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说服力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洪雁 胡丰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说服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说服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说服力的队伍和探寻科学的说服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转化为大众化的现实途径。只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并遵循一定的说服程序和规律,才能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说服力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困惑到迷茫:1927年后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的心理嬗变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丰顺 洪雁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瞿秋白是党早年时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与所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心路历程也充满剧烈的斗争,特别在1927年之后,瞿秋白的心理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探寻瞿秋白革命后期思想发生嬗变的过程和原因,对当... 瞿秋白是党早年时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与所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心路历程也充满剧烈的斗争,特别在1927年之后,瞿秋白的心理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探寻瞿秋白革命后期思想发生嬗变的过程和原因,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基本界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双 佟明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
研究目的:厘清农村人地关系的理论和现实,由此得出一般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形示意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及现实问题,总结人地关系一般框架。研究结论:考察中... 研究目的:厘清农村人地关系的理论和现实,由此得出一般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形示意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及现实问题,总结人地关系一般框架。研究结论:考察中国农村人地关系需从土地功能、制度安排和农民行为三个角度出发,需要实现人—地—权的有机统一,进而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并促进农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人地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农村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语境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郝苏君 吴春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2,共10页
主体意识、理论创新、意识形态和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维度,其中主体意识是起点,理论创新是基础,意识形态是核心,话语权是标志。新时代文化语境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有助于增强... 主体意识、理论创新、意识形态和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维度,其中主体意识是起点,理论创新是基础,意识形态是核心,话语权是标志。新时代文化语境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主体意识,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支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科学应对"文明冲突"能够凸显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意识形态价值,坚持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祝大鹏 陈明辉 叶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128,共6页
通过对479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在意向、判断和行为上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情景和一般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 通过对479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在意向、判断和行为上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情景和一般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存在显著差异;(2)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体育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行为以及一般情景中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体育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判断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3)身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在体育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行为以及亲社会道德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非身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在道德判断上显著低于非身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4)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体育道德对一般道德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生 体育道德 一般道德 道德意向 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维度 被引量:6
6
作者 彭文刚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5,共6页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自然从未缺席;相反,不可化约的自然始终是一切人类活动得以可能的存在论前提。尽管马克思确立了人作为自然存在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永恒必然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事实,但马克思并没有陷...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自然从未缺席;相反,不可化约的自然始终是一切人类活动得以可能的存在论前提。尽管马克思确立了人作为自然存在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永恒必然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事实,但马克思并没有陷入"自然主义"的窠臼。马克思思索为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象化的劳动使人和自然都陷入异化的危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反自然""反生态"的内在本性,认为正是资本逻辑导致与人的异化相对应的自然的抽象化和被蔑视。通过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克服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瓦解资本逻辑,使市民社会过渡到"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的共产主义,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它都包含深刻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自然 资本逻辑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现实批判本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文刚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6,共4页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超越了以资本为基础并以"分配正义"或"持有正义"为主题的现当代政治哲学,它是一种以"瓦解资本逻辑"、实现人的解放为旨趣的革命理论。它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超越了以资本为基础并以"分配正义"或"持有正义"为主题的现当代政治哲学,它是一种以"瓦解资本逻辑"、实现人的解放为旨趣的革命理论。它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寻找扬弃市民社会而使之过渡到"人类社会"的真实道路。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目标,而现实批判性是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根本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市民社会 人类社会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调查分析
8
作者 王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88,共3页
民粹主义是一种秉持平民立场的社会思潮,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阶级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对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是一种秉持平民立场的社会思潮,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阶级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对民粹主义这一概念并不熟悉,但对民粹主义的具体观点有相当的赞同度,民粹主义思潮影响与主流意识形态基本思想认同正相关,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思想认同负相关,说明民粹主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十分复杂的影响,应重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抑制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君 王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2,共3页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呈现泛滥之势。"戏说"历史,"重新评价"革命英雄人物,宣称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高...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呈现泛滥之势。"戏说"历史,"重新评价"革命英雄人物,宣称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抓好主题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文刚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1,共7页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资本剥削无酬劳动的基础上,从而驳斥了资本正义、公道的虚伪性。如果说资本正义是将资本与异化劳动作为毋庸置疑的前提,那么马克思则论证了无论是从时间、逻...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资本剥削无酬劳动的基础上,从而驳斥了资本正义、公道的虚伪性。如果说资本正义是将资本与异化劳动作为毋庸置疑的前提,那么马克思则论证了无论是从时间、逻辑还是价值的意义上,劳动相对于资本都具有优先地位,因而将"劳动解放"作为自己劳动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劳动正义理论既具有理论的彻底性,又具有现实的真理性,在此意义上,劳动正义观就是无产阶级实现自我解放的阶级意识。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与新时代捍卫劳动的尊严与地位、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性精神,以及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劳动教育为契机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伟大实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融会贯通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并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思想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 劳动正义 劳动解放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研究
11
作者 戴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1455,共5页
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以武汉地区某农业院校为例,探讨了农业院校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包括对创新能力概念的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对访谈资料整理的基础上... 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以武汉地区某农业院校为例,探讨了农业院校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包括对创新能力概念的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对访谈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构想和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茶学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家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1-321,共1页
就业价值取向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目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新形势下,茶学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提升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对近茶学专... 就业价值取向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目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新形势下,茶学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提升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对近茶学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茶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专业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变迁视角下农村籍女大学生精神焦虑的逻辑与困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100,共8页
从场域变迁视角出发,农村籍女大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域下的精神焦虑现象值得关注。研究表明,农村籍女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更为多样化的情感挑战,其精神焦虑的成因也更为复杂。文章从家庭系统理论、... 从场域变迁视角出发,农村籍女大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域下的精神焦虑现象值得关注。研究表明,农村籍女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更为多样化的情感挑战,其精神焦虑的成因也更为复杂。文章从家庭系统理论、假性宽恕理论与自我损耗理论等不同理论维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基于实证资料剖析了农村籍女大学生在场域变迁下精神焦虑形成的逻辑与困境,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变迁 农村籍女大学生 精神焦虑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春梅 孙明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中国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遵循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同质建构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元价值衍生、再向新时代多元基础上的价值共识诉求的转变趋势,并呈现出主体观向主体意识、利益观向公私协力、文明观向团体文明、生态观向尊重... 中国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遵循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同质建构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元价值衍生、再向新时代多元基础上的价值共识诉求的转变趋势,并呈现出主体观向主体意识、利益观向公私协力、文明观向团体文明、生态观向尊重自然、道德观向现代情理的演化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为遵循,农民价值观迭代跃升的时代诉求聚焦于农民的主体观、利益观、文明观、生态观、道德观分别向自主自强、共赢共富、平等包容、和谐共生、向上向善的价值方向整体跃升。现阶段要从创新问题瞄准机制、遵循“指导-引领-人本”贯通原则、顺应“传承-借鉴-淬炼”递进理路、强化“政府-组织-农民”联动保障入手,进行系统整体推进,以实现全方位的价值跃升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价值观 迭代跃升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立农学院《农业学报》创刊号评述
15
作者 王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160,共10页
1946年11月,湖北省立农学院发行的《农业学报》创刊号,收录九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弊端——知行分离;阐明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的目标——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对农业科技的研究(湖北省的土壤改进)及学科... 1946年11月,湖北省立农学院发行的《农业学报》创刊号,收录九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弊端——知行分离;阐明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的目标——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对农业科技的研究(湖北省的土壤改进)及学科前沿成果(主要是美国农学界研究成果)的介绍;农民问题("农民"概念分析及农业劳动力问题阐述)。学报内容体现了湖北省立农学院的教师们对农业教育、农业科技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基本宗旨与规划,并可从中窥见近代中国农业教育、农业科技以及农业与农村社会的诸多问题。从《农业学报》到今天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在发展变迁,而学报的宗旨始终是致力于中国农业科学、农业教育、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立农学院 农业学报 农业教育 农业科技 农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校深化耕读教育的路径探析
16
作者 张贵礼 程华东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耕读教育是涉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强农兴农人才的重要路径。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需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资源联结上进一步协同、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平台构建上进一步拓展、文化浸润上进一步创新... 耕读教育是涉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强农兴农人才的重要路径。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需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资源联结上进一步协同、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平台构建上进一步拓展、文化浸润上进一步创新。为此,涉农高校深化耕读教育,要从时与势的变化中对耕读教育再认识,以内外资源的协同汇聚耕读教育合力,促进队伍融合增强耕读教育的保障力,多措并举建设多样化的耕读教育平台,创新挖掘校本特色耕读文化育人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耕读教育 新农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的领头雁作用研究——基于对湖北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调查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少波 田北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青年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以青年为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这为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发挥领头雁作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通过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宣传致富门路、拓展销路、改... 青年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以青年为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这为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发挥领头雁作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通过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宣传致富门路、拓展销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拓宽增收渠道,农村青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的领头雁作用初显,但仍然遭遇不少瓶颈。为此,要加强关心引导,提升领头雁使命感;加强选树培养,创建领头雁作用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提升领头雁作用动力;落实政策保障,拓展领头雁作用空间;强化配套服务,提升领头雁作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 领头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特征及走向——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凤兰 周春晓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94年至2013年,中国知网中,主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统计分析发现:与"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相较,该研究领域已经历了不稳定期、稳步上升期和稳定期;成果发布范围分布... 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94年至2013年,中国知网中,主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统计分析发现:与"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相较,该研究领域已经历了不稳定期、稳步上升期和稳定期;成果发布范围分布集中;研究者的增量较高、复量较低,核心作者群还未成熟,反应了该领域研究者的持久深入精神比较欠缺。主要有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和大学生心理状况等研究主题。其中,不同大学生群体差异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研究主题也在不断地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内容分析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农户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云南西南山区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璐 张焱 吴春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6-580,共5页
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具有脆弱性的云南西南山区农户出现了显著差异的接受或不接受的生产行为决策。为了优化不同条件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决策,利用Probit模型对云南西南山区5个村寨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 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具有脆弱性的云南西南山区农户出现了显著差异的接受或不接受的生产行为决策。为了优化不同条件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决策,利用Probit模型对云南西南山区5个村寨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农户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和生计条件差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低,是限制因素;小农机推广率高、科技扶持力强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高,是决定因素;成本投入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是基础因素。而调查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整体接受程度较高,说明农户与农业企业合作在云南西南山区农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农业生存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投资 农户 生产行为决策 影响因素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治理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培育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春梅 林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98,共7页
在乡村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私利主导所引发的集体主义精神缺失现象已被社会广泛关注但至今未出现根本性扭转,尚存在村两委集体意识薄弱、农村社会组织偏离公共价值目标、村民互助合作精神弱化等突出问题,亟需集体主义精神的理性回归。... 在乡村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私利主导所引发的集体主义精神缺失现象已被社会广泛关注但至今未出现根本性扭转,尚存在村两委集体意识薄弱、农村社会组织偏离公共价值目标、村民互助合作精神弱化等突出问题,亟需集体主义精神的理性回归。培育乡村集体主义精神,既要提高村庄治理公共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注重平衡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亦要强化村庄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共治能力,借助群体合力和联合行动来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治理 集体主义精神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