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读教育视域下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祁婧 侯顺 +1 位作者 王满囷 张献龙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农科研究生教育事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农高校在农科研究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优势,结合国家复兴战略对农业创新... 农科研究生教育事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农高校在农科研究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优势,结合国家复兴战略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价值引领,突出知行合一。华中农业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不断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凸显中华农耕文化自信,以精神塑造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教融合、产业实践及农业国际化为路径,建构了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培养出的研究生具有突出的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和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乡村振兴 农科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引领的拔尖创新博士生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侯顺 祁婧 +1 位作者 欧阳亦聃 张美冬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博士生群体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博士生科研精神日益弱化。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文化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博士生群体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博士生科研精神日益弱化。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文化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该实验室以“激扬梦想追求卓越”文化为精神滋养,励人以志、启人以趣、育人以规,助力博士生成人成才的做法,以文化引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引领 博士生培养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家”融合“四循环”一体培养牧医领军人才的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侯顺 祁婧 +1 位作者 彭贵青 赵书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在当前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迫切需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亟待进行。华中农业大学针对牧医行业产教融合之困和领军人才培养之难,形成“科学家+企业家”的“两家”融合育人理念,构建“产业‒产业”问题循环、“... 在当前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迫切需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亟待进行。华中农业大学针对牧医行业产教融合之困和领军人才培养之难,形成“科学家+企业家”的“两家”融合育人理念,构建“产业‒产业”问题循环、“科研创新平台‒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循环、“论文‒产品‒商品”成果循环、“科研创新者‒行业引领者”身份循环的“四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牧医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企业家 “四循环”模式 牧医 领军人才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祁婧 陈明辉 侯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5年第8期27-34,共8页
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蕴含着“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价值内涵与实践旨归,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科研信念、担当... 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蕴含着“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价值内涵与实践旨归,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科研信念、担当时代重任的需要。华中农业大学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推动完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和建设机制以强“主战场”,引领打造“经师”与“人师”统一的教师队伍以优“主力军”,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以畅“主渠道”,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研究生教育 课程思政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