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心杉育种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文宇 舒文波 +2 位作者 黄开勇 陈琴 戴渺鸿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35-239,共5页
红心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杉木自然类型,因其木质部心材呈红褐色而得名。归纳国内红心杉的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育种及繁殖主要研究技术,选育出稳定且高产的红心杉优良品系并推广应用,对促进杉木产业发展具有重... 红心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杉木自然类型,因其木质部心材呈红褐色而得名。归纳国内红心杉的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育种及繁殖主要研究技术,选育出稳定且高产的红心杉优良品系并推广应用,对促进杉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心杉种质资源以江西种源和广西种源为主,育种主要使用杂交和无性系选育技术,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所使用分子标记主要为SSR标记,繁殖技术方面播种繁殖最为常用,无性繁殖中扦插繁殖研究较少。未来可致力于常规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开展多育种形式和多性状的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杉 育种 繁殖技术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荔枝资源叶片结构及炭疽菌侵染后生理响应差异
2
作者 吴佶 曹学仁 +4 位作者 张蕾 林祺英 李焕苓 李芳 王家保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526,共9页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差异,通过氯仿浸提法测定HK5和NM5H叶片的蜡质含量。采用炭疽菌菌饼法接种HK5和NM5H的叶片作为处理组,接种PDA培养基为对照,对接种后0、6、24 h(hours post inoculation,hpi)的HK5和NM5H叶片的发病情况使用苯胺蓝染色法染色后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化学测定方法对叶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几丁质酶(chitin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漆酶(laccase,Lac)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HK5和NM5H叶片结构基本一致,NM5H的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极显著大于HK5,HK5叶片中蜡质含量显著高于NM5H。HK5和NM5H接种后的叶片病斑在24 hpi出现差异。接种炭疽菌后,HK5叶片的PAL酶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的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NM5H叶片中,PPO和Lac的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酶活性在24 hpi显著上升;两份资源叶片的Lac酶活性在6 hpi极显著上升,几丁质酶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结论】荔枝叶片的蜡质含量、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能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PAL、POD、几丁质酶和Lac在抵抗炭疽病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炭疽病 叶片结构 生理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5蛋白与NbWRKY1的互作研究
3
作者 高玉洁 任秋婷 +6 位作者 张永乐 张樾 张红艺 邓惠方 王先洪 洪霓 王国平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2,共8页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CLSaV)P5蛋白是沉默抑制子和致病因子,探究NbWRKY1对PCLSaV 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为解析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和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NbWRKY1与P5的...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CLSaV)P5蛋白是沉默抑制子和致病因子,探究NbWRKY1对PCLSaV 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为解析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和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NbWRKY1与P5的互作关系,同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表达分析和绿色荧光蛋白RNA沉默诱导研究NbWRKY1对P5的生物学影响。【结果】NbWKY1与P5互作且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并在细胞核内形成均匀的核体颗粒,不包含核仁,与NbWRKY1在本氏烟细胞内的分布特点相似。同时P5还可诱导NbWRKY1基因上调表达,2 d时NbWRKY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4.2倍,至4 d时表达量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发现NbWRKY1在野生型本氏烟植株中沉默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14 d时沉默效率最高。且NbWRKY1沉默植株表型与野生型植株相似。NbWRKY1沉默植株叶片上P5引起的细胞坏死程度明显比野生型植株叶片坏死程度减轻,由此判定当该基因下调表达时,能有效缓解由PCLSaV P5所引发的细胞坏死现象。检测NbWRKY1和P5的RNA沉默抑制活性,发现NbWRKY1具备直接抑制RNA沉默的能力,且P5与NbWRKY1的RNA沉默抑制能力存在叠加效应,当两种蛋白的沉默抑制活性叠加后,表现出比P5蛋白更强的RNA沉默抑制活性。【结论】本研究发现NbWRKY1可与P5互作,且NbWRKY1既可直接抑制RNA沉默,其下调表达后也可减轻PCLSaV P5引起的细胞坏死反应,同时NbWRKY1与PCLSaV P5的RNA沉默抑制活性存在叠加效应。研究结果为解析PCLSaV编码的P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 特异蛋白P5 NbWRKY1 蛋白互作 RNA沉默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香叶植物挥发物比较及玫瑰精油香气模拟研究
4
作者 彭天花 游惠婉 +3 位作者 孙淑婉 李亚军 饶羽菲 宁国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为探究通过香叶植物混合模拟获得玫瑰精油香气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取蔷薇科、禾本科、唇形科、山茶科和芸香科等9个科11种香叶植物,对其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1种植物材料... 为探究通过香叶植物混合模拟获得玫瑰精油香气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取蔷薇科、禾本科、唇形科、山茶科和芸香科等9个科11种香叶植物,对其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1种植物材料中共有主要挥发性物质78种,其中萜烯类39种,脂肪酸衍生物类23种,苯环/苯丙素类化合物16种;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以玫瑰精油香气为模拟对象,确定香叶植物混合质量比例,迷迭香、鄂茶10号、柠檬桉和香叶天竺葵以质量比31∶7∶11∶1进行混合。结果表明:萜烯类化合物是香叶植物的主要挥发物类型,其次是脂肪酸衍生物类和苯环/苯丙素类化合物;混合模拟叶片组最终模拟获得与玫瑰精油香气相似的混合香气,主要成分为香茅醇、香叶醇、芳樟醇和石竹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植物 玫瑰精油 挥发性物质 HS-SPME-GC-MS MATLAB 香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对郁金香花香挥发物的影响
5
作者 陈雨馨 罗巧 +5 位作者 皮学娜 邬梦玥 侯健琦 王艳平 产祝龙 向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郁金香花香挥发物的影响,采用50、200、600μmol/L MeSA和MeJA喷施郁金香花苞,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郁金香花香挥发物的影响,采用50、200、600μmol/L MeSA和MeJA喷施郁金香花苞,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郁金香花香挥发物的成分主要包括醇类、烷烃类、萜烯类、苯环类、酮类和酯类,其中醇类的总释放量最高;喷施不同浓度MeSA和MeJA,六类化合物含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萜烯类化合物释放量在50μmol/L MeSA或200μmol/L MeJA处理下增加量尤其明显;4-十二醇、(E)-β-罗勒烯和反式-3-己烯-1-醇为郁金香花朵主要挥发物,其中(E)-β-罗勒烯在不同浓度MeSA和MeJA处理下释放量均有所增加,50μmol/L MeSA和200μmol/L MeJA处理下释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0倍和3.3倍。以上结果表明,外源喷施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对郁金香花香挥发物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香 花香 挥发性成分 水杨酸甲酯 茉莉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耐寒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宋建文 杨卓兮 +5 位作者 张睿 曾涛 闫春婷 张俊红 程蛟文 胡开林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4-39,共16页
番茄是全球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气候区域。作为一种非冷驯化的作物,栽培番茄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低温气候的限制,这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严重制约了产量和果实品质。低温胁迫对番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 番茄是全球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气候区域。作为一种非冷驯化的作物,栽培番茄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低温气候的限制,这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严重制约了产量和果实品质。低温胁迫对番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响应机制。因此,深入探究低温胁迫对番茄的影响,挖掘番茄耐低温控制基因,并解析其低温应答机制,对于培育耐低温番茄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过去20年来,有关番茄耐寒性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番茄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机理,从低温胁迫对番茄形态发育、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番茄耐低温种质的鉴定与关键基因的克隆,到低温信号的转导途径及番茄CBF依赖/非依赖途径的应答调控,各项研究逐步揭示了番茄面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该文旨在回顾与总结近10年来番茄耐寒性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涵盖番茄耐寒基因的克隆及相关基因调控耐寒的机理等方面。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耐低温番茄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从而推动耐寒番茄新品种的开发,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低温胁迫 种质鉴定 耐寒基因 信号转导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诗雨 吴转容 +5 位作者 廖凯丽 王萍 张德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81,共12页
为探究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对红茶适制品种、绿茶适制品种、红绿兼制品种等不同品种以及1芽1叶、1芽2叶等不同嫩度鲜叶进行日光萎凋处理。结果显示: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 为探究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对红茶适制品种、绿茶适制品种、红绿兼制品种等不同品种以及1芽1叶、1芽2叶等不同嫩度鲜叶进行日光萎凋处理。结果显示: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不同。1芽2~3叶及以下嫩度原料萎凋过程叶片损伤较少,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1%、6%、8%和11%、19%、14%,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13%和11%,茶黄素含量较高,其中1芽3叶和1芽4~5叶红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32%和10%。结果表明,日光萎凋对1芽2~3叶及以下嫩度原料处理效果明显,适合本身花果香较弱的茶树品种,加工红茶花果香浓郁的品种没有必要进行日光萎凋,白化和紫化品种不适合日光萎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叶嫩度 茶树品种 日光萎凋 红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索邦’百合花色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鲁思勤 段枫 +2 位作者 张莉雪 宁国贵 何燕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精准探究高温胁迫对百合开花品质的影响,以东方百合‘索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苞经过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处理后,盛花期花径、花色和矢车菊素含量的变化,以及温度处理过程中矢车菊素合成通路的3个关键基因LhCHS、LhF3H... 为精准探究高温胁迫对百合开花品质的影响,以东方百合‘索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苞经过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处理后,盛花期花径、花色和矢车菊素含量的变化,以及温度处理过程中矢车菊素合成通路的3个关键基因LhCHS、LhF3H和LhANS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S5-S6时期是‘索邦’百合花苞显色的关键时期;花苞在高于30℃温度培养4 d后,盛花期花径显著变小,矢车菊含量显著降低,花被片颜色变浅;qRT-PCR结果显示,花苞显色的关键时期,遇到30℃以上的高温处理导致LhCHS、LhF3H、LhANS等花青素合成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从而影响盛花期花色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花色 花青素 矢车菊素 开花品质 基因表达 高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氨基酸、维生素E和脂质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牟蛟琳 卢杨 +2 位作者 张哲惠 叶俊丽 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为评价柑橘的抗氧化能力,利用GC-MS、UPLC和LC-MS/MS分别检测了6个柑橘品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三类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柑橘果实以积累丝氨酸、脯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苏氨酸在柑橘青果时期的积累尤为丰富,且青果时期本地早橘汁胞... 为评价柑橘的抗氧化能力,利用GC-MS、UPLC和LC-MS/MS分别检测了6个柑橘品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三类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柑橘果实以积累丝氨酸、脯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苏氨酸在柑橘青果时期的积累尤为丰富,且青果时期本地早橘汁胞中9种氨基酸的总含量最高;对维生素E而言,α-生育酚是柑橘中的主要异构形式,在成熟期柑橘的有色层中积累丰富;同时,柑橘不积累δ-生育酚且γ-生育酚只在柑橘有色层中积累;共鉴定到的8大类176种脂质,在柑橘果实中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且卵磷脂为柑橘的主要脂质形式。通过柑橘果实中三类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部分氨基酸与脂质存在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抗氧化活性 氨基酸 维生素E 脂质 积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技术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储玉凡 陈野 +5 位作者 付文苑 姚培杰 张志琪 兰凯 余长春 万正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小孢子培养 双单倍体 小孢子胚胎发生 染色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寿菊花瓣叶黄素含量与颜色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桂芳 臧运平 +5 位作者 彭逸 陶正国 炎天埸 张华丽 刘建 何燕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269,共9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万寿菊(Tagetes erecta)花瓣叶黄素含量的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得万寿菊花瓣的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并计算a*/b*、(a*/b*)2、色度值、色调值和色光值等颜色系数,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HPLC法测定花...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万寿菊(Tagetes erecta)花瓣叶黄素含量的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得万寿菊花瓣的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并计算a*/b*、(a*/b*)2、色度值、色调值和色光值等颜色系数,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HPLC法测定花瓣叶黄素含量,分析叶黄素含量与这些颜色系数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万寿菊花瓣叶黄素含量与a*、a*/b*、(a*/b*)2、色调值和色光值极显著相关;用三次函数模型构建的万寿菊叶黄素含量与a*值之间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高,且叶黄素含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基于a*值构建的三次函数模型可以快速、无损预测万寿菊花瓣叶黄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万寿菊 色差仪 颜色系数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热带睡莲的挥发态气味物质检测及优良芳香品种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秋霞 易齐贤 +7 位作者 陈曦 樊熙蓓 唐昕妍 王景云 殷铭轩 郑日如 陈胜洪 袁慧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9,共10页
为检测广热带亚属睡莲挥发性成分,鉴定香气活性物质,筛选优良芳香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EM-GC-MS)对30个广热带睡莲亚属常见栽培品种进行挥发态物质检测。结果显示,30个睡莲品种共含有60种挥发态物质... 为检测广热带亚属睡莲挥发性成分,鉴定香气活性物质,筛选优良芳香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EM-GC-MS)对30个广热带睡莲亚属常见栽培品种进行挥发态物质检测。结果显示,30个睡莲品种共含有60种挥发态物质,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烷烃、烯烃、萜类、芳香族、酯类、醇类、醛类7类化合物。其中,烷烃、烯烃是含量较高的类别,平均占比分别达到42.43%和28.61%,但其无明显气味特征。进一步通过气味活性值(OAV)筛选到了19种气味活性物质,其中可被嗅觉感知的(OAV>1)的特征气味物质均为萜类化合物,包括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反式-β-紫罗兰酮、金合欢烯,其中紫罗兰酮赋予睡莲木质香、甜香,金合欢烯赋予睡莲苹果香及典型花香。结果表明,以气味活性值为标准筛选出的‘蓝鸟’‘卡拉阳光’‘黄金国’‘鲁比’‘粉钻’5个睡莲品种是园林应用和产品加工的潜在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 挥发物 气味活性成分 HS-SPME-GC-MS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堆层的理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欢 王佳佳 +3 位作者 黄友谊 高欣 展婉婉 白颖新 《落叶果树》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以湖北青砖茶工厂化渥堆中的茶样为研究对象,探求青砖茶渥堆中不同堆层的理化成分变化及感官品质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青砖茶渥堆过程中理化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渥堆前期,其中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的... 以湖北青砖茶工厂化渥堆中的茶样为研究对象,探求青砖茶渥堆中不同堆层的理化成分变化及感官品质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青砖茶渥堆过程中理化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渥堆前期,其中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茶褐素含量有所上升。从不同堆层来看,上层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含量低于中下层,茶黄素含量在渥堆前期高于中下层,而下层的茶褐素含量高于上中层。发酵中茶样的汤色整体呈橙黄明亮,滋味由青涩转为醇正,叶底由黄绿色转为猪肝色,香气则主要以油膜气为主;上层茶样的感官品质整体上高于中下层。聚类分析显示青砖茶渥堆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第Ⅰ时期为渥堆0d;第Ⅱ时期为渥堆前期,即3~6d;第Ⅲ时期为渥堆中后期,即9~24d。青砖茶渥堆的理化成分在一翻前(9d)已基本转化完成,且品质基本形成,表明9d是青砖茶渥堆发酵的适度时间,这为青砖茶渥堆发酵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渥堆 不同堆层 理化成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对桃叶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潘莹安 宋放 +5 位作者 王策 周代年 范书云 蒋迎春 吴黎明 潘志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25-128,177,共5页
以湖北省地方特色资源桃叶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Taoye Cheng)为材料,设置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2个处理,解析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对桃叶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的桃叶橙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 以湖北省地方特色资源桃叶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Taoye Cheng)为材料,设置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2个处理,解析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对桃叶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的桃叶橙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清耕栽培提高了23.53%;在土壤营养元素方面,生草栽培桃叶橙根际土壤的磷、钾、钙、硼和锌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栽培,而氮、镁和锰含量均显著低于清耕栽培。生草栽培的桃叶橙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度均显著高于清耕栽培,说明生草栽培能够有效丰富桃叶橙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生草栽培能够促进桃叶橙果实的生长和维生素C的合成。相关性分析表明,桃叶橙果实的横径、纵径、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均与RB41、Pseudomonas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清耕栽培 桃叶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Taoye Cheng)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水白柚不同授粉组合亲和性鉴定及品质改良
15
作者 何溢 徐宸宇 +6 位作者 朱婉婉 万海英 吴巨勋 张友和 蒋祥东 魏毅 伊华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20,共9页
贡水白柚单一品种栽培易出现果实畸形、内裂流胶及品质一致性差等问题。为筛选贡水白柚适宜授粉品种,对8个主栽柚类品种及贡水白柚进行S基因型鉴定和花粉原位(柱头)萌发试验,确定亲和性后进一步开展异花授粉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杂交... 贡水白柚单一品种栽培易出现果实畸形、内裂流胶及品质一致性差等问题。为筛选贡水白柚适宜授粉品种,对8个主栽柚类品种及贡水白柚进行S基因型鉴定和花粉原位(柱头)萌发试验,确定亲和性后进一步开展异花授粉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果实综合品质。结果表明,贡水白柚S基因型为S8S15,从S基因型推测在供试8个主栽柚类品种中琯溪蜜柚(S8S9)为半亲和,其他品种为完全亲和,花粉原位萌发试验结果与S基因型预测表型一致。单一品种栽培自然传粉或人工自交授粉贡水白柚无籽,畸形果率为68.75%和62.50%,出现内裂流胶现象。不同亲和性父本人工异花授粉后,贡水白柚种子数均显著增至每果100粒以上,均显著降低了畸形果率,畸形果率降至23.81%~31.65%,均无内裂流胶现象;部分异花授粉还提高了单果质量和出汁率,降低了果皮厚。试验结果可为贡水白柚授粉树配置及配套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水白柚 异花授粉 果实品质 自交不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现状调查和发展思考 被引量:16
16
作者 潘一凡 刘永忠 +3 位作者 黄钰轩 陈欢 李燕婷 罗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为了解我国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现状,采用问卷方式对我国主要柑橘种植省(市)的306个种植主体就冬季清园、控草、肥水管理等技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6.7%的种植主体对橘园进行冬季清园,年均控草为3.2次、施肥4.9次、灌水6.7次和施药11.5次... 为了解我国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现状,采用问卷方式对我国主要柑橘种植省(市)的306个种植主体就冬季清园、控草、肥水管理等技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6.7%的种植主体对橘园进行冬季清园,年均控草为3.2次、施肥4.9次、灌水6.7次和施药11.5次;采用除草剂、背负式割草机和手工方式控草的种植主体分别占57.5%、56.2%和47.4%,采用撒施和叶面喷施方式施肥的分别为65.5%和63.9%;53.1%和39.3%的种植主体采用管道浇灌和滴灌方式灌水,71.2%的种植主体采用管道方式施药,采用风送式机械施药的比例比较低(14.7%);仅有34.5%的种植主体的橘园会经常进行生长季节修剪,以纯人工修剪方式为主,占比达到86.6%。柑橘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与橘园面积、类型和分布有关:面积大或缓坡平地橘园年均控草和施肥次数、滴灌施肥的比例有比小面积或山地橘园多,但年均施药次数则相反;华中地区橘园灌水、施肥次数和成熟期撑果操作比例最少。另外,结合现状调查提出了柑橘栽培管理技术发展建议:一是需要持续重视符合时代需求的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二是重视农艺农机结合的栽培技术和装备研发,三是轻简优质栽培技术和装备研发要注重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冬季清园 肥水管理 病虫害防控 杂草控制 轻简优质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钾肥对桃幼苗生长和桃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曼 张东梅 +3 位作者 黄雪 刘军伟 朱凯杰 李国怀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0-2368,共9页
【目的】探究新型肥料纳米钾肥对桃幼苗生长和成年桃树叶片生理特性等的影响,为纳米肥料在桃树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毛桃幼苗和春美成年桃树为试材,比较纳米钾肥与3种传统肥料(硫酸钾、水溶肥和复合肥)对幼苗生物量、... 【目的】探究新型肥料纳米钾肥对桃幼苗生长和成年桃树叶片生理特性等的影响,为纳米肥料在桃树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毛桃幼苗和春美成年桃树为试材,比较纳米钾肥与3种传统肥料(硫酸钾、水溶肥和复合肥)对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光合性能及成年树叶片生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在桃幼苗上,除纳米钾肥与硫酸钾肥在株高、地下部鲜重及根系形态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外,纳米钾肥均能比其他处理显著增加株高、茎粗、叶片数、叶表面积及地上、地下部干(鲜)重和根系各项形态指标(P<0.05,下同)。同时,纳米钾肥能显著提高桃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成年桃树上,与硫酸钾肥相比,纳米钾肥显著提高叶片的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匀浆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幅分别达30.2%、48.6%、40.4%和33.6%;同时显著提高桃果实单果重,增幅达17.5%。水溶肥和复合肥对成年桃树叶片和果实的影响与纳米钾肥的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形态和生理指标,相比传统钾肥,纳米钾肥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桃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提高幼年和成年桃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促进树体营养生长和果实生长,未来有望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在桃树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钾 施肥 幼苗生长 叶片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杜鹃品种耐热性评价及大鸳鸯锦杜鹃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18
作者 周文豪 郑永润 +2 位作者 傅强 谭大明 刘秀群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07-113,119,共8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耐热性及大鸳鸯锦杜鹃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计算5个东洋杜鹃品种大鸳鸯锦、胭脂蜜、珊瑚粉牡丹、烈火、爱丁堡半致死温度及高温叶片褐变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大鸳鸯锦杜鹃进行... 为探究不同品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耐热性及大鸳鸯锦杜鹃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计算5个东洋杜鹃品种大鸳鸯锦、胭脂蜜、珊瑚粉牡丹、烈火、爱丁堡半致死温度及高温叶片褐变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大鸳鸯锦杜鹃进行不同温度胁迫处理,研究其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显示,5个杜鹃品种可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中,大鸳鸯锦为强耐热品种;第Ⅱ类群包括珊瑚粉牡丹、胭脂蜜和爱丁堡,这些为半耐热品种;第Ⅲ类群为较耐热品种烈火。大鸳鸯锦在不同高温胁迫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响应,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大,叶片MDA含量在轻、中度胁迫下上升,重度胁迫7 d后迅速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轻、中、重度胁迫下呈持续上升、先降后升、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在中度胁迫下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胁迫条件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在对照及轻度胁迫下下降,中、重度胁迫后期轻微上升;POD活性在中度、重度胁迫下总体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变化平缓,CAT活性在轻度胁迫下下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耐热性评价 高温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色素万寿菊种子的辐射效应研究
19
作者 炎天埸 于君 +3 位作者 臧运平 陶正国 包满珠 何燕红 《核农学报》 2025年第12期2612-2620,共9页
万寿菊(Tagetes erecta)是重要的观赏花卉,也是叶黄素提取的植物源材料。为评估色素万寿菊辐射效应并创制花色与花型的变异材料,采用^(60)Co-γ射线对4个株系(MB1、MB2、FB1、FB2)的色素万寿菊种子进行不同剂量(0、100、200、300、400、... 万寿菊(Tagetes erecta)是重要的观赏花卉,也是叶黄素提取的植物源材料。为评估色素万寿菊辐射效应并创制花色与花型的变异材料,采用^(60)Co-γ射线对4个株系(MB1、MB2、FB1、FB2)的色素万寿菊种子进行不同剂量(0、100、200、300、400、500 Gy)辐射处理。结果表明,辐射对色素万寿菊种子的出芽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植株的生长尤其是株高受到显著抑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色素万寿菊MB2、FB1、FB2的半致矮剂量分别为491、557和458 Gy。4个株系共获得表型变异株31株,表型变异率为8.7‰。辐射剂量与表型变异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4个色素万寿菊株系的表型变异率相差较大。当代表型变异类型主要为花色或舌状花层数变异,其中花色变异共12株,舌状花层数变异共11株。色素万寿菊种子的推荐辐射剂量为500 Gy。本研究结果为色素万寿菊的辐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60)Co-γ射线 辐射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