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荆煜宸
徐智威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4,共12页
为了精准把握稻-鸭-虾种养模式的投喂及水质调控,2023年3月-2024年1月连续监测了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因...
为了精准把握稻-鸭-虾种养模式的投喂及水质调控,2023年3月-2024年1月连续监测了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因子,以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RDCI中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214种,高于RCCC中的8门196种,2种模式群落组成均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为主。RDCI中优势种(Y≥0.02)共有18种,多于RCCC中的14种。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52×10^(8)~2.19×10^(8)ind/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10~29.41 mg/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全年均值分别为2.45、0.67和1.15。与RCCC相比,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在养虾期和越冬期较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养虾期、越冬期和水稻成熟期较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RDCI中浮游植物优势种受到水温、溶氧、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RCCC,RDCI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更高,均匀度更好,表明其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和稳定。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相关指数反映出RDCI在养虾期和越冬期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在种稻期增加了水体养分,这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个品种鸭稻田控草、除虫及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效率的比较
2
作者
徐智威
胡鉴轩
+2 位作者
顾泽茂
禹淞深
杨正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筛选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的鸭品种,以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为对照,比较肉鸭武禽10号(meat duck group,MG)和农湖2号(laying duck group,LG)的稻田控草、除虫及清除残余克氏原螯虾的能力。结...
为筛选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的鸭品种,以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为对照,比较肉鸭武禽10号(meat duck group,MG)和农湖2号(laying duck group,LG)的稻田控草、除虫及清除残余克氏原螯虾的能力。结果显示:(1)控草方面,MG组对喜旱莲子草的防效为50.40%,显著高于LG组的-198.34%;对异型莎草的防效为56.82%,高于LG组的37.88%;对稗草的防效为79.31%,略低于LG组的81.03%。(2)除虫方面,放鸭30 d后,MG组和LG组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为100%,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MG组为74.93%,高于LG组的45.00%;收鸭1 d后,MG组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9.20%,高于LG组的94.60%,二者的二化螟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3)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方面,MG组的捕食能力为1.67尾/d,高于LG组的1.33尾/d。MG组的次年虾苗产量为60.00 kg/hm2,低于LG组75.5 kg/hm2,但二者显著低于RCCC组的670.91 kg/hm2。综合控草、除虫效果及捕食残余crayfish能力,相比农湖2号,武禽10号更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稻-虾连作模式
控草
除虫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虾种养模式水体理化因子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3
作者
徐智威
侯应霞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连续采样,并分析2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养虾期、水稻返青期、稻-鸭共作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差异。结果显示:物理因子方面,RDCI模式中水温、溶氧和pH值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3.23~33.50℃、2.42~11.75 mg/L和7.18~8.32,与RCCC基本一致。化学因子方面,RDCI中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54~2.12、0.13~0.50、0.16~0.56、0.06~0.40和5.58~18.35 mg/L,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稻-鸭共作期。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1%、6.1%、14.4%和17.4%;在稻-鸭共作期,上述指标分别上升81%~135%、46%~113%、55%~715%和137%~166%。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RDCI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RDCI养虾初期、水稻返青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质符合Ⅲ级标准,养虾后期符合Ⅳ级标准,稻-鸭共作期符合Ⅴ级标准。研究表明,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降低了水体养分盈余,在稻-鸭共作期补充了水体养分不足,从而提供了更好的水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稻-虾连作
水体理化因子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荆煜宸
徐智威
顾泽茂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洪山实验室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4,共12页
基金
湖北洪山实验室重大项目(2021HSZD0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40070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0481)
湖北省第四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23HBSTX4-05)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25-621-000-001-029)。
文摘
为了精准把握稻-鸭-虾种养模式的投喂及水质调控,2023年3月-2024年1月连续监测了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因子,以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RDCI中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214种,高于RCCC中的8门196种,2种模式群落组成均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为主。RDCI中优势种(Y≥0.02)共有18种,多于RCCC中的14种。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52×10^(8)~2.19×10^(8)ind/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10~29.41 mg/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全年均值分别为2.45、0.67和1.15。与RCCC相比,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在养虾期和越冬期较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养虾期、越冬期和水稻成熟期较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RDCI中浮游植物优势种受到水温、溶氧、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RCCC,RDCI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更高,均匀度更好,表明其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和稳定。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相关指数反映出RDCI在养虾期和越冬期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在种稻期增加了水体养分,这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Keywords
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redundancy analysis
environmental factor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个品种鸭稻田控草、除虫及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效率的比较
2
作者
徐智威
胡鉴轩
顾泽茂
禹淞深
杨正武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洪山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科学技术
学院
湖北丰沃
农业
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基金
湖北洪山实验室重大项目(2021HSZD002)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21-620-000-001-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23SCPY003)。
文摘
为筛选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的鸭品种,以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为对照,比较肉鸭武禽10号(meat duck group,MG)和农湖2号(laying duck group,LG)的稻田控草、除虫及清除残余克氏原螯虾的能力。结果显示:(1)控草方面,MG组对喜旱莲子草的防效为50.40%,显著高于LG组的-198.34%;对异型莎草的防效为56.82%,高于LG组的37.88%;对稗草的防效为79.31%,略低于LG组的81.03%。(2)除虫方面,放鸭30 d后,MG组和LG组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为100%,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MG组为74.93%,高于LG组的45.00%;收鸭1 d后,MG组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9.20%,高于LG组的94.60%,二者的二化螟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3)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方面,MG组的捕食能力为1.67尾/d,高于LG组的1.33尾/d。MG组的次年虾苗产量为60.00 kg/hm2,低于LG组75.5 kg/hm2,但二者显著低于RCCC组的670.91 kg/hm2。综合控草、除虫效果及捕食残余crayfish能力,相比农湖2号,武禽10号更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稻-虾连作模式
控草
除虫
克氏原螯虾
Keywords
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
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
weed control
pest management
Procambarus clarkii
分类号
Q959.223.63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虾种养模式水体理化因子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3
作者
徐智威
侯应霞
顾泽茂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
农业
农村厅
湖北洪山实验室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0481)
湖北洪山实验室重大项目(2021HSZD002)
+2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400700)
湖北省第四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23HBSTX4-05)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25-621-000-001-029)。
文摘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连续采样,并分析2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养虾期、水稻返青期、稻-鸭共作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差异。结果显示:物理因子方面,RDCI模式中水温、溶氧和pH值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3.23~33.50℃、2.42~11.75 mg/L和7.18~8.32,与RCCC基本一致。化学因子方面,RDCI中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54~2.12、0.13~0.50、0.16~0.56、0.06~0.40和5.58~18.35 mg/L,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稻-鸭共作期。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1%、6.1%、14.4%和17.4%;在稻-鸭共作期,上述指标分别上升81%~135%、46%~113%、55%~715%和137%~166%。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RDCI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RDCI养虾初期、水稻返青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质符合Ⅲ级标准,养虾后期符合Ⅳ级标准,稻-鸭共作期符合Ⅴ级标准。研究表明,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降低了水体养分盈余,在稻-鸭共作期补充了水体养分不足,从而提供了更好的水体环境。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稻-虾连作
水体理化因子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Keywords
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
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of water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荆煜宸
徐智威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个品种鸭稻田控草、除虫及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效率的比较
徐智威
胡鉴轩
顾泽茂
禹淞深
杨正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鸭-虾种养模式水体理化因子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徐智威
侯应霞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