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背景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卫林 周金燕 +4 位作者 李顺 李励漫 李甘霖 Muhammad Shaaban 林杉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17-222,共6页
践行绿色低碳农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推进农业领域碳达峰、助力碳中和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现有的低碳农业模式开展调研,分析了高山蔬菜种植模式... 践行绿色低碳农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推进农业领域碳达峰、助力碳中和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现有的低碳农业模式开展调研,分析了高山蔬菜种植模式、手机导航种地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智能水肥一体系统模式的低碳潜力。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技术储备不足、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低碳农业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优化农业管理、加强低碳创新、培育绿色农业产业链、完善低碳农业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进而实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农业模式 碳中和 高山蔬菜 绿色种养 高标准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组成与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黄雷 成莉娟 +5 位作者 陈雨露 耿明建 聂军 鲁艳红 廖育林 黄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5,共9页
为了探讨紫云英与不同比例化肥减施下,土壤纳米颗粒中黏粒矿物的组成与转化,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MV)与100%、80%、60%和40%(F100、F80、F60和F40)4个比例化肥配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将土壤分为4个粒级(>2000、2000~450、4... 为了探讨紫云英与不同比例化肥减施下,土壤纳米颗粒中黏粒矿物的组成与转化,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MV)与100%、80%、60%和40%(F100、F80、F60和F40)4个比例化肥配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将土壤分为4个粒级(>2000、2000~450、450~100、100~25 nm)的颗粒,研究黏粒矿物在不同粒级颗粒中的分布特征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壤颗粒由>2000 nm减小至100~25 nm,2000~450和450~100 nm颗粒中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降低8%~11%,100~25 nm颗粒中1.4 nm过渡矿物和蛭石极少甚至消失,游离铁和非晶质氧化铁的含量增加,在100~25 nm颗粒中最高。②紫云英与化肥减施下,化肥配施量80%前后矿物的转化出现明显差异。化肥从100%降至80%,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增加,增幅为14.1%~51.2%,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降低,降幅为3.6%~11.7%;继续降低化肥配施量,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却降低,降幅为13.7%~28.8%,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增加,增幅为2.6%~18.5%。③紫云英还田下随着化肥配施量的降低,游离铁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非晶质铁的含量在所有粒径中均先显著提高后降低,在MV+F80处理100~25 nm颗粒中达到最高为9.45 g/kg。综上,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与土壤颗粒中高岭石、伊利石和非晶质铁转化有明显关系,以化肥减施20%处理影响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减施 纳米颗粒 黏粒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紫云英还田与化肥配施下水稻土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坤 耿明建 +3 位作者 聂军 鲁艳红 廖育林 黄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7-1649,共13页
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重要的胶结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为探索紫云英还田并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粒级黏粒组分中的富集特点,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单施紫云英(MV)... 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重要的胶结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为探索紫云英还田并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粒级黏粒组分中的富集特点,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紫云英配施全量化肥(MV+F100)和紫云英配施80%化肥(MV+F80)4个处理,通过湿筛和离心分离土壤团聚体(>250、53~250和2~53μm)和黏粒(<2μm),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及其黏粒中铁氧化物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MV和F100相比,紫云英与全量化肥配施增加了>250μ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53~25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了8.2%~20.5%和4.1%~8.5%。(2)与MV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2~53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12.7%~55.6%,52.4%~54.9%和45.9%~48.6%),降低了>250和53~250μm团聚体非晶质铁的富集率(32.8%~36.8%和17.2%~28.4%)。而与F100相比,2~53μm团聚体和团聚体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以及富集率均显著降低(3.5%~21.3%、29.2%~30.4%和10.9%~26.9%)。(3)>250μm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黏粒的非晶质铁含量、铁的活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团聚体黏粒的游离铁含量、非晶质铁的富集率呈显著正相关。团聚体的MWD和GMD与>250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2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50、2~53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的游离铁是团聚体MWD和GMD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紫云英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团聚体黏粒铁氧化物的含量,促进>250μm团聚体的形成,从而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团聚体 黏粒 铁氧化物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水稻土团聚体中各形态铁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甘雅芬 徐永昊 +2 位作者 周富忠 耿明建 黄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8-1248,共11页
【目的】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粒径团聚体中铁锰形态的影响,以揭示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机制。【方法】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荆州进行,供... 【目的】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粒径团聚体中铁锰形态的影响,以揭示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机制。【方法】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荆州进行,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设置不施氮肥(CK)、紫云英种植还田(MV)、60%氮肥(N_(60%))、100%氮肥(N_(100%))、紫云英种植还田+60%氮肥(MV+N_(60%))、紫云英种植还田+100%氮肥(MV+N100%)6个处理。于2019年,采样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各粒径团聚体中不同形态的铁锰含量。【结果】施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以MV+N_(60%)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比CK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49.8%,微团聚体含量减少了71.0%,有效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大团聚体中各形态铁锰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在>5 mm团聚体中,除游离锰外其余形态的铁锰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MWD)或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相关(r=0.474~0.704),游离铁和非晶质铁与MWD和GM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游离铁和非晶质铁是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有利于游离铁和非晶质铁在大团聚体中的富集,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进而改变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氮肥减施 团聚体稳定性 铁锰形态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洗后污泥对3种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5
作者 彭岗 常红 黄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206-210,218,共6页
以2种污泥(SA、SB)为材料,研究皂角苷和柠檬酸联合淋洗后污泥(LSA、LSB)对萝卜、白菜和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洗后污泥(LSA、LSB)中的重金属(Cd、Cu、Ni、Cr、Pb和Zn)和养分(有机质、N、P)均降... 以2种污泥(SA、SB)为材料,研究皂角苷和柠檬酸联合淋洗后污泥(LSA、LSB)对萝卜、白菜和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洗后污泥(LSA、LSB)中的重金属(Cd、Cu、Ni、Cr、Pb和Zn)和养分(有机质、N、P)均降低。随污泥添加量(总干质量的5%~50%)的增加,3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减小;而淋洗后污泥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淋洗后污泥添加量为50%时,3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均在90%以上。3种蔬菜种子的发芽指数随淋洗污泥(LSA、LSB)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SA、SB相比,添加淋洗污泥后,3种蔬菜种子的根伸长抑制率增大,小白菜根伸长抑制率增加了3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淋洗 种子 发芽率 发芽指数 根伸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