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麻纤维加筋条件对崩岗岩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卫杰
张晓明
+5 位作者
丁树文
张紫优
黄倩楠
胡节
杨煦
雷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借鉴剑麻等天然纤维加筋土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包括加筋长度、加筋率、加筋位置3种因素的崩岗岩土黄麻纤维加筋条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出崩岗不同层次土体的最优加筋条件为红土层01: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
借鉴剑麻等天然纤维加筋土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包括加筋长度、加筋率、加筋位置3种因素的崩岗岩土黄麻纤维加筋条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出崩岗不同层次土体的最优加筋条件为红土层01: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35%,加筋位置为整体加筋;红土层02: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25%,加筋位置为上部加筋;砂土层03: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35%,加筋位置为整体加筋;碎屑层04: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30%,加筋位置为下部加筋。通过对比黄麻纤维加筋土和未加筋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在最优加筋条件下崩岗4层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未加筋土体分别提高了27.81%,29.73%,23.26%,39.58%;未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77 9);同时黄麻纤维加筋还限制了土体的横向变形。研究成果为利用生物材料改良崩岗岩土力学性质,提高崩岗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加筋土
黄麻纤维
无侧限抗压强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快速湿润过程中钾和钙离子浓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胡节
吴新亮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5-182,共8页
为探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电解质的响应情况,该文研究湖北省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耕地)的3种类型土壤(黄褐土、黄棕壤、棕红壤)团聚体,在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5、0.08、0.10、0.20 mol/L)电解质(KNO_3、Ca(NO_3)_2)...
为探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电解质的响应情况,该文研究湖北省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耕地)的3种类型土壤(黄褐土、黄棕壤、棕红壤)团聚体,在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5、0.08、0.10、0.20 mol/L)电解质(KNO_3、Ca(NO_3)_2)溶液中快速湿润时的稳定性和破碎过程。结果表明:1)浓度低于0.1 mol/L时,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减小;2)团聚体稳定度AS随湿润时间呈双指数衰减,与纯水相比,棕红壤和林地黄褐土的破碎过程受电解质溶液影响尤为显著,黄褐土和耕地黄棕壤在电解质溶液中迅速全部破碎;3)初始阶段团聚体破碎能量与土壤粉粘比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总之,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且相对于纯水,团聚体在电解质溶液中破碎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电解质
快速湿润
渗透率
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地撂荒对土壤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曾茹冰
黄渐佳
+2 位作者
魏玉杰
王迪
蔡崇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4,共9页
目前我国耕地撂荒现象严重,为了探究耕地撂荒前后土壤质量的变化,选用耕地和撂荒地的表层(0~15 cm)和表下层(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和土壤有机碳分组法,从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特性2方面来研究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
目前我国耕地撂荒现象严重,为了探究耕地撂荒前后土壤质量的变化,选用耕地和撂荒地的表层(0~15 cm)和表下层(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和土壤有机碳分组法,从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特性2方面来研究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表层土壤中,撂荒地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AS)显著高于耕地土壤(P<0.05),而在表下层土壤中团聚体稳定性差异较小;2)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变化规律一致;3)SOC的分组研究发现,SOC主要储存于大团聚体中(>60%),且主要以不溶性胡敏素(HMr)的形式储存(>60%);4)撂荒地土壤中稳定性较高的胡敏素(HM)的比例(67%和69%)较低,而稳定性较差的大团聚体中SOC的比例(76%和65%)较高。由此可知,撂荒地土壤中SOC的含量虽高,但稳定性较差,为避免撂荒地再次利用时土壤有机碳的减少和土壤结构的恶化,在后续研究中需确定撂荒地土壤有机碳恢复至稳定状态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碳固定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麻纤维加筋条件对崩岗岩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卫杰
张晓明
丁树文
张紫优
黄倩楠
胡节
杨煦
雷靖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坏境学院
农业
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271)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1B04)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79)
文摘
借鉴剑麻等天然纤维加筋土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包括加筋长度、加筋率、加筋位置3种因素的崩岗岩土黄麻纤维加筋条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出崩岗不同层次土体的最优加筋条件为红土层01: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35%,加筋位置为整体加筋;红土层02: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25%,加筋位置为上部加筋;砂土层03: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35%,加筋位置为整体加筋;碎屑层04:加筋长度为15mm,加筋率为0.30%,加筋位置为下部加筋。通过对比黄麻纤维加筋土和未加筋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在最优加筋条件下崩岗4层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未加筋土体分别提高了27.81%,29.73%,23.26%,39.58%;未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77 9);同时黄麻纤维加筋还限制了土体的横向变形。研究成果为利用生物材料改良崩岗岩土力学性质,提高崩岗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崩岗
加筋土
黄麻纤维
无侧限抗压强度
正交试验
Keywords
collapsing hill
reinforced soil
jute fiber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rthogonal experiment
分类号
S152.9 [农业科学—土壤学]
TU411.6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快速湿润过程中钾和钙离子浓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胡节
吴新亮
蔡崇法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坏境学院
农业
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5-18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花岗岩风化岩土体特性的地带性分异及崩岗形成机理研究"(No:416308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抗侵蚀稳定性及其与铁铝氧化物关系"(No:41471231)
文摘
为探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电解质的响应情况,该文研究湖北省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耕地)的3种类型土壤(黄褐土、黄棕壤、棕红壤)团聚体,在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5、0.08、0.10、0.20 mol/L)电解质(KNO_3、Ca(NO_3)_2)溶液中快速湿润时的稳定性和破碎过程。结果表明:1)浓度低于0.1 mol/L时,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减小;2)团聚体稳定度AS随湿润时间呈双指数衰减,与纯水相比,棕红壤和林地黄褐土的破碎过程受电解质溶液影响尤为显著,黄褐土和耕地黄棕壤在电解质溶液中迅速全部破碎;3)初始阶段团聚体破碎能量与土壤粉粘比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总之,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且相对于纯水,团聚体在电解质溶液中破碎更快。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电解质
快速湿润
渗透率
消散
Keywords
soils
aggregates
electrolytes
fast wetting
infiltration rate
slaking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地撂荒对土壤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曾茹冰
黄渐佳
魏玉杰
王迪
蔡崇法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坏境学院
农业
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花岗岩风化岩土体特性的地带性分异及崩岗形成机理研究”(416308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湿交替作用下非均质土体的变形与失稳机制”(41807065)。
文摘
目前我国耕地撂荒现象严重,为了探究耕地撂荒前后土壤质量的变化,选用耕地和撂荒地的表层(0~15 cm)和表下层(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和土壤有机碳分组法,从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特性2方面来研究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表层土壤中,撂荒地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AS)显著高于耕地土壤(P<0.05),而在表下层土壤中团聚体稳定性差异较小;2)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变化规律一致;3)SOC的分组研究发现,SOC主要储存于大团聚体中(>60%),且主要以不溶性胡敏素(HMr)的形式储存(>60%);4)撂荒地土壤中稳定性较高的胡敏素(HM)的比例(67%和69%)较低,而稳定性较差的大团聚体中SOC的比例(76%和65%)较高。由此可知,撂荒地土壤中SOC的含量虽高,但稳定性较差,为避免撂荒地再次利用时土壤有机碳的减少和土壤结构的恶化,在后续研究中需确定撂荒地土壤有机碳恢复至稳定状态的时间。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碳固定
红壤
Keywords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soil organic carbon
carbon sequestration
red soil
分类号
S157.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麻纤维加筋条件对崩岗岩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卫杰
张晓明
丁树文
张紫优
黄倩楠
胡节
杨煦
雷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快速湿润过程中钾和钙离子浓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胡节
吴新亮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耕地撂荒对土壤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
曾茹冰
黄渐佳
魏玉杰
王迪
蔡崇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