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苗磷营养吸收机理模型的验证与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其华 刘武定 +3 位作者 陈明亮 杨利 赵书军 谢振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2-551,共10页
通过不同土壤条件下幼苗磷吸收实测值与机理模型预测值的比较 ,检验了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对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的预测能力 ,同时探讨了解析解模型与数值解模型的主要模拟误差来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 3种机理模型均能... 通过不同土壤条件下幼苗磷吸收实测值与机理模型预测值的比较 ,检验了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对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的预测能力 ,同时探讨了解析解模型与数值解模型的主要模拟误差来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 3种机理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玉米与大豆幼苗的磷吸收变化情况 ;3种机理模型中 ,以建立于解析解基础上的SC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低 ,而以考虑了根毛作用的C2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影响机理模型预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土壤供磷水平 ,土壤供磷水平低时机理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降低 ;土壤养分缓冲容量b2 参数的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值解机理模型计入根介入的根际磷活化与吸收 ,从而提高数值解机理模型在土壤低供磷水平时的磷吸收预测能力 ;解析解模型的误差校正方程可明显提高其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模型 玉米 大豆 幼苗 磷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Ⅰ.预测幼苗施磷的最佳混土比例
2
作者 姚其华 刘武定 +3 位作者 陈明亮 杨利 赵书军 谢振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Claa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一定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吸收磷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A土壤(壤质棕红壤)上大豆幼苗的施磷水平为15、30与60μg/g时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分别为25%、75%和1... 采用Claa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一定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吸收磷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A土壤(壤质棕红壤)上大豆幼苗的施磷水平为15、30与60μg/g时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分别为25%、75%和100%;同样供试A土壤上,玉米幼苗在上述3个施磷水平下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依次为25%、50%及75%,而在较粘重的B土壤(粘质棕红壤)上,其值相应为6.2%、12.5%、和25.0%。因此,玉米与大豆幼苗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而且当土壤的吸附固磷能力较强时,幼苗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吸收模型 玉米 大豆 幼苗施磷 最佳混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Ⅱ.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姚其华 刘武定 +3 位作者 陈明亮 赵书军 杨利 谢振翅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4期272-276,共5页
采用Claas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一般土壤与施肥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幼苗吸收磷的高度敏感性参数或重要限制因素为根系伸长速率与根半径;在相同土壤供磷条件下,供试大豆幼... 采用Claas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一般土壤与施肥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幼苗吸收磷的高度敏感性参数或重要限制因素为根系伸长速率与根半径;在相同土壤供磷条件下,供试大豆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远低于玉米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其原因归结于两者在根系最大养分流Imax与根系伸长速率K两个敏感性参数上的差异;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三种根毛参数的敏感性均较低,这主要与土壤供磷水平较高有关;土壤含水量在玉米幼苗磷吸收过程中表现了极高的敏感性,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土壤养分供应参数对玉米幼苗磷吸收的敏感性与限制作用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吸收模型 参数敏感性 玉米 大豆 磷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