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微量元素镁肥对赣南脐橙施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丁俊 娄伟 +5 位作者 谭启玲 武松伟 严翔 杨云洪 张荣阳 胡承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针对我国柑橘园土壤交换性镁及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的问题,利用创制的含微量元素镁肥,以江西赣州脐橙为试验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含微量元素镁肥(MG1)、含微量元素钙镁肥(MG2)、速溶镁肥土壤施用(MG3S)、速溶镁肥叶... 针对我国柑橘园土壤交换性镁及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的问题,利用创制的含微量元素镁肥,以江西赣州脐橙为试验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含微量元素镁肥(MG1)、含微量元素钙镁肥(MG2)、速溶镁肥土壤施用(MG3S)、速溶镁肥叶面喷施(MG3F)对赣南脐橙产量、品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4种镁肥均可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其中MG1和MG2分别增产28.82%和24.76%,MG3S和MG3F分别增产18.78%和16.01%;施用镁肥可显著增加脐橙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改善果实品质,其中以MG2综合评分得分最高,即果实品质最佳;含微量元素镁肥明显提高果实养分积累,MG1和MG2的钙携出量分别显著提高32.12%和53.50%,镁携出量分别显著提高25.28%和29.90%,果实氮、硼、锌、钼养分积累量也显著增加。结果表明,施用镁肥对赣南脐橙有显著的增产提质效果,含微量元素镁肥、钙镁肥能明显改善树体钙、镁及硼、锌、钼营养状况,增产提质效果最好;速溶镁肥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微量元素镁肥 赣南脐橙 果实产量 品质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被子植物叶片离子组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梓良 王雅洁 石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6,共9页
为明确被子植物的离子组及其与植物种类的关系,以及不同科被子植物叶片离子组组成的差异与联系,本研究对《狮山兰芷》中收录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园种植的被子植物进行系统分类,从中筛选出102种被子植物,测定叶片中氮(N)、磷(P)、钾(K)、钙(... 为明确被子植物的离子组及其与植物种类的关系,以及不同科被子植物叶片离子组组成的差异与联系,本研究对《狮山兰芷》中收录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园种植的被子植物进行系统分类,从中筛选出102种被子植物,测定叶片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和镍(Ni)等13种矿质元素的浓度,建立这些植物离子组指纹图谱并分析这些植物的离子组成分及其与植物种类的关系。结果显示,叶片中N、K和Ca 3种元素含量最高,P、Mg和S其次,微量元素含量最低。其中,豆目植物叶片N含量较高,石竹目植物叶片中P和K含量较高,7种微量元素含量在这102种被子植物叶片中也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每种元素都至少与其他4种矿质营养元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Ca分别与Mg和B,N、P和K三者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Zn与Ca、Mg,P和M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同一科植物的叶片离子组相似,不同科植物叶片离子组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a、N、K、S、Mg、P这6种矿质元素在不同科植物离子组的变异中具有较大的贡献率。以上结果表明,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叶片离子组相互关联,同一科的植物叶片离子组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我们或许能通过植物叶片离子组对植物进行种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离子组 系统分类 狮子山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量元素肥对雪茄烟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春雷 饶雄飞 +3 位作者 张艳梅 王斌斌 李小坤 廖世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9-13,共5页
以雪茄品种楚雪26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对雪茄烟叶产量、产值、等级结构及表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肥可以提高烟叶总产量,其中以施用Zn肥的产量最高,达到1 716.40 kg/hm^(2);施用中... 以雪茄品种楚雪26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对雪茄烟叶产量、产值、等级结构及表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肥可以提高烟叶总产量,其中以施用Zn肥的产量最高,达到1 716.40 kg/hm^(2);施用中微量元素肥通过提高中上部烟叶茄衣、茄套产量,改善烟叶等级结构,从而提高产值,以施用B肥的处理茄衣比例及产值最高,分别达到21.36%和16.71万元/hm^(2);施用中微量元素肥可调节烟叶表观质量及烟叶化学协调性,但并无显著性提升。因此,在丹江口烟区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有利于雪茄烟生长,其中以B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微量元素肥 雪茄烟叶 产量 产值 等级结构 表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际微生物及其对施肥响应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毅 陈航航 +6 位作者 张洋洋 廖世鹏 陆志峰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1032,共16页
叶际微生物(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是定殖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生态角色。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以... 叶际微生物(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是定殖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生态角色。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以“叶际微生物”和“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为主题词,分别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2000年1月至2023年6月发表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93篇,外文文献498篇。研究发现,植物病害防控和生物防治相关研究呈现高共现强度和持续性研究热度,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此外,土壤微生物、根际微生物与叶际微生物间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已有研究表明,叶际微生物不仅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固氮作用,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其定殖过程受到宿主因素(如植株形态、物质组分)和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的双重调控。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施肥作为关键栽培管理措施,显著改变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微环境,是影响作物叶际微生物群落构建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肥料种类、用量及施用方式对作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出通过优化施肥策略调控叶片形态以定向塑造叶际微生物群落,以及通过施肥维持“叶际稳态”实现植物健康的新思路。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方向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矿质养分对叶际微生物的调控机制;2)施肥驱动下微生物在土壤-植物连续体的传播规律;3)有机肥施用引发的叶际生物安全风险评估;4)具有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的叶际微生物资源挖掘。这些研究将为深入理解叶际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微生物 植物营养 文献计量学 施肥 叶际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王彬 杨丞 +1 位作者 吴朋浩 李小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5,共7页
采用ET_(0) Calculator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水稻需水量,分析近41年种植区域、季型和种植时期对水稻需水量的影响,比较影响需水量气候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水稻的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水稻需水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全... 采用ET_(0) Calculator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水稻需水量,分析近41年种植区域、季型和种植时期对水稻需水量的影响,比较影响需水量气候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水稻的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水稻需水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生育期需水总量变异性较大,最小值为4 057.0 t/hm^(2),最大值为9 788.0 t/hm^(2),平均值为6 621.0t/hm^(2)。日均需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灌浆期和黄熟期的日均需水量分别为50.0、63.0、75.0、64.0和37.0 t/(hm^(2)·d)。水稻种植区域、季型、种植时期等因素对需水量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 161.0~6 111.0 t/hm^(2)、8 845.0~9 788.0 t/hm^(2)、5 211.0~9 591.0 t/hm^(2)、4 057.0~5 676.0 t/hm^(2)、7 658.0~8 347.0 t/hm^(2);早稻、晚稻和单季稻需水量分别为5 211.0~5 891.0 t/hm^(2)、6 074.0~6 990.0 t/hm^(2)和8 428.0~9 545.0 t/hm^(2);随种植时间的推移水稻需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影响水稻需水量的气候因素中,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日照时数、最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和风速的相对重要性占比分别为25.5%、22.9%、22.6%、20.9%、4.9%、1.7%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需水量 气候 ET_(0)Calcu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地区两种典型菜地土壤中氮素的矿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长盛 胡承孝 黄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的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规律和矿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棕壤和潮土氮素的矿化以硝态氮量较多,铵态氮较少。两种土壤的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培... 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的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规律和矿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棕壤和潮土氮素的矿化以硝态氮量较多,铵态氮较少。两种土壤的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培养13周以后黄棕壤的矿化速率为N 0.13 mg/(kg.d),潮土为N 0.32 mg/(kg.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黄棕壤和潮土的累计氮矿化量缓慢增长。培养结束时黄棕壤矿化量为N 68.65 mg/kg,潮土矿化量为N 109.37 mg/kg,分别占土壤全氮量的24.52%和21.45%。黄棕壤和潮土氮素的矿化势分别为N 74.63 mg/kg和123.45 mg/kg,分别占土壤全氮量的26.65%和2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土壤 氮素矿化 矿化速率和矿化量 黄棕壤 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钼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贾琳 刘春奎 +7 位作者 胡承孝 李紫琳 刘红恩 秦世玉 张博莹 孙学成 李科都 赵祯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0,共8页
钼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影响小麦的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等。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壤中钼含量及其有效性,施钼对小麦生理代谢、钼的吸收分配、吸收效率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施钼对小麦生长发... 钼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影响小麦的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等。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壤中钼含量及其有效性,施钼对小麦生理代谢、钼的吸收分配、吸收效率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施钼对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和品质及其抗逆性影响等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开展小麦钼营养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营养 小麦 生长发育 生理代谢 抗逆性 钼转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土壤改良与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金业 程昊 +3 位作者 梁晓敏 陈祎霖 武松伟 胡承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71-7884,共14页
土壤酸化已成为全球农业系统中最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之一。综述了土壤酸化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及过程,土壤酸化对土壤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影响;比较了有机、无机、生物和复合改良剂改良土壤酸性、培育基础肥力和增加有机碳库的优缺点。基... 土壤酸化已成为全球农业系统中最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之一。综述了土壤酸化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及过程,土壤酸化对土壤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影响;比较了有机、无机、生物和复合改良剂改良土壤酸性、培育基础肥力和增加有机碳库的优缺点。基于此,为推进土壤酸性改良、基础肥力培育与有机碳库协同提升,经过总结分析提出:(1)建立土壤酸性与碱酸离子组成关系的量化模型,构建土壤酸性-基础肥力-有机碳库相互作用机制模型,形成以“离子平衡”和“多功能协同”改良酸性土壤的理论框架;(2)基于酸碱离子平衡的土壤酸性分级指标、土壤-作物系统酸碱离子平衡计量方法,明确土壤酸碱离子平衡、养分离子活化、含碳组分稳固的协同路径和降酸、培肥、固碳、减污协同提升的土壤功能技术,构建化肥配施无机改良剂的离子平衡精准改良土壤酸性技术体系和有机-无机-生物联合的多功能协同提升绿色改良酸性土壤技术体系。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酸化过程 有机碳封存 土壤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9
作者 吴朋浩 戴志刚 +1 位作者 巩细民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238,共8页
肥料深施是科学施肥方式的一种,是相对于表施或浅施等施肥方式而提出的,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集农业机械、专用肥料、配套农艺于一体的集成新技术,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综述了... 肥料深施是科学施肥方式的一种,是相对于表施或浅施等施肥方式而提出的,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集农业机械、专用肥料、配套农艺于一体的集成新技术,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综述了国内外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发展历程、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和专用肥料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该技术对水稻产量、稻田环境、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的影响;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持续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深施肥 水稻产量 肥料利用率 环境友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烟楚雪10号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10
作者 周浩远 饶雄飞 +3 位作者 李小坤 杨丞 杨春雷 廖世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探究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楚雪10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且雪茄... 为探究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楚雪10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且雪茄烟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雪茄烟单位面积产量,而磷、钾对雪茄烟产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雪茄烟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低磷、中钾水平利于氮肥效果的发挥,中氮、低钾水平利于磷肥效果的发挥,中磷、低氮水平利于钾肥效果的发挥;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得出最大产量下的施肥量为纯N 180 kg/hm^(2)、P2O560 kg/hm^(2)、K2O 360 kg/hm^(2)。说明适当控制氮肥和钾肥施用量,增加磷肥施用量,同时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雪茄烟产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楚雪10号 农艺性状 产量 互作效应 肥料效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瑞峰 丛日环 +6 位作者 徐志宇 孙元丰 李晓阳 戴志刚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9,共10页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152篇,筛选数据676组,整合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措施(还田量、还田方式、还田深度、还田年限)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产量及其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使作物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秸秆还田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对提升水稻产量效果最佳。秸秆还田深度在0~10 cm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还田方式是影响玉米和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秸秆间接还田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23.1%和小麦产量13.9%。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和还田方式是造成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养分提高的主要因素,还田年限>10 a、还田量>9 000 kg/hm^(2)条件下,翻压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还田年限和还田量的增加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pH值保持稳定。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8.2%,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间接还田和翻压还田深度>10~20 c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不还田显著提高10.4%、15.4%和16.9%(P<0.05)。因此,秸秆还田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还田方式和还田深度等技术因素影响。合理的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实现增产培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还田 还田量 还田方式 还田深度 还田年限 作物产量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脐橙叶片黄化及施硼效应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姜存仓 王运华 +4 位作者 刘桂东 夏颖 彭抒昂 钟八莲 曾庆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661,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设施硼(Na_2B_4O_7·10H_2O 15 g/plant)和不施硼2个处理,探讨赣南纽荷尔脐橙的叶片黄化、落果及其施用硼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硼明显改善了脐橙的生长发育和硼营养状况,和不施硼的对照比较,叶片数增加39.8%,老叶黄... 采用田间试验,设施硼(Na_2B_4O_7·10H_2O 15 g/plant)和不施硼2个处理,探讨赣南纽荷尔脐橙的叶片黄化、落果及其施用硼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硼明显改善了脐橙的生长发育和硼营养状况,和不施硼的对照比较,叶片数增加39.8%,老叶黄化叶片数由12.9%下降到3.2%;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分别增加10.5%和11.9%,增产达23.3%,经济效益较好。脐橙在果实膨大期需硼量占90%以上,施硼后脐橙植株硼、镁含量和硼吸收量显著提高,并且植株各器官的硼分配比例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叶片黄化 落果 硼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蔬菜地与裸地氧化亚氮排放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邱炜红 刘金山 +2 位作者 胡承孝 谭启玲 孙学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82-2985,共4页
采用大型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种植蔬菜地与未种植蔬菜裸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但未种植蔬菜的裸地土壤N2O排放量远大于种植蔬菜地的土壤N2O排放量,裸地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93μg.m-2.h-1,而种植蔬菜后土壤... 采用大型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种植蔬菜地与未种植蔬菜裸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但未种植蔬菜的裸地土壤N2O排放量远大于种植蔬菜地的土壤N2O排放量,裸地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93μg.m-2.h-1,而种植蔬菜后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减少至60μg.m-2.h-1;相应地,裸地的N2O排放总量也要远高于种植蔬菜地的N2O排放总量。同时,低施氮量(N1,500 kg.hm-2)下裸地的N2O排放量要比高施氮量(N2,750 kg.hm-2)且种植蔬菜时裸地的N2O排放量大,如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试验期间,N1处理下裸地总N2O-N排放量为9.54 kg.hm-2,而N2处理(种植蔬菜)下总N2O-N排放量仅为4.21 kg.hm-2。此外,未种植蔬菜时裸地土壤N2O排放系数远大于种植蔬菜时,如N1种植蔬菜时为0.39%,但未种植蔬菜的裸地土壤排放系数为1.76%。研究说明种植作物与否对土壤N2O排放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估算农田土壤N2O排放温室气体量时,需考虑裸地的贡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裸地 蔬菜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硼胁迫对根系调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董肖昌 姜存仓 +3 位作者 刘桂东 刘磊超 吴礼树 彭抒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硼作为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根系是植物地下的营养器官,决定着地上部及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植物根系方面硼素营养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低硼胁迫下植物调控... 硼作为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根系是植物地下的营养器官,决定着地上部及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植物根系方面硼素营养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低硼胁迫下植物调控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机制,以及硼对根系细胞壁结构的形成及稳定、豆科植物根瘤的生长发育及根瘤菌的固氮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应加强硼元素在植物根系方面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长 养分吸收 细胞壁 根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烤烟生长、化学指标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韩丹 熊双莲 +4 位作者 许自成 涂书新 邵惠芳 黄五星 郝三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72-2079,共8页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硒(Se)对植物生长、化学指标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对烤烟生长、化学指标及烤烟根、茎、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Mn、Zn、Cu累积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硒(Se)对植物生长、化学指标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对烤烟生长、化学指标及烤烟根、茎、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Mn、Zn、Cu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亚硒酸钠)4.4 mg·kg-1时,烟叶中烟碱、蛋白和还原糖等含量处于最适范围,根、茎、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Mn、Zn、Cu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低硒处理(Se≤4.4 mg·kg-1)显著提高了烤烟各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对N、K、Ca、Mg、Mn的影响最为显著,从而促进了烤烟的生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而高硒处理(Se≥11.1 mg·kg-1)则降低了烤烟各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对N、P、K的影响最显著,从而抑制了烤烟的生长。土壤中不同硒浓度通过调控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化学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指导富硒烟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长 化学指标 矿质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水分对华中地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赵长盛 胡承孝 +1 位作者 孙学成 黄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1-866,共6页
为研究华中地区菜地土壤的矿化特征和矿化规律,拟定菜地土壤合理的氮肥施用量,本文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温度、水分对菜地土壤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的矿化速率和氨... 为研究华中地区菜地土壤的矿化特征和矿化规律,拟定菜地土壤合理的氮肥施用量,本文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温度、水分对菜地土壤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的矿化速率和氨化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硝化速率在15%和2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3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潮土矿化速率在1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25%和3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硝化速率在15%和3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氨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黄棕壤的矿化量在含水量为25%、温度35℃时高达34.9 mg.kg 1;潮土的矿化量在含水量为25%、温度为25℃时最高,为63.9mg.kg 1。不同温度下潮土矿化量均大于黄棕壤。黄棕壤的氨化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硝化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矿化速率则在含水量25%时最大。潮土的氨化、硝化和矿化作用随水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还发现,25%的含水量是黄棕壤微生物活性的水分临界点,潮土的水分临界点不明显。通过对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与水分含量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模拟发现,黄棕壤模拟效果好于潮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黄棕壤 矿化速率 硝化速率 氨化速率 含水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氮高效的生理与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丁广大 王改丽 +3 位作者 叶祥盛 李权 石磊 徐芳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油菜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氮肥利用率低。不同油菜品种的氮效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与氮低效基因型油菜相比,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在氮的吸收、转运、代谢、光合作用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油菜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氮肥利用率低。不同油菜品种的氮效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与氮低效基因型油菜相比,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在氮的吸收、转运、代谢、光合作用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参与上述过程的基因包括硝酸根转运基因(NRT)、铵离子转运基因(AMT)、编码植物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以及其他基因等的表达水平也受到氮水平的显著影响,并在氮高、低效基因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氮高效的生理与分子遗传基础等方面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甘蓝型油菜氮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氮效率 基因型差异 生理基础 分子遗传机制 转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磷转运子PHT1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董旭 王雪 +3 位作者 石磊 蔡红梅 徐芳森 丁广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9-810,共12页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PHT1磷转运蛋白家族在植物磷吸收、运转及再利用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迄今已在多种高等植物中相继分离出大量PHT1家族基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PHT1家族的主要研究进展,...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PHT1磷转运蛋白家族在植物磷吸收、运转及再利用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迄今已在多种高等植物中相继分离出大量PHT1家族基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PHT1家族的主要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植物PHT1家族的表达模式、功能及可能的调控途径。【主要进展】植物PHT1家族属于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超家族,不同物种PHT1家族蛋白的结构非常保守,通常具有12个亲脂跨膜结构域,形成"6螺旋–亲水大环–6螺旋"式的结构镶嵌于质膜当中。同时,该家族具有H_2PO_4~–/nH^+共运子、糖转运子和MFS通用转运子等特征结构域和一段保守的氨基酸特征序列GGDYPLSATIMSE。一般情况,植物PHT1家族基因吸收转运1个无机磷需要2~4个质子协同进入质膜,并伴随膜电位的变化。植物PHT1家族的磷转运特性差异较大,其动力学参数Km值差别较大。高等植物PHT1家族成员众多。在拟南芥、水稻、大豆、茄科植物及其他物种中的研究发现,PHT1家族各成员间的时空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多数成员受低磷信号调控且主要在根部表达,少部分成员在除根以外的其他器官中表达,并行使相应的磷转运功能。已有研究表明,植物PHT1家族基因的转录水平受到多因素的调控,例如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磷浓度,转录因子如MYB家族、WRKY家族以及ZAT6等基因能与PHT1家族基因启动子区的特殊调控元件如MYCS元件、P1BS元件及W-box元件等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此外,部分PHT1家族基因的转录水平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调控。除了转录水平的调控,关于植物PHT1家族转录后水平的调控途径同样取得了较大进展。PHF1基因、含SPX结构域的蛋白家族、MicroRNA、蛋白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染色质修饰及其他等一系列调控途径均参与到PHT1家族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及信号转导。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乙烯和细胞分裂素等也参与这一调控过程。【建议与展望】植物对磷吸收利用的分子调控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十分复杂,因此,培育磷高效利用基因型作物任重而道远。关于植物PHT1家族基因的研究已从模式植物向作物及其他高等植物中扩展,然而对该家族蛋白的生化及结构生物学等研究还待进一步深入。同时,对于一些基因组较复杂的多倍体物种如甘蓝型油菜、小麦、大麦及棉花等,仍有待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磷转运 PHT1家族 转录调控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小坤 王素萍 +3 位作者 鲁剑巍 李志坚 刘波 邹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采用两点大田试验研究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对油菜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可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株高、茎粗、分枝数、SPAD值和单株干物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采用两点大田试验研究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对油菜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可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株高、茎粗、分枝数、SPAD值和单株干物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最大增幅分别为30.1%、72.7%、162.2%、31.0%和130.1%。菜籽产量与专用肥施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合理施用专用肥显著增加菜籽产量。施肥影响菜籽产量的构成因素主要为分枝数和角果数的增加。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施用量为1 125kg/hm2,两试验点N、P2O5和K2O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7.0%、33.5%和75.6%。根据试验结果推算出菜籽的目标产量为2 700~3 000kg/hm2时,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适宜用量为1 200~1 27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专用肥 多元 长效 控释肥 肥料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油稻轮作系统作物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王崇铭 陆志峰 +7 位作者 闫金垚 宋毅 王昆昆 方娅婷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鲁剑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8,共12页
油菜-水稻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水旱轮作模式,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磷肥是油稻种植的常用技术,为探究磷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利用2016—2023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展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油菜-水稻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水旱轮作模式,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磷肥是油稻种植的常用技术,为探究磷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利用2016—2023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展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0、45、90、135和180 kg P_(2)O_(5) hm^(-2)共5个磷肥用量处理),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系统能值及其生产力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磷均显著提高油菜和水稻产量,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水稻,油菜增产2.3~12.5倍,在磷肥用量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主要通过增加单株角果数水平提高产量,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水稻增产4.4%~17.1%,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通过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油菜和水稻地上部磷素积累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油菜地上部积累量增加5.0~11.8倍,水稻增加22.9%~46.2%,轮作周年增加50.2%~118.8%,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磷肥回收利用率(PRE)在磷肥用量45~90 kg hm^(-2),水稻在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继续增加磷肥用量PRE下降。施磷显著提高油菜产量稳定性,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产量稳定性与磷素积累量、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整体产量与磷素积累量稳定性水平高于油菜,磷肥投入对其无显著影响。施磷可显著提高系统周年能值产量和稳定性,磷肥用量分别在油菜季90 kg hm^(-2)和水稻季45~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使系统在稳产的基础上达成高产的目标。综上所述,当油菜季磷肥用量为90 kg hm^(-2)、水稻季磷肥用量为45 kg hm^(-2)时可在保证系统能值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是油稻轮作系统磷肥最佳推荐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产量 磷素积累量 产量稳定性 系统生产力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