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叉尾鮰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崔蕾 谢从新 +4 位作者 李艳和 于永耀 刘肖莲 张杰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4-751,共8页
采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斑点叉尾鮰3个引进地理群体(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和1个"本地优"群体(丹江口水库和青江水库杂交后选育的优良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在2~18之间,平均有... 采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斑点叉尾鮰3个引进地理群体(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和1个"本地优"群体(丹江口水库和青江水库杂交后选育的优良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在2~18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820 8~6.146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53 0~0.693 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32 7~0.75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3 5~0.725 6;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大部分位点显著偏离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多为负值,表明4个群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其中,德克萨斯和密西西比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275 0),相似度最低(0.759 6)。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4.22%来自群体之间,95.78%来自于群体内部。基于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的4个群体的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密西西比群体单独聚为一类,德克萨斯、本地优和阿拉巴马群体聚为一类,其中在德克萨斯、本地优和阿拉巴马群体这个分支中,德克萨斯和本地优群体聚为一类。综上所述,4个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微卫星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RAP标记分析3个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冉玮 张桂蓉 +2 位作者 王卫民 魏开建 周玲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06,共6页
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淤泥湖、梁子湖、鄱阳湖的3个团头鲂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 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淤泥湖、梁子湖、鄱阳湖的3个团头鲂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的位点数为8-21个,在3个团头鲂群体中共检测到172个位点。鄱阳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58.14%)、Nei's基因多样性(0.1849)和Shannon's信息指数(0.2799)最高,梁子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51.16%)、Nei's基因多样性(0.1524)和Shannon's信息指数(0.2347)次之,淤泥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29.07%)、Nei's基因多样性(0.0904)和Shannon's信息指数(0.1371)最低。3个团头鲂群体中,鄱阳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淤泥湖群体最低。3个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为0.0866-0.2207,遗传相似度为0.8020-0.9170;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2207),亲缘关系较远,鄱阳湖和梁子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866),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鄱阳湖 梁子湖 淤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种质资源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泽霞 王卫民 +1 位作者 蒋恩明 陈柏湘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 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团头鲂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等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并简要概括了杂交育种、选择育种、雌核发育等方法在团头鲂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团头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种质资源 遗传改良 种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育苗条件下泥鳅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有基 陆望明 +4 位作者 胡梦红 王卫民 宋立民 吕碧平 张收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5-669,共5页
以人工孵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为材料,对其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条件下,泥鳅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8~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转点(PNR)期;混合营养... 以人工孵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为材料,对其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条件下,泥鳅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8~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转点(PNR)期;混合营养期3~4 d。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快要耗尽时达高峰(88%),以后又下降。内源性营养期,仔鱼日平均生长率为0.84 mm/d;PNR前的摄食期,饥饿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06 mm/d,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45 mm/d;PNR后至死亡前,饥饿仔鱼体长呈负增长,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0.65 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12 d内的全长和日龄呈线性相关:L=0.452 3D+3.129 2,R^2=0.953 5;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M=0.154 4L-0.452 5,R^2=0.95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仔鱼 摄食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鉴定黄颡鱼三倍体个体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立民 袁立来 +1 位作者 刘肖莲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09,共3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 FACs Calibur)测量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计数2种方法,对随机选出的黄颡鱼鱼苗样本进行三倍体个体的鉴定和筛选。第1种方法是采取黄颡鱼血样,经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倍性,结果14尾中有8尾黄颡鱼的DN... 采用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 FACs Calibur)测量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计数2种方法,对随机选出的黄颡鱼鱼苗样本进行三倍体个体的鉴定和筛选。第1种方法是采取黄颡鱼血样,经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倍性,结果14尾中有8尾黄颡鱼的DNA相对含量约是对照样本(二倍体)的1.5倍,证明为三倍体个体。染色体计数采用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经鉴定,相同样本中有8尾是三倍体,此结果验证了用流式细胞仪所测定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在多倍体育种工作中,尤其是诱导率不高的情况下,采集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鱼体倍性是一种准确、迅速的方法,同时能够避免杀死鱼体,可以用来批量筛选多倍体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三倍体 染色体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ptin基因在团头鲂成鱼各组织和早期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鸿昊 李学华 +3 位作者 曾聪 王卫民 董在杰 高泽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8,共7页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团头鲂leptin及其相关基因—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tin-R)和瘦素受体重叠转录产物类似物1基因(leptin receptor overlapping transcript like-1,leprotl-1)在胚胎发育早期及成鱼各组织的表达量。结果显...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团头鲂leptin及其相关基因—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tin-R)和瘦素受体重叠转录产物类似物1基因(leptin receptor overlapping transcript like-1,leprotl-1)在胚胎发育早期及成鱼各组织的表达量。结果显示,3个基因在团头鲂成鱼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所表达,表明3个基因在团头鲂机体中具有多重生理功能。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leptin-R和leprotl-1基因在胚胎阶段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而leptin在破膜后5d前一直处于较低并呈波动性变化;出膜后12d时leptin-R和leprotl-1基因表达量均达到了峰值,而leptin基因从破膜后第5天开始表达量持续上升,在第15天到达峰值,表明3个基因可能涉及到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的能量调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3个基因在团头鲂胚胎发育早期中的表达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LEPTIN基因 leptin-R基因 leprotl-1基因 早期发育 组织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鉴定泥鳅多倍体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泽霞 王卫民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4-527,共4页
以湖北省武汉市、沙市、恩施、枝江4个地理种群的天然泥鳅各30尾为材料,采用计数染色体和测量红细胞大小2种方法,鉴定了4个地理种群泥鳅的倍性。染色体计数采用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经鉴定,武汉和沙市地理种群的泥鳅为四倍体,恩施和... 以湖北省武汉市、沙市、恩施、枝江4个地理种群的天然泥鳅各30尾为材料,采用计数染色体和测量红细胞大小2种方法,鉴定了4个地理种群泥鳅的倍性。染色体计数采用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经鉴定,武汉和沙市地理种群的泥鳅为四倍体,恩施和枝江地理种群的泥鳅为二倍体。红细胞测量采用常规血涂片法,用显微测微尺测量每尾鱼100个红细胞的大小,分析和比较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红细胞及其核的长径、短径、面积和体积。经统计分析表明,四倍体泥鳅的红细胞和红细胞核极显著地大于二倍体泥鳅,其中红细胞核体积鉴定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准确率达到90.6%以上。通过对这2种鉴定泥鳅多倍体方法的比较,发现均能得到较高的准确率,其中红细胞核大小测量法较为简便,可操作性强,表明红细胞核的大小可作为大规模鉴定天然泥鳅倍性的一个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多倍体 染色体 红细胞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鱼热休克蛋白60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海超 陈辉辉 +1 位作者 覃剑晖 马徐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5-639,共5页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热休克蛋白60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TaHSP60(GenBank登录号:HM234132)。研究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为2 486bp,5'端非翻译区(URT)102bp,3'URT 656bp,开放阅读框(ORF)1...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热休克蛋白60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TaHSP60(GenBank登录号:HM234132)。研究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为2 486bp,5'端非翻译区(URT)102bp,3'URT 656bp,开放阅读框(ORF)1 728bp,编码57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唐鱼HSP60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性高达96.2%,与鲫(Carassius auratus)、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西洋鲑(Salmo salar)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tropicalis)的相似性分别为93.2%、89.7%、88.3%和83.8%。Clustal X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典型的mt-HSP60特征序列、ATP结合位点,以及C末端保守的重复区域GGM。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唐鱼HSP60与斑马鱼HSP60聚为一支,二者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显示唐鱼HSP60的mRNA在肝脏、肌肉、鳃、鳍条、眼睛、卵巢、肠道和脑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而在鳃和鳍条呈微量表达。统计分析表明,其他各组织与肝脏相比均有显著差异。铜暴露后,唐鱼肝脏HSP70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48h和96h出现上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 热休克蛋白60(HSP60) 克隆 表达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长春鳊(♂)杂交F_1代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博文 赵鸿昊 +4 位作者 杨振华 赵炎 古勇明 王卫民 高泽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96,共8页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长春鳊 杂交子代 形态差异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不同生长阶段饲料适宜蛋白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伟杰 莫爱杰 +4 位作者 杨慧君 袁勇超 顾泽茂 王岳松 桂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78,共9页
克氏原螯虾作为典型的杂食性偏肉食性动物,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日粮蛋白水平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试验分别以体质量为0.026、1.04和5.06 g左右的不同生长阶段(仔虾、幼虾和亚成体虾)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每个生长阶段分别设计5种不同蛋白... 克氏原螯虾作为典型的杂食性偏肉食性动物,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日粮蛋白水平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试验分别以体质量为0.026、1.04和5.06 g左右的不同生长阶段(仔虾、幼虾和亚成体虾)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每个生长阶段分别设计5种不同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饲养试验。结果显示: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不同生长阶段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②饲料系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而降低。③仔虾和幼虾阶段,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随后差异性不显著;亚成体虾阶段,饲料蛋白水平为250 g/kg的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④仔虾和幼虾阶段肝胰腺中SOD活性和PO活性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亚成体虾阶段,当饲料蛋白水平超过300 g/kg时,肝胰腺中SOD活性和PO活性反而均显著降低。对特定生长率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初始体质量为0.026±0.001、1.04±0.03、5.06±0.17 g的克氏原螯虾饲料适宜蛋白水平分别为403.3、358.8和305.6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仔虾 幼虾 亚成体虾 蛋白质需求 生长性能 绿色优质饲料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饲料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桂聪 邓琦琦 +3 位作者 杨慧君 莫爱杰 沈志刚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4-191,共8页
为研发优质的低蛋白饲料,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6%(对照)、41%(LP1)和36%(LP2)3个饲料蛋白质梯度,在41%和36%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使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分... 为研发优质的低蛋白饲料,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6%(对照)、41%(LP1)和36%(LP2)3个饲料蛋白质梯度,在41%和36%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使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分别记作LP1+AA组和LP2+AA组。进行周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LP1+AA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蛋白水平降低,肌肉和全鱼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但LP1+A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低蛋白日粮组试验鱼的肝体比显著下降,但LP1+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对照组,LP2组和LP2+AA组试验鱼的肝脏活性氧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发生显著性变化;LP1组试验鱼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性降低,但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有明显的提高。降低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蛋白水平(5%或10%)对肝脏中转氨酶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LP2组试验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但在LP2试验组的基础上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能起到改善作用,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饲料粗蛋白含量从46%降低至41%并补充适量赖氨酸、蛋氨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粗蛋白含量降低至36%并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不能有效缓解饲料粗蛋白水平过低对生长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低蛋白饲料 赖氨酸 蛋氨酸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SPATA4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新兰 张杰 +3 位作者 陈丽萍 王卫民 高泽霞 王焕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104,共6页
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团头鲂精巢中克隆出精子发生相关基因4(sper-matogenesis associated gene 4,SPATA4)。该基因cDNA全长为1 076 bp,包括1个678 bp的完整阅读框架,编码225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的... 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团头鲂精巢中克隆出精子发生相关基因4(sper-matogenesis associated gene 4,SPATA4)。该基因cDNA全长为1 076 bp,包括1个678 bp的完整阅读框架,编码225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分子质量为25.72 ku,等电点为9.32。序列分析显示团头鲂SPATA4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同源性较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PATA4基因在受精后1~206 h期间,该基因在受精后4 h和受精后28 h的表达量最高,在受精后50 h表达量最低,而在其他时期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在所检测的10个组织中,SPATA4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精巢 SPATA4 克隆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对鳜生长、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薇 尹恒 +4 位作者 莫爱杰 翟昱翔 矣林园 杨慧君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为确定不同规格的鳜(Siniperca chuatsi)对饲料蛋白水平的需求,以G1、G2、G3规格的初始体质量分别为(11.58±1.34)、(94.77±2.59)和(245.26±3.59)g的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形态指... 为确定不同规格的鳜(Siniperca chuatsi)对饲料蛋白水平的需求,以G1、G2、G3规格的初始体质量分别为(11.58±1.34)、(94.77±2.59)和(245.26±3.59)g的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形态指标、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G1和G2组鳜特定生长率、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在蛋白水平为500 g/kg时最高,但G3组鳜在饲料蛋白水平为450 g/kg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定生长率折线回归模型结果显示,3种规格鳜的最适蛋白需求分别为497.1、451.9和446 g/kg。G1和G2组鳜摄食低蛋白水平(350 g/kg和400 g/kg)饲料时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但饲料蛋白水平对G3组鳜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G1和G2组鳜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与饲料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随饲料中蛋白含量升高,G1和G3组鳜对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而G2组鳜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一定的蛋白水平范围内,3种规格的鳜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与饲料中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在蛋白水平为500 g/kg时达到峰值,随后保持不变;前肠胰蛋白酶活性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3种规格的鳜肝脏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5)。其氨氮排泄率均在摄食后6 h达到高峰,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均显著增加;饲料蛋白水平为550 g/kg和600 g/kg时,G3组鳜的氨氮排泄率显著高于G1组。以上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含量对3种规格鳜的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确定最适蛋白需求量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鳜健康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蛋白水平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氨氮排泄 精准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兵 罗宇良 +5 位作者 王敏 曹胜波 王卫民 陈龙 黄锋涛 刘学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4,共4页
利用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增殖斑点叉尾鮰病毒,然后将经过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免疫4周龄BABL/C雌鼠。每2周免疫1次,第4次免疫2周后,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与病毒孵育试验检测... 利用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增殖斑点叉尾鮰病毒,然后将经过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免疫4周龄BABL/C雌鼠。每2周免疫1次,第4次免疫2周后,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与病毒孵育试验检测所制备多克隆抗体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为1∶25 6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同时与病毒的孵育试验证明该多克隆抗体具备中和活性,能够有效阻断斑点叉尾鮰病毒对细胞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病毒 多克隆抗体 制备 效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饱食度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免疫能力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薇 汪敏 +2 位作者 杨慧君 莫爱杰 袁勇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为探讨月饱食度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的摄食、生长、免疫能力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18.10±0.09)g的草鱼幼鱼为试验对象,试验期为60 d。设计4个月饱食度,分别为月饱食量的70%、80%、90%和100%。结果表... 为探讨月饱食度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的摄食、生长、免疫能力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18.10±0.09)g的草鱼幼鱼为试验对象,试验期为60 d。设计4个月饱食度,分别为月饱食量的70%、80%、90%和100%。结果表明,①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月饱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月饱食度为100%的处理组表现出最佳的特定生长率(2.02%/d),但与月饱食度90%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的饲料系数与月饱食度呈显著性负相关,月饱食度为90%的处理组饲料系数最低(1.16±0.04),而月饱食度为70%的处理组饲料系数最高(1.43±0.07)。②不同月饱食度对试验鱼的存活率和形态学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月饱食度为100%的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但其肝体比和肥满度最高。③不同月饱食度对试验鱼肌肉营养组成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而随着月饱食度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越高(P<0.05)。④养殖水体氨氮、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与试验鱼的月饱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但养殖水体的亚硝态氮和试验鱼的血清抗氧化指标不受月饱食度变化的影响而显著性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 月饱食度 生长性能 免疫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镉及其联合毒性对唐鱼肝脏CYP3A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衎 靖静 +2 位作者 武娜 杨学芬 马徐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9-2442,共4页
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的铜、镉单一毒性和其联合毒性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肝脏CYP3A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和镉对唐鱼肝脏CYP3A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与单一毒性相比,... 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的铜、镉单一毒性和其联合毒性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肝脏CYP3A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和镉对唐鱼肝脏CYP3A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与单一毒性相比,铜镉联合毒性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唐鱼CYP3A基因的表达变化对镉、铜胁迫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和较强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 CYP3A基因 RT-PCR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淡水螺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烨佳 李威锋 +3 位作者 文衍红 罗福广 王卫民 李艳和 《养殖与饲料》 2020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淡水螺是螺蛳粉的重要原材料。柳州作为螺蛳粉的发源地,在螺蛳粉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淡水螺养殖产量不足的难题。本文对柳州淡水螺产业链的养殖、运输、餐饮等环节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柳州淡水螺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供求关系矛盾... 淡水螺是螺蛳粉的重要原材料。柳州作为螺蛳粉的发源地,在螺蛳粉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淡水螺养殖产量不足的难题。本文对柳州淡水螺产业链的养殖、运输、餐饮等环节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柳州淡水螺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供求关系矛盾、食品安全存疑、运输问题难解、天灾敌害难除、地理位置劣势、技术水平较低,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加大对当地淡水螺养殖的推广、加大对质量检测技术的研发、努力创建品牌效应、加大对螺蛳粉的宣传力度,以期促进柳州螺蛳粉产业能够发展得更稳、更快、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螺 螺蛳粉 产业现状 发展建议 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淡水螺产业现状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威锋 宋烨佳 +3 位作者 文衍红 罗福广 王卫民 李艳和 《养殖与饲料》 2020年第11期131-138,共8页
淡水螺作为螺蛳粉最主要的原料,其产量直接影响着螺蛳粉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淡水螺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包括养殖、餐饮、食品包装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数据。结果发现,人工养殖和品牌推广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山地和丘陵不利于大面积养... 淡水螺作为螺蛳粉最主要的原料,其产量直接影响着螺蛳粉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淡水螺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包括养殖、餐饮、食品包装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数据。结果发现,人工养殖和品牌推广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山地和丘陵不利于大面积养殖;敌害生物危害严重;饲料营养水平低;螺苗供货不稳定;养殖户思想观念落后;淡水螺及相关产品不利于长途运输;缺乏安全检测技术,难以追溯源头;预包装未实现自动化;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为此笔者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养殖技术;加强对产品预包装的支持力度;加强淡水螺相关食品的安全检测;提高螺蛳粉品质,保障品牌知名度。以期能够促进淡水螺产业优质、高效、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螺 产业现状 发展建议 柳州螺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摄食前后促食欲因子和抑制食欲因子的变化规律
19
作者 郭薇 杨慧君 +4 位作者 莫爱杰 孙俊霄 翟昱翔 矣林园 袁勇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43-149,共7页
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摄食前后脑和肠道组织中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CART)、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 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摄食前后脑和肠道组织中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CART)、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瘦素(Leptin)的基因表达,探究食欲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摄食前2 h,草鱼脑组织中ghrelin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峰值(P<0.05),随后显著下降,在投喂后的4 h内,其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脑中促食欲因子npy mRNA在摄食前2 h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摄食后2 h(P<0.05),而在肠道中表达量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脑和前肠组织中抑制食欲因子cck、cart和leptin mRNA在摄食前2 h表达丰度较低,而在摄食后1~2 h内,其含量显著上升(P<0.05)。摄食后草鱼血浆中GH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摄食后1 h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促食欲因子 抑制食欲因子 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