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大型真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瑞平 周雁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大型真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大部分大型真菌缺乏高效的遗传操作系统,极大地影响了功能基因功能分析及遗传改良研究。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笔者概述了CRISPR/Cas系统... 大型真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大部分大型真菌缺乏高效的遗传操作系统,极大地影响了功能基因功能分析及遗传改良研究。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笔者概述了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类型及CRISPR/Cas9系统作用机理,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大型真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Cas9和sgRNA的表达、遗传转化策略、靶位点选择等影响编辑效率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旨在为该技术在大型真菌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药用菌 CRISPR/Cas结构类型 CRISPR/Cas9系统作用机理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栽培场地的土壤选择与综合处理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义 李军 +2 位作者 崔鹏 秦光明 边银丙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0期17-21,共5页
羊肚菌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羊肚菌栽培面临的土壤选择和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总结了羊肚菌栽培中土壤选择和处理的方法,从土壤质地、有机质、饱和含... 羊肚菌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羊肚菌栽培面临的土壤选择和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总结了羊肚菌栽培中土壤选择和处理的方法,从土壤质地、有机质、饱和含水量、重金属、pH值、连作障碍的缓解等土壤选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从秸秆与杂草清理、翻耕、杀虫与消毒、补充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土壤整理等方面为羊肚菌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土壤选择 土壤处理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长江中下游地区秋播冬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孟配 刘高磊 +2 位作者 马晓龙 周雁 边银丙 《长江蔬菜》 2025年第8期14-18,共5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秋播冬收模式,系统介绍了其发酵料栽培关键技术。大球盖菇栽培以稻草、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作栽培料,采取科学堆制发酵(控温60~70℃、翻堆3次、含水量60%~75%)、分层铺料...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秋播冬收模式,系统介绍了其发酵料栽培关键技术。大球盖菇栽培以稻草、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作栽培料,采取科学堆制发酵(控温60~70℃、翻堆3次、含水量60%~75%)、分层铺料与菌种穴播结合(每1 m^(2)播菌种0.5~0.8 kg)、覆土(厚2~3 cm壤土)及分阶段环境调控(发菌期避光、出菇期散射光100~500 lx)等措施,每667 m^(2)产鲜菇2000~2500 kg。重点阐述了冬闲稻田、林地及大棚栽培的场地处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黄板诱杀、石灰隔离等)及采后处理技术(预冷鲜销、菌渣还田),为提升优质菇比例及产业效益提供标准化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发酵料栽培 秋播冬收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区橡胶林下适栽红托竹荪的菌株筛选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凯鹏 程汉亭 +6 位作者 罗贞全 徐林 步连燕 丁野 严廷良 李勤奋 杨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5-1144,共10页
为推动热区红托竹荪产业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对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进行ITS分子条形码鉴定和菌丝体拮抗试验,并基于种质资源评价开展热区适栽菌株的筛选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均为红托竹荪,其中有2株菌株... 为推动热区红托竹荪产业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对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进行ITS分子条形码鉴定和菌丝体拮抗试验,并基于种质资源评价开展热区适栽菌株的筛选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均为红托竹荪,其中有2株菌株为同一菌株,即共获得10株不同的红托竹荪菌株;(2)室内菌丝评价中,147、160、H29和L70菌株的菌丝体在红糖培养基和橡胶木屑培养基上均长势较好、吃料较快,且菌丝体在10℃和35℃胁迫后均能恢复生长,适合热区的反季节栽培;(3)在橡胶林下进行出菇试验,4株红托竹荪菌株均能出菇,其中H29出菇整齐、朵型好、耐储存、产量较高(750 kg/667 m2),适合就地出花;L70菌株出蛋多、生育期短、产量高(800 kg/667 m2),适合竹蛋集中出花;(4)单因素试验中,H29和L70菌丝体的营养需求基本一致,最适碳源为海藻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pH为4~5;(5)正交试验中,2株菌株的菌丝体均在配方4(可溶性淀粉、麦芽浸粉、25℃、pH=4)中长势最好,论证了单因素试验结果,但在配方6中2株菌株的菌丝体更洁白浓密,适合用于红托竹荪的菌种保藏;SPSS分析显示,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氮源>pH>碳源>温度(H29),氮源>pH>温度>碳源(L70),氮源和pH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托竹荪菌株育种、热区规模化栽培红托竹荪,以及热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热带地区 营养需求 生长条件 橡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WE-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在香菇交配型因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林芳灿 汪中文 +2 位作者 熊再明 代江红 闵家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 ,香菇的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 =B =,A =B≠和A≠B =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OWE SOJ技术 ,可以观察到 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 :由A≠B≠配对形成的具...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 ,香菇的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 =B =,A =B≠和A≠B =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OWE SOJ技术 ,可以观察到 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 :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由A≠B =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 =B =或A =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 ,A =B =和A=B≠反应易于互相区别开来。核迁移试验表明 ,核迁移出现于A =B≠反应中而不出现于A≠B =反应中。这一结果与OWE SOJ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在常规交配型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以准确地鉴定样本中所有单核体的交配型因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交配型 OWE-SOJ技术 核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棚室代料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剑 王克勤 +3 位作者 苏玮 傅杰 熊欢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配方;菇棚层架栽培和自然露地栽培的产量均低于大田低矮简易棚栽培,在大田搭置低矮简易棚栽培方式获得最好成活率达92.85%,平均生物学效率达18.25%,这一栽培结果与对照的段木茯苓栽培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松木屑 松枝碎块 代料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真菌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贾建航 金德敏 +5 位作者 边银丙 李金国 李荣旗 蒋兴村 王斌 翁曼丽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4期11-16,共6页
本研究将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材料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随之进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搭载材料在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形态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RAPD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一些搭载菌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 本研究将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材料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随之进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搭载材料在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形态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RAPD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一些搭载菌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以上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能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空间诱变 拮抗反应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型DNA分子标记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边银丙 宋小亚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1期78-87,共10页
综述了新型分子标记SCAR、ISSR、SRAP和TRAP的原理与特点,以及这些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食用菌 SCAR ISSR SRAP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真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阎培生 边银丙 罗信昌 《食用菌学报》 1997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综述了高等真菌遗传转化所采用的选择标记和外源DNA导入受体真菌的几种方法,比较了高等真菌复制型转化与整合型转化的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简述了高等真菌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用蕈菌遗传育种中... 本文综述了高等真菌遗传转化所采用的选择标记和外源DNA导入受体真菌的几种方法,比较了高等真菌复制型转化与整合型转化的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简述了高等真菌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用蕈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真菌 基因工程 育种 食用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WE-SOJ技术在鉴定香菇交配反应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芳灿 汪中文 代江红 《食用菌学报》 2000年第4期8-10,共3页
在香菇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别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 ,即A =B =,A =B≠andA≠B =无法彼此区别。本研究将一种称为OWE -SOJ的新技术应用于香菇单孢分离物的对峙培养。结果表明 ,A≠B≠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A≠B =形成没有... 在香菇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别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 ,即A =B =,A =B≠andA≠B =无法彼此区别。本研究将一种称为OWE -SOJ的新技术应用于香菇单孢分离物的对峙培养。结果表明 ,A≠B≠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A≠B =形成没有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A =B =和A =B≠都形成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但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 ,二者易于相互区别。因此 ,在通常的交配试验基础上 ,应用OWE -SOJ技术准确鉴定 4种不同的交配反应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OWE-SOJ技术 交配反应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在木耳属杂交种及原生质体融合子鉴定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施庆利 罗信昌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6期3-5,共3页
本研究以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为主,比较分析食用菌木耳属(Auricularia)种内杂交种.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子与其亲本菌株的PCR(PolymerseCha... 本研究以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为主,比较分析食用菌木耳属(Auricularia)种内杂交种.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子与其亲本菌株的PCR(PolymerseChaihReaction)扩增的DNA片段之间差异,并辅以其它手段,如核相及核数目观察,同功酶鉴别,以期建立完整有效的检测技术系列,确证其杂交种融合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RAPD分析中,用于测试的10种随机引物仅有4种引物与供试菌株的DNA模板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其中1种引物可用于检测杂交种及其亲本,另外3种引物可用于检测融合子反亲本。检测结果显示:3个供试杂交种中有2个为真杂合子,1个为假杂合子;2个供试融合子均为非稳定杂合子。与常规方法鉴定结果比较基本相符。因此,RAPD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杂交种及融合子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属 RAPD PCR 杂合子 融合子 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原生质体技术培育双孢蘑菇杂交新菌株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爱民 贺冬梅 潘迎捷 《长江蔬菜》 1998年第9期28-29,共2页
应用原生质体技术从双孢蘑菇气生型与匍匐型二类品种中制备出原生质体同核体并进行杂交配对。结果表明,从16个组合中得到6个杂交菌株,其中2个不能结实,4个结实正常,且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双亲。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原生质体 杂交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P-PCR技术检测香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差异
13
作者 马爱民 林芳灿 《长江蔬菜》 1998年第10期31-32,共2页
利用3个随机引物对21个香菇栽培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3个引物共产生45条DNA谱带,其中分子量最小的为0.18kb,最大的为1.16kb,聚类分析表明,21个香菇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64~1.00,其中大部分菌株遗传差异较小而相似程度较高。
关键词 香菇 遗传差异 AP-PCR 栽培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分离分析法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桂颖 王成晨 +1 位作者 边银丙 肖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是一种利用分离群体快速鉴定基因组特定区域遗传标记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BSA简便、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目前BSA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定位,但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是一种利用分离群体快速鉴定基因组特定区域遗传标记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BSA简便、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目前BSA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定位,但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综述了BSA及其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利用BSA开展食用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分离分析法(BSA) 基因定位 食用菌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栽培羊肚菌的病害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博 边银丙 +1 位作者 龚钰华 肖扬 《食药用菌》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羊肚菌大田栽培环境条件复杂,常易发生各类病害,导致羊肚菌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文章综述其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结合调查研究,整合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 羊肚菌大田栽培环境条件复杂,常易发生各类病害,导致羊肚菌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文章综述其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结合调查研究,整合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总结羊肚菌大田栽培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羊肚菌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病害 栽培管理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香菇(花菇)子实体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燕 王成晨 +4 位作者 张健 黄天骥 何娟 边银丙 肖扬 《食药用菌》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对花菇品质和9个环境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确定影响花菇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后,以花菇子实体4个形态特征指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和子实体高度)为因变量,以花菇棚内4个环境参数...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对花菇品质和9个环境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确定影响花菇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后,以花菇子实体4个形态特征指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和子实体高度)为因变量,以花菇棚内4个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有效积温的花菇子实体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花菇品质与棚内的湿差、温差、光照强度的关联度最大;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子实体高度与有效积温间分别符合Gauss模型、Cubisc Ratio模型、韦布尔函数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可为花菇的工厂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数据,通过对花菇不同时期的表型特征进行预测,有助于提高产量并增加生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菇 灰色关联度分析 有效积温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标记在侧耳属菌株分类学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马志刚 吕作舟 +1 位作者 郑和斌 王卓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基于重复序列(TATG),设计了7条引物P0-P6,对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1株双孢蘑菇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间区序列(ISSR)PCR扩增。引物P0、P1在23个菌株上扩增共得到120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1水平将以上侧耳菌株分为5组... 基于重复序列(TATG),设计了7条引物P0-P6,对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1株双孢蘑菇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间区序列(ISSR)PCR扩增。引物P0、P1在23个菌株上扩增共得到120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1水平将以上侧耳菌株分为5组:阿魏蘑、白阿魏蘑、杂交阿魏蘑位于第2组;凤尾831、16号秀珍菇位于第3组;鲍鱼菇位于第4组;其他供武菌株位于第1组。利用引物P1对17号日本秀珍菇扩增得到了1条约1.3kh片段,经克隆和测序分析,验证了重复序列(TATG)4的存在,并达到了微卫星基序的最低重复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侧耳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法提取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关威 李敏 +3 位作者 刘吟 何小峰 边银丙 黄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1-43,59,共4页
研究了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以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纤维素酶法提取呈味核苷酸的因素次序为:加酶量>pH值>酶... 研究了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以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纤维素酶法提取呈味核苷酸的因素次序为:加酶量>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0.5%,pH值为6.0,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 h,所得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提取得率为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香菇柄 提取 呈味核苷酸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交配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霜 刘志斌 +3 位作者 陈国广 韦萍 欧阳平凯 陈立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81-83,共3页
以茯苓栽培种"大泡引"为研究材料,茯苓菌丝为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担孢子中双核孢子占75 3%、单核孢子2 4%、无核孢子22 3%。30个单孢株进行单孢配对结果为拮抗现象(不亲和)占总数的26 7%。茯苓菌株具有单孢结实现象,占单孢... 以茯苓栽培种"大泡引"为研究材料,茯苓菌丝为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担孢子中双核孢子占75 3%、单核孢子2 4%、无核孢子22 3%。30个单孢株进行单孢配对结果为拮抗现象(不亲和)占总数的26 7%。茯苓菌株具有单孢结实现象,占单孢株总数的18%。由以上结果可初步得出茯苓菌为同宗结合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交配型 单孢分离 拮抗 栽培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子实体采后褐变及相关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吟 李成华 +2 位作者 吴关威 边银丙 黄文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1,共4页
实验研究了双孢蘑菇子实体贮藏期间褐变与总酚含量、酶(PPO和POD)活性、还原糖含量、Vc含量等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贮藏期间双孢蘑菇子实体菌盖表面色度L值持续减小、褐变程度加重,总酚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Vc... 实验研究了双孢蘑菇子实体贮藏期间褐变与总酚含量、酶(PPO和POD)活性、还原糖含量、Vc含量等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贮藏期间双孢蘑菇子实体菌盖表面色度L值持续减小、褐变程度加重,总酚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Vc含量持续下降,PPO活性在前5 d逐渐增加而后下降,POD活性先增加然后随着褐变的发生逐渐下降,而后期大部分褐变发生时又有所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褐变程度与色度L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以色度L值来反映褐变程度可行;Vc含量的变化与色度L值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生化指标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