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技术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再清 张国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9-30,52,共3页
从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涵义出发 ,论述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限制因素 ,提出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中国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 生物技术 耕地 水资源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胚和胚乳发育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琴军 黄燕文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 ,观察了桂花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桂花胚胎发生类型为柳叶菜型。其卵细胞受精后 ,合子经过一段时间休眠 ,于 10月中、下旬才进行第 1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初生胚乳核分裂之后 ,合子经棒形胚、球形胚、... 采用石蜡切片法 ,观察了桂花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桂花胚胎发生类型为柳叶菜型。其卵细胞受精后 ,合子经过一段时间休眠 ,于 10月中、下旬才进行第 1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初生胚乳核分裂之后 ,合子经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 ,至果实成熟时发育为鱼雷胚。心形胚时期 ,胚柄最为发达。桂花的胚乳发育类型为细胞型。二核胚囊时 ,珠被内层特化为珠被绒毡层 ,球形胚时 ,珠被绒毡层细胞发生形变 ,最后构成种皮的最内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胚乳发育 胚胎发育 石蜡切片法 发育过程 柳叶菜型 细胞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亲本配合力测定 被引量:25
3
作者 何予卿 戚华雄 王长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用4个来源不同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组成4×5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抽穗日数、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粒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用4个来源不同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组成4×5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抽穗日数、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粒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F_1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杂种性状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共同作用。配合力总效应、一般配合力总效应与杂交水稻单株粒重及其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可用来预测杂种优势。4个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不同性状上各有特点,恢复系R183-1和R187一般配合力较高。4个优良组合为31301s/R183-1,7001s/R187、N5088s/R183-1和N5088s/R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感核不育系 恢复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杂交时花粉与柱头的识别反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瞿波 傅丽霞 +1 位作者 刘后利 李再云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过程中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认识反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的花粉与柱头间认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油菜柱头接受诸葛菜花粉后,个别提前萌发的花粉管能进入柱头,但当花粉大量萌发后,花粉管则不能...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过程中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认识反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的花粉与柱头间认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油菜柱头接受诸葛菜花粉后,个别提前萌发的花粉管能进入柱头,但当花粉大量萌发后,花粉管则不能进入柱头,在柱头表面出现爬行、扭曲、肿胀、产生分枝等不亲和现象.诸葛菜柱头接受油菜花粉后,多数花粉不能萌发,少数花粉管一旦萌发,即能顺利进入柱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远缘杂交 识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建洪 伍建宏 +1 位作者 喻子牛 Ray Akhurst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4-217,共4页
采用人工饲料感染法监测了我国不同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中国标准品Cs3ab-1991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广东省深圳、东莞、广州的田间小菜蛾对苏云金芽胞杆菌产生了明显的抗性,最高抗性倍数分别为8.9,6.5,2.1。深圳... 采用人工饲料感染法监测了我国不同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中国标准品Cs3ab-1991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广东省深圳、东莞、广州的田间小菜蛾对苏云金芽胞杆菌产生了明显的抗性,最高抗性倍数分别为8.9,6.5,2.1。深圳的抗性小菜蛾种群在无毒条件下饲养,抗性会自然减退,经5代之后抗性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小菜蛾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i超滤膜反应器进行酶水解预处理的蔗渣和酶回收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斌 吕燕萍 +1 位作者 高孔荣 邓子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22,共8页
研究了膜式糖化反应器及酶回收的工艺过程首次提出了PS-Ti复合管式膜糖化器水解蔗渣喷爆物及循环使用纤维素酶的新工艺研究了水解酶失活的机理为非降解底物的吸附作用,即水解酶大部分失活是由于吸附于非降解的蔗渣上所致超... 研究了膜式糖化反应器及酶回收的工艺过程首次提出了PS-Ti复合管式膜糖化器水解蔗渣喷爆物及循环使用纤维素酶的新工艺研究了水解酶失活的机理为非降解底物的吸附作用,即水解酶大部分失活是由于吸附于非降解的蔗渣上所致超滤与丹宁沉淀法结合,使水解酶回收率均大于90%膜式糖化反应器的半连续操作的最高总转化率可达97%,在20h内总转化率水平比间歇提高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酶回收 超滤膜反应器 甘蔗渣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冯燕妮 龙鸿 +2 位作者 李和平 陈春丽 姚家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6-78,共3页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为研究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技术基础。为适应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近3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为研究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技术基础。为适应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近3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做了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显微技术 实验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油酶法脱胶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叶绿笋 李维琳 +2 位作者 陈路 边银丙 李美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自制的磷脂酶A2(PLA2)对米糠毛油进行脱胶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PLA2脱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入2.5 mol/L柠檬酸0.066%处理米糠毛油30min后,再加入5 mol/L的NaOH 0.07%3、%蒸馏水0、.015%PLA2,高速搅拌... 利用自制的磷脂酶A2(PLA2)对米糠毛油进行脱胶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PLA2脱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入2.5 mol/L柠檬酸0.066%处理米糠毛油30min后,再加入5 mol/L的NaOH 0.07%3、%蒸馏水0、.015%PLA2,高速搅拌后,将反应体系静置于45℃下反应2 h,最终脱胶后米糠油中磷含量为9.15 mg/kg,对物理精炼米糠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毛油 磷脂酶A2 酶法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质不同的稻米胚乳淀粉粒的微观结构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季清娥 郑恒清 +1 位作者 徐珍秀 兰盛银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品质不同的水稻品种的淀粉粒形态.优质品种无垩白,其胚乳细胞的淀粉粒只有1种形状,为大小一致的多面体,排列致密;劣质品种具垩白,其淀粉粒有2种形状,非垩白处淀粉粒为大小一致的多面体,排列紧密... 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品质不同的水稻品种的淀粉粒形态.优质品种无垩白,其胚乳细胞的淀粉粒只有1种形状,为大小一致的多面体,排列致密;劣质品种具垩白,其淀粉粒有2种形状,非垩白处淀粉粒为大小一致的多面体,排列紧密,垩白处淀粉粒棱角不明显或呈圆球形,大小参差不齐,排列疏松,受压力可见单个淀粉粒和小球形颗粒.用稀碱液处理能将稻米淀粉2种主要组成成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开,直链淀粉的沉析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呈菊花状;支链淀粉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仍为多面体晶体结构,与未处理前的淀粉粒无明显差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生长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粒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稻米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蔗渣的研究Ⅱ.特异青霉YB-7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斌 吕燕萍 +1 位作者 高孔荣 邓子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1-366,共6页
对特异青霉(P.notatum)YB-7纤维素酶的一般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其最适酶作用条件为:pH5.0,50℃,且在小于70℃和pH4.0~9.0的范围内具有稳定性,CMC、FPA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范围有一定... 对特异青霉(P.notatum)YB-7纤维素酶的一般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其最适酶作用条件为:pH5.0,50℃,且在小于70℃和pH4.0~9.0的范围内具有稳定性,CMC、FPA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范围有一定差别。甘油、葡萄糖和纤维二糖的最低抑制浓度(mmol/L)分别为3.25、2.45和1.71,其抑制系数分别为1.01,2.31和2.80。80%饱和度的硫酸铵可较完全地沉淀纤维素酶的有效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青霉 纤维素酶 蔗渣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咽部味蕾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晓萍 张训蒲 +1 位作者 杨秀平 周竹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2-174,T001,共4页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鳜鱼咽部味蕾的超微结构。鳜鱼的味蕾主要由暗细胞、明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每个明细胞被暗细胞所环绕,而整个味蕾与周围的表皮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暗细胞、明细胞约占味蕾的4/5。暗细胞多为不规则形状,且有较多的线...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鳜鱼咽部味蕾的超微结构。鳜鱼的味蕾主要由暗细胞、明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每个明细胞被暗细胞所环绕,而整个味蕾与周围的表皮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暗细胞、明细胞约占味蕾的4/5。暗细胞多为不规则形状,且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明细胞的形状则较规则,核多为卵圆形,细胞质中分布着内质网及细长形的线粒体;基底细胞位于味蕾的基部,细胞核大。在暗细胞和明细胞的顶端(游离面)有绒毛状的突起,而在基底面则与大量的神经纤维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味蕾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单性结实现象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琴军 黄燕文 李和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对桂花单性结实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花某丹桂品种无籽果实的形成是他动型单性结实的结果;具单性结实性丹桂的花粉生活力较低,且不能形成功能性花粉管,但雌性器官具有育性;在果实发育早期子房内的4个胚珠同时膨大,可能是引起单... 对桂花单性结实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花某丹桂品种无籽果实的形成是他动型单性结实的结果;具单性结实性丹桂的花粉生活力较低,且不能形成功能性花粉管,但雌性器官具有育性;在果实发育早期子房内的4个胚珠同时膨大,可能是引起单性结实的胚胎学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单性结实 花粉生活力 花粉管 雌性器官 果实发育 胚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巨大的抗真菌抗生素基因簇及其与植物生物技术的潜在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志浩 陶美凤 +3 位作者 鲍锴 周秀芬 周启 邓子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1-45,共5页
从链霉菌FR-008中克隆出一个七烯大环内酯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基因置换试验证实克隆的基因片段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直接相关。FR-008抗生素含有一个38员由聚酮所衍生的内酯大环,由编码红霉素聚酮合酶的活性域基因片段... 从链霉菌FR-008中克隆出一个七烯大环内酯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基因置换试验证实克隆的基因片段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直接相关。FR-008抗生素含有一个38员由聚酮所衍生的内酯大环,由编码红霉素聚酮合酶的活性域基因片段为探针所进行的Southern杂交试验证明,链霉菌FR-008的聚酮合酶(PKS)的基因簇占据105kb连续和具有重复功能单元(模块)的序列;假设每个PKS模块为5kb,这与FR-008碳链形成需要21个缩合过程的预期数值极其吻合。链霉菌FR-008的基因克隆系统(包括转化、转座、从大肠杆菌向链霉菌的属间接合转移、基因置换和基因中断体系和限制性缺陷菌株)均已得到发展,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操纵七烯大环内酯的生物合成并产生新的抗生素衍生物。同时利用该基因簇中的部分PKS基因序列构建了一个可用于转化植物的质粒pHZ321,为尝试在水稻等植物中表达链霉菌Ⅰ型PKS基因以探索高G十C(76%)含量的链霉菌PKS基因能否在植物中表达提供了材料和工具。用此质粒来转化植物的研究,将为进一步利用这个巨大的抗真菌抗生素基因簇进行植物抗真菌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多烯类抗生素 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长粒和短粒品种稃片的发育及细胞学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艳 胡春根 姚家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以籼稻长粒品种明恢63和短粒品种川7为材料,利用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水稻稃片发育过程,并比较长粒和短粒品种稃片发育的细胞学差异。结果表明,小花原基时,稃片纵向各区段均匀分裂,随着发育的进行,稃片上部细胞最早停止分裂,基部细胞分裂... 以籼稻长粒品种明恢63和短粒品种川7为材料,利用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水稻稃片发育过程,并比较长粒和短粒品种稃片发育的细胞学差异。结果表明,小花原基时,稃片纵向各区段均匀分裂,随着发育的进行,稃片上部细胞最早停止分裂,基部细胞分裂结束最晚。至花粉母细胞末期,稃片细胞结束分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稃片细胞开始进入快速伸长生长阶段,至小孢子晚期稃片长度达到最大值,而且稃片的中、基部细胞对其长度的贡献大于上部细胞。长粒和短粒水稻稃片发育过程基本一致,但长粒和短粒水稻内稃薄壁细胞数目在稃片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极显著差异,细胞长度在稃片长度定形时并没有明显区别。稃片达终长度时,长粒品种内稃薄壁细胞数目比短粒品种多60.98%,而中、基部细胞长度仅增加1.81%和8.05%。因此,细胞数目是导致水稻长粒和短粒品种稃片长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稃片 内稃 水稻 粒型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用免疫刺激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昌福 姚娟 +1 位作者 陈萱 李兆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免疫刺激剂 水产 免疫机能 免疫机制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同源菌株融合改良农抗5102产生菌Ⅱ.融合子的检出、筛选和鉴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修军 周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95,125,共4页
以农抗5102产生菌同源菌株90-11(StrR、TetR)和FR-008(RifR、AmpR)为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采用“后涂直接法”在各含50mg/L链霉素和利福平的双抗平板上检出融合子,经抗药性和抗菌活性筛选,... 以农抗5102产生菌同源菌株90-11(StrR、TetR)和FR-008(RifR、AmpR)为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采用“后涂直接法”在各含50mg/L链霉素和利福平的双抗平板上检出融合子,经抗药性和抗菌活性筛选,获得1株产生2株亲本均不具备的抗细菌活性的融合子SR-7和1株各种抗菌活性均高于亲本的融合子SR-T19。经抗药稳定性、培养和形态特征、抗菌谱、代谢产物、紫外光谱和RAPD分析等鉴别,证实2株融合子均系双亲融合重组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抗5102产生菌 同源菌株 原生质体 融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蔗渣的研究I.菌株的选育及其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斌 吕燕萍 +1 位作者 高孔荣 邓子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1-319,共9页
从蔗渣腐烂域筛选出一株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特异青霉(P.notatum)YB-5,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一突变株YB-7,其生长快,产孢子多且无毒性。并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在正交优化... 从蔗渣腐烂域筛选出一株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特异青霉(P.notatum)YB-5,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一突变株YB-7,其生长快,产孢子多且无毒性。并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在正交优化的固体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下,60h时CMCase、FPA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可达29.4IU/ml、8.40IU/ml和25.1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 特异青霉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遗传学对抗生素药物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子新 周秀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85,共5页
在过去的几年中,从分子遗传学水平对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尤其在聚酮、多肽和氨基糖的研究方面更是硕果累累。所获得的知识已广泛用来通过利用经典与现代方法学的结合来改良菌种和创造新抗生素。本文综述这个诱人领域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从分子遗传学水平对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尤其在聚酮、多肽和氨基糖的研究方面更是硕果累累。所获得的知识已广泛用来通过利用经典与现代方法学的结合来改良菌种和创造新抗生素。本文综述这个诱人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聚酮 多肽 氨基酸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兰克氏菌分类学研究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传炯 周平贞 周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3-49,共7页
关键词 弗兰克氏菌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两相分离技术研究红壤微生物组成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妍 倪德军 +2 位作者 胡红青 向万胜 李学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56,共7页
采集了鄂南不同母质和利用现状的6个红壤样,用2%PEG+6%Dextran两相分离技术(Aqueous two-phase partitioning technique,简写为A2PP)纯化细菌,测定细菌生物量,研究两相分离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1... 采集了鄂南不同母质和利用现状的6个红壤样,用2%PEG+6%Dextran两相分离技术(Aqueous two-phase partitioning technique,简写为A2PP)纯化细菌,测定细菌生物量,研究两相分离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1)采用0.1%胆酸钠、钠型离子交换树脂、玻璃珠与土壤一起在4℃下振荡2h,能较好地分散土壤细菌。供试土样细菌分离率介于0.41。0.60之间,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细菌分离率高低依次为:砂页岩〉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2)A2PP技术能较好地纯化土壤中的细菌。6个供试原样的细菌多与土壤颗粒及有机质结合在一起,而两相分离技术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细菌个体,土样细菌大多被分离存在于PEG相中,纯化率为63%~78%;细菌提取率介于0.31-0.48,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细菌提取率顺序与细菌分离率顺序相同;(3)供试土样的细菌形态都以小球状、小杆状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两相分离技术 细菌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