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翘嘴鳜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进 梁旭方 +4 位作者 郭小泽 易提林 窦亚琪 王乾 骆小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对不同月龄的3个翘嘴鳜群体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9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测量形态性状与体质量... 对不同月龄的3个翘嘴鳜群体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9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测量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全长和体高等对体质量的回归系数在3个群体中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建立3个群体不同月龄的回归方程。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全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随着月龄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全长和体高的综合决定系数变化不大,说明全长和体高是影响翘嘴鳜早期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体质量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团头鲂心肌细胞凋亡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鑫杰 陈楠 +3 位作者 黄春筱 王慧娟 王卫民 王焕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及电镜方法观察低氧对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氧可导致团头鲂心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线粒体损伤;通过TUNEL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低氧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并引起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的变化;基于...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及电镜方法观察低氧对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氧可导致团头鲂心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线粒体损伤;通过TUNEL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低氧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并引起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的变化;基于蔗糖梯度离心法提取心脏线粒体,并分析线粒体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氧(DO:(2.5±0.5)mg/L)可引起团头鲂心脏线粒体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低氧 BCL-2 心脏 细胞凋亡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茶湖浮游藻类调查与水质初步评价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亚尼 周序协 +2 位作者 张桂蓉 魏开建 阮宜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23,共6页
为了解武汉市大茶湖的水质状况,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该湖区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周年调查。从大茶湖的定性、定量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0属89种。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及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 为了解武汉市大茶湖的水质状况,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该湖区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周年调查。从大茶湖的定性、定量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0属89种。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及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大茶湖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次之为硅藻门。污染指示藻类中,指示富营养型(α-ms)和中-富营养型(β-α-ms)的藻类占据优势,分别占污染指示藻类总数的48.72%和23.08%。藻类的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45~2.19和1.64~2.95。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大茶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α-中污或β-中污)范围内,营养化状态为富营养型(α-ms或β-α-ms),而藻类污染指示类群显示其营养状态以富营养型中的α-ms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茶湖 浮游藻类 多样性指数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的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聪 阎里清 +3 位作者 高泽霞 曹小娟 钱雪桥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4,共7页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湖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大,而梁子湖和鄱阳湖的比较相似。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种群 形态学 多元分析 梁子湖 鄱阳湖 淤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雍菜浮床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石焱 马徐发 +2 位作者 吴志新 任雨薇 陈孝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6,共8页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养殖前后黄颡鱼肠道细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组之间的黄颡鱼肠道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相似。在养殖前期黄颡鱼肠道中变形菌门(88.56%)占主要优势,末期对照组(无浮床)以厚壁菌门(48.4%)、梭杆菌门(32.52%)和变形菌门(14.56%)为主,试验组(有浮床)以变形菌门(36.72%)、厚壁菌门(21.89%)、梭杆菌门(17.48%)和拟杆菌门(11.48%)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肠道 水雍菜 人工浮床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属5种鱼类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程 梁旭方 +4 位作者 田昌绪 杨敏 窦亚琪 郭稳杰 宋易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0,共5页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8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13;在5个物种中分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平均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5和0.5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51,为高度多态,表明鳜属鱼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5种鳜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并构建UPGMA聚类图,结果显示翘嘴鳜和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分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斑鳜和暗鳜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微卫星标记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MHCⅡα基因的SNP位点开发、鉴定及与抗病性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柴欣 胡晓坤 +2 位作者 马徐发 张家波 刘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2,共7页
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区分抗病和易感组,通过PCR扩增及测序在MHCⅡα基因上筛选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和限制性内切酶... 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区分抗病和易感组,通过PCR扩增及测序在MHCⅡα基因上筛选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对SNP进行分型,分析其多态性及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在MHCⅡa基因上共筛选出35个候选SNP位点,占MHCⅡa基因总碱基的1.45%,包含30个转换位点、5个颠换位点。其中外显子部分有16个,内含子部分7个,5′非编码区有1个,3′非编码区有11个。有13个SNP位点位于编码区,占总氨基酸位点的5.56%,位于839bp的T/A颠换和1 663bp的A/G转换是无义突变,其余11个SNP位点为有义突变。α1结构域的SNP位点分别占总碱基和总氨基酸位点的4.88%和10.98%,明显高于α2结构域的1.08%和3.22%。MHCⅡα基因的21个抗原结合位点(peptide binding region,PBR)中,有4个位点变异,变异率为19.05%;而non-PBR的变异率仅为8.20%(5/61)。用SPSS软件对分型成功的5个SNP位点在易感和抗病组各100尾中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位于1 395bp(T/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和抗病组中差异极显著,位于221bp(G/T)和1 859bp(G/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组和抗病组中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MHCⅡα基因的多态性和抗细菌性败血症性状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基因 抗病性状 嗜水气单胞菌 SNP分型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式鱼泵胁迫下草鱼的应激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宁 李莉 +4 位作者 侯杰 龙新平 徐茂森 苏玉晶 林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3,共9页
研究草鱼鱼种通过不同参数条件下(分为工况一、工况二、工况三、工况四)的射流式鱼泵后分别恢复0、0.5、1、6、24h,和过泵前相比其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 研究草鱼鱼种通过不同参数条件下(分为工况一、工况二、工况三、工况四)的射流式鱼泵后分别恢复0、0.5、1、6、24h,和过泵前相比其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A)以及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的变化情况,从应激和组织损伤的角度分析了该泵4个工况对试验草鱼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工况试验草鱼血清COR、LDH、AST、ALT、CREA以及呼吸频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各工况试验草鱼血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各工况试验草鱼血清TC基本无变化。此外,各工况均出现掉鳞的情况,但未发现试验草鱼游泳异常,解剖后也未发现鱼鳔破裂以及内脏受损的情况。通过对比各工况试验结果,发现工况三对试验草鱼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式鱼泵 工况 草鱼 应激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水平对翘嘴鳜幼鱼体组成、生长、排粪、排泄及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乾 梁旭方 +4 位作者 刘奕鸿 蒋浩 刘沫洋 易提林 张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4,共6页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试验水温为26.5~28.0℃,平均水温27.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食物转化效率呈增大趋势,吸收效率略微增加,特定生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排泄氮(UN)、粪便氮(FN)随着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排泄氮、粪便氮与摄食水平(LR)的关系可分别用回归方程描述为:UN=0.449 6LR+0.097 9,FN=0.078 1LR+0.019 2。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用于生长的氮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排泄氮和粪便氮比例呈减少趋势,饱食时的氮收支方程为:100CN=45.20GN+7.46FN+47.34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幼鱼 摄食水平 体组成 生长 排粪 排泄 氮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Dmrt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利娜 丁祝进 +3 位作者 李鸿 周凤娟 王卫民 刘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团头鲂Dmrt4基因的可能作用,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团头鲂卵巢Dmrt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胚胎及出膜后30d内各期、成鱼不同组织、雌雄性腺各分期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Dmrt4基因至少存在2... 为研究团头鲂Dmrt4基因的可能作用,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团头鲂卵巢Dmrt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胚胎及出膜后30d内各期、成鱼不同组织、雌雄性腺各分期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Dmrt4基因至少存在2种不同的剪接形式,分别命名为Dmrt4a和Dmrt4b。其中,Dmrt4acDNA全长1 265bp,编码352个氨基酸,含DM和DMA 2个结构域;Dmrt4b cDNA全长1 081bp,编码281个氨基酸,仅含DMA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团头鲂Dmrt4与牙鲆、奥利亚罗非鱼的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mrt4基因在团头鲂胚胎期至出膜后30d内均有表达,且在受精后32h的表达量最高;成鱼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Ⅱ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也显著高于精巢各分期(P<0.01)。上述结果表明,Dmrt4基因可能对团头鲂卵母细胞初期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在雌鱼性腺发育过程中亦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Dmrt4基因 分子克隆 基因差异表达 胚胎发育 性别决定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LPS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小云 刘红 +4 位作者 陈孝煊 张棋 袁娟 刘佳佳 吴志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
将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C-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分别经腹腔注射草鱼(剂量为4mg/kg),以注射PBS为对照。48h后,分别提取各组草鱼的头肾、脾脏、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的总RNA,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NF-α、IL-1β... 将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C-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分别经腹腔注射草鱼(剂量为4mg/kg),以注射PBS为对照。48h后,分别提取各组草鱼的头肾、脾脏、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的总RNA,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NF-α、IL-1β、IL-10和TLR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头肾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在E-LPS组显著升高,而IL-10的表达显著下降;C-LPS组TNF-α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脾脏中,TNF-α、IL-1β和IL-10在E-LPS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1β和IL-10的表达在C-LPS组有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有显著性降低。肾脏中,TNF-α表达在E-LPS组有显著性升高;IL-1β和IL-10在C-LPS组有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中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脏中,TNF-α、IL-10和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升高;IL-1β的表达在E-L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LPS组。肠组织中,TNF-α和IL-10在两试验组有显著性降低和升高;IL-1β和TLR4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嗜水气单胞菌C-LPS和大肠杆菌LPS均可引起草鱼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于机体免疫反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LPS对TLR4基因并没有引起显著的上调作用,这与哺乳类动物的研究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大肠杆菌 脂多糖 草鱼 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代F_1及其自交子代F_2胚胎发育的研究及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勇超 梁旭方 +4 位作者 田昌绪 严伟 蔡文静 窦亚琪 易提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920-4923,共4页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杂交子代F1及F1的自交子代F2,并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F1和F1自交后代F2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比较,并采...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杂交子代F1及F1的自交子代F2,并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F1和F1自交后代F2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比较,并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正交子代F1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翘嘴鳜卵径为(1.09±0.05) mm,正交F1雌鱼卵径为(1.26±0.05)mm、F2卵径(1.19±0.04) mm,显著小于斑鳜的卵径(1.83±0.09) mm (P< 0.05).翘嘴鳜受精卵在水温23.4-25.1℃经过46 h孵化破膜,F1受精卵在水温23.1-24.8℃经过49 h孵化破膜,F2受精卵在22.6-24.5℃经过51h孵化破膜,斑鳜受精卵在水温23.5-25.7℃经过107 h孵化破膜.翘嘴鳜、斑鳜、F1和F2初孵仔鱼大小分别为(4.06±0.50) mm、(4.58±0.30) mm、(4.21±0.30) mm和(4.14±0.20) mm.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根据DNA带型的不同可以成功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杂交 微卫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β-防御素1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涓 陈思思 +4 位作者 何玉慧 黄金海 刘小玲 陈孝煊 袁改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7-103,共7页
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克隆出β-防御素1(maBD-1)基因,检测该基因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在病原菌感染后该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将maBD-1基因重组到pGEX-KG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KG-maBD-1,重组质粒经转化至BL2... 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克隆出β-防御素1(maBD-1)基因,检测该基因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在病原菌感染后该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将maBD-1基因重组到pGEX-KG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KG-maBD-1,重组质粒经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将融合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该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检测血清效价。结果表明:maBD-1基因ORF全长为204bp,编码67个氨基酸。该基因在组织中广泛分布,病原菌感染后头肾和脾脏组织maBD-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经间接酶联免疫分析(ELISA)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3 200,在肝脏、鳃和心脏组织中用Western blot可检测到β-防御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maBD-1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营养对亲鱼生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青松 吴凡 +2 位作者 杜浩 梁旭方 危起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营养对鱼类生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亲鱼阶段的营养不仅影响亲鱼的性成熟、配子产生、繁殖力、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和胚胎发育,而且还影响仔稚鱼的质量和存活率;适当的营养可促进鱼类的繁殖性能,而营养缺乏或者过量将降低其繁殖性... 营养对鱼类生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亲鱼阶段的营养不仅影响亲鱼的性成熟、配子产生、繁殖力、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和胚胎发育,而且还影响仔稚鱼的质量和存活率;适当的营养可促进鱼类的繁殖性能,而营养缺乏或者过量将降低其繁殖性能。本文总结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元素的含量和来源等因素对亲鱼生殖活动各个环节的影响,对饲料中一些关键营养素的供应提出了建议,并结合陆生动物的研究结果,对能量、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等调节鱼类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概括和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亲鱼 性腺发育 生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鱼类区系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曾燏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6-511,共6页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总结嘉陵江流域的鱼类分布情况,发现该流域分布有鱼类共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6属。采用以所含种属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以科(属)所含次级分类类群在该地出现的相对频率进行排序的区系存在...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总结嘉陵江流域的鱼类分布情况,发现该流域分布有鱼类共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6属。采用以所含种属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以科(属)所含次级分类类群在该地出现的相对频率进行排序的区系存在度方法分别对目、科和属级水平进行排序,进而分析嘉陵江鱼类区系组成特点。结果显示,2种分析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排序方法中占优势(广布性)的科和属在嘉陵江的分布并不多,区系存在度也相对较低;而一些分布较窄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却相对较高。鳗鲡科和钝头鮠科都只有一个属分布在亚洲,但它们的区系存在度较高;金沙鳅属和鯮属只有1个种分布在长江流域,其区系存在度也高达100%。因此,需要结合2种区系分析方法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嘉陵江鱼类区系的组成特点。此外,比较嘉陵江鱼类区系与长江干流鱼类区系存在度,发现两者存在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鱼类区系 区系存在度 鱼类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MHCI区基因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凡 郭稳杰 +4 位作者 詹柒凤 张锋 胡晓坤 梁旭方 刘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共7页
为全面了解草鱼MHC I区基因及其表达特征,利用已知斑马鱼MHC I区基因序列,通过本地Blast得到草鱼MHC I区的部分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检测MHC I区BRD2、KNSL2、RXRB、TAPBP、FABGL、MHC Ia、PSMB9以及TAP2等8个基因在健康草鱼各组... 为全面了解草鱼MHC I区基因及其表达特征,利用已知斑马鱼MHC I区基因序列,通过本地Blast得到草鱼MHC I区的部分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检测MHC I区BRD2、KNSL2、RXRB、TAPBP、FABGL、MHC Ia、PSMB9以及TAP2等8个基因在健康草鱼各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除FABGL在肾脏表达量最高外,其他基因都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草鱼在嗜水气单孢菌感染后4、12、24、48及96h,MHC I区免疫相关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BRD2表达量分别在12h和24h在肾脏和脾脏中达到最高;MHC Ia表达量在脾脏和肾脏中都先上升后下降,并都在24h达最大值;PSMB9表达量在脾脏先上升后下降,在12h达最大值,在肾脏中则先下降后上升,在24h达最大值;TAP2在脾脏和肾脏中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4h都达最大值,并最后都回调至正常范围。BRD2、MHC Ia、PSMB9、TAP2的表达量在攻毒后都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这4个基因在草鱼免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I区基因 半定量PCR 组织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草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凡 谭青松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61-65,共5页
γ-氨基丁酸(GABA)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降血压、促睡眠、预防和治疗癫痫、抗焦率及解毒等保健功能,同时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抗热应激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主要对GABA在动物生产中的生物学功能... γ-氨基丁酸(GABA)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降血压、促睡眠、预防和治疗癫痫、抗焦率及解毒等保健功能,同时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抗热应激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主要对GABA在动物生产中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动物营养 生物学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F_3~F_5群体选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龙芳 李姣 +5 位作者 梁旭方 易提林 李彬 方刘 郭稳杰 窦亚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14-118,共5页
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F3、F4和F5子3代,通过与对照组生长性能对比评估翘嘴鳜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选育组F3、F4和F5代的体重、体长、全长和体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51%、17.34%和20.79%... 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F3、F4和F5子3代,通过与对照组生长性能对比评估翘嘴鳜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选育组F3、F4和F5代的体重、体长、全长和体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51%、17.34%和20.79%。各生长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选育组3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8.17%、16.37%和14.86%,体长变异系数分别为11.29%、9.47%和8.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3、F4和F5代的代均选育效应分别为3.8%、4.5%和4.2%,翘嘴鳜的选育效果明显,F3、F4和F5代的生长性能均有了显著性提高,个体的生长速度更加趋于一致。同时,F5代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继续对其进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选育效应 变异系数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分级筛选对加州鲈和乌斑(乌鳢♀×斑鳢♂)生长、成活率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龙芳 梁旭方 +7 位作者 黄威 方刘 易提林 骆小年 李姣 余德光 谢骏 白俊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为了解早期分级筛选对加州鲈和乌斑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加州鲈(3.15±0.12 cm)和乌斑鱼苗(1.59±0.08 cm)3次分级培养,每次分级将试验鱼按规格大小分成3个密度培养7 d。结果发现,经过21 d的分级培养,两种鱼体质量和全长... 为了解早期分级筛选对加州鲈和乌斑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加州鲈(3.15±0.12 cm)和乌斑鱼苗(1.59±0.08 cm)3次分级培养,每次分级将试验鱼按规格大小分成3个密度培养7 d。结果发现,经过21 d的分级培养,两种鱼体质量和全长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乌斑成活率随着分级培养显著提高。加州鲈和乌斑的整齐度随分级显著提高,体长变异系数平均值却随分级下降,并且差异显著。经过分级培育,饲养水体中氨氮、总氮和亚硝酸水平显著升高,总磷指标也随分级升高,并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早期分级培养有助于提高加州鲈和乌斑鱼体规格齐整性,并让乌斑的成活率提高21.92%,但对加州鲈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乌斑 分级培养 存活率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水平和温度对日本鳗鲡耗氧率与ET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益群 刘小玲 雷思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9,共5页
分别在不同温度(22、27、32℃)以及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饱食)条件下对日本鳗鲡的ETS活性(AETS)和耗氧率(R)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饱食状态下,鳗鲡的耗氧率、ETS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R/AETS值基本恒定,保持在0.38左右;... 分别在不同温度(22、27、32℃)以及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饱食)条件下对日本鳗鲡的ETS活性(AETS)和耗氧率(R)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饱食状态下,鳗鲡的耗氧率、ETS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R/AETS值基本恒定,保持在0.38左右;同时,在27℃温度下,随着摄食水平(LR)的增高,鳗鲡的耗氧率、ETS活性也随之增高,并且R/AETS值也呈现出相应增高的趋势,其具体关系如下:R/AETS=0.046 3 LR+0.249 5(r2=0.82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ETS活性 耗氧率 温度 摄食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