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勇 张海涛 +3 位作者 R.V.Birnin Alan Sibbald 汪善勤 任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3-663,共11页
运用计算机和GIS技术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 ,建立了区域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库 (RSEDBS)。该系统采用ARC/INFOGIS管理空间数据 ,VisualFoxPro管理属性数据库 ,二者通过公共标识码 (ID)共享数据 ;并运用计算机程序语言 (C + + )开发... 运用计算机和GIS技术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 ,建立了区域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库 (RSEDBS)。该系统采用ARC/INFOGIS管理空间数据 ,VisualFoxPro管理属性数据库 ,二者通过公共标识码 (ID)共享数据 ;并运用计算机程序语言 (C + + )开发了DEM、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环境指数等应用模型建立模型子库 ;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应用模型库通过内部和外部接口集成一起 ,对秭归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秭归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乡镇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且具有覆盖度高、人口密度低、降雨量充沛等特点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乡镇分布在沿江地区 ,主要存在人口密度大、覆盖率较低、降雨相对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 ,为了实现秭归县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根据区域生态特征 ,优化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生态环境数据库 三峡库区 秭归县 GIS 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模型库 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9
2
作者 邱炳文 周勇 +2 位作者 李学垣 贺纪正 刘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主要综述了GIS在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评价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自然灾害预警及灾情分析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来源与质量难以保证、专业模型缺乏通用性以及系统集成性差等,最后指出“3S”一体化、模型化、标准化。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亚热带淋溶土基质和胶膜中1.4nm过渡矿物组成的差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黄丽 刘凡 +1 位作者 谭文峰 洪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5-320,共6页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和黄棕壤的铁锰 粘粒混合胶膜为材料 ,分析了胶膜及其相应的淋溶土在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上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和胶膜的粘土矿物均由1 .4nm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组成 ,土壤的1 .4nm矿物为 1 .4nm过渡矿物和...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和黄棕壤的铁锰 粘粒混合胶膜为材料 ,分析了胶膜及其相应的淋溶土在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上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和胶膜的粘土矿物均由1 .4nm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组成 ,土壤的1 .4nm矿物为 1 .4nm过渡矿物和蛭石的混合相 ,而胶膜的 1 .4nm矿物全部由蛭石组成。由此认为 ,胶膜中的1 .4nm过渡矿物主要来源于表层粘粒的淀积和裂隙周围基质土壤中粘土矿物的转化 ,胶膜的有机质含量、交换性盐基总量等性质明显不同于基质土壤 ,其微环境抑制了土壤中的蛭石向 1 .4nm过渡矿物的转化 ,并导致1 .4nm过渡矿物向蛭石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膜 1.4nm过渡矿物 淋溶土 粘土矿物 亚热带 蛭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亚热带土壤铁锰胶膜和基质的表面化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黄丽 洪军 +1 位作者 谭文峰 刘凡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303,共9页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铁锰胶膜和其基质的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氧化特点。结果表明,与基质土壤相比,铁锰胶膜的比表面积大,电荷零点(PZC)低,这与其富含粘粒、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有关...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铁锰胶膜和其基质的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氧化特点。结果表明,与基质土壤相比,铁锰胶膜的比表面积大,电荷零点(PZC)低,这与其富含粘粒、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有关;铁锰胶膜经脱锰处理后,比表面积明显降低。由盐滴定-电位滴定(STPT)法测得黄褐土、黄棕壤、红壤基质的PZC分别为3.13、3.65和3.90;黄棕壤和红壤铁锰胶膜的PZC分别为3.26和3.42。铁锰胶膜对Pb2+、Cu2+、Cd2+和Zn2+的吸附和对Cr3+的氧化能力比基质的强。铁锰胶膜经脱锰处理后,对Pb2+、Cu2+、Cd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比未处理时降低了53%~100%;其氧化Cr3+生成Cr6+的量比铁锰胶膜的降低了87%~100%。说明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的铁锰胶膜中,氧化锰是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氧化Cr3+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胶膜 基质土壤 氧化锰 重金属 表面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最大熵地统计学方法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贝 李卫东 +2 位作者 杨勇 汪善勤 蔡崇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1-839,共9页
贝叶斯最大熵(Bayesian Maximum Entropy,BME)地统计学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时空地统计学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克里金方法,该法具有坚实的认识论框架和方法学基础。它不需要作线性估值、空间匀质和正态分布的假设,能够融入先验知识和... 贝叶斯最大熵(Bayesian Maximum Entropy,BME)地统计学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时空地统计学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克里金方法,该法具有坚实的认识论框架和方法学基础。它不需要作线性估值、空间匀质和正态分布的假设,能够融入先验知识和软数据,并且不会损失其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提高了分析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BME的基本理论及其估值方法,随后简单描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做了总结与展望。经过国外研究者多年的开发和实践,BME方法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理论上较为成熟,能够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优秀地统计学方法,在资源环境评估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最大熵 地统计学 土壤学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PSR模型的农用地资源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聂艳 周勇 朱海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利用Arc/Info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污染综合指数作为一个压力指标,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农用地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从而为该地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引入PSR模型和特尔菲法确定样区评价因... 利用Arc/Info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污染综合指数作为一个压力指标,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农用地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从而为该地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引入PSR模型和特尔菲法确定样区评价因子,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因子的权系数;利用Arc/Info矢量化相关图层和进行缓冲区分析后建立空间数据库;然后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属性确定其分值函数,通过对样点数据进行量化后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和法计算环境质量指数,划分级别;应用Arc/Info实现相关结果的输出。结果表明:后湖地区农用地环境质量中等偏上,其中二、三级地分别占47.27%和35.83%;通过对土壤污染状况和农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PSR模型 农用地 资源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分析与灰色系统耦合用于水环境预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勇 刘凡 +3 位作者 贺纪正 吴丹 李植生 邱炳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45,共5页
探讨了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系统(GM(1,1))耦合应用于武汉市东湖水体污染预测的方法和技术。首先根据多年污染因子浓度监测资料分别建立了COD、BOD、TN、TP与人口、经济和捕鱼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之后根... 探讨了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系统(GM(1,1))耦合应用于武汉市东湖水体污染预测的方法和技术。首先根据多年污染因子浓度监测资料分别建立了COD、BOD、TN、TP与人口、经济和捕鱼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之后根据人口、经济和鱼产量的历史资料,用GM(1,1)模型拟合,再反推得到预测值;最后,将人口、经济和鱼产量的预测值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污染物浓度的未来值。这样将环境污染与社会经济联系起来更能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到21 世纪,东湖水体的TN、TP、COD、BOD 的浓度将分别是1982 年的2.58、3.70、2.45 和7.89 倍;比1992年分别增长33.5% 、68.18% 、68.28% 和229.24% ,将处于超富营养状态,如不及时治理,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分析 灰色系统 耦合 预测 水环境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东湖水环境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勇 吴丹 +2 位作者 刘凡 贺纪正 邱炳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0,共4页
运用RS与GIS技术以及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耦合对东湖水体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湖水体污染严重,其中水果湖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庙湖次之,属于Ⅳ类水;郭郑湖受水果湖和庙湖的影... 运用RS与GIS技术以及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耦合对东湖水体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湖水体污染严重,其中水果湖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庙湖次之,属于Ⅳ类水;郭郑湖受水果湖和庙湖的影响,已超过Ⅲ类水标准,水体功能退化;菱角湖、牛巢湖、筲箕湖、喻家湖、汤林湖和后湖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在Ⅰ~Ⅲ类之间,个别指标严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东湖 水环境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水资源遥感影像判译的原理及应用
9
作者 周勇 周亚军 +1 位作者 汪善勤 王贻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从遥感图像的影像要素或特征出发,论述了土水资源遥感影像判译的原理与方法。并以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和东湖水体污染为例加以验证,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土水资源 遥感影像 判译 原理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地区几种土壤铁锰胶膜及其基质中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丽 刘凡 +2 位作者 谭文峰 王贻俊 陆泗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7-494,共8页
通过对华中地区几种土壤和胶膜中某些性质及元素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比较了铁锰胶膜和基质土壤的性质及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铁锰胶膜的pH值、粘粒含量、K2O、Na2O、MnO2、非晶质铁、铁的活化度、微量元素等的含量均比基... 通过对华中地区几种土壤和胶膜中某些性质及元素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比较了铁锰胶膜和基质土壤的性质及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铁锰胶膜的pH值、粘粒含量、K2O、Na2O、MnO2、非晶质铁、铁的活化度、微量元素等的含量均比基质土壤的高,且差异显著;(2)铁锰胶膜富集重金属元素,Co、Ni、Cu和Zn等元素主要富集于胶膜的氧化锰矿物中,而Pb主要富集在氧化铁矿物中;(3)Mg在铁锰胶膜的形成过程中进一步淋溶,以致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地区 铁锰胶膜 土壤 基质 元素地球化学 氧化铁矿物 活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的重金属离子吸附与锰矿物类型 被引量:41
11
作者 刘凡 谭文峰 +2 位作者 刘桂秋 李学垣 贺纪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9-706,共8页
土壤与水体中的锰氧化物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强烈的富集作用 ,本研究表明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氧化物的重金属离子 (Pb、Cu、Zn、Co、Ni和Cd)吸附量占结核吸附这些离子总量的 60 %~ 1 0 0 %。结核中所含锰矿物类型不同 ,对重金属离... 土壤与水体中的锰氧化物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强烈的富集作用 ,本研究表明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氧化物的重金属离子 (Pb、Cu、Zn、Co、Ni和Cd)吸附量占结核吸附这些离子总量的 60 %~ 1 0 0 %。结核中所含锰矿物类型不同 ,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能力不一样。山东砂姜黑土中含钙锰矿和锂硬锰矿 ,其锰氧化物的重金属离子吸附量最高 ;其次是湖北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铁锰结核的锰氧化物 ,它们为锂硬锰矿与水钠锰矿组合 ;吸附量最低的是湖南红壤中铁锰结核的锰氧化物 ,它们仅为锂硬锰矿。上述几种锰矿物构造上的差异和结晶程度不同是导致不同土壤铁锰结核中锰氧化物吸附重金属离子量不一样的重要原因。Co2 +在吸附过程中被氧化及试样中氧化锰含量和Mn(Ⅳ )百分率不同也是影响其铁锰结核中Co吸附量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铁锰结核 吸附 重金属离子 锰矿物 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凡 冯雄汉 +3 位作者 陈秀华 邱国红 谭文峰 贺纪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3,共8页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矿物 Mn(Ⅱ)微生物氧化 锰细菌 生物成因 多铜氧化酶 环境效应 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 被引量:38
13
作者 徐勤学 王天巍 +2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史志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荒坡地和坡耕地壤中流特征差异在大雨强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②坡耕地壤中流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但荒坡地壤中流受雨强的影响不明显;③荒坡地壤中流随地表状况变化而改变,植被覆盖的减少和降雨对疏松地表的压实导致壤中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降雨强度 壤中流 地表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4
作者 谭文峰 周素珍 +2 位作者 刘凡 冯雄汉 李学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6-730,共5页
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之一,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0%以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界面活性、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本文以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交... 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之一,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0%以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界面活性、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本文以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交互作用前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宏观表现到微观交互作用的机理,并提出了宜加强二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特性、非晶形向晶形转化过程等的研究,以期揭示土壤退化、团聚体形成、元素的保蓄与释放、土壤污染物的调控等土壤的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氧化物 层状硅酸盐矿物 黏土矿物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75
15
作者 闫峰陵 史志华 +1 位作者 蔡崇法 李朝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二者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与侵蚀量和径流强度相关程度最高,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NMWD)与二者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泥沙粒径与湿筛MWD和WSA0.25之间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8283^*,r=0.8209^*);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的NMWD与泥沙粒径也存在较好正相关关系(r=0.7458,r=0.6859).泥沙粒径和水流功率在本研究中未表现出较好相关性(r=-0.1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 坡面侵蚀 泥沙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 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黎佳佳 胡红青 +1 位作者 付庆灵 吕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重金属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处理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产量,复合污染处理大于Cd/Pb单独处理对辣椒果实重的影响。(2)单一重金属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辣...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重金属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处理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产量,复合污染处理大于Cd/Pb单独处理对辣椒果实重的影响。(2)单一重金属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辣椒根、茎、叶的生长,增加根冠比;重金属复合作用时,毒害作用逐渐增强。(3)辣椒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对Pb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对Cd、Pb的平均富集能力以根最高,果实最低;Pb一般集中在根部,难于向果实转移且根是受重金属影响最严重的器官。(4)Cd处理增加果实中Cd、Pb、Zn、K、Ca、Mg含量,显著降低Cu、Mn、Mo含量;Pb处理增加果实中Pb、Zn、Mg含量,降低K、Cu、Fe、Mn、Mo含量;复合污染处理对各元素的吸收作用有增有减,作用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CD Ph 复合污染 生物量 累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静 郭熙盛 +1 位作者 王允青 丁树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巢湖流域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稻田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径流液中TN的浓度范围是0.73~15.33mg·L-1,DN是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巢湖流域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稻田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径流液中TN的浓度范围是0.73~15.33mg·L-1,DN是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74%~92%,NH4+-N和NO3--N所占比例差异比较大,主要与径流-施肥时间间隔以及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有关。氮素径流损失量年际差异比较大,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2.91kg·hm-2和6.23kg·hm-2,分别占施氮量的1.62%和3.46%。由于降雨事件的偶然性,平衡施肥对氮素径流损失量的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径流流失风险仍难以控制;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降低氮素径流流失负荷,使得氮素流失潜能大大减小。与T(传统耕作)处理相比,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BF(平衡施肥)处理和NTS+BF(少免耕+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9.97%、13.60%和23.18%,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保护性耕作可以作为源头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较好措施之一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平衡施肥 氮素 径流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石覆盖紫色土坡耕地水文过程 被引量:45
18
作者 王小燕 李朝霞 蔡崇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5,共8页
紫色土中砾石分布广泛,地表常为砾石覆盖,砾石覆盖对土壤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试验小区(2 m×1 m)为坡度23°的坡耕地,试验降雨强度为(53.9±2.8)mm/h、(90.8±6.1)mm/h和(134.3±14.9)mm/h,砾石覆盖度为0%,11%,2... 紫色土中砾石分布广泛,地表常为砾石覆盖,砾石覆盖对土壤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试验小区(2 m×1 m)为坡度23°的坡耕地,试验降雨强度为(53.9±2.8)mm/h、(90.8±6.1)mm/h和(134.3±14.9)mm/h,砾石覆盖度为0%,11%,20%,33%和42%。通过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砾石覆盖对降雨入渗、地表产流及壤中流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对入渗过程影响显著,稳定入渗速率及稳定入渗系数与砾石覆盖度呈正相关关系,3种降雨强度下,稳定入渗系数分别为47.70%~86.59%,30.61%~82.83%、17.76%~77.44%,42%砾石覆盖度小区的稳定入渗速率分别是裸露小区的1.95~4.94倍;地表砾石覆盖延迟地表产流、减少地表径流量,地表产流时间随着砾石覆盖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地表径流速率及地表径流系数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地表径流系数与地表砾石覆盖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地表砾石覆盖促进壤中流的发生、增加壤中流量,壤中流产流时间随着砾石覆盖度的增加逐渐缩短,壤中流径流速率及壤中流径流系数随地表砾石覆盖度的增加而提高,相对壤中流径流系数与地表砾石覆盖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覆盖 水文过程 降雨入渗 坡面径流 壤中流 产流时间 紫色土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阳离子在土体内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代长 蒋新 +3 位作者 贺纪正 赵振华 孙磊 郜红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2,共7页
利用室内模拟酸雨的土柱实验,研究了在红壤表土施用钾肥后酸雨对不同土层交换性阳离子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体深度,表土直接受酸沉降的淋溶,也是最容易发生酸化的土层,pH2.5酸雨淋溶后,表土pH值下降到3.5~4.2,这是铝的缓冲范... 利用室内模拟酸雨的土柱实验,研究了在红壤表土施用钾肥后酸雨对不同土层交换性阳离子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体深度,表土直接受酸沉降的淋溶,也是最容易发生酸化的土层,pH2.5酸雨淋溶后,表土pH值下降到3.5~4.2,这是铝的缓冲范围,且土壤交换性H+和Al3+含量的增加显示出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效率和缓冲能力的急剧减弱;pH4.5酸雨淋溶后,A和B层土壤pH值上升了0.3~0.5,其机理与SO2-4的专性吸附释放OH-有关;表土施用钾肥后,K+交换土壤表面的H+和Al3+,引起土壤交换性H+和Al3+向下迁移;不同pH值的酸性降雨引起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向下迁移和淋失的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pH2.5酸雨淋溶后土壤溶液中钾的含量高于pH4.5酸雨淋溶的,但交换性钾含量低于后者;pH2.5和pH4.5酸雨淋溶后交换性钙的淋失量分别占原土的50%~70%和20%~40%,这表明酸雨淋洗会导致养分库的损耗,造成土壤养分贫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阳离子 迁移 红壤 缓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团聚体特征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 被引量:27
20
作者 闫峰陵 李朝霞 +1 位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明确红壤结构特征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选取6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稳定性分析和野外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就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坡面侵蚀过程定量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野外尺度上,红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影响... 为明确红壤结构特征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选取6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稳定性分析和野外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就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坡面侵蚀过程定量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野外尺度上,红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影响坡面侵蚀的重要因素;能定量描述土壤可蚀性的团聚体特征参数Ka,与径流强度、产沙强度等侵蚀参数显著相关;将Ka代入WEPP模型,建立了细沟间侵蚀预测方程,方程可决系数较高(R2=0.86),显示了较好的预测性能。该研究扩展了团聚体稳定性作为土壤可蚀性指标的适用范围,为红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WEPP模型 红壤 团聚体特征 土壤可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