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8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校园文化特性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践途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魏友伯 杨冬凯 彭光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主流良好,大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责任感强,愿意融入政治生活,但也存在政治观念偏颇,信仰危机潜伏;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效能感不强;政治认知肤浅,评价功利化等问题,并...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主流良好,大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责任感强,愿意融入政治生活,但也存在政治观念偏颇,信仰危机潜伏;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效能感不强;政治认知肤浅,评价功利化等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特性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4条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先进性,提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导向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开放性,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观念更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丰富性,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素质结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辐射性,明确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角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政治信仰 政治参与 实践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智能决策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在文 许多 +10 位作者 田芳 张红雨 李万理 彭辉 刘善梅 刘汉尊 金慧东 黄远 吴颖丹 龙浩 韩怡然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0-61,共12页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密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提升设施农业的智能决策技术,进而提高生产力,是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该研究聚焦于温室环境控制、作物生长过程的建模与预测、病虫害识别与预警、作物表型监测,以及系统与数据集成等设施...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密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提升设施农业的智能决策技术,进而提高生产力,是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该研究聚焦于温室环境控制、作物生长过程的建模与预测、病虫害识别与预警、作物表型监测,以及系统与数据集成等设施农业智能决策关键应用场景,介绍了当前设施农业领域的相关智能化技术。系统且详细地剖析了视觉大模型、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大模型,以及大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等大模型关键技术,并综合分析了现有大模型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潜力,论证了将大模型深度融入传统设施农业,将其应用于信息感知、生长模型搭建与精准决策等环节,能够有力推动设施农业决策体系向智能化迈进。分析了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传感器及优化集成的智能感知与实时监测技术研发、精准生长模型搭建,以及完善感知装备控制等设施农业智能决策大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综述表明,在设施农业中引入大模型将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新范式。通过将大模型深度应用于农业智能感知、智能装备建设等领域,可以切实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具身智能 多模态大模型 大模型智能体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植物病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良芬 罗朝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151-154,共4页
文献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农业高校植物病理学科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应用相对落后,至今未检索到相关报道。植物病理学科是培养未来植物医生的摇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却因占地多、成本高、具有偶然性、危险... 文献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农业高校植物病理学科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应用相对落后,至今未检索到相关报道。植物病理学科是培养未来植物医生的摇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却因占地多、成本高、具有偶然性、危险,以及受植物生长周期和季节限制而难以开展。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鉴于此,该文探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此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限制,构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植物病理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改革 卓越农业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发兰 章荣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0年第6期3-5,23,共4页
基础研究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 ,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知识创新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智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5
作者 尹良芬 罗朝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55-158,163,共5页
农业高校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因受植物生长周期及季节限制,加上植物种植占地多、成本高而开展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农业高校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因受植物生长周期及季节限制,加上植物种植占地多、成本高而开展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确立智慧实践教学理念,设立智慧实践教学目标,组建以互动显微镜、“有教灵境”为代表的智慧实践教学场景,构建智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创建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开展智慧实践教学活动等举措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操能力过硬、兼具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技能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智慧教学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创新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栽培场地的土壤选择与综合处理技术
6
作者 罗义 李军 +2 位作者 崔鹏 秦光明 边银丙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0期17-21,共5页
羊肚菌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羊肚菌栽培面临的土壤选择和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总结了羊肚菌栽培中土壤选择和处理的方法,从土壤质地、有机质、饱和含... 羊肚菌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羊肚菌栽培面临的土壤选择和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总结了羊肚菌栽培中土壤选择和处理的方法,从土壤质地、有机质、饱和含水量、重金属、pH值、连作障碍的缓解等土壤选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从秸秆与杂草清理、翻耕、杀虫与消毒、补充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土壤整理等方面为羊肚菌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土壤选择 土壤处理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磷耦合对工业大麻产量及生理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王雨千 胡万群 +2 位作者 奚沛茹 王婧 刘立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为探究水磷互作调控对皖大麻1号产量及生理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灌溉定额(Water,W)2个水平(W1:1350 m^(3)·hm^(-2),W2:2250 m^(3)·hm^(-2)),磷肥(Phosphate fertilizer,P)3个水平(P1:70 kg·h... 为探究水磷互作调控对皖大麻1号产量及生理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灌溉定额(Water,W)2个水平(W1:1350 m^(3)·hm^(-2),W2:2250 m^(3)·hm^(-2)),磷肥(Phosphate fertilizer,P)3个水平(P1:70 kg·hm^(-2),P2:150 kg·hm^(-2),P3:190 kg·hm^(-2)),研究了不同水磷组合对工业大麻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渗透调节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W2P3处理(灌溉量2250 m^(3)·hm^(-2)、磷肥190 kg·hm^(-2))能显著提高各时期的株高、茎粗。2250 m^(3)·hm^(-2)灌溉量下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增长趋势。灌溉量与磷肥施用量对工业大麻叶片生理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各不相同,同等磷肥水平下W1和W2灌溉量间各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同灌溉水平下随着磷肥用量升高,叶片的渗透调节得到改善。产量上,W2P3处理的纤维、种子产量种均达到最高水平,且在根、茎、叶鲜重及干重均表现为所有处理中最高,各项生理指标为最佳。但若以种子采收为目的,采用W2P2处理(灌溉量2250 m^(3)·hm^(-2)、磷肥150 kg·hm^(-2))在更少的磷肥用量下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且与W2P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为较低灌水量下工业大麻新疆种植的施肥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水磷耦合 皖大麻1号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长江中下游地区秋播冬收栽培技术
8
作者 郭孟配 刘高磊 +2 位作者 马晓龙 周雁 边银丙 《长江蔬菜》 2025年第8期14-18,共5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秋播冬收模式,系统介绍了其发酵料栽培关键技术。大球盖菇栽培以稻草、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作栽培料,采取科学堆制发酵(控温60~70℃、翻堆3次、含水量60%~75%)、分层铺料...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秋播冬收模式,系统介绍了其发酵料栽培关键技术。大球盖菇栽培以稻草、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作栽培料,采取科学堆制发酵(控温60~70℃、翻堆3次、含水量60%~75%)、分层铺料与菌种穴播结合(每1 m^(2)播菌种0.5~0.8 kg)、覆土(厚2~3 cm壤土)及分阶段环境调控(发菌期避光、出菇期散射光100~500 lx)等措施,每667 m^(2)产鲜菇2000~2500 kg。重点阐述了冬闲稻田、林地及大棚栽培的场地处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黄板诱杀、石灰隔离等)及采后处理技术(预冷鲜销、菌渣还田),为提升优质菇比例及产业效益提供标准化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发酵料栽培 秋播冬收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陈文勇 张求东 +4 位作者 况桂云 万利 陈昌东 周华众 王小平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0期24-28,共5页
豇豆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大宗蔬菜,因病虫害防控困难,导致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影响了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不仅可调节温湿度和光照,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还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总结了豇豆生产中防虫网的覆盖... 豇豆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大宗蔬菜,因病虫害防控困难,导致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影响了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不仅可调节温湿度和光照,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还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总结了豇豆生产中防虫网的覆盖方式、效应、选择及配套措施,强调了防虫网在推广应用中的风险,以期为推动豇豆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农药残留 防虫网 生长 产量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4种罗勒属植物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10
作者 杨雯 张静 +1 位作者 何卫凯 周旭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以大叶罗勒、紫罗勒、丁香罗勒、柠檬罗勒4种罗勒属植物为试材,设置100%全光照(L100)、85%光照(L85)、70%光照(L70)、55%光照(L55)和40%光照(L40),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4种罗勒属植物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抗氧化系统... 以大叶罗勒、紫罗勒、丁香罗勒、柠檬罗勒4种罗勒属植物为试材,设置100%全光照(L100)、85%光照(L85)、70%光照(L70)、55%光照(L55)和40%光照(L40),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4种罗勒属植物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的下降,4种罗勒属植物的株高和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L85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绿素a+b含量表现为大叶罗勒>柠檬罗勒>丁香罗勒>紫罗勒,而叶绿素a/b则表现相反。随光照强度的下降,4种罗勒的初始荧光(Fo)以及最大荧光(Fm)呈增加趋势,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则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4种罗勒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也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在L85下达到最大值,且大叶罗勒和柠檬罗勒的增幅较大,较L100增加31.3%和54.3%;4种罗勒的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7~0.085μmol/(m^(2)·s),大叶罗勒和柠檬罗勒的光补偿点(LCP)在L100时最大,而紫罗勒和丁香罗勒在L85时最大,而4种罗勒的光饱和点(LSP)则均在L85时最大,L40时最小,相较于L100时4种罗勒的LSP在L85时分别提高41.9%、12.8%、26.1%和7.0%。4种罗勒属植物可增强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含量来适应光环境,而全光照和极端的弱光环境会抑制4种罗勒属植物的生长发育,以85%光照更有利于罗勒属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属 光照 叶绿素 光合 抗氧化酶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类专业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焰 林忠旭 +4 位作者 葛贤宏 易斌 杨细燕 范楚川 龙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0264-20265,20278,共3页
分析了传统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了对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植物生物技术 实验教学模式 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春丽 郭文武 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以及融合双亲染色体在体细胞杂种有性过程中的传递等。还探讨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柑桔远缘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植物 体细胞杂种 遗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国生 王学奎 +2 位作者 崔克辉 蔡明历 徐玖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34-136,140,共4页
围绕"一个重视、二个加强、三个结合"的教育理念,对华中农业大学农科类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评体系进行了改革,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活动,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可以为... 围绕"一个重视、二个加强、三个结合"的教育理念,对华中农业大学农科类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评体系进行了改革,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活动,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可以为进一步改革农科类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实验 教学 创新实践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改良的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鹏 淮东欣 盖江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7-914,共8页
回顾近年来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改良的育种研究及成果,并展望未来通过基因工程等改良脂肪酸成分的研究。通过自然突变筛选和人工诱变等手段,高油酸含量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高油酸油菜和大豆品种已成功推向市场。通过基因工程与传统... 回顾近年来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改良的育种研究及成果,并展望未来通过基因工程等改良脂肪酸成分的研究。通过自然突变筛选和人工诱变等手段,高油酸含量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高油酸油菜和大豆品种已成功推向市场。通过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已创造了芥酸含量为70%以上的油菜种质。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得传统油料作物生产出含特殊脂肪酸的工业或能源用油脂成为可能。然而,对植物中脂肪酸代谢途径及其酶学活性调控的分子基础知识不足,仍然是制约油脂中脂肪酸成分调控的瓶颈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脂肪酸 油酸 芥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和SPOC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6
15
作者 尹良芬 罗朝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261-263,共3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利用MOOC、SPOC课堂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了系列改革。通过这些改革,培养学生获得、...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利用MOOC、SPOC课堂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了系列改革。通过这些改革,培养学生获得、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提供更多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为将来学生走入社会运用植保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解决生产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使人才培养能力及培养水平跃升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SPOC 农业植物病理学 实践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未成熟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余凤群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0-73,共4页
从供体植株状态、取样、分离和培养方法、胚状体发生和小植株形成、再生植株性状表现等方面研究芸薹属植物未成熟小孢子培养技术。这一技术与诱变、基因转化、原生质体融合、性状遗传研究、育种方法结合,广泛应用于遗传和育种实践中。
关键词 芸薹属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对传统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海燕 杨业华 王学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1-23,共3页
由于转基因作物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流动,从而大大拓宽了作物遗传改良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比较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的异同,旨在阐明转基因技术在解决传统农业存在问题的潜力。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传统农业 影响 生物技术 转基因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助剂对防治褐飞虱的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5 位作者 郑正安 王晶 邓颍骏 杨小林 王佐乾 张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橙皮精油(orange peel essential oil,OPE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卵磷脂及马来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4种助剂对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毒力...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橙皮精油(orange peel essential oil,OPE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卵磷脂及马来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4种助剂对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毒力的影响,筛选出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将其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桶混助剂。【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和连续浸液法评价印楝素及添加助剂OPEO、GABA、卵磷脂或DEM后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印楝素(20 mg a.i./L)及添加助剂处理后,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3种酶活性;测定添加助剂后对印楝素药液(40 mg a.i./L)与水稻叶片接触角的影响。【结果】稻苗浸渍法处理后96 h,添加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胃毒性毒力显著增强,增效比为1.512;连续浸液法处理后72 h,添加OPEO或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内吸性毒力显著增强,其增效比分别为1.486及1.560;添加OPEO或DEM分别使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GST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分别降低69.4%和65.5%;添加DEM使CarE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降低88.2%;添加OPEO或DEM后,印楝素药液液滴与水稻正面叶片的初始接触角从110°分别降至64.5°或67.9°。【结论】添加OPEO或DEM能明显提高印楝素对褐飞虱的毒力,提高印楝素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性。因此,将OPEO或DEM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的桶混助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桶混助剂 植物源农药 毒力 增效作用 解毒酶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早期阶段的“燎原星火”——以1975年至2000年公开的部分资料为依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9 位作者 胡亮亮 章家恩 吴文良 林文雄 曹林奎 曹凑贵 李萍萍 李凤民 王克林 骆世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生态学杂志》等多种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有关学术期刊网站及孔夫子旧书网,对1975—2000年期间,中国内地从事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单位)和学者、公开出版的部分著作名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领域(C03)与农业生态相关的立项项目、中国知网系统内中文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要素分析(发表年份、作者、所在单位、刊载期刊等)、被引次数及相关期刊创刊号特邀专论为依据的重要学术论文和学术论著题录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分析描述了早期阶段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及其变化过程。此外,本文还陈列和介绍了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至2000年期间组织和主办的十届全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情况以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发展。本文为关心和支持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了解20世纪最后25年里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大致概貌提供了一个粗略小结,也是对既往时代的认同、肯定和对现世同人的鼓励鞭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中国知网系统 科学事件 资料挖掘 数据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区柑桔溃疡病和柑桔全爪螨同治降本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吉敏 秦原原 +5 位作者 黄其椿 黄光耀 陆宇 韦丽荣 邓铁军 张宏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柑桔全爪螨(俗称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是广西沃柑生产上防控用药量最大的两种病虫害。为探索同时防治这两种病虫害的综合技术方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设计了99%矿物油乳油∶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1∶2... 柑桔全爪螨(俗称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是广西沃柑生产上防控用药量最大的两种病虫害。为探索同时防治这两种病虫害的综合技术方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设计了99%矿物油乳油∶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1∶2混配的“油铜锰方案”,并且3—7月在田间开展丰田FT-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人工喷雾、极目EA-30XP农业无人机常量飞防和推荐施药量减量30%飞防不同施药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采用“油锰铜方案”防治柑桔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时,常量飞防和减量飞防的防治效果不低于人工喷雾,有些时期甚至更好。“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对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7.71%,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8.57%。“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可实现“一高三减”的效果,即每小时10×667 m^(2)的高施药工效、减少用水量94%、减少人工成本33.33%和减少农药使用量37.5%。“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能有效解决广西沃柑产区柑桔溃疡病、柑桔红蜘蛛“一病一虫”施药难、防治效果差和防治成本高的难题,可在地势平坦的柑桔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柑桔溃疡病 柑桔全爪螨 降本增效 综合治理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