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时期对长江中游稻秸全量还田下免耕飞播油菜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崇铭 魏步青 +4 位作者 陈玲英 孟孜贞 鲁明星 周志华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确定免耕飞播油菜的适宜施肥时期,探索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制度下稻秸全量还田油菜免耕飞播种植模式,于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在湖北省武穴市和黄陂区连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7个处理,其中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其它处理的施肥... 为确定免耕飞播油菜的适宜施肥时期,探索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制度下稻秸全量还田油菜免耕飞播种植模式,于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在湖北省武穴市和黄陂区连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7个处理,其中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其它处理的施肥时期分别为播种后3、5、7、9、12、17 d。通过调查关键生育期农艺性状、成熟期油菜籽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测定油菜地上部养分积累量,明确适宜的施肥时期。结果表明,施肥时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期农艺性状,相比其它处理,播种后5 d内施肥油菜的平均密度、株高、茎粗、越冬期最大叶面积分别增加43.2%、18.2%、13.9%、37.3%。施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所有施肥处理的平均产量是对照(不施肥)的3.57倍;施肥时期显著影响油菜籽产量,2020/2021年度两个试验点在播种后5 d内施肥产量最高,比其它处理平均增产27.5%,2021/2022年度的两个试验点在播种后7 d内施肥产量最高,比其它处理平均增产33.8%。施肥时期显著影响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相比播种后5 d内施肥,其它处理平均收获密度降低19.9%,平均单株角果数减少16.9%。施肥时期显著影响肥料贡献率和养分积累量,两年试验播种后5 d内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油菜地上部氮(N)、磷(P)、钾(K)积累量均达到最大,相比其它处理平均肥料贡献率增加16.2%,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19.2%、32.3%和34.5%。综上所述,免耕飞播油菜的适宜施肥时期为播种后7 d以内,以播种后5 d左右最佳;推迟施肥会降低油菜籽产量,即限制了油菜的养分吸收,阻碍了油菜群体生长构建和个体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时期 免耕飞播 油菜籽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养分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际微生物及其对施肥响应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毅 陈航航 +6 位作者 张洋洋 廖世鹏 陆志峰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1032,共16页
叶际微生物(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是定殖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生态角色。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以... 叶际微生物(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是定殖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生态角色。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以“叶际微生物”和“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为主题词,分别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2000年1月至2023年6月发表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93篇,外文文献498篇。研究发现,植物病害防控和生物防治相关研究呈现高共现强度和持续性研究热度,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此外,土壤微生物、根际微生物与叶际微生物间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已有研究表明,叶际微生物不仅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固氮作用,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其定殖过程受到宿主因素(如植株形态、物质组分)和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的双重调控。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施肥作为关键栽培管理措施,显著改变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微环境,是影响作物叶际微生物群落构建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肥料种类、用量及施用方式对作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出通过优化施肥策略调控叶片形态以定向塑造叶际微生物群落,以及通过施肥维持“叶际稳态”实现植物健康的新思路。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方向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矿质养分对叶际微生物的调控机制;2)施肥驱动下微生物在土壤-植物连续体的传播规律;3)有机肥施用引发的叶际生物安全风险评估;4)具有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的叶际微生物资源挖掘。这些研究将为深入理解叶际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微生物 植物营养 文献计量学 施肥 叶际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水稻施肥状况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张欣蕊 徐鸣爽 +3 位作者 张万洋 马天桥 齐振宏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5,共8页
为明确湖北省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下水稻施肥的特征及其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差异,为稻虾种养体系的施肥进行科学指导并为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选取9个稻虾种养体系规模较大的县(市、区),以两种水稻... 为明确湖北省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下水稻施肥的特征及其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差异,为稻虾种养体系的施肥进行科学指导并为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选取9个稻虾种养体系规模较大的县(市、区),以两种水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两种模式下水稻施用肥料的类型、养分用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虾种养体系水稻施用的主要肥料品种是复合肥和尿素;N、P2O5和K_(2)O平均用量分别为164.8、74.3和89.6 kg/hm^(2),与常规水稻相比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异性较大;施肥次数以两次为主(一次基肥、一次追肥),占比为81.7%;施肥方式以人工施肥为主,占比为96.3%,与常规水稻差异不大;平均水稻产量为7742.9 kg/hm^(2),较水稻单作模式降低了932.7 kg/hm^(2),降幅为10.8%;稻虾种养体系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52.42、127.73、102.53 kg/kg,分别提高17.24%、39.29%、9.54%,两种模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偏生产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强稻虾种养体系养分收支平衡方面研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稻虾种养 施肥现状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王彬 杨丞 +1 位作者 吴朋浩 李小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5,共7页
采用ET_(0) Calculator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水稻需水量,分析近41年种植区域、季型和种植时期对水稻需水量的影响,比较影响需水量气候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水稻的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水稻需水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全... 采用ET_(0) Calculator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水稻需水量,分析近41年种植区域、季型和种植时期对水稻需水量的影响,比较影响需水量气候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水稻的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水稻需水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生育期需水总量变异性较大,最小值为4 057.0 t/hm^(2),最大值为9 788.0 t/hm^(2),平均值为6 621.0t/hm^(2)。日均需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灌浆期和黄熟期的日均需水量分别为50.0、63.0、75.0、64.0和37.0 t/(hm^(2)·d)。水稻种植区域、季型、种植时期等因素对需水量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 161.0~6 111.0 t/hm^(2)、8 845.0~9 788.0 t/hm^(2)、5 211.0~9 591.0 t/hm^(2)、4 057.0~5 676.0 t/hm^(2)、7 658.0~8 347.0 t/hm^(2);早稻、晚稻和单季稻需水量分别为5 211.0~5 891.0 t/hm^(2)、6 074.0~6 990.0 t/hm^(2)和8 428.0~9 545.0 t/hm^(2);随种植时间的推移水稻需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影响水稻需水量的气候因素中,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日照时数、最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和风速的相对重要性占比分别为25.5%、22.9%、22.6%、20.9%、4.9%、1.7%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需水量 气候 ET_(0)Calcu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烟楚雪10号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5
作者 周浩远 饶雄飞 +3 位作者 李小坤 杨丞 杨春雷 廖世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探究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楚雪10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且雪茄... 为探究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楚雪10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且雪茄烟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雪茄烟单位面积产量,而磷、钾对雪茄烟产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雪茄烟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低磷、中钾水平利于氮肥效果的发挥,中氮、低钾水平利于磷肥效果的发挥,中磷、低氮水平利于钾肥效果的发挥;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得出最大产量下的施肥量为纯N 180 kg/hm^(2)、P2O560 kg/hm^(2)、K2O 360 kg/hm^(2)。说明适当控制氮肥和钾肥施用量,增加磷肥施用量,同时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雪茄烟产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楚雪10号 农艺性状 产量 互作效应 肥料效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油稻轮作系统作物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崇铭 陆志峰 +7 位作者 闫金垚 宋毅 王昆昆 方娅婷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鲁剑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8,共12页
油菜-水稻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水旱轮作模式,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磷肥是油稻种植的常用技术,为探究磷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利用2016—2023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展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油菜-水稻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水旱轮作模式,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磷肥是油稻种植的常用技术,为探究磷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利用2016—2023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展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0、45、90、135和180 kg P_(2)O_(5) hm^(-2)共5个磷肥用量处理),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系统能值及其生产力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磷均显著提高油菜和水稻产量,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水稻,油菜增产2.3~12.5倍,在磷肥用量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主要通过增加单株角果数水平提高产量,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水稻增产4.4%~17.1%,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通过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油菜和水稻地上部磷素积累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油菜地上部积累量增加5.0~11.8倍,水稻增加22.9%~46.2%,轮作周年增加50.2%~118.8%,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磷肥回收利用率(PRE)在磷肥用量45~90 kg hm^(-2),水稻在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继续增加磷肥用量PRE下降。施磷显著提高油菜产量稳定性,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产量稳定性与磷素积累量、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整体产量与磷素积累量稳定性水平高于油菜,磷肥投入对其无显著影响。施磷可显著提高系统周年能值产量和稳定性,磷肥用量分别在油菜季90 kg hm^(-2)和水稻季45~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使系统在稳产的基础上达成高产的目标。综上所述,当油菜季磷肥用量为90 kg hm^(-2)、水稻季磷肥用量为45 kg hm^(-2)时可在保证系统能值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是油稻轮作系统磷肥最佳推荐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产量 磷素积累量 产量稳定性 系统生产力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冻害后不同救灾措施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佳群 任涛 +6 位作者 宋毅 周元委 王祥华 赵剑 喻嘉玲 廖世鹏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13,共7页
油菜受到冻害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生长,目前恢复措施较多,优先采取哪种措施事关重要。本文研究通过在2024年春季油菜受到冻害后,于湖北省沙洋县和当阳市布置田间试验,系统评估不同救灾措施对油菜冻害后的恢复效果,以帮助生产者选择... 油菜受到冻害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生长,目前恢复措施较多,优先采取哪种措施事关重要。本文研究通过在2024年春季油菜受到冻害后,于湖北省沙洋县和当阳市布置田间试验,系统评估不同救灾措施对油菜冻害后的恢复效果,以帮助生产者选择合适的措施。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摘薹和摘(冻后)伤薹,副处理为不同物质包括对照、喷施新美洲星、碧护、芸薹素内酯、叶面肥、追施速效肥、喷施叶面肥+追施速效肥,分析了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收获指数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救灾措施均有效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与不摘伤薹相比,摘薹处理在沙洋和当阳两地分别实现了11.2%和8.8%的平均增产。在不摘薹的条件下,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不同救灾物质均显著提高了油菜籽产量,增幅在两个试验点分别为9.8%~77.9%和3.4%~77.1%,单株角果数增幅最为突出,分别平均提高了47.5%和32.6%。研究结果说明,在油菜直播条件下若初薹期遭受冻害时一般不建议将摘除伤薹作为救灾措施,建议优先采取喷施叶面肥与追施速效肥相结合的措施或喷施碧护等复合抗冻物质来恢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冻害 追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单价阳离子/质子反向转运体BnCPA基因家族分析及其对施钾响应
8
作者 杜思垚 王鲲娇 +4 位作者 陆志峰 张洋洋 廖世鹏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29,共14页
钾是重要的产量和品质元素,鉴定油菜阳离子/质子反向转运体(CPA)基因家族成员,结合钾肥用量田间试验探究油菜叶片钾素高效利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获得甘蓝型油菜106个CPA家族基因成员,通过序列比对和系... 钾是重要的产量和品质元素,鉴定油菜阳离子/质子反向转运体(CPA)基因家族成员,结合钾肥用量田间试验探究油菜叶片钾素高效利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获得甘蓝型油菜106个CPA家族基因成员,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分为3个亚家族(CHX家族、NHX家族、KEA家族),不均匀地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进化分析表明,全基因组三倍化事件和片段复制对CPA家族基因的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不同钾肥用量田间试验结合转录组分析发现,与钾充足处理相比,缺钾胁迫显著降低油菜叶片干重和钾含量,缺钾胁迫油菜的第3片短柄叶(上部叶片)干重和钾含量分别降低39.7%和64.2%,第5片短柄叶(下部叶片)干重和钾含量分别降低37.4%和73.1%。油菜叶片对缺钾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缺钾胁迫时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具有更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2个CPA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显著,包括3个NHX家族基因、8个CHX家族基因和1个KEA家族基因。钾素供应显著影响CPA家族基因的表达,并且油菜叶片不同叶位间的CPA家族基因对钾素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PA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性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和钾素积累及因冻害减产程度的影响
9
作者 崔鑫 谷贺贺 +5 位作者 宋毅 张哲 刘诗诗 陆志峰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9-1642,共14页
冬油菜越冬期与蕾薹期遭遇低温冻害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不利因素,增施钾肥是提高冬油菜抗逆性、减少油菜遭遇低温冻害所带来产量损失的有效措施。为明确不同钾肥用量对冻害后油菜产量损失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22/2023和2023/2024年... 冬油菜越冬期与蕾薹期遭遇低温冻害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不利因素,增施钾肥是提高冬油菜抗逆性、减少油菜遭遇低温冻害所带来产量损失的有效措施。为明确不同钾肥用量对冻害后油菜产量损失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22/2023和2023/2024年在湖北省两地开展钾肥定位田间试验,对比了2023/2024年极端低温天气下钾肥用量(0、60、120、180、240 kg hm^(-2))对冻害后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钾养分含量及分配、钾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了低温冻害下油菜适宜的钾肥用量。结果表明,与2022/2023年度相比,2023/2024年的极端低温天气造成武汉和武穴试验点相同处理下的油菜分别减产13.4%~24.1%和35.7%~51.7%,地上部总生物量的降幅分别为32.3%~42.5%和23.9%~38.9%,产量降低分别主要表现在单株角果数(35.5%~56.0%)和千粒重(28.1%~31.6%)的降低。施钾缓解了冻害后油菜产量的降低程度,且在钾肥用量为180 kg hm^(-2)时油菜的减产程度最低。冻害后油菜籽粒钾含量及分配比例增加,地上部钾积累量显著降低,但钾素吸收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降低,施钾提高了油菜籽钾含量的增加幅度,减缓了地上部钾吸收量的降低,促进了非籽粒部分钾养分向籽粒的转移。线性加平台模型的拟合表明,冻害后武汉和武穴试验点的适宜钾肥用量分别为163.1 kg hm^(-2)和147.9 kg hm^(-2),相比2022/2023年适宜施钾量平均增加35.2 kg hm^(-2)。综上所述,在遇到低温冻害天气时,适当追施钾肥有助于改善油菜生长,缓解由于低温冻害对油菜造成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用量 油菜产量 养分吸收 冻害程度 适宜钾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产量及关键性状对低温冻害与氮肥用量的响应
10
作者 方雯 崔鑫 +4 位作者 陈爱武 陆志峰 刘诗诗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8-1620,共13页
【目的】研究正常气候与冻害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减产关键性状与氮肥用量的关系,为油菜抗冻减灾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2023、2023/2024年在长江中游湖北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 【目的】研究正常气候与冻害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减产关键性状与氮肥用量的关系,为油菜抗冻减灾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2023、2023/2024年在长江中游湖北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360 kg/hm^(2)共5个氮肥用量(分别记为N_(0)、N_(90)、N_(180)、N_(270)、N_(360)),调查了两个年份不同氮肥处理的油菜生育期天数及相应的热量指数,成熟期测定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及分配比例、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油菜籽粒径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评估不同氮肥用量下冬油菜的冻害程度。【结果】2022/2023年为正常气候年,2024年2月湖北省冬油菜蕾薹期发生严重低温冻害,因此该年为冻害年。相比于正常年份,2023/2024年各氮肥处理在蕾薹期阶段延长了约7天,导致在花期、角果−成熟期分别缩短了3~9及1~4天。相较于N_(0),正常和冻害年份施氮处理的油菜籽分别增产947.0~1588.2和615.3~1334.8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01.66%~170.50%和179.91%~390.29%。N_(0)处理冻害导致的减产幅度超过60%,而N_(90)、N_(180)、N_(270)和N_(360)处理的减产幅度分别为49.04%、33.46%、36.59%和40.70%。随着氮用量增加,在N_(180)时冻害造成的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程度最小,相比于正常年份,冻害年份N_(18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及农学效率分别降低33.46%和15.96%,而N_(360)处理的降幅分别为40.70%和39.34%。冻害对油菜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因氮肥用量而异,N_(0)处理主要表现为株高、分枝数、角粒数及千粒重降幅较大,N_(180)处理各性状值减少幅度相对较小,而N_(360)处理各性状的降幅有所增大,角果数较正常年份每株平均减少143个,分枝角果数下降幅度达到41.53%,并且籽粒粒径缩小0.2 mm。综合分析可知,地上部干物质量、茎秆干物质量分配比例、千粒重、单株角果数等性状为在油菜成熟期评估冻害影响程度的关键因子。【结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冻害降低冬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向菜籽的转运分配,导致角果数和千粒重下降,且在缺氮及过量施氮时冻害影响更为严重。适当增施氮肥可调控冬油菜生育期进程,降低冻害带来的籽粒和氮肥利用率下降风险。正常气候年份,冬油菜施氮量在180.5 kg/hm^(2)时既能增产又能增强抗寒性;而在遭遇冻害年份,施氮量提高至227.7 kg/hm^(2)可最大程度减轻冬油菜冻害损伤程度,但若施氮量超过227.7 kg/hm^(2),反而加重冻害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产量相关性状 氮肥效应 低温冻害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害下养分管理措施对稻田油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杜思垚 盛倩男 +5 位作者 赵剑 方娅婷 胡行珍 朱俊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目的】油菜和小麦是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华中地区低温冻害频发,制约了油菜和小麦产量的提高。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措施缓解油菜和小麦冻害的效果,以期为油菜和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养分管理技术参考。【方法】于2022—2023和2023—2024... 【目的】油菜和小麦是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华中地区低温冻害频发,制约了油菜和小麦产量的提高。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措施缓解油菜和小麦冻害的效果,以期为油菜和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养分管理技术参考。【方法】于2022—2023和2023—202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沙洋实验站开展了两年的田间试验,采用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两种轮作模式,各轮作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肥(CK)和施100%化肥(NPK)、100%有机肥(M)、50%化肥+50%有机肥(1/2NPK+1/2M)、100%化肥+水稻秸秆还田(NPK+S)和100%化肥+水稻秸秆还田+有机肥(NPK+S+M)6个处理,分析两年气候条件、油菜和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生物量,评估不同养分管理措施下冻害对油菜和小麦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均显著提高两种轮作模式下油菜和小麦产量,5种养分管理措施主要通过增加油菜角果数(293.7%)、小麦单位面积穗数(88.2%),提高油菜和小麦生物量(388.3%和183.4%)及收获指数(2.1%和7.3%)来促进油菜和小麦产量提升,NPK+S+M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分别提高油菜和小麦产量479.7%和290.9%。2024年2月在油菜抽薹前和小麦拔节期的冻害胁迫导致全部处理的油菜和小麦分别平均减产64.8%和9.2%,油菜受冻害影响减产显著大于小麦,冻害显著降低油菜角果数(25.7%)和生物量(67.5%)而制约最终产量。冻害胁迫下,不同养分管理措施的油菜减产幅度存在差异,与正常年份相比,CK的油菜籽粒产量与总生物量减产幅度最大,M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小,但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仍以NPK+M+S处理最高;与CK相比,5个处理均促进油菜干物质的相对积累,并进一步提高收获指数,降低冻害造成的油菜减产。【结论】施肥通过显著增加油菜角果数和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提高生物量及收获指数,进而提高油菜和小麦产量,其中以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最佳。油菜受冻害减产幅度显著大于小麦,冬季油菜抽薹前冻害会显著降低油菜单株角果数和生物量,虽然施肥不能完全挽回冻害带来的产量损失,但可通过提高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的相对积累和收获指数来降低冻害对油菜产量影响,其中以施用100%有机肥(M)的油菜减产幅度最小,因此,有机肥在缓解油菜冻害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管理 冻害 油菜 小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追施量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孟孜贞 杨佳群 +4 位作者 田贵生 胡兵 鲁君明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为追施氮肥(N)0、22.5、45.0、67.5、90.0和112.5 kg/hm^(2)。与不摘薹油菜相比,洪湖和武穴试验点在摘薹(鲜量)分别为6217 kg/hm^(2)和6613 kg/hm^(2)的条件下,两个试验点的油菜籽分别平均减产5.0%和24.7%,其中不追肥和低追肥量处理的减产幅度高于中高追肥量处理。薹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摘薹油菜对追施氮肥的响应程度高于不摘薹油菜。洪湖点不摘薹和摘薹油菜分别追施氮肥40.6 kg/hm^(2)和42.2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而武穴点相应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分别为33.4 kg/hm^(2)和40.3 kg/hm^(2),说明菜油两用油菜的薹期追施氮肥用量要高于常规油菜。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不摘薹油菜一次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摘薹油菜二次分枝上的角果数,摘薹与不摘薹相比能增加油菜的每角粒数但千粒重显著降低。摘薹油菜籽的含油率略高于不摘薹油菜,追施氮肥降低籽粒含油率,适宜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产油量。研究结果说明在油菜薹期摘薹6.4 t/hm^(2)左右的条件下无论是否追施氮肥均会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追施氮肥可以弥补产量的损失,适宜氮肥(N)用量为4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两用 追施氮肥用量 油菜籽产量 角果数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深度对稻草还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
13
作者 宋春彦 张艳科 +3 位作者 李一平 王昆昆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6,共6页
淹水条件下稻草还田影响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进而影响下季水稻的生长,而不同淹水深度对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影响程度及动态变化特征尚不明确。采用土柱培养模拟田间稻草全量还田,设置6个淹水深度处理,即淹水0(土壤浸润)、1、2、4、6和8 ... 淹水条件下稻草还田影响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进而影响下季水稻的生长,而不同淹水深度对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影响程度及动态变化特征尚不明确。采用土柱培养模拟田间稻草全量还田,设置6个淹水深度处理,即淹水0(土壤浸润)、1、2、4、6和8 cm,测定培养28 d内土壤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Fe^(2+)和Mn^(2+)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为秸秆还田下稻田灌溉管理提出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Eh与淹水深度呈负相关,与土壤浸润处理相比,淹水1~8 cm时Eh降低65.4%~86.4%,而淹水深度对pH值和EC的影响不大(除浸润淹水时EC显著低于各淹水处理外)。各测定指标随还田培养天数的增加呈现动态变化:其中土壤pH值在培养7 d内呈上升趋势,培养14 d后不断下降至28 d时降至最低;而EC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以淹水4 cm时上升幅度最大(上升65.3%);土壤Eh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表明还原性不断增强,在7~14 d降幅最大(下降40%以上)。土壤还原性物质量与淹水深度整体呈负相关,淹水4~8 cm时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及Fe^(2+)含量显著低于淹水1~2 cm,降幅分别为31.1%~49.5%、14.2%~54.1%、26.3%~37.3%。土壤浸润处理的各还原性物质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逐渐上升,而淹水1~8 cm处理则在培养14 d内先上升随后下降。研究表明,稻草还田前期,淹水深度维持在4~6 cm可有效缓解还原性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淹水深度 动态变化 氧化还原电位 还原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施用量对湖北省直播水稻产量、磷素积累及利用率的影响
14
作者 沈智达 余秋华 +6 位作者 张斌 曹玉东 王少华 王红飞 伍永清 戴志刚 李小坤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11,共13页
【目的】明确磷肥用量对湖北省直播水稻产量、磷素积累、磷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湖北省直播水稻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的县(市、区)采用多点试验,设置0、45、90、135 kg/hm^(2)4个磷肥用量处理。... 【目的】明确磷肥用量对湖北省直播水稻产量、磷素积累、磷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湖北省直播水稻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的县(市、区)采用多点试验,设置0、45、90、135 kg/hm^(2)4个磷肥用量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磷肥用量下水稻的产量、磷素含量、磷素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与不施磷(0 kg/hm^(2))处理相比,各试验点磷肥用量为45、90、135 kg/hm^(2)处理分别增产0.18~1.80 t/hm^(2)、0.30~3.24 t/hm^(2)和0.60~2.61 t/hm^(2),平均增幅分别为9.15%、16.08%和18.24%,水稻地上部磷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57~9.18 kg/hm^(2)、2.67~12.77 kg/hm^(2)、4.16~15.06 kg/hm^(2),平均增幅分别为29.14%、44.92%、53.60%。整体而言,磷肥用量在0−9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用量超过90 kg/hm^(2)时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磷素积累量、产值和纯收入呈现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趋势,而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回收利用率和产投比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磷肥用量和试验地点对直播水稻产量、秸秆磷素含量、秸秆磷素积累量、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回收利用率、产值、纯收入和产投比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适宜的磷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直播水稻产量、地上部磷素积累量和磷肥利用率。综合考虑产量、磷素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湖北省直播水稻磷肥推荐用量为58~104 kg/hm^(2),平均为82 kg/hm^(2),理论最高产量可达6.97~12.18 t/hm^(2),平均为9.14 t/hm^(2)能够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减少养分损失和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磷肥用量 产量 磷素积累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15
作者 吴朋浩 王贵兵 +4 位作者 戴志刚 周霞 伍永清 巩细民 李小坤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7-65,共9页
明确减量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生产与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湖北省典型稻作区开展多点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与常规施肥处理等量、90... 明确减量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生产与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湖北省典型稻作区开展多点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与常规施肥处理等量、90%用量、80%用量、70%用量及60%用量的侧深施肥(100%DF、90%DF、80%DF、70%DF及60%DF)。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与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与CF相比,100%DF处理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平均增幅为7.2%,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响应更显著,其增产量与有机质呈正相关。天门市100%DF的水稻地上部氮、磷积累量较CF分别显著增加11.5%和15.6%,枝江市100%DF的水稻地上部磷积累量显著增加11.1%。天门市、枝江市、沙洋县试验点100%DF肥料偏生产力较CF平均显著提高7.5%,水稻产值和净收入分别平均显著增加7.7%和11.8%。2)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有一定的节肥潜力,不同试验点的最优减量幅度受土壤肥力条件影响,不同试验点可以减量至60%DF~80%DF不减产。各试验点90%DF和80%DF处理在减肥10%和20%的条件下,产量和经济效益与CF均无显著差异,并显著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平均增加12.4%和21.6%)。综上,100%DF有显著的增产潜力,而80%DF处理则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肥料投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侧深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雪茄茄衣品种楚雪26号生长、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
16
作者 吴玲云 饶雄飞 +3 位作者 杨春雷 周浩远 李小坤 廖世鹏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31-3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雪茄茄衣品种楚雪26号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0、120、180、240、300、360 kg/hm^(2)6个施钾处理,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烟叶的农艺性状指标如叶片数、株高、茎粗等增加,尤其在团...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雪茄茄衣品种楚雪26号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0、120、180、240、300、360 kg/hm^(2)6个施钾处理,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烟叶的农艺性状指标如叶片数、株高、茎粗等增加,尤其在团棵期表现更为明显;施用钾肥提高了烟叶总产量,总产量增长6.86%~11.20%,且在300 kg/hm^(2)时趋于稳定;施用钾肥增加了烟叶的钾素积累量,优化了烟叶的化学成分,如优化烟碱含量、降低氯含量、平衡氮碱比和钾氯比,从而提升烟叶品质。综合分析,推荐茄衣品种楚雪26号的钾肥施用量为300~360 kg/hm^(2),以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茄衣 楚雪26号 钾肥用量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 化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锌营养及锌肥高效施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7
作者 叶廷红 张赓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关于锌肥在水稻上的施用已成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锌在水稻中的营养功能、水稻缺锌及营养诊断和稻田土壤锌含量概况;总结了锌肥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季型和不同施用方式下...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关于锌肥在水稻上的施用已成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锌在水稻中的营养功能、水稻缺锌及营养诊断和稻田土壤锌含量概况;总结了锌肥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季型和不同施用方式下的增产效果,以及施锌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锌肥高效施用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营养品质 施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茄衣CX-26品种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艳梅 杨春雷 +3 位作者 饶雄飞 李小坤 刘诗诗 廖世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201,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雪茄茄衣CX-26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氮(N)、磷(P)、钾(K)养分吸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烟株干物质积累和N、P、K养分吸收特征,以期为雪茄茄衣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雪茄茄衣CX-26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氮(N)、磷(P)、钾(K)养分吸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烟株干物质积累和N、P、K养分吸收特征,以期为雪茄茄衣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S”形曲线增长。移栽后45~60 d是雪茄烟株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期间最大积累速率可达177.90 kg/(hm^(2)·d),积累量占收获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的57.78%。茎秆、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延伸持续增加,快速增长时期在移栽后40~65 d,期间叶片是干物质的分配中心。养分吸收结果显示,N、P、K养分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N、P、K养分的快速积累时期分别是在移栽后43~55、43~57、42~56 d,最大积累速率分别可达4.96、0.37、6.44 kg/(hm^(2)·d);随着生育期的进行,N、P、K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而茎秆与之相反;其中,叶片是N、P、K养分分配中心,收获时叶片中N、P、K养分积累量占烟株地上部总积累量的比例分别为73.08%、62.84%、65.38%。生产100 kg雪茄茄衣CX-26品种的烟叶需要N 3.35 kg、P_(2)O_(5)0.66 kg、K_(2)O 5.80 kg,N、P_(2)O_(5)和K_(2)O吸收比例为1∶0.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干物质 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硅营养及硅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万洋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1-239,共9页
硅虽然没有被列入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以及水稻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水稻硅的营养功能、施硅效应及硅肥的高效施用技术,并对水稻硅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生物胁迫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植物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0
作者 苏素苗 杨春雷 +1 位作者 饶雄飞 李小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168,共9页
硅作为有益元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硅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硅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硅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 硅作为有益元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硅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硅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硅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硅可通过改善植物形态、平衡养分吸收、调节激素代谢、改良土壤性状等多种作用机制缓解胁迫。针对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硅抵抗各种胁迫的耦合机制,深入研究硅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化学及分子机制以及加强新型硅肥及配套施用技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干旱胁迫 硅肥 植物抗逆性 重金属胁迫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