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9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提升——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得者教学共同特质分析
1
作者 李艳和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96-199,共4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形成于教学活动中并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保障。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奖教师课程教学的共同特质及其教学智慧,分析并提出了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以及新时...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形成于教学活动中并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保障。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奖教师课程教学的共同特质及其教学智慧,分析并提出了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智慧 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 共同特质 新时代 华中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纹理特征和决策树的水产养殖饲料投喂智能控制
2
作者 高仪灵 沙宗尧 +4 位作者 张楚一 乔浩峰 汤蓉 李大鹏 王春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3-193,共11页
针对传统人工投喂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投喂精度低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纹理分析与决策树模型的智能投喂控制方法,运用Gabor滤波器进行图像纹理增强,继而通过灰度共生矩阵、灰度差方统计量和直方图统计,提取水产养殖不同摄食... 针对传统人工投喂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投喂精度低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纹理分析与决策树模型的智能投喂控制方法,运用Gabor滤波器进行图像纹理增强,继而通过灰度共生矩阵、灰度差方统计量和直方图统计,提取水产养殖不同摄食状态的纹理特征,据此构建决策树模型。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智能投喂控制试验,采集投喂前2 min及投喂开始后2 min的视频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通过上述图像纹理特征值提取方法,构建了鱼群摄食状态判别决策树,并采用交叉验证评估决策树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8.96%,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5.83%。在每一轮饲料投喂周期内,通过投喂前及投喂阶段开始的前期视频图像构建决策树模型,可判别鱼群的摄食状态,从而完成对该轮次饲料投喂后期阶段的智能控制。该研究提出对视频图像纹理特征的自适应提取,形成可指示鱼群摄食状态的纹理特征指标,并构建易于理解的决策树模型,通过视频图像纹理提取及“实时训练-实时控制”的动态建模方法,可为水产养殖中不同养殖场景下的智能饲料投喂提供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图像纹理 GABOR滤波器 灰度共生矩阵 鱼群 摄食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3
作者 熊海林 涂俊才 孙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31-134,共4页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论述了当前农科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保证活动开展的可行性;面向"三农",立...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论述了当前农科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保证活动开展的可行性;面向"三农",立足专业,发挥科学技术实效性;构建基地,打造品牌,增强社会实践长效性;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开拓社会实践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大学生 社会实践 必要性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露 周剑 +4 位作者 段元亮 赵瀚 赵仲孟 牟成艳 李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5-161,共7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够调节肠道pH值,具有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嗜酸乳杆菌在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功能、改善水生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嗜酸乳杆菌在细菌性疾病防控和水质调控中的作用,并对嗜酸乳杆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嗜酸乳杆菌产品的研发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水产养殖 生长 免疫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铜鱼营养及风味品质分析
5
作者 贺刚 李梦露 +6 位作者 邓勇辉 袁嘉欣 陶志英 周辉明 王嘉伟 李珍 徐子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5-1986,共12页
【目的】探究野生与养殖铜鱼的营养和风味差异,为铜鱼养殖群体的营养学研究提供基本参数,并为铜鱼全营养配合饲料的开发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野生与养殖铜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 【目的】探究野生与养殖铜鱼的营养和风味差异,为铜鱼养殖群体的营养学研究提供基本参数,并为铜鱼全营养配合饲料的开发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野生与养殖铜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养殖铜鱼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P<0.05,下同)和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野生铜鱼,分别提高6.17%和19.73%;养殖铜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TAA)显著高于野生铜鱼,提高2.96%,除蛋氨酸和组氨酸外,其余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野生铜鱼,必需氨基酸总量(∑EAA)较野生铜鱼提高4.04%;野生与养殖铜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养殖铜鱼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2.92,略低于野生铜鱼(76.55);养殖铜鱼肌肉中脂肪酸总量(∑FA)、不饱和脂肪酸总量(∑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 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饱和脂肪酸总量比值(∑PUFA/∑SFA)均极显著高于野生铜鱼,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 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n-3 PUFA/∑n-6 PUFA均极显著低于野生铜鱼;野生与养殖铜鱼肌肉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醛类占比最高,以(E,E)-2,4-癸二烯醛对样品总体风味贡献最大,野生铜鱼肌肉中呈鱼腥味的正己醛、庚醛和1-辛烯-3-醇相对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养殖铜鱼,表明养殖铜鱼具有较好的风味。【结论】养殖铜鱼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氨基酸比例均衡,且整体鱼腥味较淡;野生铜鱼则在EPA、DHA及n-3 PUFA含量和脂肪酸比例方面更具优势。在养殖过程中,可进一步优化铜鱼人工配合饲料营养配比,提高养殖技术和水体质量,缩小野生与养殖铜鱼营养品质差异,使养殖铜鱼成为一种极具推广潜力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鱼 野生 养殖 营养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干流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多鹏 刘洋 +8 位作者 白雪 罗鑫 杨佳莉 李正飞 刘振元 蒋玄空 莫扬新 陈娟娟 谢志才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开展西江干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为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春季从源头(曲靖市马雄山)至河口(肇庆市沙浦镇)设置50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全面调查,评估该水域的物种多样... 开展西江干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为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春季从源头(曲靖市马雄山)至河口(肇庆市沙浦镇)设置50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全面调查,评估该水域的物种多样性,刻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甄别关键驱动因子和生态过程。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43种,隶属于5门10纲21目66科117属。其中,水生昆虫85种,软体动物34种,环节动物15种,软甲类6种,其他类群3种。全干流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39.58±206.9)个/m^(2)和(39.11±61.0)g/m^(2)。群落结构在不同河段间差异极显著(P=0.001),上中下游底栖动物的密度差异不显著,而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上游和下游的密度较高,分别为275.50和276.30个/m^(2);上游生物量较高,为62.84 g/m^(2)。全流域的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不同河段的优势种各异。方差分解显示,局域环境、土地利用和空间因子共同解释了22%的群落变异。其中,空间(6%)和环境因子(5%)的独立作用相当,表明局域环境过滤和空间制约(主要是扩散限制)是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生态过程。典范对应分析进一步甄别出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局域环境因子(海拔、河宽、水深、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空间变量(包括大尺度的PCNM1、PCNM2、PCNM3、PCNM4、PCNM5、PCNM7、PCNM8和小尺度的PCNM23、PCNM34、PCNM35、PCNM37、PCNM39)和土地利用因子(耕地和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千 郭薇 +3 位作者 莫爱杰 杨慧君 顾泽茂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9,共8页
为选出适宜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克氏原螯虾的抗逆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试验选取(13.59±0.25)g克氏原螯虾3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粮(对照)、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添加0.5%腐殖酸钠(sodium hum... 为选出适宜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克氏原螯虾的抗逆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试验选取(13.59±0.25)g克氏原螯虾3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粮(对照)、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添加0.5%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和联合添加0.5%腐殖酸钠+0.5%枯草芽孢杆菌(BS+HNa)的饲料,探究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抗氧化能力和免疫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性能方面,BS、HNa和BS+HNa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S+HNa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BS和HNa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抗氧化性能方面,BS+HNa组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试验虾MDA的降低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免疫酶活方面,BS、HNa和BS+HNa组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S+HNa组活性显著高于BS和HNa组。以上结果表明,单独或联合添加0.5%腐殖酸钠和0.5%枯草芽孢杆菌均能改善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且联合添加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建议克氏原螯虾养殖中联合使用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腐殖酸钠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无乳链球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石杰 黎洁 张永安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无乳链球菌病以其传播速度快和致死率高著称,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并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中国感染鱼类的无乳链球菌分子血清型主要以Ia为主,且通常呈现多重耐药性。目前,防治该病主要依赖抗生素治疗,辅以中草药疗法。然... 无乳链球菌病以其传播速度快和致死率高著称,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并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中国感染鱼类的无乳链球菌分子血清型主要以Ia为主,且通常呈现多重耐药性。目前,防治该病主要依赖抗生素治疗,辅以中草药疗法。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因此,探索和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有效防控无乳链球菌病及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极为关键。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鱼类无乳链球菌病的研究文献,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当前防治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鱼类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无乳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甲壳动物的免疫防御机能及其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昌福 陈萱 +2 位作者 陈超然 梁运祥 王建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对国内、外关于水产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能及其免疫预防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甲壳动物免疫细胞主要依靠吞噬和包围化作用发挥其防御机能 ,而酚氧化酶前体 (proPO)活化系统、植物凝血素和杀菌素等免疫防御有关的液性因子主要起杀菌和促进... 对国内、外关于水产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能及其免疫预防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甲壳动物免疫细胞主要依靠吞噬和包围化作用发挥其防御机能 ,而酚氧化酶前体 (proPO)活化系统、植物凝血素和杀菌素等免疫防御有关的液性因子主要起杀菌和促进细胞吞噬的作用。通过免疫接种诱导水产甲壳动物产生的免疫应答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甲壳动物 免疫防御机能 免疫预防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 酚氧化酶前体活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永涛 李荣 +2 位作者 袁科平 杨红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7,52,共5页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用乙酸乙酯同时提取水产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浓...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用乙酸乙酯同时提取水产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浓缩至干后溶于甲醇/氯化钠溶液,正己烷脱脂,过C18柱净化,乙腈洗脱,加BSTFA-TMCS在65℃下衍生反应30min,正己烷定容后进样分析,外标法定量。本方法氯霉素在1.0~500.0μg/L,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在5.0~5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83,加标水平在0.2~10.0μg/kg时,回收率为83.30%~101.22%,相对标准偏差为1.36%~12.57%。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1、0.2、0.2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氯霉素 氟甲砜霉素 甲砜霉素 残留量 检测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在水产动物中的营养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婷婷 曹俊明 +3 位作者 赵红霞 文远红 孙智武 刘群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0-634,共5页
生物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维持其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水产动物的主要抗氧化防御体系包括酶和非酶系统,两者协作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等自由基。其中,抗氧化酶系统主要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关键词 谷胱甘肽 水产动物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呋喃唑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艾晓辉 刘长征 +2 位作者 罗玉双 文华 邹世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在传统法基础上 ,研究了测定草鱼、鳜、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动物肌肉中呋喃唑酮残留的快速HPLC法。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的呋喃唑酮 ,浓缩提取液至干 ,用乙腈水溶液溶解残渣并去脂肪后过滤 ,清液供HPLC分析 ,草鱼、鳜、对虾、中华鳖... 在传统法基础上 ,研究了测定草鱼、鳜、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动物肌肉中呋喃唑酮残留的快速HPLC法。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的呋喃唑酮 ,浓缩提取液至干 ,用乙腈水溶液溶解残渣并去脂肪后过滤 ,清液供HPLC分析 ,草鱼、鳜、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动物肌肉中杂峰都能很好地与药物峰分离 ,方法回收率稳定在70 %~ 75 % ,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3% ,本方法可检出的样品中呋喃唑酮低限为 0 0 0 1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呋喃唑酮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菌药物 药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龟蛋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13
作者 鲁晓蓉 吴凡 +5 位作者 喻亚丽 贺刚 甘金华 毛涛 张浪 何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目的】探明乌龟蛋的品质,对乌龟蛋蛋清、蛋黄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后续的高价值利用和精深加工等提供支撑。【方法】选取200枚乌龟蛋,进行蛋清、蛋黄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 【目的】探明乌龟蛋的品质,对乌龟蛋蛋清、蛋黄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后续的高价值利用和精深加工等提供支撑。【方法】选取200枚乌龟蛋,进行蛋清、蛋黄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乌龟蛋蛋清中水分含量达94.87%,乌龟蛋中蛋白质、脂肪主要存在于蛋黄;乌龟蛋中含17种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Leu,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其中蛋黄Lys含量达421 mg/g N,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理想模式;乌龟蛋蛋清中含9种脂肪酸,蛋黄中含27种脂肪酸,蛋黄中PUFA含量达5.89 g/100g,胆固醇含量为302.00 mg/100g;乌龟蛋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_(1)、B_(2)和E,还含有K、Ca、Na、P、Mg等常量元素和Fe、Zn、Cu、Se等微量元素。【结论】乌龟蛋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种类丰富,具有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B_(2)、E含量高,胆固醇低的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乌龟蛋 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驯养和养殖硬刺松潘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14
作者 张嘉祺 喻亚丽 +4 位作者 路珂 褚志鹏 金佳利 李大鹏 马宝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肌肉营养情况,促进其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采集野生、驯养和养殖的硬刺松潘裸鲤,测定鱼体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并比较和评价了其营...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肌肉营养情况,促进其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采集野生、驯养和养殖的硬刺松潘裸鲤,测定鱼体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并比较和评价了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硬刺松潘裸鲤养殖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和驯养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组和驯养组(P<0.05);3种生长背景下的硬刺松潘裸鲤肌肉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亮氨酸(Leu);养殖组和驯养组肌肉中的总氨基酸(TAA)和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组(P<0.05),养殖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野生组和驯养组;根据FAO/WHO理想模式的评判标准,野生、驯养和养殖的硬刺松潘裸鲤肌肉均为优质蛋白源;3组鱼体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大于50%,养殖组肌肉中的PUF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和驯养组(P<0.05),驯养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和养殖组,野生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和驯养组(P<0.05)。研究表明,硬刺松潘裸鲤肌肉富含Lys、EPA和DHA等营养物质,其中,养殖硬刺松潘裸鲤肌肉在氨基酸营养评价、PUFA含量方面更具优势,而野生硬刺松潘裸鲤则在EAA、DAA含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 营养成分 人工繁育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富营养化和除草剂污染对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综合效应
15
作者 王雨路 张欢 +5 位作者 龚迎春 张培育 何雨晗 魏朝军 张敏 徐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多重压力源作用的响应,可预测未来水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020年6—11月设计3因素室外中宇宙模拟实验,通过升温、添加氮磷(富营养化)、添加除草剂草甘膦,探究浅水湖泊在这3...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多重压力源作用的响应,可预测未来水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020年6—11月设计3因素室外中宇宙模拟实验,通过升温、添加氮磷(富营养化)、添加除草剂草甘膦,探究浅水湖泊在这3个因子单独和联合作用下,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处理下,轮虫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都受到抑制,而富营养化对枝角类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升温处理增加了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而草甘膦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升温和富营养化是影响浮游动物功能群的重要因素;持续升温和草甘膦的交互作用缓解了升温对轮虫的抑制作用;而多重热浪增温和富营养化的联合作用则降低了优势功能群原生动物食藻者/食菌者(PA/PB)的占比;不同压力源的共同作用会形成交互作用,使水环境和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情况更加复杂,在气候变化的情形下对水生态系统未来变化的预测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功能群 全球变化 多重压力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龙羊峡水库水质评价研究
16
作者 胡烨 吴金明 +3 位作者 刘旭 马宝珊 杜浩 沈丽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5,共14页
为掌握龙羊峡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23年在龙羊峡水库5个样点开展3次调查,调查中共识别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1种,其中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7.62%和33.66%。浮游动物包括4门59种,主要以轮虫和原生动物... 为掌握龙羊峡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23年在龙羊峡水库5个样点开展3次调查,调查中共识别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1种,其中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7.62%和33.66%。浮游动物包括4门59种,主要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5.59%和25.42%。在调查月份中,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数量显示出5月最多,其次是9月,12月最少。具体到密度和生物量,浮游植物在9月达到最高,而浮游动物则在5月最为丰富。此外,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以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2.67、0.62和3.35。冗余分析显示铵态氮、水温、化学需氧量与浮游植物优势种相关性最大,铵态氮、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水温与浮游动物优势种相关性最大。研究结果得出,龙羊峡水库水环境变化较大,其中总氮、总磷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水库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冬季净化减排水产养殖废水效果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陶玲 李谷 +3 位作者 袁龙义 吴恢碧 李晓莉 赵巧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2,共4页
根据我国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特点,研究了冬季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0.22 m/d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0%,38.2%,34.7%,91.6%... 根据我国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特点,研究了冬季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0.22 m/d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0%,38.2%,34.7%,91.6%;水力负荷上升至0.36 m/d后,人工湿地对TN和COD的去除率显著下降为20.0%和27.9%(P<0.05),TP和TSS去除率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35.7%和和93.2%。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TP浓度低于0.2 mg/L,COD浓度低于8 mg/L,TSS浓度低于5 mg/L,均满足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表明应用人工湿地技术能有效实现池塘养殖废水的减排。另外,冬季低温使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夏季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通过对人工湿地进行曝氧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N和COD的去除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人工湿地 污染减排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网络位置对赤水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
18
作者 陈展彦 莫扬新 +7 位作者 赵先富 谢志才 江忆南 张君倩 白雪 陈笔 王莉 李正飞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8-589,I0013-I0018,共18页
河流具有独特且复杂的树枝状等级性网络拓扑结构,使得河流连通性和生境异质性在不同河网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期以来,河流生态系统通常被视为局部或线性结构进行研究,忽略了河网位置对群落构建等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具有复杂网... 河流具有独特且复杂的树枝状等级性网络拓扑结构,使得河流连通性和生境异质性在不同河网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期以来,河流生态系统通常被视为局部或线性结构进行研究,忽略了河网位置对群落构建等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具有复杂网络结构和自然流态的赤水河为研究区域,探索了河流网络位置对底栖动物α、β多样性和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其中,α多样性使用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Simps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来度量;β多样性使用SΦrensen相异性指数(β_(sФr))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d_(BC))来表征,并将其分割为置换和嵌套两种组分;群落构建过程采用冗余分析和变差分解来实现。结果显示:1)赤水河全流域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受环境过滤驱动;2)河流网络位置塑造着赤水河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格局和群落构建过程。河网中心的干流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受环境过滤的影响,而河网边缘的支流底栖动物群落则受到空间限制和环境过滤的共同作用,该发现质疑了河流网络位置假说(network position hypothesis,NPH)在赤水河流域的适用性;支流的α多样性明显高于干流,而干流的β多样性则显著高于支流;β多样性主要由置换组分构成,这表明尽可能多地保护不同位点和生境是维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复杂河网影响下底栖动物的物种共存和维持机制,为提出适用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河网的新假说提供视角,为长江上游水生生物保护区选址和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位置 底栖动物 群落构建 Β多样性 赤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克氏原螯虾机体生长、营养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张千 杨伟杰 +3 位作者 莫爱杰 杨慧君 顾泽茂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为优化投喂策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废物排放,试验选取体质量(4.97±0.11)g的克氏原螯虾810尾采用3×3双因子设计,日投喂频率1次(F1)、2次(F2)和3次(F3),投喂水平为试验虾质量的3%(L3)、4.5%(L4.5)和6%(L6),饲养56 d,探... 为优化投喂策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废物排放,试验选取体质量(4.97±0.11)g的克氏原螯虾810尾采用3×3双因子设计,日投喂频率1次(F1)、2次(F2)和3次(F3),投喂水平为试验虾质量的3%(L3)、4.5%(L4.5)和6%(L6),饲养56 d,探究投喂频率与投喂水平对克氏原螯虾机体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方面,L4.5和L6试验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L3,L6试验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L3、L4;全虾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方面,L4.5和L6试验虾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3,L6试验虾全虾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L4.5和L3试验组;血清生化指标方面,L6和L4.5试验虾血清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L3组,F1试验虾的MDA含量显著低于F2、F3,2个试验因素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合增重率、存活率、饲料成本计算养殖效益,L4.5试验组的养殖效益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为23.45元/kg左右,L6其次,L3效益最低(13.65元/kg左右),L4.5F2组饲料成本最低,养殖效益最高。综合考虑试验虾生长、健康程度及养殖效益,建议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过程中以4.5%的投喂水平、投喂频率2次/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投喂水平 投喂频率 生长 营养成分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流域恩施段浮游生物及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20
作者 陈婧怡 侯亮 +6 位作者 林深 姜鸣晨 刘雪瑜 王绍迪 马毓灿 侯杰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9,共16页
为了解清江流域恩施段浮游生物及鱼类资源现状,于2023年1月、4月、7月对清江流域恩施段干流及长偏河、小溪河、忠建河、马水河等支流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 为了解清江流域恩施段浮游生物及鱼类资源现状,于2023年1月、4月、7月对清江流域恩施段干流及长偏河、小溪河、忠建河、马水河等支流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28种;优势种19种,以蓝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检出浮游动物4类40科55属,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有25属;优势种浮游动物3种,均属于原生动物门;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无明显变化。采集到鱼类51种,隶属于3目11科44属,其中鲤形目最多,有39种,优势种为尖头鱥、麦穗鱼、马口鱼和?。与1987年和1990年清江流域鱼类历史种类数(合计122种)相比,清江流域恩施段现阶段鱼类种类大幅减少,但较2020-2022年(44种)有所增加。清江流域恩施段鱼类整体趋于小型化,生物多样性偏低,长鳍吻鮈、中华倒刺鲃等产漂流性卵的珍稀鱼类资源衰退严重,而以产黏性卵为主的珍稀鱼类如重口裂腹鱼、青石爬鮡和岩原鲤等,以及红鳍原鲌、鲢、鳙等经济鱼类资源量有所回升。上述变化主要与大型水利工程修建、近期的人工增殖放流等活动相关。建议对重口裂腹鱼等产黏性卵鱼类栖息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对长鳍吻鮈、中华倒刺鲃等及鲢、鳙定期人工增殖放流,以提高清江流域恩施段水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流域 渔业资源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