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育种值估计 被引量:7
1
作者 曾聪 曹小娟 +3 位作者 高泽霞 罗伟 钱雪桥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5,共7页
采用混合家系遗传参数估计法对6月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育种值和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对表型的方差分析发现,方差组分中亲本导致的遗传方差组分远大于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方差组分。通过混... 采用混合家系遗传参数估计法对6月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育种值和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对表型的方差分析发现,方差组分中亲本导致的遗传方差组分远大于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方差组分。通过混合家系估计的团头鲂6月龄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遗传力依次为0.72±0.21、0.49±0.14和0.48±0.14(P<0.01),体长属于高等遗传力的性状,而体质量和肥满度则属于中等遗传力的性状,表明这3个生长性状都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这也说明3个性状均可以作为直接选育的性状,适合在早期选育以控制后代规模。在对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分析时发现,两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89和0.98)(P<0.01),说明在体长和体质量之间存在间接选择反应。从单性状和综合育种值排名来看,体质量和体长育种值以及综合育种值三者之间的排名差异并不大,排名靠前的主要是鄱阳湖亲本的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生长性状 遗传力 育种值 多性状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松钱 王也可 +3 位作者 赵婷 王卫民 罗毅 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8,共6页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究;2种鳅类均有5个年龄组,1~3龄居多;体长和鳞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分别为LP=4.4602r+5.3128、LM=8.5110r+3.0081;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达式分别为WP=0.008L3.051、WM=0.009L2.992,属等速增长类型;体长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表达式分别为LP=21.84[1-e-0.129(t+3.638)]、LM=28.02[1-e-0.097(t+3.521)];大鳞副泥鳅2龄之前生长较快,而泥鳅3龄之前生长较快,快速生长期长。建议在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野生资源捕捞最小规格为1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泥鳅 河南地区 年龄结构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新辉 夏新民 +3 位作者 罗伟 高泽霞 钱雪桥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743,共7页
采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carp)的紫外线遗传灭活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后冷休克抑制卵子第二极体释放方法,获得团头鲂雌核发育个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雌核发育个体的DNA含量与正常团头鲂二倍体的DNA... 采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carp)的紫外线遗传灭活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后冷休克抑制卵子第二极体释放方法,获得团头鲂雌核发育个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雌核发育个体的DNA含量与正常团头鲂二倍体的DNA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雌核发育个体为二倍体。通过引物优化,筛选父母本具有特异性的8对微卫星引物,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雌核发育个体的遗传物质均来自母本,没有父本的遗传物质渗入。筛选出母本为杂合的10对微卫星引物对子代的纯合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雌核发育后代在TTF-EST46、TTF-EST61、TTF-EST851位点全部为纯合,而TTF-EST12座位上的重组率为86.4%,其他6个位点的重组率为100%,这10个位点的平均重组率为68.6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抑制第二极体并不能获得纯合性较高的团头鲂雌核发育个体,但具有与母本较高的遗传同质性,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雌核发育 微卫星 纯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颌鲂核型分析与DNA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易少奎 张新辉 +2 位作者 杨坤 高泽霞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解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了厚颌鲂的染色体核型并对其DNA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经Giemsa染色,对厚颌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了厚颌鲂的染色体核型并对其DNA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经Giemsa染色,对厚颌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2n=4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4m+20sm+4st,臂数NF=92,具有1对特大染色体,未发现性染色体。以厚颌鲂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厚颌鲂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厚颌鲂DNA含量为鸡血的1.23倍,绝对含量为2.82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染色体 核型 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不同蛋白源对泥鳅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燕杰 文永辉 +2 位作者 王卫民 曹小娟 高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为研究泥鳅早期苗种阶段的饲料最适蛋白源,以鱼粉(FM)、大豆浓缩蛋白(SC)、菜籽粕(CM)及其1∶1∶1混合蛋白(MIX)作为蛋白源,探究其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llcaudatus)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孵化后20 d... 为研究泥鳅早期苗种阶段的饲料最适蛋白源,以鱼粉(FM)、大豆浓缩蛋白(SC)、菜籽粕(CM)及其1∶1∶1混合蛋白(MIX)作为蛋白源,探究其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llcaudatus)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孵化后20 d初始体质量为(35.0±0.1)mg的泥鳅稚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鱼,投喂试验30 d。结果发现:FM和MIX组泥鳅稚鱼的增重率和摄食量显著高于SC和CM组。各组的摄食量关系为:FM组>MIX组>SC组>CM组(P<0.05),而各组间的饵料系数和蛋白转化率没有差异;CM组泥鳅稚鱼全鱼体赖氨酸、缬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SC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可见,鱼粉是泥鳅稚鱼饲料适宜蛋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蛋白源 生长性能 氨基酸组成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快速鉴别幼鱼阶段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钢铭 王卫民 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从DDBJ数据库中选取已发表的47个泥鳅微卫星标记,在采自湖北省的大鳞副泥鳅群体中进行跨种扩增,发现有44个微卫星标记能在该群体获得扩增产物,另外有3个微卫星标记(即Mac31、Mac63和Mac541)完全不能获得扩增产物。以湖北省泥鳅和大鳞副... 从DDBJ数据库中选取已发表的47个泥鳅微卫星标记,在采自湖北省的大鳞副泥鳅群体中进行跨种扩增,发现有44个微卫星标记能在该群体获得扩增产物,另外有3个微卫星标记(即Mac31、Mac63和Mac541)完全不能获得扩增产物。以湖北省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自交子代幼鱼DNA为模板,采用Mac31、Mac63和Mac541这3个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在以泥鳅自交子代幼鱼DNA为模板的体系中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在以大鳞副泥鳅自交子代幼鱼DNA为模板的体系中完全不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因此,Mac31、Mac63和Mac541这3个微卫星标记可用来鉴别幼鱼阶段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泥鳅 大鳞副泥鳅 幼鱼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鱼类自交及杂交子一代生长性能及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秀文 彭鑫 +1 位作者 王卫民 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9,共6页
以泥鳅属鱼类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H)、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rus,二倍体B,四倍体T)和副泥鳅属鱼类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P)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正反交,获得11种子代,... 以泥鳅属鱼类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H)、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rus,二倍体B,四倍体T)和副泥鳅属鱼类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P)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正反交,获得11种子代,它们分别为(雌×雄):H×H(HH)、N×N(NN)、P×P(PP)、B×B(BB)、P×B(PB)、N×H(NH)、N×P(NP)、P×H(PH)、B×P(BP)、T×P(TP)、P×T(PT)。经过270d的养殖试验,在60、90、120、150和270d这5个时间点测定了这11种子代的全长和体质量,同时在60、90和120d对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NP在饲养试验中一直保持较好的生长性状;(2)PB与PP在60~90d的早期阶段,生长趋势较差,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上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趋势,且这2种子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B在270d时体质量显著性高于其他子代;(3)NP在60d和90d所占全长和体质量最大20%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子代。TP在270d时在全长和体质量最大和最小20%中出现频率都较高,而PB在所有采样时间点全长和体质量的最大和最小20%中的出现频率都较高;(4)具备优良生长性状的NP、PP及PB中,NP和PP在养殖过程中均具有较低的MDA含量,PB的MDA含量在第90天升高,然后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由此推断,NP和PP在生长和免疫机能上都具有优势;PB在生长性状上具有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属 副泥鳅属 自交与杂交 生长性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标影响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 被引量:2
8
作者 朱玉蓉 刘焕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示)存在时高体鳑鲏学习能力较强,这可能揭示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对记忆形成快慢有影响,路标的视觉提示作用能够起到比自身方向感更强烈的刺激记忆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学 空间 学习 记忆 标记物 高体鳑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elovl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义凤 王丽伟 +1 位作者 曹小娟 高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为探究泥鳅ELOVL1的功能和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泥鳅的elovl1基因,并分析elovl1基因的表达规律,最后将泥鳅分别暴露在26℃和8℃下饲养30d,研究低温胁迫对泥鳅脂肪酸组成、组织形态及elovl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elovl1a全... 为探究泥鳅ELOVL1的功能和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泥鳅的elovl1基因,并分析elovl1基因的表达规律,最后将泥鳅分别暴露在26℃和8℃下饲养30d,研究低温胁迫对泥鳅脂肪酸组成、组织形态及elovl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elovl1a全长为2 216bp,ORF为948bp,编码315个氨基酸;elovl1b全长为1 895bp,ORF为963bp,编码32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特征如下:1个高保守的氧化还原组氨酸簇(HXXHH),多个跨膜区,氨基酸序列C端均含有内质网滞留信号(KXKXX)。elovl1a和elovl1b在所有组织中表达,elovl1a在每个组织的表达量均低于elovl1b。低温下总SFA明显降低(P<0.05),总MUFA显著增加(P<0.05)。低温显著诱导elovl1a、elovl1b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泥鳅ELOVL1在脊椎动物中保守,ELOVL1可能在机体适应低温时,参与产生能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长链脂肪酸延长酶1 基因克隆 低温应激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鳑鲏空间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玉蓉 刘焕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6,共5页
选择16尾中华鳑鲏作为研究对象,对鳑鲏鱼类两性间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进行研究。试验使用T型迷宫装置,比较经过训练的雌雄个体进入目标位置所需的消耗时间、方向选择的正确率以及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数据显示,雌性个体组训练前... 选择16尾中华鳑鲏作为研究对象,对鳑鲏鱼类两性间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进行研究。试验使用T型迷宫装置,比较经过训练的雌雄个体进入目标位置所需的消耗时间、方向选择的正确率以及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数据显示,雌性个体组训练前后的消耗时间变化及方向选择的正确率均大于雄性个体组,而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少于雄性组。试验结果表明处于生殖季节的中华鳑鲏,在经过训练后,都能够完成特定的空间认知任务,但两性间在空间认知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生殖期的雌鱼相对雄鱼具有更好的空间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鳑鲏 行为学 空间认知能力 性别差异 T型迷宫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