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蔺国强 廖玉才 +1 位作者 宫安东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共5页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X-42,经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可产生一系列具有抑菌功能的代谢物,抑制禾谷镰刀菌生长。从X-42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代谢物,经硫酸铵沉淀的脂肽类...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X-42,经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可产生一系列具有抑菌功能的代谢物,抑制禾谷镰刀菌生长。从X-42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代谢物,经硫酸铵沉淀的脂肽类物质用于抑菌分析,结果表明,来自X-42的脂肽物,既能直接破坏禾谷镰刀菌菌丝结构,也能影响分生孢子萌发,导致菌丝及孢子局部膨大。小麦开花期的田间赤霉病防治研究表明,在接种禾谷镰刀菌前和接种后施用拮抗菌X-42代谢物,均可有效防治赤霉病,其防治效果高达79%~88%,与化学杀菌剂多菌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禾谷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杰 李和平 +1 位作者 廖玉才 瞿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为了筛选不受季节限制的小麦遗传转化受体,研究了3个小麦栽培品种在3种萌发培养基、4种诱导培养基、3种不同诱导时间和3种生根培养基下从茎尖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MB5基本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最适于小麦成熟胚萌... 为了筛选不受季节限制的小麦遗传转化受体,研究了3个小麦栽培品种在3种萌发培养基、4种诱导培养基、3种不同诱导时间和3种生根培养基下从茎尖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MB5基本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最适于小麦成熟胚萌发;而在MB5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TDZ和0.5 mg/L IBA,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单个茎尖形成丛生芽的数目,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加,诱导时间以不超过30 d为宜;品种间的丛生芽诱导率及丛生芽形成数目没有差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IBA。由丛生芽诱导再生发育形成的植株开花结实正常。这些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小麦丛生芽的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丛生芽 成熟胚 顶端分生组织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镰刀菌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祖权 李和平 +2 位作者 吴平 廖玉才 张静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8-243,共6页
通过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实现抗镰刀菌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周质中高效可溶性表达。将抗镰刀菌单链抗体FvSG7转化到大肠杆菌XL1-Blue中,确定诱导表达培养基,在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剂IPTG的浓度和诱导时间条件下培养重组大肠杆菌,通过Wester... 通过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实现抗镰刀菌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周质中高效可溶性表达。将抗镰刀菌单链抗体FvSG7转化到大肠杆菌XL1-Blue中,确定诱导表达培养基,在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剂IPTG的浓度和诱导时间条件下培养重组大肠杆菌,通过Western杂交和ELISA检测分析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情况以及抗体的活性。重组大肠杆菌培养至OD600nm为0.5时加入终浓度为0.1 mmol/L IPTG,25℃诱导表达2 h可获得最大量的可溶性单链抗体。通过对诱导温度、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等表达条件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Fv SG7抗体在大肠杆菌XL1-Blue周质中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可溶性表达 大肠杆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麦茎尖转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黎冬华 廖玉才 李和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了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麦茎尖遗传转化技术,以我国大麦主推品种鄂大麦9号、鄂大麦32122为材料,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麦茎尖,经PPT筛选获得了转抗除草剂基因的大麦株系。PCR鉴定表明,以鄂大麦9号茎尖为受体,筛选获得4个转基因植株,阳性... 为了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麦茎尖遗传转化技术,以我国大麦主推品种鄂大麦9号、鄂大麦32122为材料,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麦茎尖,经PPT筛选获得了转抗除草剂基因的大麦株系。PCR鉴定表明,以鄂大麦9号茎尖为受体,筛选获得4个转基因植株,阳性率为0.59%;以鄂大麦32122茎尖为受体,筛选获得10个阳性植株,阳性率为1.96%。转基因T1代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确已整合到大麦基因组中,已鉴定的转基因株系均含单个转基因拷贝,不同转基因株系整合的位点不同。因此大麦茎尖可作为农杆菌转化的受体。本研究结果为拓宽大麦遗传转化受体提供了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茎尖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麦禾谷镰刀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和平 张静柏 廖玉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4-828,共5页
为了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我国代表性小麦禾谷镰刀菌菌株用于小麦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与分析,以禾谷镰刀菌武昌菌株Fg175原生质体为受体,经PEG介导将序列优化的水母GFP基因转入该菌株中,分析鉴定了转基因菌株GFP基因的表达。PC... 为了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我国代表性小麦禾谷镰刀菌菌株用于小麦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与分析,以禾谷镰刀菌武昌菌株Fg175原生质体为受体,经PEG介导将序列优化的水母GFP基因转入该菌株中,分析鉴定了转基因菌株GFP基因的表达。PCR分析表明,Fg175基因组中整合了GFP基因,Western blot检测到高效表达的GFP特异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体视显微镜观察进一步证实,转基因菌株Fg175-GFP的分生孢子、菌丝及接种小麦麦穗均可发出清晰的绿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真菌原生质体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的转Vp-1基因小麦的获得及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晨 黄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5-267,271,共4页
为了探究源于玉米的抗穗发芽基因Vp-1改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穗发芽性状的可行性,以pmi及bar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Vp-1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郑麦9023幼胚愈伤组织中,用甘露糖和双丙氨磷(Bialaphos)2种不同的筛... 为了探究源于玉米的抗穗发芽基因Vp-1改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穗发芽性状的可行性,以pmi及bar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Vp-1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郑麦9023幼胚愈伤组织中,用甘露糖和双丙氨磷(Bialaphos)2种不同的筛选剂筛选得到抗性植株并对其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通过pmi/甘露糖筛选体系得到53株抗性植株,其中5株为转基因小麦植株,转化率为0.29%;通过bar/Bialaphos筛选体系得到152株抗性植株,其中11株为转基因小麦植株,转化率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基因枪转化 Vp-1基因 pmi基因 BA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月婷 廖玉才 +3 位作者 黄涛 刘正位 高春生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小麦栽培品种、不同培养处理条件下的愈伤诱导、分化及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个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华麦13的幼胚愈伤诱导没有差异,但扬麦158形成的胚性愈伤多、分化...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小麦栽培品种、不同培养处理条件下的愈伤诱导、分化及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个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华麦13的幼胚愈伤诱导没有差异,但扬麦158形成的胚性愈伤多、分化率及转化率高于华麦13,是优良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基因型。预培养20d的愈伤转化率最高,高渗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转化率。获得的T0、T1代转基因植株,经PCR分析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 幼胚 除草剂 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程琳 瞿波 +1 位作者 李和平 廖玉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能够实现外源基因特异整合及高效表达、多基因共表达、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扩散、没有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等。目前已在16种植物中成功获得叶绿体转基因植株,改良了植物的...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能够实现外源基因特异整合及高效表达、多基因共表达、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扩散、没有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等。目前已在16种植物中成功获得叶绿体转基因植株,改良了植物的农艺性状,特别是在烟草叶绿体中高效表达了40多种外源蛋白,包括多种抗体和疫苗。尽管如此,这项技术目前尚未用于主要粮食作物的性状改良。本文综述了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原理、技术、应用、难点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体转化 叶绿体 筛选标记基因 植物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HA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鹏 廖玉才 +2 位作者 黄涛 瞿波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经农杆菌法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T2代转基因株系,据OD值筛选获得HA基因高效表达株系;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些转基因株系均可转录HA... 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经农杆菌法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T2代转基因株系,据OD值筛选获得HA基因高效表达株系;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些转基因株系均可转录HA基因,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拟南芥叶片中表达积累的HA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1条分子量为65 ku的蛋白质带,与预期的HA蛋白大小完全一致,没有发生蛋白质降解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HA蛋白可在植物细胞中稳定表达,植物可用于生产禽流感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拟南芥 植物表达蛋白 亲和层析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单克隆抗体在小麦胚乳中的表达
10
作者 齐燕妮 廖玉才 +2 位作者 胡祖权 章美云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为了建立利用小麦生产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将植物胚乳特异启动子AsGlo分别与该抗体的重链(HC)和轻链(LC)连接构建小麦表达载体,以基因枪法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58。转基因T0~T3代PCR鉴定表明,HC和LC在小麦基因组中... 为了建立利用小麦生产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将植物胚乳特异启动子AsGlo分别与该抗体的重链(HC)和轻链(LC)连接构建小麦表达载体,以基因枪法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58。转基因T0~T3代PCR鉴定表明,HC和LC在小麦基因组中共整合和稳定遗传。RT-PCR分析表明,IgG重链和轻链基因可在小麦胚乳中正常转录。酶联免疫吸附(ELISA)进一步证实了IgG在小麦胚乳中的积累和抗原结合活性,表明IgG蛋白能够在小麦胚乳中稳定表达,可利用小麦种子生产抗HIV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HIV 单克隆杭体 胚乳 特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表面抗原HA基因转化小麦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常向博 廖玉才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为了建立利用小麦生产禽流感口服疫苗的方法,选择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表面抗原HA基因,与谷类作物启动子构建小麦表达载体,经基因枪法转入我国小麦栽培品种郑9023幼胚,在含5 mg/L草铵膦愈伤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及含4 mg/L草铵膦生根培... 为了建立利用小麦生产禽流感口服疫苗的方法,选择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表面抗原HA基因,与谷类作物启动子构建小麦表达载体,经基因枪法转入我国小麦栽培品种郑9023幼胚,在含5 mg/L草铵膦愈伤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及含4 mg/L草铵膦生根培养基上筛选后,PCR鉴定获得转HA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转基因T1代植株证实,外源HA基因确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基因枪转化 小麦 植物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