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凡 冯雄汉 +3 位作者 陈秀华 邱国红 谭文峰 贺纪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3,共8页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矿物 Mn(Ⅱ)微生物氧化 锰细菌 生物成因 多铜氧化酶 环境效应 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表土团聚体粒径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郭伟 史志华 +3 位作者 陈利顶 李朝霞 闫峰陵 蔡崇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16-2522,共7页
以湖北省咸宁市的3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土槽,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粒经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结果表明,在前期含水量、坡度一致的条件下,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其稳定性减小,坡面初始产流... 以湖北省咸宁市的3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土槽,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粒经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结果表明,在前期含水量、坡度一致的条件下,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其稳定性减小,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缩短;侵蚀量也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供试3种土壤中<2mm团聚体侵蚀量最大,依次为3.40、2.55、3.33gm-2min-1。侵蚀泥沙平均重量直径随着坡面表土团聚体初始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坡面侵蚀机理,为泥沙输移模型开发提供必要的土壤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粒径 坡面侵蚀 径流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 被引量:38
3
作者 徐勤学 王天巍 +2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史志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荒坡地和坡耕地壤中流特征差异在大雨强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②坡耕地壤中流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但荒坡地壤中流受雨强的影响不明显;③荒坡地壤中流随地表状况变化而改变,植被覆盖的减少和降雨对疏松地表的压实导致壤中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降雨强度 壤中流 地表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4
作者 谭文峰 周素珍 +2 位作者 刘凡 冯雄汉 李学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6-730,共5页
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之一,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0%以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界面活性、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本文以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交... 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之一,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0%以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界面活性、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本文以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交互作用前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宏观表现到微观交互作用的机理,并提出了宜加强二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特性、非晶形向晶形转化过程等的研究,以期揭示土壤退化、团聚体形成、元素的保蓄与释放、土壤污染物的调控等土壤的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氧化物 层状硅酸盐矿物 黏土矿物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 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黎佳佳 胡红青 +1 位作者 付庆灵 吕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重金属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处理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产量,复合污染处理大于Cd/Pb单独处理对辣椒果实重的影响。(2)单一重金属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辣...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重金属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处理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产量,复合污染处理大于Cd/Pb单独处理对辣椒果实重的影响。(2)单一重金属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辣椒根、茎、叶的生长,增加根冠比;重金属复合作用时,毒害作用逐渐增强。(3)辣椒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对Pb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对Cd、Pb的平均富集能力以根最高,果实最低;Pb一般集中在根部,难于向果实转移且根是受重金属影响最严重的器官。(4)Cd处理增加果实中Cd、Pb、Zn、K、Ca、Mg含量,显著降低Cu、Mn、Mo含量;Pb处理增加果实中Pb、Zn、Mg含量,降低K、Cu、Fe、Mn、Mo含量;复合污染处理对各元素的吸收作用有增有减,作用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CD Ph 复合污染 生物量 累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石覆盖紫色土坡耕地水文过程 被引量:45
6
作者 王小燕 李朝霞 蔡崇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5,共8页
紫色土中砾石分布广泛,地表常为砾石覆盖,砾石覆盖对土壤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试验小区(2 m×1 m)为坡度23°的坡耕地,试验降雨强度为(53.9±2.8)mm/h、(90.8±6.1)mm/h和(134.3±14.9)mm/h,砾石覆盖度为0%,11%,2... 紫色土中砾石分布广泛,地表常为砾石覆盖,砾石覆盖对土壤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试验小区(2 m×1 m)为坡度23°的坡耕地,试验降雨强度为(53.9±2.8)mm/h、(90.8±6.1)mm/h和(134.3±14.9)mm/h,砾石覆盖度为0%,11%,20%,33%和42%。通过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砾石覆盖对降雨入渗、地表产流及壤中流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对入渗过程影响显著,稳定入渗速率及稳定入渗系数与砾石覆盖度呈正相关关系,3种降雨强度下,稳定入渗系数分别为47.70%~86.59%,30.61%~82.83%、17.76%~77.44%,42%砾石覆盖度小区的稳定入渗速率分别是裸露小区的1.95~4.94倍;地表砾石覆盖延迟地表产流、减少地表径流量,地表产流时间随着砾石覆盖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地表径流速率及地表径流系数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地表径流系数与地表砾石覆盖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地表砾石覆盖促进壤中流的发生、增加壤中流量,壤中流产流时间随着砾石覆盖度的增加逐渐缩短,壤中流径流速率及壤中流径流系数随地表砾石覆盖度的增加而提高,相对壤中流径流系数与地表砾石覆盖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覆盖 水文过程 降雨入渗 坡面径流 壤中流 产流时间 紫色土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静 郭熙盛 +1 位作者 王允青 丁树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巢湖流域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稻田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径流液中TN的浓度范围是0.73~15.33mg·L-1,DN是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巢湖流域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稻田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径流液中TN的浓度范围是0.73~15.33mg·L-1,DN是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74%~92%,NH4+-N和NO3--N所占比例差异比较大,主要与径流-施肥时间间隔以及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有关。氮素径流损失量年际差异比较大,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2.91kg·hm-2和6.23kg·hm-2,分别占施氮量的1.62%和3.46%。由于降雨事件的偶然性,平衡施肥对氮素径流损失量的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径流流失风险仍难以控制;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降低氮素径流流失负荷,使得氮素流失潜能大大减小。与T(传统耕作)处理相比,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BF(平衡施肥)处理和NTS+BF(少免耕+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9.97%、13.60%和23.18%,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保护性耕作可以作为源头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较好措施之一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平衡施肥 氮素 径流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有机酸对针铁矿和膨润土吸附Cd^(2+)、Pb^(2+)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丽 刘畅 +2 位作者 胡红青 刘凡 李学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3-649,共7页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pH下,三种有机酸(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针铁矿和膨润土等温吸附Cd2+、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的Cd2+、Pb2+浓度分别小于0.2 mmol L-1和4.0 mmol L-1时,针铁矿和膨润土吸附平衡体系的pH随加入重金属浓度...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pH下,三种有机酸(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针铁矿和膨润土等温吸附Cd2+、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的Cd2+、Pb2+浓度分别小于0.2 mmol L-1和4.0 mmol L-1时,针铁矿和膨润土吸附平衡体系的pH随加入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膨润土体系的pH降低更明显。在有机酸作用下,pH对针铁矿和膨润土吸附Cd2+、Pb2+的影响差异显著。3<pH<4.5时,针铁矿Cd2+的吸附率很小;4.5<pH<8时,Cd2+吸附率明显上升,并趋向饱和吸附。针铁矿Pb2+的吸附率从pH3时开始上升,pH5.5时其吸附率基本稳定于95%。三种有机酸作用下,膨润土Cd2+的吸附率均从40%(pH3时)缓慢地上升;pH8时吸附率近90%。pH3时,加入各有机酸的膨润土Pb2+吸附率均在60%左右;pH6时,加入柠檬酸的上升至80%,其他处理均上升至95%。不同pH下,膨润土Cd2+、Pb2+吸附率的变幅为40%~90%,而针铁矿的为3%~90%;有机酸对促进针铁矿吸附Cd2+和Pb2+的影响大小顺序均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其对膨润土吸附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有机酸 针铁矿 膨润土 CD^2+ Pb^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水流内红壤分离速率与团聚体特征及抗剪强度定量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军光 李朝霞 +3 位作者 蔡崇法 杨伟 马仁明 张国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为明确红壤结构特征与抗剪强度对坡面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选取8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稳定性分析,饱和抗剪强度测定,和室内模拟冲刷试验,就各参数间定量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参数As集合了红壤... 为明确红壤结构特征与抗剪强度对坡面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选取8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稳定性分析,饱和抗剪强度测定,和室内模拟冲刷试验,就各参数间定量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参数As集合了红壤团聚体破碎的主要机制,与不同水流剪切力中红壤分离速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红壤饱和抗剪强度(σs)与集中水流内临界水流剪切力(τc)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WEPP细沟侵蚀模型,将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参数As代替可蚀性因子Kc,饱和抗剪强度(σs)代替临界水流剪切力(τc),得出新的预测方程。结果显示预测方程能准确的预测坡面集中水流内红壤分离速率(R2=0.887 1)。该结果为深入研究红壤侵蚀机理提供了新思路,对完善侵蚀物理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水流 红壤分离速率 团聚体稳定性 饱和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质道路侵蚀产沙过程的模拟降雨试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史志华 陈利顶 +2 位作者 杨长春 闫峰陵 彭业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785-6792,共8页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5个典型路段,在1.0mmmin-1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土质道路降雨-径流-泥沙关系。结果表明,土质道路被高度压实,但使用强度和管护方式差异致使容重、路面浮土、杂草盖度、饱和导水率等...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5个典型路段,在1.0mmmin-1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土质道路降雨-径流-泥沙关系。结果表明,土质道路被高度压实,但使用强度和管护方式差异致使容重、路面浮土、杂草盖度、饱和导水率等差异显著。土质道路仅需1~3mm降雨就能产生地表径流,7~10mm的降雨使径流趋于稳定,径流系数超过60%,特别是车流量较大干道的径流系数超过70%,平均和峰值径流量达0.69mmmin-1和0.84mmmin-1。土质路面大量浮土致使初始径流含沙量高,然后快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由于路面浮土量大和在降雨过程中能形成人工细沟的车辙等导致较大车流量干道的土壤流失率是其它路段3~4倍。土质道路的容重和路面浮土与径流系数和土壤流失量呈显著正相关,饱和导水率则呈显著负相关;路面杂草能显著减少径流,防治路面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道路 径流 土壤流失 模拟降雨试验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湿润速率对三种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郭伟 史志华 +3 位作者 陈利顶 闫峰陵 李朝霞 蔡崇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三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湿润速率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mmh-1条件下,湿润速率越大,产流时间越慢,稳定径流强度越大。供试三种红壤QP1、... 以三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湿润速率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mmh-1条件下,湿润速率越大,产流时间越慢,稳定径流强度越大。供试三种红壤QP1、QP2和QP3快速湿润时稳定径流强度较慢速湿润分别增加60%、37%和21%。同样,坡面侵蚀量也随着湿润速率的增大而增加,供试三种典型红壤在快速湿润条件下侵蚀量较中速湿润分别增加23%、28%和61%,较慢速湿润分别增加112%、85%和159%。侵蚀泥沙的平均质量直径随着湿润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团聚体破碎机制以及坡面侵蚀机理,为侵蚀模型提供必要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湿润速率 人工模拟降雨 坡面侵蚀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粒矿物对细菌吸附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代华 黄巧云 +2 位作者 蔡鹏 荣兴民 陈雯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2,共7页
本文目的是建立粘粒矿物对细菌吸附测定的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介质-Nycodenz,通过测定蛋白质与菌量的相关性,探讨了分离液的分离悬浮效果,摸索了适宜菌量、矿物量,以及吸附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测定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来表征... 本文目的是建立粘粒矿物对细菌吸附测定的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介质-Nycodenz,通过测定蛋白质与菌量的相关性,探讨了分离液的分离悬浮效果,摸索了适宜菌量、矿物量,以及吸附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测定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来表征矿物表面细菌的吸附量是可行的;浓度为60%(w/v)、密度1.31 g ml-1的Nycodenz密度梯度分离液可有效地分离矿物—细菌体系中被矿物吸附的细菌与游离的细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粘土矿物表面吸附细菌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芽孢杆菌 吸附量 Nycodenz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活化磷矿粉对矿区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学慧 姜冠杰 +3 位作者 胡红青 刘永红 付庆灵 黄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05-2011,共7页
通过盆栽莴苣试验,研究施加草酸活化磷矿粉对矿区农田土壤Cd污染钝化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南漳磷矿粉后,供试土壤交换态Cd的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2.5%~20.3%;施加不同浓度经草酸活化过的南漳磷矿粉后,交换态Cd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最高... 通过盆栽莴苣试验,研究施加草酸活化磷矿粉对矿区农田土壤Cd污染钝化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南漳磷矿粉后,供试土壤交换态Cd的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2.5%~20.3%;施加不同浓度经草酸活化过的南漳磷矿粉后,交换态Cd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最高降低了39.5%。施加保康磷矿粉后,随着施加量的增加,与对照相比,交换态Cd的含量变化不显著;施加经草酸活化保康磷矿粉,土壤交换态Cd含量比对照最高降低了21.5%。同时,与对照相比,施加南漳磷矿粉后,残渣态Cd含量最大值是对照的2.03倍,施加经草酸活化的南漳磷矿粉后,残渣态Cd含量最大值是对照的2.61倍;施加保康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后,残渣态Cd含量与对照也有显著增加。施加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可以显著降低莴苣各部分对Cd的吸收,减少Cd在莴苣植株的累积。在施加两种活化磷矿粉后,与对照相比,莴苣地上部分Cd含量分别最多可降低41.4%、59.3%,根部Cd含量最多降低47.7%、55.1%。因此,低品位磷矿粉经草酸活化后施于Cd污染土壤,可以更好地钝化固定土壤中的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活化磷矿粉 重金属 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9
14
作者 韩宝吉 石磊 +4 位作者 徐芳森 黄见良 曾祥明 马欣 郭龙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0-2435,共6页
对2009和2010年湖北省水稻主产县(市)的1 027个农户水稻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养分施用量、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现状、与2003年湖北省农户水稻施肥状况作了比较,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该省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肥... 对2009和2010年湖北省水稻主产县(市)的1 027个农户水稻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养分施用量、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现状、与2003年湖北省农户水稻施肥状况作了比较,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该省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养分投入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所有种植水稻的田块均施用了氮肥,只有极少数农户施用有机肥和微肥。全省水稻氮(N)、磷(P2O5)和钾(K2O)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84.0、63.8和67.4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0.35∶0.37。水稻氮肥施用量偏高;晚稻施磷肥不足与中稻施磷肥过量的现象较为突出;施钾肥不足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为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衡;氮肥施用量偏高,绝大多数农户将氮肥以基肥或基肥与分蘖肥施入;钾肥施用量普遍不足,有相当多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磷、钾比例以及基肥追肥比例不协调;同一地区内农户之间肥料施用不平衡;施肥不合理以及施肥方法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水稻单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和推广湖北省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对实现该地水稻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水稻 施肥现状 分析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对土壤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宏玲 石磊 +1 位作者 徐芳森 王运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采用根箱试验,初步研究了磷正常和低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基因型97081和低效基因型97009在植株生长、磷的累积以及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不同形态磷吸收和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缺磷胁迫下能够产生较多的生物量;具... 采用根箱试验,初步研究了磷正常和低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基因型97081和低效基因型97009在植株生长、磷的累积以及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不同形态磷吸收和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缺磷胁迫下能够产生较多的生物量;具有较强的吸收和积累磷的能力。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分级试验表明,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97081根际土的速效磷、Al-P和Ca-P浓度均低于磷低效基因型97009,暗示磷高效基因型具有较强的活化吸收土壤中Al-P和Ca-P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磷吸收利用 根际 土壤磷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矿粉对油菜幼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俊艳 胡红青 +2 位作者 李荣纪 陈守文 张素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1-446,共6页
用γ-聚谷氨酸(γ-PGA)与摩洛哥磷矿粉(MPR)混合处理后,在红壤、黄棕壤、黄褐土上分别进行了油菜幼苗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3种土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的生物量都高于其他处理。红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与对照(CK)... 用γ-聚谷氨酸(γ-PGA)与摩洛哥磷矿粉(MPR)混合处理后,在红壤、黄棕壤、黄褐土上分别进行了油菜幼苗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3种土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的生物量都高于其他处理。红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与对照(CK)和磷酸二氢钙(SP)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改性磷矿粉处理的油菜幼苗含磷量和吸磷量都高于相应的单施磷矿粉处理,甚至显著高于SP;并可提高植株的磷吸收效率和磷肥利用率。在土壤培养试验中,磷矿粉施入3种土壤后,均能提高土壤pH值、有效磷和交换性钙镁含量,降低红壤中交换性铝含量。上述各指标增加或降低幅度大小顺序均为:改性磷矿粉>磷矿粉>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γ-PGA) 磷矿粉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与氮肥后移对巢湖流域麦田磷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静 郭熙盛 +1 位作者 王允青 丁树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2-1159,共8页
农田磷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可导致磷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源头控制农田磷素流失对于治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9—2010年冬小麦生长期间的径流、泥... 农田磷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可导致磷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源头控制农田磷素流失对于治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9—2010年冬小麦生长期间的径流、泥沙和磷素进行了监测与测定分析,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对巢湖流域麦田P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耕作处理(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TS)、氮肥后移处理(NFP)和少免耕+秸秆还田+氮肥后移(NTS+NFP)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0%、10%和22%,泥沙量分别减少了30%、14%和38%,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各处理径流液总磷(TP)浓度范围是0.095~0.360mg·L-1,其中,颗粒态磷(PP)是磷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形式,约占TP的51%~69%。长期的保护性耕作提高径流液中溶解态磷(DP)的浓度,降低了PP的浓度,但TP浓度难以看出明显的变化规律,而氮肥后移降低了径流液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各处理TP流失量在0.060~0.079kg·hm-2之间,约占当季施磷量的0.2%。处理TS、NFP和NTS+NFP与处理T相比,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0%、21%和24%。作物生长情况显著影响土壤磷素的流失,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吸磷量与径流TP的迁移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可以作为源头控制农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氮肥后移 磷素 径流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侵蚀红壤中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关系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春燕 黄丽 +1 位作者 谭文峰 胡红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3种侵蚀红壤(轻度、中度、严重)为供试材料,利用干湿筛法获得其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4 mm,2~4 mm,1~2 mm,0.5~1 mm,0.25~0.5 mm),分析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布。结果显示,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强,〉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逐... 以3种侵蚀红壤(轻度、中度、严重)为供试材料,利用干湿筛法获得其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4 mm,2~4 mm,1~2 mm,0.5~1 mm,0.25~0.5 mm),分析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布。结果显示,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强,〉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团聚体的分散度却依次升高;无论何种侵蚀程度,湿筛后团聚体的组成均以小粒径团聚体(〈0.25 mm)占优势。轻度和中度侵蚀的红壤,其有机质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严重侵蚀的则相反;侵蚀红壤有机质含量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3种侵蚀红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严重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红壤 有机质 水稳性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茼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海征 胡红青 +2 位作者 黄巧云 黄丽 张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4-1828,共5页
为了解堆肥施入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后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堆肥用量下茼蒿品质、产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用量的增加,茼蒿产量、粗蛋白、Vc、P和K含量先显著增加后降低,而茼蒿可溶性糖含... 为了解堆肥施入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后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堆肥用量下茼蒿品质、产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用量的增加,茼蒿产量、粗蛋白、Vc、P和K含量先显著增加后降低,而茼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茼蒿中Cu含量,比对照最多降低35.5%。茼蒿地上部Cd、根部Cu和Cd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又上升的趋势。茼蒿地上部Cd含量在堆肥用量为20g·kg-1时达最低,根部Cu、Cd含量与对照相比最多分别降低20.1%和39.5%。对于污染地区的茼蒿种植,试验堆肥的适量施用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重金属 茼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盐滴定法测定氧化锰矿物的电荷零点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泗进 谭文峰 +1 位作者 刘凡 冯雄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6-763,共8页
以针铁矿为对照,采用电位滴定法(PT)、快速电位滴定法(RPT)、盐滴定法(ST)和改进的盐滴定法(IST)研究了几种氧化锰矿物的电荷零点(PZC)。结果表明:PT法测得酸性水钠锰矿、锰钾矿和钙锰矿的PZC分别为1.18、1.98和3.98,RPT法的结果分别为1... 以针铁矿为对照,采用电位滴定法(PT)、快速电位滴定法(RPT)、盐滴定法(ST)和改进的盐滴定法(IST)研究了几种氧化锰矿物的电荷零点(PZC)。结果表明:PT法测得酸性水钠锰矿、锰钾矿和钙锰矿的PZC分别为1.18、1.98和3.98,RPT法的结果分别为1.75、2.10和3.50。而ST法测得氧化锰矿物的ΔpH与横轴没有交点,但延长加入0.5 ml 2 mol L-1KCl溶液后的平衡时间至24 h,获得上述样品的PZC分别为0.98、1.72和3.31。经典ST法通过改进,可以测定氧化锰矿物的PZC,其方法简单,结果与PT、RPT法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零点 盐滴定法 氧化锰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