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变迁中农业衰退现象研究——以安徽省郎溪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农村社会,农村是中国的基石。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又要靠农业的持续发展。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巨大变革,农村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使得农业衰退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富裕、...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农村社会,农村是中国的基石。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又要靠农业的持续发展。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巨大变革,农村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使得农业衰退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衰退"的现象。因此必须立足农业本身,实现持久的"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农民富裕 农村繁荣 农业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我国农村金融垄断格局的新思考——以支持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为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燕 邹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破除我国农村金融垄断格局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的严重缺乏。发展民间金融,构建农村金融新格局是农村金融反垄断及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创新... 破除我国农村金融垄断格局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的严重缺乏。发展民间金融,构建农村金融新格局是农村金融反垄断及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垄断 现代农业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失衡与调适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帮扬 李攀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4-55,共2页
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还面临供需失衡、补贴方式单一、补贴范围较小等问题,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结构仍待完善。因此,必须从创新保险产品、优化财政补贴方式、发挥税收作用三个层面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调适。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保险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不对称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及经济法规制——基于经济人假设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燕 邓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5,共4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完善农村信息市场。然而,农业信息不对称巨大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法律规制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完善农村...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完善农村信息市场。然而,农业信息不对称巨大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法律规制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完善农村信息市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之处和重点之策,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研究我国农村信息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法规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息市场 现代农业 信息不对称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反垄断执法的省思与改进——基于对《反垄断法》第56条的再审视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隽思 段宏磊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5,共10页
《反垄断法》第56条规定了农业适用除外,这使我国农业领域罕见反垄断执法活动,但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经营者通过限制竞争行为推高了农产品价格、攫取了农业生产者利益,亟待规制。欧盟、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应... 《反垄断法》第56条规定了农业适用除外,这使我国农业领域罕见反垄断执法活动,但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经营者通过限制竞争行为推高了农产品价格、攫取了农业生产者利益,亟待规制。欧盟、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应当对农业适用除外制度进行限制性实施。因此,应当对《反垄断法》第56条进行限制解释,为农业反垄断执法创造空间:将"农业生产者"解释为实际从事农业生产并因此直接对农业生产的利益和风险承担后果的自然人;将"农村经济组织"解释为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组织;将"联合或者协同行为"解释为仅包含垄断协议,不包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 适用除外 限制解释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多元化语境下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以利益博弈为视角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虎 李长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44-152,共9页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利益机制理论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对立和冲突,由此产生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现象。我国既有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是建...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利益机制理论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对立和冲突,由此产生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现象。我国既有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是建立在一种单元化利益观主导基础上的政府主导型模式,这种模式存在忽略食品安全领域相关利益群体利益冲突和协调机制、淡化其利益产生和分配机制、缺乏利益表达和保障机制的局限,应当重构一种以多元利益观为导向的新型食品安全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利益机制 利益博弈 单元化利益观 多元化利益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的因应与完善--基于对《放贷人条件(草案)》的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燕 杜国宏 吴正刚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60,共4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生态失衡不断加剧,民间借贷活动异常活跃,农村民间金融法制化迎来一个契机。《放贷人条例》的择机出台将使民间借贷通过国家立法获得合法之身份,这不仅有利于打破金融垄断,构建有效竞争秩序;而且有利于规范农村...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生态失衡不断加剧,民间借贷活动异常活跃,农村民间金融法制化迎来一个契机。《放贷人条例》的择机出台将使民间借贷通过国家立法获得合法之身份,这不仅有利于打破金融垄断,构建有效竞争秩序;而且有利于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维护金融安全。本文以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变迁与现状考量作为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法律制度的因应与完善两个视角,全面分析了《放贷人条例(草案)》的相关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村民间金融 法律制度 放贷人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作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旭霞 余桢 《知识产权》 CSSCI 2007年第5期78-83,共6页
利益平衡通常被作为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作物已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转基因技术作物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利益平衡理论在协调各方利益时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利益平衡理论为支... 利益平衡通常被作为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作物已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转基因技术作物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利益平衡理论在协调各方利益时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利益平衡理论为支撑,分析转基因技术作物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农民利益保护间、知识产权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间、"强保护"国家利益与"弱保护"国家利益间存在的失衡,提出了确定以转基因技术作物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理性框定,以及知识产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利益的国际平衡协调的建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 利益平衡 转基因技术作物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社会性监管模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理性回归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长健 张锋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动态社会契约理论论证了三元社会结构的合法性,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可以有政府主体、市场主体供给,还可以有社会中间层主体供给。对以上三种供给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将理性回归到一... 动态社会契约理论论证了三元社会结构的合法性,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可以有政府主体、市场主体供给,还可以有社会中间层主体供给。对以上三种供给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将理性回归到一种社会性监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 动态社会契约论 社会性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社会的法文化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长健 伍文辉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13-114,共2页
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凡事以礼待人,存在着悠久的信用历史文化。然现代资本的高速运行,多样文化的国际融合,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信用社会逐渐被打破,信用危机已经显现,并且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建立。我们应从法文化的角度分析信用... 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凡事以礼待人,存在着悠久的信用历史文化。然现代资本的高速运行,多样文化的国际融合,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信用社会逐渐被打破,信用危机已经显现,并且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建立。我们应从法文化的角度分析信用社会,对其生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着手赋予其现代诠释,从隐性和显性两方面的社会秩序探讨信用社会的深层和表层因素和条件,以期提出相应的构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信用 法文化 信用思想 信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村并居”后的治理困境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长健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2-53,共2页
"迁村并居"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多数地区采用的直接转换方式已经表现出了诸多问题,急需从组织机构、职能设置、经费制度、人才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并针对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需求提供针对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 治理困境 城乡一体化建设 农民权益保护 转换方式 组织机构 职能设置 经费制度 人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