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1 位作者
王璐
杨兴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1212,共12页
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解决农业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的协同高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基于200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数据,对...
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解决农业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的协同高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基于200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数据,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的协同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面源污染以及两者协同度的时空演进特征;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从产业、要素和环境3个层面进一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先缓慢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主要集中于产粮大省和粮食主产区;2001—2021年我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现不断上升的演进趋势,各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农业集聚水平、作物种植结构、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建议各地区建立健全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的协同防控治理体系和管控机制,构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跨区域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集聚水平,以推进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高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时空演进特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转入促进了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吗?
2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作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及应用强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和内生转换模型解决内...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作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及应用强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和内生转换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得到一致性估计。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宣传在土地转入与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地权稳定性的提升则能够强化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及应用强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农户年龄较大和劳动力质量较低时,土地转入更易促进其对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及应用强度的提升;当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少时,土地转入虽有助于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但对应用强度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土地转入对低质量劳动力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概率和应用强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建议规范土地流转市场,采取多维度政府宣传策略,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流转支持政策以及开展稻虾共作技术培训,以促进稻虾共作模式在农户中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转入
稻虾共作模式
政府宣传
地权稳定性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能否提升农户社会资本?——以稻虾生态种养技术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卓亚
齐振宏
+2 位作者
杨彩艳
杨兴杰
汪熙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8,共14页
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和生态功能一直备受关注,但社会功能却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生态种养技术的社会功能,本文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1039份稻虾生态种养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析并检验了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社...
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和生态功能一直备受关注,但社会功能却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生态种养技术的社会功能,本文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1039份稻虾生态种养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析并检验了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1)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的社会功能十分突出,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后社会资本总量水平会提升0.047个单位,其中社会网络规模将扩大114.266个单位,而社会网络地位则降低了3.595个单位。2)从影响机制来看,合作社参与和互联网使用是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提升农户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3)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社会资本的提升效应存在收入和年龄异质性,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高收入和60岁以下农户的社会资本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要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而促进农户社会资本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纳行为
社会功能
社会资本水平
稻虾生态种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王璐
杨兴杰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
/湖北省农村发展
研究
中心
重庆工商
大学
成渝地区
双
城
经济
圈建设
研究院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121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3049)。
文摘
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解决农业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的协同高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基于200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数据,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的协同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面源污染以及两者协同度的时空演进特征;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从产业、要素和环境3个层面进一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先缓慢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主要集中于产粮大省和粮食主产区;2001—2021年我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现不断上升的演进趋势,各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农业集聚水平、作物种植结构、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建议各地区建立健全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的协同防控治理体系和管控机制,构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跨区域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集聚水平,以推进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高效治理。
关键词
农业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时空演进特征
驱动因素
Keywords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synergistic effect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driving force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转入促进了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吗?
2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
出处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3049)。
文摘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作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及应用强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和内生转换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得到一致性估计。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宣传在土地转入与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地权稳定性的提升则能够强化土地转入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及应用强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农户年龄较大和劳动力质量较低时,土地转入更易促进其对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及应用强度的提升;当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少时,土地转入虽有助于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但对应用强度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土地转入对低质量劳动力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概率和应用强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建议规范土地流转市场,采取多维度政府宣传策略,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流转支持政策以及开展稻虾共作技术培训,以促进稻虾共作模式在农户中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土地转入
稻虾共作模式
政府宣传
地权稳定性
人力资本
Keywords
land transfer
rice-crayfish co-culture model
government advocacy
land rights stability
human capital
分类号
F323.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能否提升农户社会资本?——以稻虾生态种养技术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卓亚
齐振宏
杨彩艳
杨兴杰
汪熙琮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
湖北省
农业
农村发展中心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
商
学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273049)资助。
文摘
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和生态功能一直备受关注,但社会功能却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生态种养技术的社会功能,本文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1039份稻虾生态种养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析并检验了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1)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的社会功能十分突出,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后社会资本总量水平会提升0.047个单位,其中社会网络规模将扩大114.266个单位,而社会网络地位则降低了3.595个单位。2)从影响机制来看,合作社参与和互联网使用是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提升农户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3)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社会资本的提升效应存在收入和年龄异质性,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对高收入和60岁以下农户的社会资本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要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而促进农户社会资本积累。
关键词
采纳行为
社会功能
社会资本水平
稻虾生态种养技术
Keywords
Adoption behavior
Social function
Social capital level
Integrated rice-crayfish farming technique
分类号
F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朱洋洋
齐振宏
王璐
杨兴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地转入促进了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吗?
朱洋洋
齐振宏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能否提升农户社会资本?——以稻虾生态种养技术为例
田卓亚
齐振宏
杨彩艳
杨兴杰
汪熙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