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1份小麦地方品种HMW-GS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俊鹏 彭敏 +3 位作者 王晓方 汤清益 张道荣 任喜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挖掘具有应用价值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组合,筛选出优质小麦地方品种资源,以我国121份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 为挖掘具有应用价值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组合,筛选出优质小麦地方品种资源,以我国121份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在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分别检测出3、9和6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其中Null、5+10和2+12分别在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为78.51%、76.86%和76.03%;同时,不同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共形成30种不同的亚基组合,其中以[Null/(7+8)/(2+12)]亚基组合类型占比最高,为55.37%,但该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较低,仅有6分;而亚基组合[1/(7+8)/(5+10)]、[1/(7+9)/(5+12)]、[1/(7+9)/(5+10)]、[2*/(7+8)/(5+10)]和(2*/(7+9)/(5+12)]得分最高,成为优质亚基组合。结果表明,具有这些优质亚基组合的小麦地方品种(酱麦、钱交麦和扁光头壳麦等)可作为现代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HMW-GS 品质改良 亚基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褐藻寡糖包衣对迟播油菜萌发成苗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厍惠洁 孙明珠 +10 位作者 李世刚 王东仙 程泰 蒋博 陈爱武 王晶 赵杰 汪波 蒯婕 徐正华 周广生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2-1036,共15页
播期推迟,油菜出苗率和越冬期生物量显著下降,确保出苗质量和增加越冬期生物量是提高迟播油菜抗逆稳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中双11号为材料,设置裸种子对照组(CK)、丸粒化基础配方(BC4)、包膜基础配方(BC0)、丸粒化负载2%的黄腐酸(2... 播期推迟,油菜出苗率和越冬期生物量显著下降,确保出苗质量和增加越冬期生物量是提高迟播油菜抗逆稳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中双11号为材料,设置裸种子对照组(CK)、丸粒化基础配方(BC4)、包膜基础配方(BC0)、丸粒化负载2%的黄腐酸(2%F)和3%的褐藻寡糖(3%H)、用200mg L^(-1)的黄腐酸包膜(200F)和400 mg L^(-1)的褐藻寡糖包膜(400H)等7个处理在武汉进行10月26日播种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黄腐酸和褐藻寡糖包衣对迟播油菜萌发出苗、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黄腐酸和褐藻寡糖种子包衣(丸粒化、包膜)可提升低温条件下油菜种子出苗质量,并增强幼苗抗寒性,增加越冬期生物量。2年迟播条件下,CK处理出苗率分别为53.6%、59.4%,黄腐酸和褐藻寡糖丸粒化及包膜处理的出苗率均显著高于CK、丸粒化基础配方以及包膜基础配方。黄腐酸和褐藻寡糖包衣均增加越冬期干物质积累,较CK显著提高越冬期的株高和根颈粗。各处理的产量存在差异,与CK相比,2022—2023年2%浓度黄腐酸丸粒化和3%浓度褐藻寡糖丸粒化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1.35%和13.05%,2023—2024年分别增加16.01%和18.20%。越冬期抗寒性的提高是黄腐酸和褐藻寡糖提高生物量和产量的重要机制,黄腐酸和褐藻寡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低温条件下油菜幼苗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了抗氧化系统的酶活性,降低了H_(2)O_(2)、MDA和O_(2)^(-)的含量,从而减轻低温损伤。其中,400 mg L^(-1)褐藻寡糖包膜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CK提高53.5%;200mg L^(-1)黄腐酸包膜处理的MDA含量较CK降低53.38%。同时,黄腐酸和褐藻寡糖包衣还提高了油菜幼苗中的IAA含量。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迟播油菜抗逆稳产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迟播 丸粒化 包膜 黄腐酸 褐藻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迟播甘蓝型油菜播种期和播种量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娄洪祥 黄肖玉 +11 位作者 江萌 宁宁 卞孟磊 张磊 罗东旭 秦梦倩 蒯婕 汪波 王晶 赵杰 徐正华 周广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1-2105,共15页
为解决长江流域稻油茬口矛盾,提高冬闲田利用率,亟须迟播油菜(10月25日之后播种)配套技术研究。本研究以早熟品种‘华油杂137’为材料,在湖北武汉进行2年播种期(10月25日至11月15日间,各播种期间隔3 d,用S1~S8表示)和播种量(2.5、5.0、... 为解决长江流域稻油茬口矛盾,提高冬闲田利用率,亟须迟播油菜(10月25日之后播种)配套技术研究。本研究以早熟品种‘华油杂137’为材料,在湖北武汉进行2年播种期(10月25日至11月15日间,各播种期间隔3 d,用S1~S8表示)和播种量(2.5、5.0、7.5、10.0和12.5 kg hm^(-2),用R1~R5表示)单因素试验,考察生育期、成苗动态、农艺性状、产量和倒伏指标,统计有效积温,通过线性回归和平滑曲线拟合分析,优化播种期和播种量的配置参数,为迟播油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播种期推迟,迟播油菜的生育期缩短、根颈粗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降低且茎秆倒伏指数增加;4个生育期中,苗期和花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播种量增加,各生育期成苗数和收获密度提高,但生育期缩短、有效积温减少,角果层厚度降低、倒伏指数先降后增、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3)2年不同播种期产量数据回归分析表明,播种期推迟至S3~S4时,越冬前有效积温保持在317.1℃以上,苗期有效积温达401.1℃,终花35 d收获产量可达2700.0 kg hm^(-2),倒伏指数为1.5左右;2年不同播种量产量数据平滑曲线拟合分析表明,不同播种量下收获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收获密度为64.2×10^(4)株hm^(-2)时终花35 d收获产量达峰值,为2948.5 kg hm^(-2),而倒伏指数为1.6。综上,配置7.5~10.0 kg hm^(-2)的播种量确保收获密度达64.2×10^(4)株hm^(-2),抢时播种确保冬前有效积温达317.1℃,可显著提高迟播油菜产量与抗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播油菜 播种期 播种量 产量 抗倒性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调节剂对迟播油菜越冬期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郭茂畅 陈杜娟 +12 位作者 袁金展 张哲 蒋博 杨书婷 陈敏 郭安达 王琪 蒯婕 汪波 王晶 赵杰 徐正华 周广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70-2882,共13页
确保迟播油菜产量是缓解长江流域稻油茬口矛盾、挖掘冬闲田潜力的关键。本研究以早熟油菜品种华油杂137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3叶期设置清水对照(CK)及10、25、50 mg L^(-1)的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G1,G2,G3),0.25、0.5 mg L^... 确保迟播油菜产量是缓解长江流域稻油茬口矛盾、挖掘冬闲田潜力的关键。本研究以早熟油菜品种华油杂137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3叶期设置清水对照(CK)及10、25、50 mg L^(-1)的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G1,G2,G3),0.25、0.5 mg 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2,4-EBR,B1,B2),10、20 mg L^(-1)的胺鲜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A-6,D1,D2)的叶面喷施处理。于2021—2023年2个生长季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调节剂对迟播油菜越冬期氮素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迟播油菜叶面喷施适量浓度的GA3、2,4-EBR和DA-6具有增产效应,过量施用(如G3、B2处理)则会有负面作用,其中G1、B1和D2的产量增幅较高,2021—2022较CK分别增加13.9%、10.3%和6.3%,2022—2023则分别增加12.5%、7.2%和6.2%。叶面喷施调节剂处理后,越冬期叶面积和叶干重显著增加。其机制一方面是叶片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Zt)含量增加,脱落酸(ABA)含量下降,叶面积增加;另一方面是叶片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谷氨酸合成酶(glutamate synthetase,GOGAT)活性增强,叶片氮同化能力提高,叶干重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叶面积和叶干重呈正相关,叶面积与GA3、IAA和Z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且NR、GS和GOGAT活性分别与GA3、IAA和Z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迟播油菜在三叶期叶面喷施适宜浓度GA3、2,4-EBR和DA-6通过调节叶片激素含量,一方面提高了NR、GS和GOGAT酶活性,叶片氮素同化能力改善,氮素利用率提高;另一方面促进了叶片扩张,形成更大叶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且以G1(10 mg L^(-1)GA3)、B1(0.25 mg L^(-1)24-EBR)和D2(10 mg L^(-1)DA-6)的处理效果较好。本研究可为长江流域迟播油菜冬前壮苗培育及提高冬闲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迟播 叶面喷施 调节剂 氮素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谢晓麒 彭杰 +4 位作者 张钊 邱深 姚晓芬 杜轩 杨国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209,共9页
为探讨长江流域棉区基于“增产不增投”理念的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合理施氮量,选用早熟棉品种华棉3097,于2022-2023年开展大田试验,考查施氮180(N_(180))、210(N_(210))、240(N_(240))、270(N_(270))、300(N_(300))、330(N_(330)) kg/hm^... 为探讨长江流域棉区基于“增产不增投”理念的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合理施氮量,选用早熟棉品种华棉3097,于2022-2023年开展大田试验,考查施氮180(N_(180))、210(N_(210))、240(N_(240))、270(N_(270))、300(N_(300))、330(N_(330)) kg/hm^(2)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显示:N_(270)和N_(300)棉花产量相当,但高于N_(180)和N_(330)。N_(270)水平下2 a平均籽棉产量比N_(180)和N_(330)分别提高7.0%和5.4%,该施氮量的单位面积铃数比N_(180)和N_(330)分别高24.9%和21.6%,各施氮水平间株高、果枝数、果枝起始高度、绿叶数和节位数表现类似。棉花冠层透光率随生育进程降低,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冠层高度30~50 cm和棉行20 cm内,N_(270)比N_(330)高23.9%,比N_(180)低10.0%,与N_(300)相当。N_(270)(N_(300))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N_(180)和N_(330);N_(270)胞间CO_(2)浓度低于N_(180)和N_(330)。可见,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施氮270 kg/hm^(2)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可以增加单位面积铃数,改善冠层透光状况,提高光合性能,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棉花 施氮水平 冠层透光率 光合特性 产量 “增产不增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