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苍术分类与繁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段院生 王沫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309-2313,共5页
药用植物苍术(Atractylodes)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东亚,在中国的许多地区栽培,收获其根状茎干燥后作药用。苍术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分类依据的形态特征主要是叶、花的不同,但其形态差别有限。报道... 药用植物苍术(Atractylodes)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东亚,在中国的许多地区栽培,收获其根状茎干燥后作药用。苍术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分类依据的形态特征主要是叶、花的不同,但其形态差别有限。报道的所有苍术属植物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除罗田亚种外均包含2对随体染色体,且随体很小;在染色体类型(中部着丝粒、亚中部着丝粒、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及数目上有差异。在罗田苍术的染色体上检测到1对染色体带有5S r DNA位点,另外2对染色体带有45S r DNA位点,其中1对为随体染色体,故1对染色体上的45S r DNA位点没有表达而形成随体。在核型对称性方面,罗田苍术为原始的2A型,而其他苍术与白术的均为2B型。罗田苍术在染色体上的分化为其亚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细胞学证据。DNA序列及分子标记揭示了不同苍术类型间一定的遗传变异,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了分子证据。罗田苍术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2n=24)正常配对形成12个二价体,后期I均等分离,在两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没有落后染色体及形成微核,最后产生较高比例的可育花粉,为其较高结实率及种子的高成活率提供了细胞学解释。其正常的减数分裂也保证了进行有性与无性繁殖苍术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Atractylodes) 植物分类 细胞学 繁殖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平阔 王沫 +2 位作者 张振媛 宋深伟 谢原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3-456,共4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一年内半夏二个生长季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看出,半夏植株在苗期干物质积累较慢,珠芽形成和块茎膨大期积累迅速,生长后期(倒苗期)则又减慢。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干物质积...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一年内半夏二个生长季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看出,半夏植株在苗期干物质积累较慢,珠芽形成和块茎膨大期积累迅速,生长后期(倒苗期)则又减慢。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长期半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第一生长季,出苗后生长3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分别占该生长季吸收量的30.6%、27.7%和27.8%;生长至60 d时吸收量迅速增加,分别占该生长季的43.6%、52.3%和49.0%;60 d以后其吸收量又逐渐减少。半夏第二生长季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第一生长季的基本一致。表明半夏一年内以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63∶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栝楼2种主要害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尹健 熊建伟 +2 位作者 孙万慧 陈利军 王沫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通过对信阳栝楼地田间定点定时调查并辅以室内饲养,基本查明2种主要害虫菱斑食植瓢虫(Epilachna insignisGorham)和瓜藤天牛(Apomecyna saltatorFabricius)的生活史与习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栝楼 菱斑食植瓢虫 瓜藤天牛 生活史与习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苗期黑斑病的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惠芝 舒少华 +1 位作者 王沫 陈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71-2672,2675,共3页
选用5种药剂对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苗期黑斑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其对茅苍术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茅苍术田间地上部分的死苗率及其地下根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齐苗后每7 d喷施1次500 g/L的异菌脲SC 1 000... 选用5种药剂对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苗期黑斑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其对茅苍术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茅苍术田间地上部分的死苗率及其地下根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齐苗后每7 d喷施1次500 g/L的异菌脲SC 1 000倍稀释液,连续3次,对茅苍术黑斑病的大田防治效果最好,可达80.65%,地上部分死苗率最低,仅33.72%;70%丙森锌WP 500倍稀释液处理的茅苍术成株率为74.97%,一年生种子育苗的根茎收获量为2 635.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 苗期 黑斑病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石杉属植物孢子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姗 王沫 +2 位作者 舒少华 徐晓苗 赵昕梅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6-539,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采自湖北省利川市的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皱边石杉H.crispate(Ching ex H.S.Kung)Ching和四川石杉H.sutchueniana(Herter)Ching3种植物孢子的大小、形态及表面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测量,并对... 利用扫描电镜对采自湖北省利川市的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皱边石杉H.crispate(Ching ex H.S.Kung)Ching和四川石杉H.sutchueniana(Herter)Ching3种植物孢子的大小、形态及表面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测量,并对每个种孢子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3种石杉属植物孢子均为四面体型、三裂缝、辐射对称,表面纹饰均呈穴状。不同种在孢子大小、裂缝长度、孔穴深浅程度以及辐射间区凹陷程度上存在差异。因孢子形态是稳定的,可作为种间划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蕨类植物孢子形态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科 石杉属 孢子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7
6
作者 胡玉涛 王沫 肖平阔 《湖北林业科技》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笔者就半夏的生态环境条件、繁殖特性、生育期、营养特性、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器官的生长特点及生长相关性、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综述,并对半夏的生产、繁育以及SOP的制定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制定半夏SOP和实施... 笔者就半夏的生态环境条件、繁殖特性、生育期、营养特性、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器官的生长特点及生长相关性、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综述,并对半夏的生产、繁育以及SOP的制定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制定半夏SOP和实施半夏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生物学特性 SOP G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基因转化藿香的研究
7
作者 程志号 惠荣奎 +2 位作者 蔡明历 郝大翠 刘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119,共4页
以藿香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受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遗传转化研究。经农杆菌侵染,通过共培养、选择培养后获得其抗性愈伤组织,对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进行了GFP荧光检测。结果表明,GFP基因能在抗性愈伤... 以藿香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受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遗传转化研究。经农杆菌侵染,通过共培养、选择培养后获得其抗性愈伤组织,对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进行了GFP荧光检测。结果表明,GFP基因能在抗性愈伤组织中强烈表达,证明GFP基因能够在藿香遗传转化中得到应用。对抗性愈伤组织的PCR检测初步证实外源GFP基因已整合到藿香愈伤组织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GFP基因 根癌农杆菌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雄栝楼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晓亮 王沫 舒少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4-687,共4页
对雌雄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分别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雌雄栝楼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适宜的培养基均存在性别差异。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分别是,雌性栝楼培养基为MS+NAA0.5 mg/L+IBA0.5 mg/L... 对雌雄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分别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雌雄栝楼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适宜的培养基均存在性别差异。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分别是,雌性栝楼培养基为MS+NAA0.5 mg/L+IBA0.5 mg/L+6-BA1.5 mg/L;雄性栝楼培养基为MS+NAA0.1 mg/L+IBA0.5 mg/L+6-BA0.5 mg/L和MS+NAA0.1 mg/L+IBA1.0 mg/L+6-BA1.0 mg/L。愈伤组织分化的适宜培养基分别是,雌性栝楼培养基为MS+NAA0.1 mg/L+IBA0.4 mg/L+6-BA1.2 mg/L;雄性栝楼培养基为MS+NAA 0.3 mg/L+IBA0.2 mg/L+6-BA0.8 mg/L;雌雄栝楼无根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均为MS+NAA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组织培养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不同居群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果珍 舒少华 王沫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387,共4页
分别提取采集于河南、河北、湖北和贵州省等地的栝楼14个居群的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片酯酶,进行电泳分析,计算各居群间电泳谱带的相似系数,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栝楼间存在共有谱带,电泳谱带具有多态性。蛋白质电... 分别提取采集于河南、河北、湖北和贵州省等地的栝楼14个居群的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片酯酶,进行电泳分析,计算各居群间电泳谱带的相似系数,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栝楼间存在共有谱带,电泳谱带具有多态性。蛋白质电泳反映出不同居群的采集地与亲缘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酯酶同工酶电泳则体现了不同居群具有共同的起源。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电泳可为栝楼不同居群的亲缘关系提供生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可溶性蛋白质 酯酶同工酶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栝楼进行郊区绿化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玉涛 王沫 肖平阔 《中国林副特产》 2006年第5期81-83,共3页
结合当前郊区绿化的情况和栝楼的特点,从园林绿化、开发利用、市场前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应用栝楼进行郊区绿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用栝楼绿化要优先选用本地品种和开展园林栽培形式下的品种繁育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等... 结合当前郊区绿化的情况和栝楼的特点,从园林绿化、开发利用、市场前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应用栝楼进行郊区绿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用栝楼绿化要优先选用本地品种和开展园林栽培形式下的品种繁育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效区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杀蚊虫作用
11
作者 何海 张香梅 +2 位作者 王璋倩 AHN Youngjoon 王沫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2,共4页
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茅苍术根茎物质,并进行杀蚊有效活性成分分离,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其对敏感型淡色库蚊、野生型地下家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的活性。结果发现:乙醇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地下家蚊和白纹伊蚊的24h LC_(50)值分别为22.71、3... 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茅苍术根茎物质,并进行杀蚊有效活性成分分离,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其对敏感型淡色库蚊、野生型地下家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的活性。结果发现:乙醇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地下家蚊和白纹伊蚊的24h LC_(50)值分别为22.71、36.30、23.51μg/mL。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白纹伊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主要在正己烷相中,其LC_(50)为16.87μg/mL;而乙酸乙酯相和水相成分基本无活性。进一步对正己烷萃取物以硅胶柱层析分离的不同成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活性成分主要为H2和H6;白纹伊蚊3龄幼虫在其25μg/mL质量浓度下24h死亡率均达100%。结果表明茅苍术的杀虫活性成分对敏感型淡色库蚊、野生型地下家蚊和白纹伊蚊的幼虫均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具有新型杀蚊剂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淡色库蚊 地下家蚊 白纹伊蚊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不同居群栝楼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现科 舒少华 王沫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72-2274,共3页
以采自不同地区的8个居群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幼苗为试材,经低温(6℃)胁迫处理36 h,期间分时检测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8个居群栝楼幼苗叶片的脯... 以采自不同地区的8个居群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幼苗为试材,经低温(6℃)胁迫处理36 h,期间分时检测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8个居群栝楼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均迅速增加,至24 h时达最大值,之后急速下降;MDA含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SOD活性变化不明显;POD活性迅速下降,至36 h仍有微弱变化;依据结果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评价,河南邓县(DZ-1、DZ-2)、信阳(XY-2)和内乡(NX-2)4个居群栝楼的抗寒性较其他居群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幼苗 抗寒性 脯氨酸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