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食品产业应用型人才——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家年 范露 +3 位作者 邱朝坤 吉义平 丁彩梅 沈瑞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312-314,共3页
按照国家本科教育的学业内容和标准规定,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和当地现实条件,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及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该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婵娟 邓祥宜 +1 位作者 凌洁玉 张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6期384-385,共2页
基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即不仅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 基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即不仅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以期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独立学院应用型食品化学的教学改革探析
3
作者 吉义平 张娟 +1 位作者 邱朝坤 罗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284-286,共3页
针对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精简与优化、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多方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山梨酸钾 被引量:12
4
作者 邱朝坤 范露 +1 位作者 罗玉艳 喻弘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88,共4页
建立食品中山梨酸钾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样品用1mLH2SO4(0.15mol/L)和1mLK2Cr2O7(1g/L)混合溶液在沸水浴条件下氧化3min,再加入2mL5g/L的硫代巴比妥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显色反应10min,冷却后在532nm处进行比色测定。该... 建立食品中山梨酸钾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样品用1mLH2SO4(0.15mol/L)和1mLK2Cr2O7(1g/L)混合溶液在沸水浴条件下氧化3min,再加入2mL5g/L的硫代巴比妥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显色反应10min,冷却后在532nm处进行比色测定。该法回收率在90.67%~104.67%,相对标准偏差在1.83%~2.62%(n=10),该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相对偏差在2.15%~2.53%。该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分光光度法 山梨酸钾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出技术及其在尾矿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光志 石玉 舒玉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92-97,共6页
介绍了微生物浸出技术发展概况,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尾矿开发中的应用,包括优良菌种的培育、细菌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浸出工艺,指出尾矿的生物浸出是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方向,尾矿专属浸矿细菌的选育、尾矿生物浸出影响... 介绍了微生物浸出技术发展概况,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尾矿开发中的应用,包括优良菌种的培育、细菌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浸出工艺,指出尾矿的生物浸出是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方向,尾矿专属浸矿细菌的选育、尾矿生物浸出影响因素的研究、尾矿原位浸出技术的开发,是尾矿资源得以利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尾矿 菌种选育 浸出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食品分析课程研究与改革 被引量:7
6
作者 邱朝坤 范露 +1 位作者 吉义平 付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6期5338-5339,共2页
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食品分析课程,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习3个层次提出了对食品分析课程的改革措施,充分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熟练的动手能力,灵活运用分析方法的本领,旨在培养出一批能满足社会发展需... 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食品分析课程,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习3个层次提出了对食品分析课程的改革措施,充分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熟练的动手能力,灵活运用分析方法的本领,旨在培养出一批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光志 石玉 +2 位作者 邱朝坤 喻弘 舒玉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304-306,共3页
介绍了生物冶金的发展概况以及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因素,阐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包括在开发新的浸矿微生物资源、揭示浸矿微生物群落种群关系、获取外源功能基因和在浸矿微生物抗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宏基因组学技... 介绍了生物冶金的发展概况以及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因素,阐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包括在开发新的浸矿微生物资源、揭示浸矿微生物群落种群关系、获取外源功能基因和在浸矿微生物抗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宏基因组学技术推动生物冶金研究发展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生物冶金 浸矿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露 卢静静 +2 位作者 胥钦 何立超 郑妍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5期82-83,88,共3页
毕业实习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缺乏老师有效指导、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习前教学计划改革、实习中过程管理和实习后总结等方... 毕业实习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缺乏老师有效指导、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习前教学计划改革、实习中过程管理和实习后总结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 毕业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发糕的风味形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熊青 范露 +2 位作者 鲍方芳 赵思明 熊善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32-236,共5页
以丝苗米为原料,接种酵母菌发酵制作米发糕,对不同操作阶段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研究米发糕的风味形成及特征。结果表明,发酵和蒸制产生了米发糕特殊的滋味和挥发性气味物质,呈味游离氨基酸主要是米发糕蒸制过程中蛋白质的热降解所产生的,... 以丝苗米为原料,接种酵母菌发酵制作米发糕,对不同操作阶段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研究米发糕的风味形成及特征。结果表明,发酵和蒸制产生了米发糕特殊的滋味和挥发性气味物质,呈味游离氨基酸主要是米发糕蒸制过程中蛋白质的热降解所产生的,其中以苦味氨基酸比例最大,其次依次为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挥发性物质,蒸制过程进一步产生了以烷烃为主,兼有较多的醇、酸、酚、酮等挥发性物质,从而形成了米发糕特定的气味。米发糕的滋味物质主要在热降解过程中形成,而气味物质则与微生物降解和热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发糕 风味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燕麦不同溶剂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付晓燕 李海龙 +2 位作者 杨超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2,77,共6页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对未发芽原样、发芽6 d的籽粒、芽和根分别用体积分数8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溶液提取其多酚,测定了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总酚提取率、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还原能力以及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并对其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对未发芽原样、发芽6 d的籽粒、芽和根分别用体积分数8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溶液提取其多酚,测定了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总酚提取率、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还原能力以及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并对其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前后燕麦多酚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较强的还原能力,对亚硝酸盐也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种类和极性密切相关,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燕麦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发芽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抑制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被引量:40
11
作者 邱朝坤 刘晓宇 +1 位作者 任红敏 江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2,71,共4页
对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研究。以鲫鱼脑、肝脏和肌肉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为检测用酶,对5种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根据AChE酶活抑制率和农药抑制方程,判断农药残留情况。当AChE酶活抑制率大... 对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研究。以鲫鱼脑、肝脏和肌肉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为检测用酶,对5种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根据AChE酶活抑制率和农药抑制方程,判断农药残留情况。当AChE酶活抑制率大于35%时,可判断该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结果表明,试验中5种蔬菜样品农药残留均未超标。除豆角外,该方法的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酶抑制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溶剂提取与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工艺的优化与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付晓燕 吴茜 +2 位作者 胡正浩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77-281,共5页
以燕麦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传统溶剂提取法对燕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水浴温度5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燕麦总酚提取含量为0.817mg/g。在溶剂提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 以燕麦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传统溶剂提取法对燕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水浴温度5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燕麦总酚提取含量为0.817mg/g。在溶剂提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蛋白酶添加量5.0mg/g,淀粉酶添加量0.9mL/g,酶解温度73℃,酶解时间1.2h,在此条件下燕麦多酚提取含量为2.169mg/g,较溶剂法提取含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多酚 酶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愈伤组织黄酮提取条件的正交实验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文惠 黄翔 +6 位作者 林丽春 夏年益 张珣 彭春林 丘添 施晓宇 邓祥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9-213,共5页
以银杏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银杏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液料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实验优化。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以40%乙醇为提取溶剂,液料比25∶1... 以银杏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银杏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液料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实验优化。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以40%乙醇为提取溶剂,液料比25∶1,在中火档(528W)微波60s,不进行水浴处理,黄酮得率达到20.92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愈伤组织 黄酮 提取条件优化 正交实验 微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发芽燕麦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和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付晓燕 隋勇 +1 位作者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54-57,62,共5页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分别采用传统溶剂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对发芽前后燕麦酚类物质进行提取,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总酚含量、提取物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酶辅助提取法更有利于燕麦酚类物质的提取,但由于酶法提取物中5...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分别采用传统溶剂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对发芽前后燕麦酚类物质进行提取,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总酚含量、提取物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酶辅助提取法更有利于燕麦酚类物质的提取,但由于酶法提取物中5种主要蒽酰胺2c、2p、2f、t2和t3的相对含量较溶剂提取物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且酶解后产生了新的组分,导致其抗氧化活性较溶剂提取物有所降低。此外,发芽过程可作为提高燕麦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发芽 酚类物质 酶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多酚纯化、发芽燕麦不同组分的多酚分布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付晓燕 隋勇 +1 位作者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87,共5页
采用大孔树脂纯化与液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燕麦多酚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发芽燕麦不同组分的多酚分布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B-8大孔树脂,用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萃取前将溶液pH调至2,选择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能... 采用大孔树脂纯化与液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燕麦多酚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发芽燕麦不同组分的多酚分布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B-8大孔树脂,用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萃取前将溶液pH调至2,选择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能够有效地分离纯化燕麦多酚。燕麦发芽后籽粒、芽和根中蒽酰胺的含量显著提高,且主要集中在乙醇洗脱组分中,水洗组分中含有一定量的酚酸类物质。还原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样浓度下,蒽酰胺的抗氧化活性弱于酚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多酚 纯化 发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邱朝坤 范露 +1 位作者 赵晓菲 舒玉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1-1633,1722,共4页
为了研究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的低温保鲜效果,使用不同浓度的溶菌酶与Nisin复配液对草莓进行保鲜处理,贮藏于4℃,对贮藏期间草莓的烂果率、失重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进行测定... 为了研究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的低温保鲜效果,使用不同浓度的溶菌酶与Nisin复配液对草莓进行保鲜处理,贮藏于4℃,对贮藏期间草莓的烂果率、失重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01%溶菌酶与0.10%Nisin复配保鲜液对草莓保鲜效果最好,贮藏前5 d无烂果。贮藏第五天草莓失重率为8.24%;维生素C含量为109.0 mg/100 g,下降13.6%;还原糖含量为7.21 g/100 g,上升14.3%;总酸含量为6.21 g/kg,下降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 ) 保鲜 溶菌酶 乳酸链球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制大头菜脱盐工艺优化与保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贤 范露 +1 位作者 熊善柏 刘友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74,78,共5页
以腌制大头菜坯为对象,研究了脱盐工艺条件及保脆处理对大头菜(丝)品质的影响,以建立即食型大头菜(丝)适宜的脱盐与保脆工艺。结果表明,换水次数(P<0.01)、浸泡时间(P<0.05)等脱盐条件对大头菜品质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得... 以腌制大头菜坯为对象,研究了脱盐工艺条件及保脆处理对大头菜(丝)品质的影响,以建立即食型大头菜(丝)适宜的脱盐与保脆工艺。结果表明,换水次数(P<0.01)、浸泡时间(P<0.05)等脱盐条件对大头菜品质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的脱盐适宜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25min,料水比为1∶3,换水1次。在脱盐浸泡液中添加0.10%的CaCl2,对即食大头菜(丝)有较好的保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大头菜 脱盐 动力学 保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生产线对锦橙汁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胥钦 潘思轶 +3 位作者 范刚 王华 曹玉姣 徐晓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6,共5页
通过比较美国FMC中型浓缩柑橘汁生产线与实验室模拟浓缩柑橘汁生产线关键单元操作对常见柑橘类果汁——锦橙汁香气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能够提高浓缩柑橘汁品质的操作方式,此外,还对两种不同加工生产线对橙汁的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比较美国FMC中型浓缩柑橘汁生产线与实验室模拟浓缩柑橘汁生产线关键单元操作对常见柑橘类果汁——锦橙汁香气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能够提高浓缩柑橘汁品质的操作方式,此外,还对两种不同加工生产线对橙汁的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条加工生产线关键单元操作对柑橘汁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实验室线均质操作能增加柑橘汁香气物质种类,工厂线灭菌和浓缩操作会生成某些新的挥发性的物质如2-壬炔-1-醇、2-甲基环戊酮等。实验室线各单元操作对锦橙汁总酸、VC、总糖含量的影响较小,实验室线生产的锦橙汁颜色更接近于鲜榨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柑橘汁 单元操作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的抗氧化性与抑菌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城 张佳灵 龚苗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紫甘薯花色苷色素,通过自由基体系研究其抗氧化性,并用牛津杯法测定紫甘薯花色苷色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苷色素对·OH,O2-·和DPPH·3种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紫甘薯花色苷色素,通过自由基体系研究其抗氧化性,并用牛津杯法测定紫甘薯花色苷色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苷色素对·OH,O2-·和DPPH·3种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最高清除率分别为55.83%,62.14%和83.21%。紫甘薯花色苷色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250μg/mL,抑菌效果随着紫甘薯花色苷色素浓度的增大而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花色苷色素 抗氧化性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凌洁玉 龚文秀 +1 位作者 包梦莹 高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6,共5页
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出三株乳酸菌,经鉴定,三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分别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培养这三株乳酸菌,评价其发酵上清液和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均在厌氧条件下呈现出较... 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出三株乳酸菌,经鉴定,三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分别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培养这三株乳酸菌,评价其发酵上清液和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均在厌氧条件下呈现出较高抗氧化能力,厌氧培养对清除羟自由基影响最大;对于清除羟自由基及脂过氧化自由基,三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较胞内提取物均体现出更高的水平;对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三株乳酸菌的胞内提取物效果更佳。对比三株乳酸菌,戊糖片球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强,植物乳杆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最强,而干酪乳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较另外两株菌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鉴定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