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亚热带土壤铁锰胶膜和基质的表面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黄丽 洪军 +1 位作者 谭文峰 刘凡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303,共9页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铁锰胶膜和其基质的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氧化特点。结果表明,与基质土壤相比,铁锰胶膜的比表面积大,电荷零点(PZC)低,这与其富含粘粒、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有关... 以我国亚热带的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铁锰胶膜和其基质的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氧化特点。结果表明,与基质土壤相比,铁锰胶膜的比表面积大,电荷零点(PZC)低,这与其富含粘粒、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有关;铁锰胶膜经脱锰处理后,比表面积明显降低。由盐滴定-电位滴定(STPT)法测得黄褐土、黄棕壤、红壤基质的PZC分别为3.13、3.65和3.90;黄棕壤和红壤铁锰胶膜的PZC分别为3.26和3.42。铁锰胶膜对Pb2+、Cu2+、Cd2+和Zn2+的吸附和对Cr3+的氧化能力比基质的强。铁锰胶膜经脱锰处理后,对Pb2+、Cu2+、Cd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比未处理时降低了53%~100%;其氧化Cr3+生成Cr6+的量比铁锰胶膜的降低了87%~100%。说明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的铁锰胶膜中,氧化锰是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氧化Cr3+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胶膜 基质土壤 氧化锰 重金属 表面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最大熵地统计学方法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贝 李卫东 +2 位作者 杨勇 汪善勤 蔡崇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1-839,共9页
贝叶斯最大熵(Bayesian Maximum Entropy,BME)地统计学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时空地统计学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克里金方法,该法具有坚实的认识论框架和方法学基础。它不需要作线性估值、空间匀质和正态分布的假设,能够融入先验知识和... 贝叶斯最大熵(Bayesian Maximum Entropy,BME)地统计学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时空地统计学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克里金方法,该法具有坚实的认识论框架和方法学基础。它不需要作线性估值、空间匀质和正态分布的假设,能够融入先验知识和软数据,并且不会损失其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提高了分析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BME的基本理论及其估值方法,随后简单描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做了总结与展望。经过国外研究者多年的开发和实践,BME方法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理论上较为成熟,能够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优秀地统计学方法,在资源环境评估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最大熵 地统计学 土壤学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和微地形的红壤丘岗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勇 陈家宙 +1 位作者 林丽蓉 王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1,共6页
在红壤丘岗区冬春两季,以网格采样法测定了红壤丘岗区一块包含茶地、旱地和林地的缓坡的地表层和深层土壤含水率,采用经典统计结合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单一土地利用下,林地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茶地和旱地,整体采... 在红壤丘岗区冬春两季,以网格采样法测定了红壤丘岗区一块包含茶地、旱地和林地的缓坡的地表层和深层土壤含水率,采用经典统计结合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单一土地利用下,林地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茶地和旱地,整体采样区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单一土地利用。同一季节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具有类似的变异趋势;土壤水分在不同利用下存在截然不同的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分析发现,茶地-旱地交界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低于其他地方;另一方面,茶地-旱地土壤水分不具备空间相关性。另外,采样区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 在冬季,土地利用和微地形共同影响水分变异特征;而在春季,土地利用是土壤水分变异的主导因素。除茶地-旱地交界区冬季水分不具有空间相关性外,土壤水分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变异特征和空间连续性,因此可以利用地统计学在整体采样区进行水分空间变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含水率 时空变异性 微地形 红壤丘岗区 地统计学 林地-旱地交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黑碳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被引量:49
4
作者 郝蓉 彭少麟 +1 位作者 宋艳暾 刘名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8-531,共4页
在200~800℃热解水稻秸秆制备BC,以Boehm滴定和FTIR表征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研究了不同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都将产生影响。秸秆碳化后官能团会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醚键(C-O-C)、羰基(... 在200~800℃热解水稻秸秆制备BC,以Boehm滴定和FTIR表征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研究了不同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都将产生影响。秸秆碳化后官能团会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醚键(C-O-C)、羰基(C-O)、甲基(-CH3)和亚甲基(-CH2)消失,仍存有羟基(-OH)和芳香族化合物。BC有相同的化学结构,都以芳环骨架为主,但所含官能团种类有一定差异,同种官能团振动形式也不同。酸性和碱性官能团数量都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高温和低温不利于官能团的形成,300~600℃对应的碱性官能团含量高于酸性官能团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温度 表面官能团 种类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坡耕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拦截效果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华玲 赵建伟 +4 位作者 程东升 刘玲花 戢正华 贺茂银 朱端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0-1736,共7页
植被缓冲带是一种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采用坡地小区试验方法,在构建等高植物篱的坡耕地低处进行了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拦截试验,其处理分别为:(a)普通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b)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c... 植被缓冲带是一种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采用坡地小区试验方法,在构建等高植物篱的坡耕地低处进行了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拦截试验,其处理分别为:(a)普通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b)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c)普通施肥结合三叶草;(d)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期,植被缓冲带对径流量及侵蚀量的拦截作用显著,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其径流量分别减少98.0%、97.5%、97.2%和97.5%,侵蚀量分别减少98.8%、98.7%、97.9%和98.0%;植被缓冲带对N、P的拦截效果不同,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对NH4+-N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8.2%、86.2%、90.6%和95.1%,对TP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9.2%、42.4%、41.3%和36.4%。试验结果对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缓冲带 坡耕地 地表径流 拦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的控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丽 刘玲花 +5 位作者 程东升 赵建伟 戢正华 贺茂银 周怀东 朱端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5,共5页
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地小流域植物篱和4种农艺措施相结合对坡耕地水土和氮磷养分流失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平衡施肥、间作和垄作对坡耕地均能不同程度地截留土壤和氮磷,其中,分别减少氮素和磷素流失31.22×10-2-40.05×1... 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地小流域植物篱和4种农艺措施相结合对坡耕地水土和氮磷养分流失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平衡施肥、间作和垄作对坡耕地均能不同程度地截留土壤和氮磷,其中,分别减少氮素和磷素流失31.22×10-2-40.05×10-2kg/hm2和0.03×10-2-1.04×10-2kg/hm2;植物篱小区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1.3%和53.9%。上述措施对小流域养分、水土流失都起到了很好的防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的比较 被引量:29
7
作者 吴晓荣 叶祥盛 赵竹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0-563,共4页
采自全国30个地区的30个土壤样品经H2SO4-催化剂消解后,分别用流动注射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通过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证明2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结果一致。以NH4Cl(1 000 mg/L)为标准,回收试验表明,流动注射仪与凯氏定氮法... 采自全国30个地区的30个土壤样品经H2SO4-催化剂消解后,分别用流动注射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通过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证明2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结果一致。以NH4Cl(1 000 mg/L)为标准,回收试验表明,流动注射仪与凯氏定氮法的回收率也基本一致。比较2种方法可以得出:流动注射法适用性广泛、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分析效率高、消耗样品和试剂量少,适于大规模分析土壤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法 凯氏定氮法 土壤全氮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鳃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芹 周珍 +2 位作者 周群芳 张捷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30-536,共7页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探讨了高浓度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显微结构的影响.暴露组PFOS浓度分别为0.5、1、2mg·L-1,同时设对照组,连续暴露7d,取鳃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d后P...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探讨了高浓度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显微结构的影响.暴露组PFOS浓度分别为0.5、1、2mg·L-1,同时设对照组,连续暴露7d,取鳃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d后PFOS暴露组斑马鱼鳃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石蜡切片上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小片断裂或融合,并伴有鳃丝充血,且病变程度随PFOS浓度的升高而加重;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鳃丝表面分泌物增多,鳃丝细胞脱落或水肿,鳃小片前端细胞破损.高浓度PFOS急性暴露可在短期内对斑马鱼鳃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斑马鱼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与土层干旱指标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家宙 吕国安 +1 位作者 王石 张丽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6,共6页
农田水分管理以及产量评估都需要对土壤作物受旱状况定量化和指标化。干旱强度和干旱程度结合才能完整地描述土壤作物干旱状况,土壤干旱强度I是土壤剖面失水速率的函数,干旱影响逐渐累积并增强就构成干旱程度D,据此提出了包含I和D二个... 农田水分管理以及产量评估都需要对土壤作物受旱状况定量化和指标化。干旱强度和干旱程度结合才能完整地描述土壤作物干旱状况,土壤干旱强度I是土壤剖面失水速率的函数,干旱影响逐渐累积并增强就构成干旱程度D,据此提出了包含I和D二个指数的土层干旱指标表达模式。通过红壤小区种植玉米并在抽穗期开始设置连续干旱12-36 d等6个不同的处理,研究了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和干旱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40 cm以下含水率下降幅度很小,玉米主要利用了0-40 cm土层的水分,监测30-40 cm土层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可以指示玉米受到干旱胁迫的程度。连续干旱25 d后40 cm以下土层含水率明显降低,玉米产量也显著下降,此时0-60 cm土层和30-40 cm土层的干旱程度D均为0.55,可用此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旱 土层干旱指标 干旱强度 干旱程度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盐对红壤胶体和矿物吸附DNA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俊 蔡鹏 +2 位作者 黄巧云 荣兴民 梁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568,共4页
关键词 DNA 土壤胶体 矿物 配体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土壤表层含水量序列预测深层含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丽丽 陈家宙 +2 位作者 吕国安 罗勇 王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2-165,169,共5页
土壤剖面含水量的预测对于灌溉、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环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每天测量红壤不同层次含水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依据表层10cm含水量序列预测20cm,30cm,40cm和60cm土层含水量。结果表明,各不同土层... 土壤剖面含水量的预测对于灌溉、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环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每天测量红壤不同层次含水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依据表层10cm含水量序列预测20cm,30cm,40cm和60cm土层含水量。结果表明,各不同土层含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利用分布滞后模型根据10cm土层含水量预报各深层土壤含水量,模型的滞后时间随着被预报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预报模型相对误差不超过6%,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10 cm土层含水量分别联合20 cm,30 cm,40 cm和60 cm土层含水量,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相应各土层含水量模拟预报,缩短了滞后时间,模型表达式更简洁,精度仍然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层含水量 土壤深层含水量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对坡地红壤水蚀的阻控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丽蓉 陈家宙 +2 位作者 曾涛 宋州俊 魏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8,共5页
通过室内土槽模拟和田间径流小区观测,研究不同条件下稻草覆盖、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水蚀的影响。稻草覆盖、PAM表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入渗率,降低了产流率,推迟了稳定入渗、初始产流和稳定产流时间的到来,从而增加... 通过室内土槽模拟和田间径流小区观测,研究不同条件下稻草覆盖、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水蚀的影响。稻草覆盖、PAM表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入渗率,降低了产流率,推迟了稳定入渗、初始产流和稳定产流时间的到来,从而增加降雨入渗,减少产流,并明显提高了旱季0-45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3种措施之间的入渗量和产流量差异与雨强正相关,与初始含水量负相关;稻草覆盖减沙的效果在大雨强、中高初始含水量更明显,而PAM表施在小雨强、中低初始含水量更好;组合措施增加入渗、减流、减沙的效果好于单一措施。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PAM表施对坡地红壤水蚀具有较好的阻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红壤 水蚀 稻草覆盖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锰矿物对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嵚 冯雄汉 +2 位作者 邱国红 谭文峰 刘凡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合成层状结构的酸性和碱性水钠锰矿以及隧道结构的锰钾矿和钙锰矿,将其用于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光谱(AAS)、扫描电镜(SEM)、BET氮气吸附法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供试锰氧化物的晶体结... 合成层状结构的酸性和碱性水钠锰矿以及隧道结构的锰钾矿和钙锰矿,将其用于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光谱(AAS)、扫描电镜(SEM)、BET氮气吸附法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供试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比表面积以及光吸收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暗反应条件锰氧化物对苯酚的降解作用较弱,而UV-Vis光照能显著促进锰氧化物对苯酚的降解。光照反应12 h后,锰钾矿、酸性水钠锰矿、钙锰矿以及碱性水钠锰矿的苯酚降解率分别为92.1%、77.3%、57.4%和45.8%;对应的TOC去除率分别由暗反应时的6.3%、11.2%、2.0%和4.6%提高至62.1%、43.1%、25.4%和22.5%。4种供试锰氧化物均具有光催化活性,其大小顺序为:锰钾矿>酸性水钠锰矿>钙锰矿>碱性水钠锰矿。UV-Vis光照下氧化锰矿物光化学降解苯酚主要存在3种降解机制———苯酚的直接光解,锰氧化物的化学氧化和锰氧化物的光化学催化,其中光催化降解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钠锰矿 锰钾矿 钙锰矿 光催化 降解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钠锰矿吸附Pb^(2+)亚结构变化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巍 刘凡 +3 位作者 冯雄汉 谭文峰 邱国红 陈秀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7,共9页
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吸附Pb2+前后的不同锰氧化度的水钠锰矿,结合二次求导退卷积方法确定实际的红外吸收带中心,分析了水钠锰矿红外吸收带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899~920 cm-1红外吸收带源于八面体空穴处OH的弯曲振动,随着水钠锰... 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吸附Pb2+前后的不同锰氧化度的水钠锰矿,结合二次求导退卷积方法确定实际的红外吸收带中心,分析了水钠锰矿红外吸收带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899~920 cm-1红外吸收带源于八面体空穴处OH的弯曲振动,随着水钠锰矿锰氧化度的降低,空穴处与OH配位的Mn4+被Mn3+替代的数量增多,OH弯曲振动频率向低频移动;1059~1070 cm-1、1115~1124 cm-1和1165~1171 cm-1吸收带归属于层内Mn3+-OH的弯曲振动,并随着水钠锰矿锰氧化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对于990 cm-1和1023~1027 cm-1两吸收带,归属于层间Mn3+-OH的弯曲振动,当水钠锰矿吸附Pb2+后,部分层内Mn3+可迁移至层间,使得990 cm-1吸收带增强并向高频移动;564~567 cm-1吸收带源于空穴处Mn-O的红外吸收,当空穴上下方吸附重金属Pb2+或Mn3+后,由于振动耦合效应,该吸收带发生分裂;610~626 cm-1和638~659 cm-1吸收带的间距可反映水钠锰矿结构中Mn3+分布的对称性,当水钠锰矿吸附Pb2+后,由于Pb2+在结构中的不规则分布,降低了Mn3+分布的对称性,致使两吸收带的间距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钠锰矿 吸附 PB2+ 红外光谱 OH弯曲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不同干旱程度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双 陈家宙 罗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51,共6页
在田间小区遮雨条件下,采用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试验方法,设置了连续干旱0-32 d 7个水分处理及N 0、1402、80 kg/hm^23个氮肥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干旱程度夏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的株高... 在田间小区遮雨条件下,采用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试验方法,设置了连续干旱0-32 d 7个水分处理及N 0、1402、80 kg/hm^23个氮肥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干旱程度夏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的株高、叶长、叶宽、茎粗等形态指标、生物量和产量都增加;中度干旱时,适量施用氮肥处理夏玉米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不施氮肥和大量施用氮肥处理;严重干旱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和产量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本试验结果说明,施氮水平对不同干旱程度夏玉米生长有不同影响,应根据干旱程度选择合理的施氮量,以减小干旱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程度 施氮水平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锰氧化度水钠锰矿的XPS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巍 刘凡 +1 位作者 冯雄汉 谭文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6-782,共7页
为了了解水钠锰矿八面体空位的具体分布状况以及表面化学性质,采用X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不同锰氧化度水钠锰矿表面Mn与O元素的化学状态进行研究;探讨水钠锰矿结构中空位的分布状况,并建立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真空测试环... 为了了解水钠锰矿八面体空位的具体分布状况以及表面化学性质,采用X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不同锰氧化度水钠锰矿表面Mn与O元素的化学状态进行研究;探讨水钠锰矿结构中空位的分布状况,并建立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真空测试环境下,在不同锰氧化度水钠锰矿结构中,Mn存在饱和配位和不饱和配位2种化学状态,其含量(摩尔数分数,下同)分别为83.79%-91.69%和8.31%-17.21%;对于锰氧化度较高的水钠锰矿,不饱和配位Mn的含量较小;O以晶格氧、羟基氧和水分子中氧3种化学状态存在,其含量分别为50.44%-65.05%,24.90%-39.27%和8.07%-12.63%;对于锰氧化度较高的水钠锰矿,结构中羟基氧的含量较大;当水钠锰矿沿(110)方向上含Mn^3+的MnO6八面体链中Mn^3+含量增大时,结构中空位含量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度 水钠锰矿 X线光电子能谱 空位分布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肋烟两个DH群体的构建与染色体倍性的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柴利广 张俊杰 +2 位作者 林国平 王毅 徐芳森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3-37,共5页
分别采用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和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鉴定了白肋烟烟碱含量和抗黑胫病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1代经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结果发现叶绿体计数法可以简单经济地检测烟草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但由... 分别采用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和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鉴定了白肋烟烟碱含量和抗黑胫病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1代经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结果发现叶绿体计数法可以简单经济地检测烟草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但由于受混倍体植株的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较低。流式细胞仪则更加简便快速而且准确地鉴定出各种染色体倍性的再生植株,鉴定结果与开花结实情况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可用于白肋烟烟碱合成代谢和抗黑胫病遗传研究及基因定位的两个双单倍体(DH)遗传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DH群体 染色体倍性 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施氮对玉米水分胁迫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家宙 林丽蓉 +1 位作者 吕国安 王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1119,共6页
为了探讨干旱条件下红壤水氮管理措施,在田间遮雨小区设置连续0~32 d不灌水的7个干旱水平和N 0、140、280 kg/hm23个施氮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氮肥对夏玉米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的影响。结果表明,CWSI可以指示... 为了探讨干旱条件下红壤水氮管理措施,在田间遮雨小区设置连续0~32 d不灌水的7个干旱水平和N 0、140、280 kg/hm23个施氮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氮肥对夏玉米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的影响。结果表明,CWSI可以指示红壤干旱时玉米水分胁迫状况,但增施氮肥后,CWSI与产量的关系发生了偏移。在CWSI低于0.20时,增施氮肥对CWSI无明显影响;在CWSI大于0.20时,增施氮肥使玉米产量下降,高量氮肥还使CWSI上升,作物受旱加剧。说明增施氮肥对CWSI的影响因玉米干旱胁迫程度和施氮量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氮肥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AB-蒙脱石-细菌复合体对水中Pb^(2+)的吸附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小敏 张婷 +3 位作者 沈敏 魏行 陈浩 黄巧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6,共5页
研究了CTMAB-蒙脱石-恶臭假单胞菌复合体吸附Pb2+的物理化学特性,考察了时间Pb2+浓度、pH、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合FTIR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MAB-蒙脱石、细菌及其复合体对Pb2+的吸附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90min时可基本达到平... 研究了CTMAB-蒙脱石-恶臭假单胞菌复合体吸附Pb2+的物理化学特性,考察了时间Pb2+浓度、pH、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合FTIR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MAB-蒙脱石、细菌及其复合体对Pb2+的吸附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90min时可基本达到平衡。Pb2+在细菌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Elovich方程为最佳模型,其次为一级动力学方程。改性矿物-细菌复合体和CTMAB-蒙脱石对Pb2+的吸附均以一级动力学方程为最佳模型。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三种表面对Pb2+的吸附热力学。随着体系pH值和温度的升高,CTMAB-蒙脱石、细菌及其复合体对Pb2+的吸附率均逐渐升高。与CTMAB-蒙脱石相比较,EDTA对复合体表面Pb2+的解吸率较大,而去离子水和NH4Cl对Pb2+的解吸率较小。复合体与Pb2+之间可能存在络合、静电力和离子交换等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 CTMAB-蒙脱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水蚀阻断措施对坡地红壤干旱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丽蓉 陈家宙 +1 位作者 夏冰 吴月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1,11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带状牧草、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0-45cm土层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水蚀阻断措施都能明显提高坡地红壤表层的土体贮水量;措施之间保水效果的差异在多雨阶段较小,而干旱阶段较大,...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带状牧草、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0-45cm土层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水蚀阻断措施都能明显提高坡地红壤表层的土体贮水量;措施之间保水效果的差异在多雨阶段较小,而干旱阶段较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大;水蚀阻断措施能够降低土体干旱发展速度,减轻土壤干旱,从而减轻作物干旱,增加其产量;PAM表施和稻草覆盖的保水抗旱效果要明显好于带状牧草。PAM表施、稻草覆盖分别与带状牧草组合以后,保水效果都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红壤 干旱 水蚀阻断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