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变化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和学科交叉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曾晨 周詹杭 +2 位作者 柯新利 刘文平 王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给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议题,面向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地理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方法和工具,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给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议题,面向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地理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方法和工具,系统梳理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行动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随后基于该议题的学科交叉性、知识综合性和科学前沿性,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农业资源开发和利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体系、农业生态安全格局和发展模式转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5个方面的交叉研究内容。最后在“地球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下,从全球气候治理、农食系统转型、城乡气候韧性、智慧农林系统、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等交叉研究方向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交叉研究体系进行前瞻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侵蚀的社会经济空间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分析
2
作者 栗珂珂 周詹杭 王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8,共10页
土壤侵蚀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壤侵蚀的驱动作用,但关于两者之间空间非平稳关系的探讨和影响因素作用尺度差异... 土壤侵蚀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壤侵蚀的驱动作用,但关于两者之间空间非平稳关系的探讨和影响因素作用尺度差异性的关注仍存在不足。为探究社会经济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复杂驱动机制,以中国34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为参考年,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揭示中国各地级市土壤侵蚀的空间异质性,并探索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各地级市土壤侵蚀速率的空间驱动作用及因素间的作用尺度差异。研究显示:中国各地级市土壤侵蚀速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侵蚀热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以及黄土高原;与基于全局回归的模型及传统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MGWR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变量对土壤侵蚀速率的解释程度,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87;从驱动因素来看,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外,各驱动因素对中国各地级市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方向会随着空间位置变化产生结构性差异;平均而言,人口密度是对中国各地级市土壤侵蚀速率贡献最大的因素;中国地级市土壤侵蚀速率在西部地区更容易受到复种指数的影响,在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壤侵蚀速率的驱动机制更为复杂,不同驱动因素作用的空间尺度差异更明显。研究表明,决策者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以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预报 RUSLE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社会经济因素 空间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空间外溢性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国土开发强度的影响机制
3
作者 王鹏瑞 曾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9,共9页
我国行政区和经济区的空间非整合效应一直存在,近年来行政区划作为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为解决跨区域空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探究国土开发强度的时空变化、空... 我国行政区和经济区的空间非整合效应一直存在,近年来行政区划作为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为解决跨区域空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探究国土开发强度的时空变化、空间外溢效应和驱动机制,并将不同类型的县级行政单元之间的邻接关系嵌入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索不同空间邻接情景下的行政空间外溢性对国土开发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行政单元的国土开发强度差异较大,国土开发强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异,空间集聚态势显著。从空间维度看,京津冀城市群国土开发强度整体呈显著上升态势,但“东南高、西北低”的整体空间格局尚未打破。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人均GDP对国土开发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国土开发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直接的空间外溢效应明显。2010—2019年,不同邻接关系的行政空间外溢性不同,不同类型县级行政单元邻接情景的空间外溢性有所增强。研究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国土开发强度的行政空间外溢效应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国土开发强度 行政空间外溢性 行政区划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吕天宇 曾晨 岳文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3,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双碳”目标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互馈关系,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的内涵特征、机理和路径,为“双碳”目标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的优化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剖析“双碳”目标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互馈关系,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的内涵特征、机理和路径,为“双碳”目标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的优化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双碳”目标赋予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的新时代生态要义,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赋能“双碳”目标的实现,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互馈关系。(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系统内涵体现为通过培育多元主体低碳理念,在低碳化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优化国土空间碳源/碳汇格局,推动产业活动低碳转型。(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过程形成了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外缘—内核式”复杂系统,“社会—经济—生态”外缘系统发挥支撑和约束作用,内核系统实现“人—地—业”的协同发展,外缘内核之间双轮耦合,系统推进。(4)最后通过强化“双碳”目标在“社会—经济—生态”外缘系统中的约束作用,构建“人—地—业”内核系统的减排增汇实施路径。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减排增汇路径探索是响应“双碳”目标的时代所趋,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统筹推进,破解乡村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压力,助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减排增汇 双碳 外缘—内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本土化转译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淞博 宋子亮 +2 位作者 陈帅朋 梁梦茵 刘文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4,共12页
为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全球准则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本土化,结合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要求,对NbS全球准则28项细则进行了本土化转译,构建并提出了28项本土化指标,并以湖北当阳市玉泉街道办... 为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全球准则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本土化,结合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要求,对NbS全球准则28项细则进行了本土化转译,构建并提出了28项本土化指标,并以湖北当阳市玉泉街道办事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显示,该项目在基于尺度的设计、包容性治理、经济可行性、适应性管理等方面表现优秀,在社会挑战识别、生物多样性净效益、主流化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表现良好,而在权衡机制方面则表现薄弱。结果表明,所构建的28项本土化评估指标量化方法简便,可作为决策者和从业者开展NbS本土化自评估的一套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本土化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晨 林楚璇 黄文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213,共12页
以山东省为例,基于大数据平台抓取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并进行精炼文本分析;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法,分析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构建政策量化模型,评价2007-2017年期间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山东省城... 以山东省为例,基于大数据平台抓取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并进行精炼文本分析;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法,分析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构建政策量化模型,评价2007-2017年期间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政策目标强度较高,整体政策力度相对较低,与集约用地紧密相关的政策不多;城乡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心发达地区的集约度水平整体较高,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整体较低;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政策力度和政策紧密度这两个维度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贡献显著高于政策目标强度。建议全面提高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的权威性和目标的明确性,合理配置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土地市场活力,增强各地区政策执行工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政策量化 政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与特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常铭鑫 曾晨 +1 位作者 解鹏 刘述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5,共12页
为寻求国土空间最优碳减排路径,实现低碳绿色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采用线性规划与Markov模型,形成不同情景下武汉市2035年土地利用结构,将空间自相关效应融入到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不同用地结构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为寻求国土空间最优碳减排路径,实现低碳绿色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采用线性规划与Markov模型,形成不同情景下武汉市2035年土地利用结构,将空间自相关效应融入到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不同用地结构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分析未来不同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下的碳排放,提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明显变动,总碳排放量分别增加8.25%和29.06%;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速放缓,林地明显增加,总碳排放量增加5.46%。从空间形态上来看,自然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围绕中心城区向外扩张态势明显,远城区零散建设用地逐步合并;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受限,远城区林地增加明显,多生态绿楔和生态廊道的全域生态框架逐步成型。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均能表现不同发展策略对武汉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优先情景碳排放情况不容乐观,融入低碳理念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能够在实现绿色减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国土空间优化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