理念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体制机制上注重科学化与灵活化,方式方法上注重精细化与生活化,途径上注重课堂化与社会化,手段上注重现代化与信息化,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转型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背景差异的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研究
3
作者 何婷婷 高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52,共3页
当今社会网络语言的传播,正在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调查发现,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在网络语言获取渠道、使用情况、语言习惯、态度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和研究其形成原因、认知态度和行为规律,进而可以把握网络语言传... 当今社会网络语言的传播,正在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调查发现,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在网络语言获取渠道、使用情况、语言习惯、态度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和研究其形成原因、认知态度和行为规律,进而可以把握网络语言传播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判断、价值观念和群体特征,为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路径创新与实践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背景 大学生 网络语言 生活方式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1
4
作者 谢守成 高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80,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实践性,其认识文化的全局视野、系统思维、科学方法构成整体文化观。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实践性,其认识文化的全局视野、系统思维、科学方法构成整体文化观。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目标任务、创新范式和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指明方向,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方案,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凝聚思想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理论逻辑 实践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