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村集体成员资格界定的路径方式与治理效应——基于第一批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验区的案例研究 |
李博阳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2
|
关于国外反贫困政治学研究的研究 |
邓大才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3
|
“小农户”研究的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基于“小农生产”理论的源流考察 |
黄振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4
|
有效政府与积极穷人:反贫困的因素与组合模式——以中国地方政府脱贫攻坚战略为研究对象 |
邓大才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5
|
积极公民何以形成: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国家与农民——以湖北、山东和湖南的五个村庄为研究对象 |
邓大才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4
|
|
6
|
问责何以导致避责:技术治理中的责任运行机制研究——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基层实践为分析对象 |
田先红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6
|
|
7
|
项目下乡中多元化乡村治理主体、机制及效能——基于四川S市村民议事会的经验研究 |
田先红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2
|
|
8
|
积极公民的形成要件与进路:比较视角的案例研究 |
邓大才
周珊
|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9
|
知识实践视角下的“乡村建设”研究——基于定县教育、邹平实验和乌江试验的比较分析 |
刘金海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0
|
涉农政策试点的有效实现单元——以三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试点案例为考察对象 |
姚锐敏
孔浩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1
|
中国共产党试点方法的百年演进与时代接续 |
刘义强
余孝东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2
|
农村公共物品的“诱致性供给过剩”及其治理 |
金江峰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13
|
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及其治理 |
董帅兵
郝亚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2
|
|
14
|
党领群议:协商系统中社区治理的引领式协商——以天长市“1+N+X”社区协商实验为例 |
张大维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1
|
|
15
|
适应性治理:乡镇治理中的体制弹性与机制创新 |
田先红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5
|
|
16
|
问责-避责关系新解:基于“行动-制度-环境”框架 |
田先红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0
|
|
17
|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以广东Z村为例 |
彭晓旭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8
|
|
18
|
乡村振兴中的协商能力、利益关联度与高质量协商 |
张大维
赵益晨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19
|
政经分离改革下的村治困境与生成路径 |
李博阳
吴晓燕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20
|
引领式协商:协商系统理论下党领导自治的新发展——以广西宜州木寨村为例 |
张大维
赵益晨
|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