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鸭湖水库的水生态系和渔业利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魏青山 朱邦科 +4 位作者 张世萍 王卫民 甘大舜 梁声光 李金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5-103,共9页
1985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大型平原湖泊型水库——宿鸭湖水库内的环境和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调查表明,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1.007 0.282mg/l.水透明度低,平均11cm。浮游植物对光能利用率约0.02%。牧食链中A1、A2、A3、A4的生产量分别这... 1985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大型平原湖泊型水库——宿鸭湖水库内的环境和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调查表明,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1.007 0.282mg/l.水透明度低,平均11cm。浮游植物对光能利用率约0.02%。牧食链中A1、A2、A3、A4的生产量分别这4315.95、375、2.97、1.10kJ/m^2.a.能量转化率,A2/A1为8.71%,A3/A2仅0.79%,而A4/A3达37.04%。据推算,腐屑链的细菌年生产量为19676 kJ/m^2.根据本库生态系和Lind-eman的能量转化律,拟定综合鱼产力的估算公式为:Fc=0.1A1-0.9f_2+10A4,计算值为253.08kg/ha.a.营养类型为中—富营养型。并对水域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水生生物 生态系统 鱼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鸭湖水库的浮游生物区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世萍 魏青山 +2 位作者 王卫民 李金成 甘大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宿鸭湖水库是河南省平原区的一座大型水库。面积113.33 Km^2,平均水深1.4m、透明度11cm。从1986年1~11月对该库浮游生物采样调查,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27科、44属、其中绿藻门有17属、蓝藻门有10属、硅藻门有8属、黄藻门1属1个种类;浮... 宿鸭湖水库是河南省平原区的一座大型水库。面积113.33 Km^2,平均水深1.4m、透明度11cm。从1986年1~11月对该库浮游生物采样调查,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27科、44属、其中绿藻门有17属、蓝藻门有10属、硅藻门有8属、黄藻门1属1个种类;浮游动物66属,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8种,枝角类18种,桡足类7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1.08mg/L,其中蓝藻占15.8×10^(-2),隐藻占27.4×10^(-2),甲藻占1.6×10^(-2),金藻占4.5×10^(-2),硅藻占16.9×10^(-2),裸藻占35.6×10^(-2),绿藻占12.3×10^(-2)。浮游动物量平均3.60 mg/L,其中原生动物占2.89×10^(-2),轮虫占3.36×10^(-2),枝角类占77.98×10^(-2),桡足类占15.77×10^(-2)。初步探讨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变化的若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浮游生物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尾斗鱼消化系统的解剖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洁 谢从新 +1 位作者 郭先武 王存国 《湖北农业科学》 1993年第8期26-29,共4页
圆尾斗鱼的消化管由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等组成。上、下颌齿呈锥形,各23~26枚。下咽齿呈绒毛状。鳃耙9~12枚,排列较稀。胃为“V”型,肠长与体长之比约为1:1。幽门垂2枚,肝分两叶。据此认为该鱼是以摄食小型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关键词 圆尾斗鱼 消化系统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的泌尿系统及其功能 被引量:22
4
作者 曾嶒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1-8,i001-i002,共10页
黄鳝腹腔左侧有盲端的中空管状结构,不是退化性腺,而是十分特化的长管囊膀胱。膀胱内壁具大量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是移行上皮。在绒毛内部或基部有丰富的血管,因此该管囊膀胱不仅可贮存尿液,而且可能对水分等有重吸收作用。在中肾管与... 黄鳝腹腔左侧有盲端的中空管状结构,不是退化性腺,而是十分特化的长管囊膀胱。膀胱内壁具大量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是移行上皮。在绒毛内部或基部有丰富的血管,因此该管囊膀胱不仅可贮存尿液,而且可能对水分等有重吸收作用。在中肾管与膀胱相接处,膀胱腔背侧出现一条明显的纵行皱襞,即在其横切面上观为巨绒毛。巨绒毛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肾管移入膀胱壁所致。中肾管在巨绒毛内移行一程后才开口于膀胱。因此,黄鳝的生殖腺不是一对,而是一个,位于腹腔右侧。黄鳝肾脏细长,呈“丫”,在腹腔背侧,紧贴脊椎。前端为头肾,无肾单位,仅是造血器官。中肾有类似于哺乳类的肾小体,但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肾脏周缘。肾小管包括颈段、初级近曲小管、次级近曲小管、初级远曲小管和次级远曲小管。两中肾管位于两肾叶腹内侧,其上皮间或是假复层柱状上皮,间或是移行上皮。前者含有许多杯状细胞,并可见到顶浆分泌的现象。中肾的肾小管间组织是大量的红细胞样组织,头肾似具有贮存或释放刚成熟的红细胞的组织结构,因此黄鳝肾脏可能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绒毛 腹腔 上皮 肾脏 移行 肾小管 黄鳝 造血器官 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不同指标体系的生态因子与鱼产量的回归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熊邦喜 刘金星 张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8-284,共7页
对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座大、中、小型水库的鱼产量与理化性状,生物资源和形态与气候三大指标体系中15个生态因子分别作了各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体系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综合指标体系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人工投放鱼种为主的养... 对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座大、中、小型水库的鱼产量与理化性状,生物资源和形态与气候三大指标体系中15个生态因子分别作了各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体系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综合指标体系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人工投放鱼种为主的养鱼水库,总磷、初级生产力和鱼种投放量与鱼产量相关密切,复相关系数R=0.6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养鱼 鱼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养幼鮻鱼的个体成长与其食性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克驹 《水产科学》 CAS 1983年第4期1-5,共5页
鮻鱼Mugil soiuy(Basilewsky)在我国沿海天然资源比较丰富,不仅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鲻科鱼类之一,同时也是海港养殖的主要对象和淡水养殖的优良搭配种。
关键词 配种 食性 淡水养殖 鱼类 经济价值 沿海 天然资源 个体成长 关系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常见鱼类体形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明 龚世园 《淡水渔业》 1983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刺网设计理论中,a=K1L和a=K13√G是计算刺网目大的基本公式。式中a为目脚长度(毫米),L和G分别为鱼体的体长(毫米)和体重(克),K1、K2分别代表鱼体形状和重量的系数。设计刺网对,由于体长L和体重G是根据捕捞水域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合... 在刺网设计理论中,a=K1L和a=K13√G是计算刺网目大的基本公式。式中a为目脚长度(毫米),L和G分别为鱼体的体长(毫米)和体重(克),K1、K2分别代表鱼体形状和重量的系数。设计刺网对,由于体长L和体重G是根据捕捞水域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等因素人为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网 鱼类 鱼体 体长 捕捞 网目 体重 常见 因素 体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三种凶猛鱼体型系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家波 《水利渔业》 1989年第3期27-29,共3页
作者对丹江口水库三种表层型凶猛鱼的体型系数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下列结果:鳃,K_1=0.100,k_2=4.70;蒙古红鲌,k_1=0.129,k_2=5.58;翘嘴红鲌,k_1=0.117,k_2=5.37。文章讨论了体型系数在控制利用凶猛鱼中的具体应用,并建议适当提高捕捞规格。
关键词 凶猛鱼类 刺网网目 体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的初步考察
9
作者 潘黔生 《淡水渔业》 1985年第5期37-39,F003,共4页
1985年3月10-21日,我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委派,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FAO联合评估组成员对非洲地区82/009项目,即非洲地区水产养殖中心(ARAC)进行了为期10天的评估工作。评估组由3人组成,组长约翰·格鲁德先生(美... 1985年3月10-21日,我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委派,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FAO联合评估组成员对非洲地区82/009项目,即非洲地区水产养殖中心(ARAC)进行了为期10天的评估工作。评估组由3人组成,组长约翰·格鲁德先生(美国人,UNDP的顾问)、米歇尔·温克先生(比利时人,FAO的高级渔业官员)和我。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训练、科研、设备、基建等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济效溢。现将ARAC的基本情况、教育培训及科研课题和计划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地区 UNDP FAO 项目 先生 执行情况 渔业 中心 组长 评估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塘堰鲢鳙草鱼体形系数及其在轮捕轮放中实际应用的研究
10
作者 龚世园 《福建水产》 1987年第2期8-11,共4页
鲢,鳙、草鱼是我国塘堰养殖的主要对象,其成鱼的捕捞,从古至今不外乎有2种方式:一是用地曳网(地拉网、大巴网)将鱼捕获上市;二是干池起鱼。随着塘堰科学养鱼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在塘堰养... 鲢,鳙、草鱼是我国塘堰养殖的主要对象,其成鱼的捕捞,从古至今不外乎有2种方式:一是用地曳网(地拉网、大巴网)将鱼捕获上市;二是干池起鱼。随着塘堰科学养鱼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在塘堰养殖鲢、鳙、草鱼中推广实行轮捕轮放,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时间,合理利用水体饵料生物和鲜鱼分批上市提供消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轮捕轮放 鱼体 鲢鳙 养殖 饵料生物 科学养鱼 上市 人民生活水平 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统计概率研究鱼类的性成熟与其体长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А.Н.Михайлюк 张海明 《水利渔业》 1986年第5期53-55,共3页
根据野鲤、梭鲈、拟鲤、鳊鱼和小鲟等鱼类的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它们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数与其体长的关系属于正态分布。计算该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可采用米列拉—捷因切拉()统计方法。
关键词 性成熟 鱼类 体长 鳊鱼 梭鲈 分布 标准差 个体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咸宁地区的鱼类区系及渔业利用
12
作者 汪宁 易伯鲁 周华 《水利渔业》 1988年第6期27-32,共6页
1983年6月至1985年11月,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24个调查点进行了鱼类区系调查。采集到鱼类标本1800余尾,计89种。有2种在湖北省是首次报道。一些种类的性状与以往的描述存在差异。富水和陆水两大水系的鱼类组成有所不同.沿江湖泊通过连接... 1983年6月至1985年11月,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24个调查点进行了鱼类区系调查。采集到鱼类标本1800余尾,计89种。有2种在湖北省是首次报道。一些种类的性状与以往的描述存在差异。富水和陆水两大水系的鱼类组成有所不同.沿江湖泊通过连接长江的港渠引进长江鱼种;调整水库鱼类种群结构以及保护和利用山区的鱼类资源应是发展咸宁地区渔业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利用 鱼类区系 性状 鱼种 鱼类组成 引进 鱼类资源 湖北 沿江 重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对投饵网箱养鱼的负荷力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李德尚 熊邦喜 +2 位作者 李琪 李靖华 开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本文用18个14.3m ̄3的围隔组成的围隔群,以鲤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对投饵网箱养鱼的负荷力。实验中观测了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与非离子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结束时将这些变化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 本文用18个14.3m ̄3的围隔组成的围隔群,以鲤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对投饵网箱养鱼的负荷力。实验中观测了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与非离子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结束时将这些变化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相比较,查明该负荷力约为3000kg·ha ̄(-1),建议增加25-35%的安全储备,以最大载鱼量1800-2300kg·ha ̄(-1)作为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投饵 负荷力 水库 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鲢鱼(Hypophthalmichys molitrix C et V)对水库围隔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5
14
作者 李琪 李德尚 +2 位作者 熊邦喜 岳茂国 张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0-37,共8页
本文研究在水库围隔实验生态系统中鲢鱼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鲢鱼后,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毛产量分别下降了58.7%、63.6%、52.5%和65.0%;透明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8.... 本文研究在水库围隔实验生态系统中鲢鱼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鲢鱼后,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毛产量分别下降了58.7%、63.6%、52.5%和65.0%;透明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8.2%、32.5%;铜绿微囊藻数量减少了90.6%“水华”得到明显抑制。但小型绿藻(<20μm)数量未出现显著变化,因而其在藻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反而提高了82.3%。围隔内可被鲢鱼滤食的大型藻类(硅藻、甲藻、隐藻和绿藻(>20μm))占藻类生物量的85.8%,因此鲢鱼的存在能明显限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此外,放养鲢鱼还显著降低了水体中的COD,TP,DO和pH值,这表明鲢鱼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水库 浮游生物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口胭脂鱼苗种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佳喜 胡少华 +3 位作者 黄畛 马达文 黄定富 张振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9,共3页
对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①耗氧率:平均体长6.9cm,体重6.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为0.1641mg/g.hr,耗氧量1.115mg/尾.hr;平均体长7.0cm,平均体重6:8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耗氧率0.1433nd... 对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①耗氧率:平均体长6.9cm,体重6.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为0.1641mg/g.hr,耗氧量1.115mg/尾.hr;平均体长7.0cm,平均体重6:8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耗氧率0.1433ndg/ghr,耗氧量0.1324mg/尾hr;平均体长10cm,体重24.05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小,而耗氧量随鱼体体重增加而增大。大口胭脂鱼的耗氧量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②窒息点:美国大口胭脂鱼(6.9-10cm)的窒息点在水温30.6-32.1℃时为0.3000-0.35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口胭脂鱼 苗种 耗氧率 窒息点 胭脂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蚌科六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魏青山 傅彩红 +1 位作者 王玉凤 傅小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308,共6页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幼虫均为钩介幼虫,其中前4种为有钩型,后2种为无钩型;6种幼虫的大小、形态有别,并证明种间幼虫的壳钧和壳饰的亚显微形态显然有异。本文还就6种蚌在Simpson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与按它们的育儿囊和钩介幼虫类型得到的归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mpson对6种蚌中3种的分类与归类不妥。本文为研究我国淡水贝类的分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并为建立珠蚌类的自然分类系统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蚌科 育儿囊 钩介幼虫 分类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蒙古红鮊体生殖力及其种群利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曹克驹 黄学才 +1 位作者 高贵琴 王红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16,共4页
对丹江口水库蒙古红鮊的个体生殖力和第一批产卵量的变动规律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对该水库中蒙古红鮊资源应采取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蒙古红bo 生殖力 种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和团头鲂精子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Ⅱ.钙、镁对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严安生 李诗模 王其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7,共3页
观察了鲤、团头鲂精子在0—150毫渗氯化钙、氯化镁溶液中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Ca^(2+)、Mg^(2+)有抑制精子活动的作用,并引起精子聚集。该效应随 Ca^(2+)、Mg^(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Ca^(2+)比 Mg^(2+)更强烈。
关键词 鲤鱼 团头鲂 精子 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平原区宿鸭湖水库贝类资源及其利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青山 朱邦科 +3 位作者 罗安红 张世萍 王卫民 樊启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是1985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大型平原湖泊型水库——宿鸭湖水库贝类资源的研究。共采集到瓣鳃类33种,腹足类5种;其中25种瓣鳃类(含2个未定种)为河南省首次记录。库中贝类依环境条件和栖息其中优势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4个分布区;在6... 本文是1985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大型平原湖泊型水库——宿鸭湖水库贝类资源的研究。共采集到瓣鳃类33种,腹足类5种;其中25种瓣鳃类(含2个未定种)为河南省首次记录。库中贝类依环境条件和栖息其中优势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4个分布区;在6667 ha常年淹没区内,贝类生物量约为6670.08t,其中褶纹冠蚌占99.23%。该库单位面积生物量之高和褶纹冠蚌在贝类中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在我国湖泊、水库中尚属首例。故在开发利用库中水产资源时应首先考虑这一资源优势,对贝类开展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贝类资源 现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鲤科鱼类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初探 被引量:36
20
作者 潘黔生 方之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48-352,T001,T002,共7页
使用Grimelius嗜银染色法对草鱼、鲤、翘嘴红鲌3种不同食性的鲤科鱼的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3种鱼的整个肠道上均发现有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在前肠前段中,内分泌细胞分布最多,愈向后分布愈少。在肠褶各处均有内分泌细胞分布,以基... 使用Grimelius嗜银染色法对草鱼、鲤、翘嘴红鲌3种不同食性的鲤科鱼的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3种鱼的整个肠道上均发现有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在前肠前段中,内分泌细胞分布最多,愈向后分布愈少。在肠褶各处均有内分泌细胞分布,以基部分布最密。内分泌细胞几乎都为开放型,位于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之间,将胞突伸向肠腔。有极少数内分泌细胞兼有开放型和封闭型细胞的特点,在它们顶端胞突伸向肠腔的同时,基部也伸出突起将分泌物送入邻近细胞或细胞间隙中。肠上皮中还发现一种与内分泌细胞具有同样嗜银特性的圆形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银性 内分泌细胞 肠上皮细胞 胞突 肠腔 吞噬体 鲤科鱼类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