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允卿 何慧 +3 位作者 闻胜 龚艳 李永刚 胡定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手动填充酸化硅胶柱可解决TBBPA回收率偏低和不能同时分析的问题。该方... 建立了同时测定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手动填充酸化硅胶柱可解决TBBPA回收率偏低和不能同时分析的问题。该方法 HBCD三种异构体α-HBCD、β-HBCD和γ-HBC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0.6、102.0pg/g,9.5、31.7pg/g和17.4、58.0pg/g(以脂肪计);TBBPA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0.9、103.0pg/g(以脂肪计)。样品的回收率为89.1%~114.0%,并运用标准物质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六溴环十二烷 四溴双酚A 动物源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方式对猪肝理化特性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2
作者 张鸽 尤娟 杨宏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9,共8页
为解决猪肝在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问题,本实验通过测定猪肝的冰晶微观结构、表面色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以及猪肝蛋白质的羰基含量、巯基及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等指标,探究了-20℃常规空气冻结(Co... 为解决猪肝在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问题,本实验通过测定猪肝的冰晶微观结构、表面色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以及猪肝蛋白质的羰基含量、巯基及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等指标,探究了-20℃常规空气冻结(Conventional air freezing,CAF)、-80℃冰箱深冷冻结(Refrigerator cryogenic freezing,RCF)液氮浸渍冻结(Liquid nitrogen immersion freezing,LNF)3种冻结方式对冻藏猪肝理化特性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猪肝冻结后于-20℃贮藏180 d)。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猪肝鲜度品质下降、蛋白质氧化程度增加。与CAF相比,RCF和LNF组猪肝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减少了71.60%和99.81%,生成的冰晶更加细小均匀。LNF组冻藏180 d后TVB-N和TBARs值分别比CAF组降低了28.43%和41.79%。冻藏180 d后,LNF组蛋白质羰基含量、二硫键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比CAF组降低38.88%、6.77%和21.04%,巯基含量比CAF组高8.60%,表明使用LNF能够有效延缓猪肝蛋白质的氧化。通过改变冻结方式提高冻结速率,降低冰晶对猪肝细胞组织的破坏程度,能够有效抑制猪肝在冻藏过程中品质的下降。本实验可为猪肝的冷冻贮藏及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肝 冻结方式 冻藏 品质 蛋白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碎米荠中含硒蛋白结构特性及其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坤媛 田秀丽 +2 位作者 秦治国 潘思轶 徐晓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165,共6页
目的:以纯化的壶瓶碎米荠含硒蛋白(selenium-containing protein from 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S P C H)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特性和缓解运动性疲劳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PA... 目的:以纯化的壶瓶碎米荠含硒蛋白(selenium-containing protein from 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S P C H)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特性和缓解运动性疲劳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PAGE,SDS-PAGE)、氨基酸组成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对SPCH的纯度、亚基组成、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评价并初步预测SPCH的匹配蛋白。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实验,通过检测游泳时间、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肝糖原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评价SPCH对小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结果:SPCH可能由3个分子质量分别为37、39、40 k D的亚基组成,与之相匹配的蛋白可能是DING protein、Predicted protein和Chalcone synthase。SPCH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同时增强清除乳酸的能力(P<0.01),增加肝糖原含量(P<0.01),还具有降低BUN水平的能力(P<0.05)。结论:SPCH对小鼠具有较好的缓解运动性疲劳作用,可考虑将其开发成为缓解运动性疲劳的营养补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瓶碎米荠 含硒蛋白 纯化 结构分析 缓解运动性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离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冰 陈洋 +5 位作者 李宝丽 朱宇轩 唐翠娥 黄艳春 张缔 刘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以河南南阳蜂胶为原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射串联质谱对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鉴定。以10种黄酮对照品为分析对象建立分析方法,10种黄酮对照品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0.9999,加标回收率为93.40%... 以河南南阳蜂胶为原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射串联质谱对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鉴定。以10种黄酮对照品为分析对象建立分析方法,10种黄酮对照品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0.9999,加标回收率为93.40%103.69%,且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采用该法对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析,河南蜂胶中可能含有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白杨素、松属素、高良姜素、短叶松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短叶松素-3-丙酸酯和短叶松素-3-丁酸酯11种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对甲氧基肉桂酸肉桂酯和咖啡酸苯乙酯2种酚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黄酮 酚酸及其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果浆低温喷雾干燥数值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杜静 刘滔 +1 位作者 徐泽 李春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37-241,248,共6页
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及算法建立喷雾干燥机结构模型及气体连续相、液滴离散相等数值计算模型,得到柿果浆低温喷雾干燥过程中气相流场、温度场、压力场和颗粒运动轨迹等信息,分析了进风温度和进料速率对喷雾干燥柿粉的水分含量、集粉率和... 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及算法建立喷雾干燥机结构模型及气体连续相、液滴离散相等数值计算模型,得到柿果浆低温喷雾干燥过程中气相流场、温度场、压力场和颗粒运动轨迹等信息,分析了进风温度和进料速率对喷雾干燥柿粉的水分含量、集粉率和喷雾干燥机出风温度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和出风温度的模拟值与实验值接近,且变化规律相同。结合数值模拟和正交实验结果,确定柿果浆最佳低温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组合为进风温度388 K、入口进风量0.05 m3/s、进料速率为4.5×10-3L/s,实验集粉率为7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果浆 喷雾干燥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园分离的非酿酒酵母的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瑞 陈福生 张秀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3,共4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从橘园分离到的10株非酿酒酵母酿造果酒,对这10株非酿酒酵母的发酵力,糖、酒精和SO2的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的酵母菌发酵力不同,对酒精、糖和SO2耐受性有很大差异,其中酒精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大。2株酿酒酵... 为了更好地利用从橘园分离到的10株非酿酒酵母酿造果酒,对这10株非酿酒酵母的发酵力,糖、酒精和SO2的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的酵母菌发酵力不同,对酒精、糖和SO2耐受性有很大差异,其中酒精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大。2株酿酒酵母在这些耐受条件下表现良好,虽然有抑制作用,但依然能够正常生长。自分离的10株非酿酒酵母中,Candida tropicalis和C.humilis发酵力最高,Issatchenkia orientalis和Torulaspora delbrueckii能够耐受8%vol的酒精,C.tropicalis,C.humilis和T.delbrueckii能够耐受260 g/L的葡萄糖,180 mg/L的S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耐酒精能力 耐糖能力 耐SO2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放电处理诱导尖孢镰刀菌孢子的凋亡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梦蝶 姜慧雯 +2 位作者 李洁 严守雷 王清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30,共9页
尖孢镰刀菌是莲藕采后的主要腐败菌。本研究采用空气放电技术对从腐烂莲藕分离到的尖孢镰刀菌进行处理,以孢子致死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凋亡特征为切入点,详细探究空气放电处理下尖孢镰刀菌以线粒体为核心的凋亡进程。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分... 尖孢镰刀菌是莲藕采后的主要腐败菌。本研究采用空气放电技术对从腐烂莲藕分离到的尖孢镰刀菌进行处理,以孢子致死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凋亡特征为切入点,详细探究空气放电处理下尖孢镰刀菌以线粒体为核心的凋亡进程。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以臭氧含量6.87 mg/m^(3)、负离子含量5×10~6 ions/cm~3、臭氧6.87 mg/m^(3)+负离子5×10^(6)ions/cm^(3)处理尖孢镰刀菌,以未经处理的尖孢镰刀菌作为对照组,检测孢子凋亡、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线粒体膜电位、胞浆和线粒体Ca^(2+)浓度、半胱天冬氨酸酶(metacaspase)活力。结果表明:空气放电处理后,孢子内ROS含量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即发生膜电位去极化;胞浆Ca^(2+)浓度先迅速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线粒体内Ca^(2+)浓度大幅升高后减幅稳定上升;同时凋亡过程中还会引起Metacaspase的激活。其中负离子处理组只出现孢子凋亡,臭氧处理组和臭氧、负离子同时处理组出现孢子凋亡和坏死。通过实验结果可推断空气放电首先引起孢子内ROS的积累和Ca^(2+)浓度的增加,线粒体ROS的产生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导致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激活Metacaspase,最终导致孢子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放电 尖孢镰刀菌 凋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制备及其胶凝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汪薇 杨宏 严守雷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9-19,共11页
以斑点叉尾鮰鱼皮为原料制备食用明胶,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醋酸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熬胶温度和熬胶时间对明胶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探究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的最佳制备工艺.分别选择卡拉胶、... 以斑点叉尾鮰鱼皮为原料制备食用明胶,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醋酸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熬胶温度和熬胶时间对明胶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探究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的最佳制备工艺.分别选择卡拉胶、海藻酸钠和黄原胶3种亲水胶体与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进行复配,以改善鱼皮明胶胶凝性能.结果表明:1)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制备的最佳工艺为,先用0. 2 mol/L NaOH溶液浸泡2 h,然后用0. 2 mol/L醋酸溶液浸泡4 h,最后在60℃条件下热水浴提取4 h.在此工艺条件下,明胶得率达73. 36%,凝胶强度为434. 86 g,胶凝温度和熔化温度分别为19℃和26℃,等电点pI为6. 8. 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鱼皮水解制备的明胶是多组分的混合物,没有确定的分子量,但具有分子量段. 2)当鱼皮明胶质量分数为1. 6%,卡拉胶质量分数为0. 4%,复配胶临界质量分数为2. 0%时,鱼皮明胶与卡拉胶的复配效果最优.此配方所得复配凝胶的胶凝温度和熔化温度分别为17. 6℃和35. 1℃,相较于空白组,其胶凝温度和熔化温度分别提高了13. 8℃和22. 8℃.可见,卡拉胶的加入可提高鱼皮明胶的热稳定性,对改善鱼皮明胶加工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鱼皮明胶 胶凝性能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α-淀粉酶分泌活性而低产氨基甲酸乙酯的酵母菌构建
9
作者 王佳 胡兰兰 +1 位作者 陈福生 张秀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110,共5页
为了构建可利用淀粉而低产氨基甲酸乙酯的酵母菌株,通过构建分别含ADH1和ADH2启动子的α-淀粉酶表达载体p ADH1/alp1和p ADH2/alp1,并将其分别转入精氨酸酶基因缺失的酵母菌株SΔcar1中。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其在固态和液态条件下产α-... 为了构建可利用淀粉而低产氨基甲酸乙酯的酵母菌株,通过构建分别含ADH1和ADH2启动子的α-淀粉酶表达载体p ADH1/alp1和p ADH2/alp1,并将其分别转入精氨酸酶基因缺失的酵母菌株SΔcar1中。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其在固态和液态条件下产α-淀粉酶的能力以及葡萄糖对α-淀粉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利用淀粉而低产氨基甲酸乙酯的黄酒酵母SΔcar1/A1和SΔcar1/A2已成功构建。SΔcar1/A1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产生淀粉酶时,都需要葡萄糖的诱导,且随着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酶的表达量增加。SΔcar1/A2在两种培养基中产生淀粉酶时,不需葡萄糖诱导,但SΔcar1/A2α-淀粉酶表达受葡萄糖的反馈抑制,低浓度的葡萄糖会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过高的葡萄糖浓度使其α-淀粉酶的表达量减少,但是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的产酶量要比在不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的高。总体而言,SΔcar1/A2产α-淀粉酶和水解淀粉的能力比SΔcar1/A1的强。因此,SΔcar1/A2可被用于生料发酵,但对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产酶、催化和发酵条件等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酿酒酵母 氨基甲酸乙酯 碘熏蒸法 反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梦洁 张娇 +3 位作者 李家兴 胡婉峰 徐晓云 潘思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83-288,共6页
为了延长鲜切荸荠的贮藏周期,本文研究冷藏条件下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的影响。鲜切荸荠经高压二氧化碳(1、2、4 MPa,31℃,5 min)处理后,放在4℃条件下冷藏8 d,测定其在贮藏期间的色泽、硬度、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 为了延长鲜切荸荠的贮藏周期,本文研究冷藏条件下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的影响。鲜切荸荠经高压二氧化碳(1、2、4 MPa,31℃,5 min)处理后,放在4℃条件下冷藏8 d,测定其在贮藏期间的色泽、硬度、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多酚类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2 MPa和4 MPa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而2 MPa处理可更大程度地减缓硬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压力处理均能激活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其中,经2 MPa处理组效果最佳,贮藏至第4 d,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多酚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低59.1%和46.1%。研究结果可为HPCD技术在抑制鲜切果蔬褐变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褐变 鲜切荸荠 高压二氧化碳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魔芋葡甘聚糖对食欲和能量摄入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商龙臣 王凌 +1 位作者 李晶 李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5044-5051,共8页
目的探讨食品的黏度特性对受试者餐后食欲和能量摄入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网络发布3因素进食问卷(three-factor eating questionnaire,TFEQ)招募受试者;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记录受试者餐后的饥饿感、饱腹感、进... 目的探讨食品的黏度特性对受试者餐后食欲和能量摄入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网络发布3因素进食问卷(three-factor eating questionnaire,TFEQ)招募受试者;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记录受试者餐后的饥饿感、饱腹感、进食欲望和期望进食量的变化;计算受试者的平均食欲率(mean appetiteratings,MAR)及其食欲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以此作为测试餐饱腹性能的评价指标;为受试者提供随意午餐并记录其进食至完全满足时的能量摄入量.结果同控制组测试餐相比,低、中、高黏度测试餐的饱腹感指数(satiety index,SI)依次达到了127.63%、141.81%和178.43%.并且,与控制组受试者相比,低、中、高黏度组受试者的饱腹感依次提高了31.50%、46.66%和78.63%,饥饿感则分别下降了28.54%、42.92%和60.93%.经不同黏度的测试早餐干预后,在随后的测试午餐实验中,低、中、高黏度组受试者的能量摄入量相比于控制组依次下降了6.69%、10.40%和12.50%.结论食物的黏度对受试者的食欲有显著的影响,一定范围内,食物的黏度越大,其饱腹感指数越大,受试者的饱腹感也随之增加,而饥饿感随之减小.因此,利用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高黏特性可以显著提升食物的饱腹性能,从而有效抑制受试者餐后的进食欲望并降低其能量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黏度 食欲 能量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非酿酒酵母硫化氢产生能力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优蓓 肖凤 +2 位作者 季雪傲 陈福生 张秀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了分析10种非酿酒酵母产H_2S动态以及与发酵速度的相关性,该研究利用亚硫酸铋琼脂平板法和醋酸铅试纸法分别分析了10种酵母在固态和液态条件下产H_2S的情况,并对其H_2S产生动态以及与发酵速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硫酸铋... 为了分析10种非酿酒酵母产H_2S动态以及与发酵速度的相关性,该研究利用亚硫酸铋琼脂平板法和醋酸铅试纸法分别分析了10种酵母在固态和液态条件下产H_2S的情况,并对其H_2S产生动态以及与发酵速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硫酸铋琼脂固态平板上,7种非酿酒酵母产生H_2S,而在YPD液体培养基中,10种非酿酒酵母均产生H_2S,产H_2S的能力差异明显,热带假丝酵母产H_2S最多,且产气速度与发酵速度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将为非酿酒酵母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其他非酿酒酵母以及其他发酵微生物的筛选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硫化氢 醋酸铅试纸法 亚硫酸铋琼脂平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降L-苹果酸葡萄酒酵母的筛选 被引量:12
13
作者 白玉峰 张文霞 +1 位作者 田亚楠 张秀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了筛选得到降L-苹果酸的酵母菌株,采用L-苹果酸降解指示培养基显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来自宁夏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汁中分离的7个种共299株酵母进行L-苹果酸降解能力的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株酵母具有降解L-苹果酸的... 为了筛选得到降L-苹果酸的酵母菌株,采用L-苹果酸降解指示培养基显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来自宁夏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汁中分离的7个种共299株酵母进行L-苹果酸降解能力的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株酵母具有降解L-苹果酸的能力,且不同酵母菌株降解L-苹果酸的能力差异显著。降酸能力强(降解率≥90%)的菌株多属于美极梅齐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和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少数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可微弱降解L-苹果酸,而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加利福尼亚假丝酵母(Candida californic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都不能降解L-苹果酸。降L-苹果酸酵母菌株的获得为葡萄酒降酸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为酵母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筛选 L-苹果酸 降酸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纳米乳液递送体系的消化特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喆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3,共7页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ι-卡拉胶(ι-carrageenan,ι-Car)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作为乳化剂稳定的单层以及双层柚皮苷(naringin,NA)纳米乳液的消化规律。对NA单层纳米乳液(NA/WPI-e)和NA...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ι-卡拉胶(ι-carrageenan,ι-Car)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作为乳化剂稳定的单层以及双层柚皮苷(naringin,NA)纳米乳液的消化规律。对NA单层纳米乳液(NA/WPI-e)和NA双层纳米乳液(NA/WPI/ι-Car-e和NA/WPI/GA-e)进行液滴粒径、Zeta电位和微观结构检测,考察其在胃肠消化阶段的水解程度。结果表明:在胃模拟消化中,单层及双层纳米乳液的液滴聚集,乳液平均粒径显著增大(P<0.05),Zeta电位绝对值基本上高于原始乳液;在小肠模拟消化过程中,NA纳米乳液均发生解絮凝现象。经胃肠消化后NA/WPI-e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释放率最高为97.3%,NA生物利用率为10.06%。NA/WPI/ι-Car-e的FFAs释放率和NA生物利用率均低于NA/WPI-e,而GA质量浓度为1 mg/mL的NA/WPI/GA-e则表现出比NA/WPI-e更高的生物利用率,达到12.13%。NA/WPI-e、NA/WPI/ι-Car-e、NA/WPI/GA-e的FFAs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表明纳米乳液递送体系能有效提高NA的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消化 柚皮苷 纳米乳液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表达苹果酸乳酸酶的大肠杆菌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宁宁 刘瑞 +1 位作者 陈福生 张秀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8-503,共6页
苹果酸乳酸酶(简称苹乳酶)是果酒生产过程中苹果酸乳酸发酵(简称苹乳发酵)的关键酶。为了构建分泌表达苹乳酶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作者通过融合PCR将信号肽基因(487bp)和苹乳酶基因(1 623bp)的编码序列连接在一起,将融合片段(2110 bp)克... 苹果酸乳酸酶(简称苹乳酶)是果酒生产过程中苹果酸乳酸发酵(简称苹乳发酵)的关键酶。为了构建分泌表达苹乳酶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作者通过融合PCR将信号肽基因(487bp)和苹乳酶基因(1 623bp)的编码序列连接在一起,将融合片段(2110 bp)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上并转化大肠杆菌,得到阳性克隆子。IPTG诱导阳性克隆子后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000左右的蛋白质,利用HPLC可在其发酵上清液中检测到240.7 mg/L的L-乳酸。这说明成功构建了分泌表达苹乳酶的大肠杆菌系统,该菌株的获得将为苹乳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乳酸酶 苹乳发酵 分泌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皮渣的功能组分及加工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唐清苗 王鲁峰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185,218,共7页
文章主要对柑橘皮渣中的特色功能组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消炎、降糖降脂等生理活性功能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柑橘皮渣的加工利用现状,探讨了柑橘皮渣综合加工利用的技术方案,并展望了柑橘皮渣未来的开发利用方向。
关键词 柑橘 皮渣 功能组分 生理活性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番木瓜籽蛋白质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7
作者 廖灿杰 杨宏 +1 位作者 王玉栋 庄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作为食用和工业生产的废弃物番木瓜籽,提高其蛋白质提取率,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扩大副产品价值。以番木瓜籽为原料,使用响应面法优化碱溶酸沉法提取番木瓜籽蛋白质提取工艺。以番木瓜籽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研究pH值、液料比、时间、温... 作为食用和工业生产的废弃物番木瓜籽,提高其蛋白质提取率,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扩大副产品价值。以番木瓜籽为原料,使用响应面法优化碱溶酸沉法提取番木瓜籽蛋白质提取工艺。以番木瓜籽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研究pH值、液料比、时间、温度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蛋白质提取率最优条件为:pH 11.3、料液比1∶45(g/mL)、时间224 min、温度47.5℃,针对蛋白质提取率的模型显示失逆项不显著,R2值为94.26%,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在此试验条件下,验证试验结果平均值为53.74%,与理论值55.21%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番木瓜籽蛋白质 碱溶酸沉法 蛋白质提取率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单一氨基酸对桑葚酒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双梅 郑莹媛 张秀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34,共6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氨基酸在改善桑葚酒风味品质中的影响,在桑葚果汁中分别添加400 mg/L的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和缬氨酸(Val)制备桑葚酒,并分析桑葚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 为探究外源添加氨基酸在改善桑葚酒风味品质中的影响,在桑葚果汁中分别添加400 mg/L的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和缬氨酸(Val)制备桑葚酒,并分析桑葚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添加单一氨基酸可显著增加桑葚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42.38~84.58 mg/L)(P<0.05),添加Ile显著增加活性戊醇、乙酸活性戊酯含量,添加Leu显著增加异戊醇、乙酸异戊酯含量,添加Phe显著增加苯乙醇和乙酸苯乙酯的含量,添加Val显著增加异丁醇和乙酸异丁酯含量,添加四种氨基酸都能增加辛酸乙酯的含量(P>0.05);添加Phe可提高桑葚酒花香,添加Ile、Leu或Val提高果香,添加四种氨基酸的桑葚酒的口感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酒 氨基酸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的米饭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艺婕 马胤鹏 +1 位作者 潘思轶 王鲁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5,共8页
目的:明确影响米饭品质的关键性理化指标,探索感官评价和理化试验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大米食用品质评价方法。方法:以三种代表性大米为原料,在三种蒸煮工艺下得到9组米饭,通过聚类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米饭食用品质的关键... 目的:明确影响米饭品质的关键性理化指标,探索感官评价和理化试验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大米食用品质评价方法。方法:以三种代表性大米为原料,在三种蒸煮工艺下得到9组米饭,通过聚类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米饭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再经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公式。结果:影响米饭食用品质的指标为:水分、脂肪、硬度、粘着性、弹性、回复性,综合得分公式为:Z=0.42×水分+0.0532×脂肪-0.0597×硬度-0.447×粘着性+0.266×弹性+0.114×回复性。验证实验显示康弘1号的最佳蒸煮方法为IH常压蒸煮,稻花香、吉林小町米最佳蒸煮方法为直热式常压蒸煮。结论:各样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与感官评分排名基本一致,有较高匹配度,能够较好地预测米饭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饭 品质 多元统计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自然发酵液中酵母的多样性研究
20
作者 张文霞 田亚楠 +1 位作者 孙悦 张秀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35,共6页
为了分析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发酵液中酵母多样性,从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广夏、立兰、银川和红寺堡)葡萄自然发酵的不同阶段分离酵母菌,并采用WL培养基与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16株酵母,经鉴定被归为... 为了分析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发酵液中酵母多样性,从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广夏、立兰、银川和红寺堡)葡萄自然发酵的不同阶段分离酵母菌,并采用WL培养基与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16株酵母,经鉴定被归为6个属9个种,其中在各产区均分离到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andida zemplinin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立兰、银川和红寺堡均分离到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在红寺堡还分离到加利福尼亚假丝酵母(Candida californica)和伽状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is);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仅存在于立兰和银川;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仅存在于银川。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发酵汁中酵母的多样性分析不仅为该产区酵母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也将为其他产区酵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自然发酵液 酵母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