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芥菜型油菜芥酸和廿碳烯酸的遗传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定富 刘后利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芥菜型油菜种子油中芥酸和廿碳烯酸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芥酸含量和廿碳烯酸含量的遗传行为与甘蓝型油菜十分相似。二者均受种子的胚基因型控制,与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无关。芥酸含量受两对显性效应很小的加性基因... 本试验研究了芥菜型油菜种子油中芥酸和廿碳烯酸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芥酸含量和廿碳烯酸含量的遗传行为与甘蓝型油菜十分相似。二者均受种子的胚基因型控制,与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无关。芥酸含量受两对显性效应很小的加性基因控制,廿碳烯酸受两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控制。低芥酸总是与低廿碳烯酸相联系。世代均值分析表明,芥酸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廿碳烯酸不符合加显模型,但符合二基因互作模型,基因效应以显性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芥酸 基因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系进口荷斯坦牛IL8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及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美荣 陈丹 +6 位作者 廖想想 毛永江 刘坤 陈亮 王杏龙 杨章平 杨利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0-696,共7页
以海丰奶牛场来自72个公牛家系588头胎澳系进口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分析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2个突变位点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SCS)7个性状的影响,寻找可用于生... 以海丰奶牛场来自72个公牛家系588头胎澳系进口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分析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2个突变位点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SCS)7个性状的影响,寻找可用于生产应用的分子标记。用PCR-SSCP技术对IL8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多态位点与各泌乳性状及SC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L8基因5′侧翼区序列-180位点发生了G→A的突变,检测到GG、GA和AA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26、0.476和0.298,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0.464和0.536;该位点突变对305d脂肪产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它泌乳性状及SCS均无显著影响。GG基因型305d脂肪产量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1),而AA基因型305d脂肪产量与GG、GA基因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L8基因2 789发生A→G的突变,共检测到GG、GA和AA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97、0.506和0.197,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0.550和0.450;该突变位点对测定日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校正奶量和SCS有显著影响(P<0.05)。AA基因型乳脂率极显著高于GA、GG基因型(P<0.01);AA基因型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1);GG基因型的体细胞评分(SCS)极显著高于GA、AA基因型(P<0.01);对于305d校正奶量而言,GA基因型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IL8基因遗传突变对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和乳房炎抗性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系进口荷斯坦牛 IL8基因 泌乳性状 遗传多态性 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裙边叶形的遗传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永明 刘后利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5-17,共3页
甘蓝型油菜中的裙边叶形受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细胞质对叶形的表现没影响。第三片真叶起即表现出裙边叶与普通叶的差别。裙边叶形具有可作为标记性状的潜在利用价值。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 裙边叶形 叶片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刘后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1-249,共9页
从1975—1990年作者及其研究集体系统坚持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15年来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色泽不同于白菜型、芥菜型和埃塞俄比亚油菜,为土黄或姜黄,而没有纯黄,只有杂黄,即在黄色种皮上有黑色... 从1975—1990年作者及其研究集体系统坚持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15年来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色泽不同于白菜型、芥菜型和埃塞俄比亚油菜,为土黄或姜黄,而没有纯黄,只有杂黄,即在黄色种皮上有黑色斑点、斑块或褐色环带。 2.长期自交后仍得不到遗传上稳定的纯黄后代;在大群体中,不论是自交还是分离世代,均会有黑籽出现。这种黑籽不断出现的原因,无法用简单的盂德尔式遗传模式来解释。可能是由于转座因子的抑制作用,使色素合成基因不能表达,才会出现黄籽;如果转座因子离开,色素基因的合成功能得到恢复,因而黄色背景上就出现黑斑、斑块或褐色环带。是否如此,尚待验证。 3.长期自交后黄籽油菜较黑籽油菜易出现严重退化,从苗期一直到成熟,都能出现一系列自交退化现象,其中最严重的是子叶黄化。从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这是叶绿体精细结构遭到破坏,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所致。 4.在相同遗传背景下对黄、黑籽材料的含油量分析表明:黄籽毫无例外地比褐、黑籽为高,一般较高2—3%,最高可达5%左右。 5.通过双高(高油分、高蛋白)育种,现已育成高含油量的甘蓝型黄籽品种——华黄一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黄籽油菜 甘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韩继祥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7×7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基因作用和其它遗传参数,以及含油量与其它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油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有关基因在亲本中呈独立分布;显性指向增效,表现超显性作用;亲... 采用7×7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基因作用和其它遗传参数,以及含油量与其它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油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有关基因在亲本中呈独立分布;显性指向增效,表现超显性作用;亲本中显性基因比隐性基因多,增效基因比减效基因的频率大;控制含油量并表现显性的基因约为4组;含油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81.16%和30.90%。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一致表明,单株产量、每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和株高对含油量有较强正向作用,但角果长度和全株总角果数的作用为负。本文还讨论了基因作用分析在探讨配合力的基因效应成分和杂种优势产生的可能原因中的意义,及其在选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 含油量 遗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华双一号的选育与品质育种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20,共5页
华双1号是我校育成的第1个甘兰型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43%,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每克菜饼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5μmol,饼中蛋白质含量高于40%,适于三热或两热地区种植.文中对油菜品质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品质育种过程中,对综合优良经... 华双1号是我校育成的第1个甘兰型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43%,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每克菜饼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5μmol,饼中蛋白质含量高于40%,适于三热或两热地区种植.文中对油菜品质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品质育种过程中,对综合优良经济性状,特别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的选择,以及开展回交,复交和轮回选择,是今后值得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品质育种 选育 双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复果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江生 魏志中 《湖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6期26-29,共4页
甘蓝型复果油菜品系“90-12”与甘蓝型单果油菜品种中油821和双低品系“89008”杂交,其正反交F1,F2和回交一代群体的复果性状表现为:正反交F1植株全部表现单果;F2群体中的单果植株与复果植株的分离比例为63... 甘蓝型复果油菜品系“90-12”与甘蓝型单果油菜品种中油821和双低品系“89008”杂交,其正反交F1,F2和回交一代群体的复果性状表现为:正反交F1植株全部表现单果;F2群体中的单果植株与复果植株的分离比例为63:1;回交一代群体的单果植株与复果植株的分离比例为7:1;测验杂种二代和回交一代中单果株与复果株的实际观测值与期望分离比例相符合。这表明甘蓝型油菜复果性状至少受3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此外,对复果基因的作用方式及复果细胞质与细胞核内复果基因互作对后代复果性状的表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复果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江生 《湖北农业科学》 1989年第7期16-17,33,共3页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甘蓝型油菜的芥酸受两对具有加性效应的胚基因控制。加拿大学者研究认为,每个E基因大约控制9~10%的芥酸含量,无E基因的油菜品种,其芥酸的含量在3%以下。对波兰春油菜品种Bronowiski的研究发现,其C染色体组上存在两...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甘蓝型油菜的芥酸受两对具有加性效应的胚基因控制。加拿大学者研究认为,每个E基因大约控制9~10%的芥酸含量,无E基因的油菜品种,其芥酸的含量在3%以下。对波兰春油菜品种Bronowiski的研究发现,其C染色体组上存在两对具有加性作用的基因E^a和E^d能控制大约2~4%的芥酸含量。李正日等研究指出:日本油菜芥酸含量高于欧洲油菜,每个E基因大约控制10~12%的芥酸含量。周永明和刘定富研究表明,甘蓝型油菜品种芥酸含量的高低与品种亲缘有关,亚洲品种比欧洲、加拿大品种芥酸含量高,前者含量大于47%,后者为4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遗传 芥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甙总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牟同敏 刘后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7-105,共9页
本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华油16号/Marnoo,华油13号/Wesroona 和71-39/Andor 3个杂交组合各世代种子中硫甙总量的遗传。硫甙含量是高值对低值为部份显性,细胞质不影响后代的硫甙含量。华油16号/Marnoo 和华油13号/Wesroona 两组合的亲本... 本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华油16号/Marnoo,华油13号/Wesroona 和71-39/Andor 3个杂交组合各世代种子中硫甙总量的遗传。硫甙含量是高值对低值为部份显性,细胞质不影响后代的硫甙含量。华油16号/Marnoo 和华油13号/Wesroona 两组合的亲本之间存在3对基因的差异,71-39/Andor 的亲本之间存在2对基因的差异。从而表明甘蓝型油菜有2(?)3对隐性基因控制种子中的低硫甙含量。基因效应分析表明,硫甙含量的遗传符合二基因互作模型,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显著,不同的亲本材料,基因效应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异。文中就发掘新的低硫甙种质资源、硫甙含量的细胞质效应及基因作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硫代葡萄糖甙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婕 杨宇 +5 位作者 王丽霞 叶胜强 龚萍 麻燕明 周源 王定发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1~4周龄“武禽10”肉鸭生长性能、体尺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确定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钙(Ca)和有效磷(AP)水平。选用1日龄“武禽10”肉鸭576只,随...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1~4周龄“武禽10”肉鸭生长性能、体尺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确定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钙(Ca)和有效磷(AP)水平。选用1日龄“武禽10”肉鸭576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实验鸭。采用4因素3水平L_(9)(3^(4))正交实验设计,设3个ME水平(11.7、12.1、12.5 MJ/kg)、3个CP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18.5%、20.0%、21.5%)、3个Ca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6%、0.8%、1.0%)和3个AP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3%、0.4%、0.5%),共配制9种实验饲粮,开展饲养实验和代谢实验,实验期28 d。结果表明:1)随饲粮ME水平升高,1~4周龄肉鸭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随CP水平升高,1~4周龄肉鸭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ADG和F/G均显著增加(P<0.05)。2)饲粮ME和CP水平均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的龙骨长、胸宽、半潜水长(P<0.05);饲粮Ca、AP水平均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的胫围(P<0.05)。3)饲粮ME和CP水平均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饲粮Ca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血清TP、Ca、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P<0.05);饲粮AP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血清Ca和P含量(P<0.05)。4)饲粮ME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CP、Ca和P的表观利用率(P<0.05);饲粮CP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和CP的表观利用率(P<0.05);饲粮Ca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和Ca的表观利用率(P<0.05);饲粮AP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CP和Ca的表观利用率(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尺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ME、CP、Ca、AP水平分别为12.10 MJ/kg、20%、0.8%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代谢能 粗蛋白质 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大斑病菌后玉米抗感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友林 何嵘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在整个病程中始终明显高于感病系。感染大斑病菌最终导致罹病植株丁布含量比未接种的健康植株明显减少,各种抗病系减少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感病系。可见丁布与玉米大斑病单基因抗性有密切关系。本文认为研究病虫危害后寄主丁布含量变化的规律,对了解植物对不同病虫抗性的关系,筛选培育多抗品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近等基因系 丁布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品种间HSL基因外显子IPCR-RFLP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雷明刚 吴珍芳 +1 位作者 邓昌彦 熊远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激素敏感脂肪酶 (Hormone sensitivelipase ,HSL)是负责分解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PCR RFLP(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方法 ,分析了猪HSL基因外显子I区多态性 ... 激素敏感脂肪酶 (Hormone sensitivelipase ,HSL)是负责分解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PCR RFLP(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方法 ,分析了猪HSL基因外显子I区多态性 ,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和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 ;杜洛克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 ,其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是 15 %和 85 % ;脂肪型通城猪和清平猪表现为AA和AG两种基因型 ,其等位基因A、G的频率分别是 91.6 7%、8.33%和 89.83%、10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品种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八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晓良 翟立红 +2 位作者 刘瑞响 陶勇生 张祖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以玉米优良自交系‘农系531’和‘SIL8’为亲本构建200个F2:3家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8个产量性状进行QTL鉴定。8个性状共检测到34个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21%~26.62%不等,累计解释各个性状的表型变异为21.33%~74.10%。分布于... 以玉米优良自交系‘农系531’和‘SIL8’为亲本构建200个F2:3家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8个产量性状进行QTL鉴定。8个性状共检测到34个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21%~26.62%不等,累计解释各个性状的表型变异为21.33%~74.10%。分布于第1、3、4、5、6染色体上16个QTL形成6个QTL富集区,且表型贡献率最大的QTL均位于富集区内。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其中QTL间互作1对,QTL与背景间互作8对,背景间互作17对,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98%~15.93%不等,累计解释各性状的表型变异为15.93%~61.64%。多数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非常复杂,上位性在产量相关性状形成的遗传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QTL富集区对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与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上位性 QTL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刘涛 彭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147 头二元杂交仔猪进行饲养试验,探讨外源性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对28 日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添加1 % 的谷氨酰胺可提高断奶后第1 周的平均日增重( P< 0 .05) ,但添加量与生产性能无正相关;添加1... 147 头二元杂交仔猪进行饲养试验,探讨外源性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对28 日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添加1 % 的谷氨酰胺可提高断奶后第1 周的平均日增重( P< 0 .05) ,但添加量与生产性能无正相关;添加1 % 的谷氨酸可提高断奶后第2 周的平均日增重( P< 0.01) ,降低仔猪腹泻频率( P< 0 .01) 并提高饲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谷氨酸 仔猪 早期断奶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方法银染的AFLP片段再扩增效果比较及改进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耘 熊家军 杨利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Bassam银染法和Sanguinetti银染法是AFLP标记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比较这2种方法银染的AFLP条带再扩增效果的差异,发现Bassam法银染的AFLP片段再扩增效率达到100%,而用同样的PCR条件,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片段不能被扩增,限制了S... Bassam银染法和Sanguinetti银染法是AFLP标记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比较这2种方法银染的AFLP条带再扩增效果的差异,发现Bassam法银染的AFLP片段再扩增效率达到100%,而用同样的PCR条件,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片段不能被扩增,限制了Sanguinetti法在AFLP标记分析中的应用。为提高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片段再扩增效率,对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片段回收和再扩增条件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加Sanguinetti法显色后的胶板漂洗次数、延长漂洗时间、改变AFLP条带浸泡溶液、增加浸泡液体积和增加PCR循环次数,成功地将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条带的再扩增效率提高到100%,从而解决了San-guinetti银染法应用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银染 Bassam法 Sanguinetti法 再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中脂肪蛋白质比和尿素氮含量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廖想想 陈丹 +6 位作者 张美荣 蔡志勇 杨章平 杨利国 刘坤 陈亮 毛永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674,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索奶牛配种前1周内乳中脂肪蛋白质比(milk fat to protein ratio,FPR)和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第1胎荷斯坦牛1 460头,于配种前1周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MUN含... 本试验旨在探索奶牛配种前1周内乳中脂肪蛋白质比(milk fat to protein ratio,FPR)和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第1胎荷斯坦牛1 460头,于配种前1周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MUN含量,并测定试验牛只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配种情期数、妊娠率、妊娠泌乳天数等繁殖性能指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FPR和M UN含量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配种前1周内FPR和MUN含量分别为(1.35±0.28)和(10.61±2.68)mg/dL。FPR对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其他繁殖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MUN含量对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配种情期数、妊娠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对妊娠泌乳天数无显著影响(P>0.05)。FPR与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和妊娠泌乳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 UN含量与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及妊娠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UN含量对第1次配种以及在前2个发情周期内配种是否妊娠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配种前1周内MUN含量对头胎奶牛配种情期数和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有显著影响,因此,对MUN含量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作为奶牛繁殖性能的预测和繁殖管理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中尿素氮 乳中脂肪蛋白质比 奶牛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低硫甙种质新开发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5
17
作者 胡中立 刘后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1-229,共9页
本研究以5个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双列杂交设计,采用 Griffing 方法1和2分别对其主要的品质性状含油量、硫甙总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和劣势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结果表明,含油量有少量... 本研究以5个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双列杂交设计,采用 Griffing 方法1和2分别对其主要的品质性状含油量、硫甙总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和劣势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结果表明,含油量有少量的杂种优势可供利用,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完全的杂种劣势,而控制硫甙总量的基因系统的显性效应较小,既无真正的杂种优势、亦无真正的杂种劣势出现。进一步,利用硫甙总量的双列杂交数据,将此性状视为质量性状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分析,据此,讨论了利用新的遗传种质资源,避免现有低硫种质同其它性状间的不良连锁与相关,从而达到由高硫甙品种选育低硫甙品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品质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PGAM2基因的克隆、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晓雄 唐中林 +4 位作者 李勇 杨述林 储明星 马月辉 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3-1189,共7页
克隆了猪PGAM2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所得cDNA序列全长913 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预测编码蛋白与已报道的狗(97.6%)、人(96%)、黑猩猩(96%)、大鼠(94.5)和... 克隆了猪PGAM2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所得cDNA序列全长913 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预测编码蛋白与已报道的狗(97.6%)、人(96%)、黑猩猩(96%)、大鼠(94.5)和小鼠(94.1%)等物种的PGAM2蛋白高度同源其在N端和C端分别存在1个ATHR和QGKA模体,在14~15AA处存在1个信号肽切割位点,含有1个典型的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GPMA)保守结构域。该基因在猪胚胎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且在通城猪和长白猪中呈现不同表达模式。在通城猪中,PGAM2基因呈波浪式表达,即妊娠65 d时表达水平最高,且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在长白猪中呈上调表达模式,妊娠65和90 d时表达丰富,且极显著高于妊娠33 d(P〈0.01)。品种间比较来看,在妊娠33和65 d时两品种表达水平相当,但妊娠90 d时长白猪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通城猪(P=0.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AM2基因 序列分析 表达 胚胎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ESR mRNA在不同组织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凤娥 熊远著 +3 位作者 雷明刚 邓昌彦 郑嵘 蒋思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2-494,共3页
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标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查了ESRmRNA在卵巢等 12种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ESR基因有 2种表达产物 ,其中在肠、卵巢、脾、心、肺、肝等组织的表达产物为一种形式 ,而子宫、肌肉等组织为另一种形式 ,在肾中 2种形... 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标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查了ESRmRNA在卵巢等 12种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ESR基因有 2种表达产物 ,其中在肠、卵巢、脾、心、肺、肝等组织的表达产物为一种形式 ,而子宫、肌肉等组织为另一种形式 ,在肾中 2种形式的表达产物共存。通过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对胶进行扫描 ,显示出在 12种组织中 ,ESRmRNA表达量在肺中最高 ,其次是卵巢、肠、心、子宫、脾、肝、肌肉等。在输卵管、肾、脂肪和乳腺组织中 ,ESRmRNA表达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基因 半定量RT-PCR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RBP2和CRABP2基因的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及其关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公维华 唐中林 +2 位作者 杨述林 崔文涛 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1-887,共7页
利用法国农业科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的辐射杂种克隆板(IMpRH),将猪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2(RBP2)和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基因2(CRABP2)分别定位在猪13、4号染色体上。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了CRABP2的CDS全长。利用半定量的RT-PCR方法,对R... 利用法国农业科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的辐射杂种克隆板(IMpRH),将猪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2(RBP2)和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基因2(CRABP2)分别定位在猪13、4号染色体上。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了CRABP2的CDS全长。利用半定量的RT-PCR方法,对RBP2和CRABP2基因在成年五指山猪12种不同组织(肺、骨骼肌、脾、心脏、胃、大肠、淋巴结、小肠、肝、大脑、肾、脂肪)中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在这两个基因中共检测到了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RBP2-C117T多态位点,利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其在莱芜黑猪、五指山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通城猪群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通城猪群中,进行了不同基因型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发现其不同的基因型与肌肉大理石纹评分、肌肉嫩度高度相关。在猪的生产和育种中,这一多态位点可能会成为有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