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弱势群体社会政策的演变动因及发展趋势
- 1
-
-
作者
苏海
向德平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74,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11JBGP0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谐社会与社会转型--以新型现代性和实践结构的视野>(10JJD840003)
-
文摘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是解决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问题、提升其发展能力的国家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基本责任,反映了社会公平的需要。它是国家在应对社会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弱势群体社会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前期准备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02年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初步成型阶段以及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后的逐步完善阶段。其发展演变是对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及时应对,是对民众需求的真实回应,也是本土文化和现代文化互相融合的结果。未来弱势群体社会政策要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与国外的先进经验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定层面要突出针对性和动态性,在执行层面要注重公平性和包容性,在评估层面要力争做到真实和有效,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弱势群体社会政策体系。
-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政策
演变
趋势
-
分类号
C916.1
[经济管理]
-
-
题名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
被引量:226
- 2
-
-
作者
胡振光
向德平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07,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11JBGP03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作为参与式治理的重要探索,当前产业扶贫在践行参与式理念的过程中,出现了目标偏离和实践变形。多元主体的互动参与异化为政府主导下的被动参与,包括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贫困农户在内的多元主体难以与地方政府进行平等对话和协商,主体间地位不平等及互动不足是当前遇到的主要瓶颈。产业扶贫需要提高主体参与能力、激发主体参与动力、突破主体参与障碍,构建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
关键词
参与式治理
产业扶贫
多元主体
-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
-
题名个体性及其再造:当前我国慈善事业转型的关键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斌
江立华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5,共6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11&ZD03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倒城乡二元结构下微观社会基础重构"(14YJC840008)
民政部2014年度慈善事业创新和发展理论研究部级重点课题"我国新型慈善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建设路径研究"(2014MZFLR175)
-
文摘
我国经历了由"乡土社会"向"总体性社会"、再向"个体化社会"的变迁。在此过程中,慈善与个体性的关联有着阶段性的表现形态。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一方面助推了公益事业由"政府慈善"向"全民慈善"的演变,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体性的畸变成为本土慈善转型的基本困境。这种畸变的个体性不仅无序放大了个人利用慈善来牟取私利的动机,并且阻碍了主体以参与慈善的方式对公民身份与公共利益的追求。因此,再造个体性成为确保慈善事业平稳转型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必须促使公民将私域中的情感和利益与"公共的善"相结合,抑制极端的利己主义和自利行为,从而通过对个人慈善理念和参与能力的双向建设来促成慈善事业的持久繁荣。
-
关键词
慈善转型
公益事业
个体性
个体化社会
公共性
-
分类号
C913.7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