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育种值估计 被引量:7
1
作者 曾聪 曹小娟 +3 位作者 高泽霞 罗伟 钱雪桥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5,共7页
采用混合家系遗传参数估计法对6月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育种值和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对表型的方差分析发现,方差组分中亲本导致的遗传方差组分远大于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方差组分。通过混... 采用混合家系遗传参数估计法对6月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育种值和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对表型的方差分析发现,方差组分中亲本导致的遗传方差组分远大于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方差组分。通过混合家系估计的团头鲂6月龄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遗传力依次为0.72±0.21、0.49±0.14和0.48±0.14(P<0.01),体长属于高等遗传力的性状,而体质量和肥满度则属于中等遗传力的性状,表明这3个生长性状都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这也说明3个性状均可以作为直接选育的性状,适合在早期选育以控制后代规模。在对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分析时发现,两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89和0.98)(P<0.01),说明在体长和体质量之间存在间接选择反应。从单性状和综合育种值排名来看,体质量和体长育种值以及综合育种值三者之间的排名差异并不大,排名靠前的主要是鄱阳湖亲本的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生长性状 遗传力 育种值 多性状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建立及性别QTL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景龙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6,共9页
以团头鲂自交197个F1个体为作图群体,通过RAD-Seq测序挖掘SNP分子标记,构建团头鲂最新一代高质量、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对性别相关QTL进行定位。结果显示,该遗传连锁图谱包括10795个SNP标记,24个连锁群,图谱全长为2578.54 cM,平均... 以团头鲂自交197个F1个体为作图群体,通过RAD-Seq测序挖掘SNP分子标记,构建团头鲂最新一代高质量、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对性别相关QTL进行定位。结果显示,该遗传连锁图谱包括10795个SNP标记,24个连锁群,图谱全长为2578.54 cM,平均标记间隔为0.24 cM。使用MapQTL6.0软件的多QTL区间作图法,在已构建的连锁图谱上对性别QTL进行定位。取LOD值为3.0为QTL存在的阈值,共定位出4个性别相关QTL,分别位于LG8、LG12、LG15、LG18号连锁群上,单个QTL位点的LOD值范围为3.18~4.17,可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7.7%~10.0%。在团头鲂基因组内筛选QTL区间内SNP标记附近的基因,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分析,筛选到一个参与生殖过程的关键候选基因DCT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遗传连锁图谱 QTL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性别控制育种 单性化养殖 性别功能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松钱 王也可 +3 位作者 赵婷 王卫民 罗毅 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8,共6页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究;2种鳅类均有5个年龄组,1~3龄居多;体长和鳞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分别为LP=4.4602r+5.3128、LM=8.5110r+3.0081;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达式分别为WP=0.008L3.051、WM=0.009L2.992,属等速增长类型;体长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表达式分别为LP=21.84[1-e-0.129(t+3.638)]、LM=28.02[1-e-0.097(t+3.521)];大鳞副泥鳅2龄之前生长较快,而泥鳅3龄之前生长较快,快速生长期长。建议在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野生资源捕捞最小规格为1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泥鳅 河南地区 年龄结构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四倍体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子代DNA相对含量与染色体组型的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礼豹 周小云 +2 位作者 崔蕾 阎里清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利用二倍体(D)、四倍体(T)泥鳅与大鳞副泥鳅(P)间的自交与杂交,获得9种细胞型子代,分别为(♀×♂):D×D、D×T、D×P、T×D、T×T、T×P、P×D、P×T和P×P。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染色体制片... 利用二倍体(D)、四倍体(T)泥鳅与大鳞副泥鳅(P)间的自交与杂交,获得9种细胞型子代,分别为(♀×♂):D×D、D×T、D×P、T×D、T×T、T×P、P×D、P×T和P×P。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DNA相对含量测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D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D×D、D×P、P×D和P×P属于二倍体;D×T、T×D、P×T和T×P属于三倍体;T×T属于四倍体,且3种类型DNA含量比值接近2∶3∶4。D×D的染色体数2n=50,核型为8m+6sm+36t,臂数NF=64;T×T染色体数为4n=100,抗型16m+12sm+72t,NF=128;P×P为2n=48,12m+4sm+32t,NF=64;D×P和P×D为2n=49,10m+5sm+34t,NF=64;D×T和T×D为3n=75,12m+9sm+54t,NF=96;T×P和P×T为3n=74,14m+8sm+52t,NF=96。经比较分析可知,杂交子代染色体是由双亲各提供一组单倍体染色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杂交 DNA相对含量 染色体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新辉 夏新民 +3 位作者 罗伟 高泽霞 钱雪桥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743,共7页
采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carp)的紫外线遗传灭活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后冷休克抑制卵子第二极体释放方法,获得团头鲂雌核发育个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雌核发育个体的DNA含量与正常团头鲂二倍体的DNA... 采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carp)的紫外线遗传灭活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后冷休克抑制卵子第二极体释放方法,获得团头鲂雌核发育个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雌核发育个体的DNA含量与正常团头鲂二倍体的DNA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雌核发育个体为二倍体。通过引物优化,筛选父母本具有特异性的8对微卫星引物,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雌核发育个体的遗传物质均来自母本,没有父本的遗传物质渗入。筛选出母本为杂合的10对微卫星引物对子代的纯合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雌核发育后代在TTF-EST46、TTF-EST61、TTF-EST851位点全部为纯合,而TTF-EST12座位上的重组率为86.4%,其他6个位点的重组率为100%,这10个位点的平均重组率为68.6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抑制第二极体并不能获得纯合性较高的团头鲂雌核发育个体,但具有与母本较高的遗传同质性,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雌核发育 微卫星 纯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颌鲂核型分析与DNA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易少奎 张新辉 +2 位作者 杨坤 高泽霞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解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了厚颌鲂的染色体核型并对其DNA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经Giemsa染色,对厚颌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了厚颌鲂的染色体核型并对其DNA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经Giemsa染色,对厚颌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2n=4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4m+20sm+4st,臂数NF=92,具有1对特大染色体,未发现性染色体。以厚颌鲂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厚颌鲂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厚颌鲂DNA含量为鸡血的1.23倍,绝对含量为2.82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染色体 核型 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不同蛋白源对泥鳅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燕杰 文永辉 +2 位作者 王卫民 曹小娟 高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为研究泥鳅早期苗种阶段的饲料最适蛋白源,以鱼粉(FM)、大豆浓缩蛋白(SC)、菜籽粕(CM)及其1∶1∶1混合蛋白(MIX)作为蛋白源,探究其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llcaudatus)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孵化后20 d... 为研究泥鳅早期苗种阶段的饲料最适蛋白源,以鱼粉(FM)、大豆浓缩蛋白(SC)、菜籽粕(CM)及其1∶1∶1混合蛋白(MIX)作为蛋白源,探究其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llcaudatus)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孵化后20 d初始体质量为(35.0±0.1)mg的泥鳅稚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鱼,投喂试验30 d。结果发现:FM和MIX组泥鳅稚鱼的增重率和摄食量显著高于SC和CM组。各组的摄食量关系为:FM组>MIX组>SC组>CM组(P<0.05),而各组间的饵料系数和蛋白转化率没有差异;CM组泥鳅稚鱼全鱼体赖氨酸、缬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SC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可见,鱼粉是泥鳅稚鱼饲料适宜蛋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蛋白源 生长性能 氨基酸组成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曼曼 冯兵 +2 位作者 罗双双 王卫民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103,共9页
以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修饰依赖性内切酶测序技术(MethylRAD-Seq)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泥鳅的DNA甲基化特点及倍性间的DNA甲基化变异。测序结果共得到302 111 684条Methyl-RAD序列标签。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 以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修饰依赖性内切酶测序技术(MethylRAD-Seq)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泥鳅的DNA甲基化特点及倍性间的DNA甲基化变异。测序结果共得到302 111 684条Methyl-RAD序列标签。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泥鳅的甲基化位点主要分布在基因体区(gene body),其次为内含子区(intron)和基因间区(intergenic),而在其他功能元件上的分布较少。四倍体泥鳅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比二倍体高,尤其是在第一外显子区(1st Exon)和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 500bp至200bp区(TSS1500),且倍性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启动子区,四倍体泥鳅的甲基化水平略低于二倍体。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间共筛选到1 268个差异甲基化CmCGG位点和14个差异甲基化CmCWGG位点,这些位点主要分布于内含子、基因体和基因间区。比较各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共得到684个倍性间差异甲基化基因。KEGG分析结果显示,倍性间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富集到与生长发育、免疫及错配修复等相关通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四倍体 DNA甲基化 MethylRAD-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快速鉴别幼鱼阶段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钢铭 王卫民 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从DDBJ数据库中选取已发表的47个泥鳅微卫星标记,在采自湖北省的大鳞副泥鳅群体中进行跨种扩增,发现有44个微卫星标记能在该群体获得扩增产物,另外有3个微卫星标记(即Mac31、Mac63和Mac541)完全不能获得扩增产物。以湖北省泥鳅和大鳞副... 从DDBJ数据库中选取已发表的47个泥鳅微卫星标记,在采自湖北省的大鳞副泥鳅群体中进行跨种扩增,发现有44个微卫星标记能在该群体获得扩增产物,另外有3个微卫星标记(即Mac31、Mac63和Mac541)完全不能获得扩增产物。以湖北省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自交子代幼鱼DNA为模板,采用Mac31、Mac63和Mac541这3个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在以泥鳅自交子代幼鱼DNA为模板的体系中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在以大鳞副泥鳅自交子代幼鱼DNA为模板的体系中完全不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因此,Mac31、Mac63和Mac541这3个微卫星标记可用来鉴别幼鱼阶段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泥鳅 大鳞副泥鳅 幼鱼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优选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双双 高泽霞 +3 位作者 冯兵 张曼曼 曹文怡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为筛选在泥鳅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泥鳅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选取ACTB、TUBA、EF1A、GAPDH、TUBB和18SrRNA6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分别用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ΔCt和RefFinfer软件分析这6个基因在... 为筛选在泥鳅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泥鳅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选取ACTB、TUBA、EF1A、GAPDH、TUBB和18SrRNA6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分别用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ΔCt和RefFinfer软件分析这6个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胚胎发育阶段、成鱼组织间以及倍性间表达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各阶段,TUBB和TUBA的表达最稳定,可作为胚胎发育阶段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TUBB在泥鳅倍性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胚胎发育中跨倍性qRT-PCR研究的内参基因。在成鱼各组织中,ACTB和18SrRNA的表达最稳定,可用作组织间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18SrRNA在倍性间的组织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组织间跨倍性qRT-PCR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四倍体 多倍体鱼类 表型变异 基因表达变异 QRT-PCR 内参基因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IGFBP-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曼曼 高泽霞 +3 位作者 冯兵 罗双双 曹文怡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6,共8页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克隆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CDS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分别采用qRT-PCR和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SP)分析IGFBP-1在二倍体、四倍体...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克隆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CDS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分别采用qRT-PCR和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SP)分析IGFBP-1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中的表达水平及启动子区和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泥鳅的IGFBP-1基因CDS序列长789bp,编码262个氨基酸,二倍体、四倍体泥鳅间有5bp的差异,但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在二倍体、四倍体中分别克隆得到2341bp和2331bp的启动子序列,倍性间的序列相似度达99%,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典型元件TATA-box,以及SP1、CREB、C/EBP、POU2F2、GATA-2/3/4和SRY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泥鳅的IGFBP-1基因主要在肝脏中表达,且四倍体泥鳅肝脏中IGFBP-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P<0.01)。四倍体泥鳅IGFBP-1基因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均比二倍体低,其中四倍体肝脏中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二倍体(P<0.01)。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IGFBP-1基因主要表达的肝脏组织中,其mRNA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启动子区较高的甲基化可能抑制了二倍体泥鳅IGFBP-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四倍体 IGFBP-1 DNA甲基化 生物多倍化 多倍体鱼类 表型变异 基因表达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鳡及其杂交F1代的形态差异与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静 SHALABY Hany said ali +1 位作者 易少奎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利用不同亚科的雌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雄性鳡(Elopichthys bambusa)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杂交个体,对团头鲂、鳡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团头鲂(♀)×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 利用不同亚科的雌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雄性鳡(Elopichthys bambusa)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杂交个体,对团头鲂、鳡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团头鲂(♀)×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在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中,杂交F1的性状更加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在可数性状上,杂交子代的背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和臀鳍棘数与母本团头鲂及父本鳡都一致;而其余大多数性状,如背鳍鳍条数、腹鳍鳍条数、臀鳍鳍条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鳔室数,杂交子代的性状更接近于母本团头鲂。杂交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623 bp,与母本团头鲂一致,其碱基组成为31.23%A、16.19%G、24.69%T和27.90%C,且具有一定的A+T偏向性。其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还有1个非编码区(D-Loo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团头鲂(♀)×鳡(♂)与母本团头鲂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父本鳡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远缘杂交 亚科杂交 形态差异 系统发育 线粒体基因组 鲤科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鱼类自交及杂交子一代生长性能及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秀文 彭鑫 +1 位作者 王卫民 曹小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9,共6页
以泥鳅属鱼类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H)、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rus,二倍体B,四倍体T)和副泥鳅属鱼类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P)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正反交,获得11种子代,... 以泥鳅属鱼类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H)、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rus,二倍体B,四倍体T)和副泥鳅属鱼类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P)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正反交,获得11种子代,它们分别为(雌×雄):H×H(HH)、N×N(NN)、P×P(PP)、B×B(BB)、P×B(PB)、N×H(NH)、N×P(NP)、P×H(PH)、B×P(BP)、T×P(TP)、P×T(PT)。经过270d的养殖试验,在60、90、120、150和270d这5个时间点测定了这11种子代的全长和体质量,同时在60、90和120d对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NP在饲养试验中一直保持较好的生长性状;(2)PB与PP在60~90d的早期阶段,生长趋势较差,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上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趋势,且这2种子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B在270d时体质量显著性高于其他子代;(3)NP在60d和90d所占全长和体质量最大20%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子代。TP在270d时在全长和体质量最大和最小20%中出现频率都较高,而PB在所有采样时间点全长和体质量的最大和最小20%中的出现频率都较高;(4)具备优良生长性状的NP、PP及PB中,NP和PP在养殖过程中均具有较低的MDA含量,PB的MDA含量在第90天升高,然后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由此推断,NP和PP在生长和免疫机能上都具有优势;PB在生长性状上具有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属 副泥鳅属 自交与杂交 生长性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七大流域大鳞副泥鳅形态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鸿禄 易少奎 +1 位作者 李军涛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0-237,共8页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19个自然群体共646个个体的外部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比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19个自然群体共646个个体的外部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比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前驱长(DAC)/体长(LB)与纬度呈负相关(r=-0.782),尾柄长(LCP)/体长(LB)与纬度呈正相关(r=0.83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形态学无显著差异,同时松辽流域与其他流域在全长(LB)、尾柄长(LCP)以及前驱长(DA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松辽流域和南方水系的判别准确率为100%,两者之间没有错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1贡献率为38.1%,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大鳞副泥鳅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的62.9%,这3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在体高(HB)、体宽(WB)、尾柄高(HCP)、尾柄宽(LCP)。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七大流域大鳞副泥鳅大致分为南北两大支。南方水系和北方水系大鳞副泥鳅在外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根据75%识别和划分规则,认为松辽流域和南方水系部分群体的大鳞副泥鳅形态学差异可能达到亚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 种质资源 种群结构 比较分析 聚类分析 亲缘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标影响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玉蓉 刘焕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示)存在时高体鳑鲏学习能力较强,这可能揭示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对记忆形成快慢有影响,路标的视觉提示作用能够起到比自身方向感更强烈的刺激记忆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学 空间 学习 记忆 标记物 高体鳑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elovl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义凤 王丽伟 +1 位作者 曹小娟 高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为探究泥鳅ELOVL1的功能和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泥鳅的elovl1基因,并分析elovl1基因的表达规律,最后将泥鳅分别暴露在26℃和8℃下饲养30d,研究低温胁迫对泥鳅脂肪酸组成、组织形态及elovl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elovl1a全... 为探究泥鳅ELOVL1的功能和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泥鳅的elovl1基因,并分析elovl1基因的表达规律,最后将泥鳅分别暴露在26℃和8℃下饲养30d,研究低温胁迫对泥鳅脂肪酸组成、组织形态及elovl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elovl1a全长为2 216bp,ORF为948bp,编码315个氨基酸;elovl1b全长为1 895bp,ORF为963bp,编码32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特征如下:1个高保守的氧化还原组氨酸簇(HXXHH),多个跨膜区,氨基酸序列C端均含有内质网滞留信号(KXKXX)。elovl1a和elovl1b在所有组织中表达,elovl1a在每个组织的表达量均低于elovl1b。低温下总SFA明显降低(P<0.05),总MUFA显著增加(P<0.05)。低温显著诱导elovl1a、elovl1b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泥鳅ELOVL1在脊椎动物中保守,ELOVL1可能在机体适应低温时,参与产生能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长链脂肪酸延长酶1 基因克隆 低温应激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鳑鲏空间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玉蓉 刘焕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6,共5页
选择16尾中华鳑鲏作为研究对象,对鳑鲏鱼类两性间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进行研究。试验使用T型迷宫装置,比较经过训练的雌雄个体进入目标位置所需的消耗时间、方向选择的正确率以及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数据显示,雌性个体组训练前... 选择16尾中华鳑鲏作为研究对象,对鳑鲏鱼类两性间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进行研究。试验使用T型迷宫装置,比较经过训练的雌雄个体进入目标位置所需的消耗时间、方向选择的正确率以及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数据显示,雌性个体组训练前后的消耗时间变化及方向选择的正确率均大于雄性个体组,而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少于雄性组。试验结果表明处于生殖季节的中华鳑鲏,在经过训练后,都能够完成特定的空间认知任务,但两性间在空间认知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生殖期的雌鱼相对雄鱼具有更好的空间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鳑鲏 行为学 空间认知能力 性别差异 T型迷宫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cyp19a1基因克隆及其在倍性间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文怡 易少奎 +4 位作者 杨楠 苏君晓 罗双双 高泽霞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克隆并分析泥鳅cyp19a1a的全长cDNA和5′侧翼序列,用qRT-PCR技术比较cyp19a1a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组织间和倍性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泥鳅cyp19a1a的cDNA全长1905 bp,包括29 bp的5′TR、301 bp的3′UTR和1575 bp的ORF序列,其氨基酸... 克隆并分析泥鳅cyp19a1a的全长cDNA和5′侧翼序列,用qRT-PCR技术比较cyp19a1a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组织间和倍性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泥鳅cyp19a1a的cDNA全长1905 bp,包括29 bp的5′TR、301 bp的3′UTR和1575 bp的ORF序列,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I-螺旋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等重要功能域。用hiTAIL-PCR克隆获得2040 bp的5′侧翼序列,在该序列上预测到典型元件TATA-box,以及C/EBPβ、SRY、ER、CREB、GR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12月龄四倍体泥鳅的体长、体质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但性腺发育明显滞后于二倍体。cyp19a1a和cyp19a1b分别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性腺和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倍性间比较结果显示,cyp19a1a在四倍体各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二倍体(除精巢外);cyp19a1b在四倍体雌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但在四倍体雄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二倍体。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四倍体中相对较高的cyp19a1a表达可能与其性腺所处发育时期有关,较晚的性成熟有利于泥鳅将更多能量用于个体生长。由于cyp19a1及其催化产生的雌激素还可以通过GH-IGF通路调节鱼类的生长,推测cyp19a1在泥鳅倍性间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二倍体、四倍体间的生长生殖差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cyp19a1 四倍体 性腺发育 基因表达 生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与彭泽鲫子代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庆飞 操文杰 +2 位作者 廖寿力 魏怡飞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40,共7页
为评估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pengsenens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uar singuonensis)♂四倍体子代的生长性能,探讨彭泽鲫新品种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以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及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为研究对象,... 为评估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pengsenens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uar singuonensis)♂四倍体子代的生长性能,探讨彭泽鲫新品种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以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及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180 d饲养试验,统计孵化后0、30、60、90、120、150、180 d时各平行组体质量、体长数据,分析二者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在180 d试验过程中,四倍体子代体质量、体长分别高出彭泽鲫子代30.18%(P<0.05)、7.70%(P<0.05);二者绝对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30~60 d达到最大值,90~120 d时降到最小值,且0~90、120~180 d时,二者差异显著;绝对增长率表现出相同趋势,但在90 d后二者无显著差异;对比二者的增积量发现除90~150 d以外,二者增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在30~60 d时达到最大值,即0.0105±0.0012;30~180 d试验过程中,四倍体子代肥满度与彭泽鲫子代差异极显著;拟合二者不同时期体质量与体长关系得到生长曲线,四倍体子代生长曲线为W=0.0320L2.9915(R2=0.9779),彭泽鲫子代为W=0.0307L2.9941(R2=0.9827),曲线拟合度较好。以上结果表明: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具有培育彭泽鲫新品种的潜力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兴国红鲤 四倍体 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elovl2和elovl5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延长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信 高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81,共11页
为探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脂肪酸延长酶2和延长酶5基因(elovl2,elovl5)在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合成中的作用,克隆获得泥鳅elovl2和elovl5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泥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通过酵母体外表达验... 为探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脂肪酸延长酶2和延长酶5基因(elovl2,elovl5)在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合成中的作用,克隆获得泥鳅elovl2和elovl5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泥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通过酵母体外表达验证其延长活性;并投喂以鱼油(FO)、亚麻芥油(CO)和大豆油(SO)为脂肪源的饲料8周,分析不同脂肪源对泥鳅elovl2和elovl5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elovl2和elovl5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888 bp和876 bp,编码295和29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泥鳅ELOVL2、ELOVL5和斑马鱼的同源性最近。序列比对分析ELOVL2和ELOVL5保守性较高,都具有长链脂肪酸延伸酶的特殊结构。泥鳅elovl2和elovl5均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酵母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泥鳅ELOVL2主要延长C20-22 PUFA,而ELOVL5主要延长C18-20 PUFA,对C22 PUFA没有延长作用。不同饲料脂肪源投喂试验结果显示,CO组泥鳅肝脏和肌肉n-3 PUFA含量显著上升,肌肉20∶5n-3含量显著升高,但肝脏和肌肉22∶6n-3含量没有显著变化。CO组泥鳅肝组织中elovl2、elovl5、scd和srebp-1c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综上所述,泥鳅ELOVL2和ELOVL5在LC-PUFA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CO添加可促进泥鳅n-3 PUFA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延长酶2 延长酶5 脂肪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