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内酰胺类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及耐药性的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超群 陈佳莉 +4 位作者 周萱仪 吴雪 汪津丞 黄安雄 郝海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4-3245,共12页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针对保育仔猪的一种全身多发性的传染病,对猪场的危害极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常用于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因此...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针对保育仔猪的一种全身多发性的传染病,对猪场的危害极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常用于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因此有必要了解副猪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本研究参考CLSI-VET和VETCAST中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方法,汇总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1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敏结果,建立β-内酰胺类药物的流行病学临界值。结果显示,头孢克洛、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头孢噻呋、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流行病学折点值分别为16、0.5、0.125、0.03125、0.5、32、0.25、1、0.5、1、2、8、0.25、0.0625μg·mL-1,可以得出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在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和EUCAST(The 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缺乏敏感性评判标准的情况下,本研究可以直观地识别非野生型菌株的出现,有利于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和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Β-内酰胺类药物 流行病学临界值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食品中全氟烷基物质的残留现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玉珠 李建宇 +2 位作者 武梦茹 杨玉娟 陈冬梅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29-33,共5页
全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具有疏水疏油特性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易富集,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关于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饮食是人体全氟烷基物质暴露的主要途径,了解动物性食品中全氟烷基物质的... 全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具有疏水疏油特性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易富集,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关于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饮食是人体全氟烷基物质暴露的主要途径,了解动物性食品中全氟烷基物质的污染水平和残留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对全氟烷基物质的危害、污染途径以及残留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拟深化对全氟烷基物质的了解,对开发复杂基质中多种化合物及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物质 动物性食品 残留分析 溯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文瑾 徐向月 +6 位作者 毛倩 安博宇 霍美霞 王涵宇 陶燕飞 刘振利 黄玲利 《中国兽药杂志》 2020年第8期26-33,共8页
建立了土壤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土壤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试剂为丙酮和水,再与二氯甲烷进行液-液萃取净化杂质。Agilent SB-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溶液(0... 建立了土壤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土壤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试剂为丙酮和水,再与二氯甲烷进行液-液萃取净化杂质。Agilent SB-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溶液(0.01 mol/L,含0.005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pH=4.4)和乙腈(V∶V=65∶35)。在0.025~5 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达0.999,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检测限分别为0.01、0.015 mg/kg,定量限分别为0.045、0.05 mg/kg。三种土壤中添加浓度为0.05、0.1、0.2 mg/kg时,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标准工作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0.16%~99.37%、67.63%~96.86%,日内变异系数均≤7.83%,日间变异系数均≤10.52%。该方法高效快速,操作简单,成本低,可用于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土壤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加和模型与独立作用模型在化学混合物联合毒性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小庆 郭璞 +3 位作者 王晓静 谢长清 韩崇 王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4,共4页
环境中污染物的组分十分复杂,仅仅研究污染物单一组分的毒性不能完全反映环境中污染物所致风险。因此,需要选择相关模型对两种或者多种组分引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相互作用(interaction,IAI)模型、浓度加和(... 环境中污染物的组分十分复杂,仅仅研究污染物单一组分的毒性不能完全反映环境中污染物所致风险。因此,需要选择相关模型对两种或者多种组分引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相互作用(interaction,IAI)模型、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ddition,IA)模型、两阶段预测(two stage prediction,TSP)模型等,其中CA模型和IA模型应用较为广泛。论文综述了CA、IA、TSP模型(由CA和IA模型发展而来)的基本原理、评价标准及其在农药、化学混合物、金属混合物等在联合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并对该类模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药物之间联合应用等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性 浓度加和模型 独立作用模型 两阶段预测模型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