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佐科政府防务政策调整及其对中印尼防务合作的影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韦红
高笑天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112,共18页
-
基金
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17JZD03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基于对印尼面临安全威胁的新认知,佐科政府上任以来对印尼的防务政策进行了调整。在防务原则上,从强调和平原则的合作安全转向军事力量支持下的外交优先,提出以实力为支撑的积极防御方针;在防务内容上,从着重“逐岛内部防御”转向“全面向外防御”,建立总体战略防御体系;在防务目标上,从基于陆地防务转向基于海洋防务,重点强化印尼海上防御力量,实现中等海洋强国目标;在防务合作上,从广泛的国际合作转向注重印太海域合作。佐科政府防务政策的调整对中国印尼防务合作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中国需采取措施以应对之。
-
关键词
佐科
防务政策
印度尼西亚
中印尼关系
防务合作
-
分类号
F4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韦红
王翕哲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7,158,159,共2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结盟运动文献资料的整理、翻译与研究(1961~2021)”(18ZDA205)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文摘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政治层面,该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大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深化对印尼青年带来实质利好,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则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印尼国内一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对华误解。随着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该人群的中国观在印尼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愈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合作进程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对该人群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予以密切关注,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应对,完善该群体对华客观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其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潜力。
-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中国观
印尼大选
人文交流
-
Keywords
Generation Z
China perceptions
youth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
分类号
D822.234.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宋秀琚
余姣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5-163,共9页
-
文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内学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学者们围绕全球治理的科学内涵、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考量、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进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未来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产生了大批具有较高阐释力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展现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审视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就未来的研究提出可供深化的思路和方向。
-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共商共建共享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
-
Keywords
Global Governance
Co-discussion,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One Belt and One Road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论灾难外交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建设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韦红
马赟菲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
基金
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17JZD035)。
-
文摘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情感理论,情感联系构成并维系着群体间认同和群体共同身份,共同情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基础。灾难外交通过与他国共同应对灾难挑战,在援助国和受灾国民众之间搭建起积极情感交流的通道,培育出积极的共同情感,助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灾难外交实践中,可以通过表征和互动两种路径以及尊重受灾国文化和情感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共同情感的形成。
-
关键词
灾难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全球治理
-
Keywords
Disaster Diplomacy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Emotional Community
Global Governance
-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