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体记忆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途径研究——以襄阳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1 位作者 张志远 王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集体记忆 复杂网络 活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状态认知的景观特征评估三元体系构建
2
作者 吴雨浓 潘玉莲 +2 位作者 孙译远 刁俊宇 张斌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102,共7页
过去30多年中,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包括景观特征识别和评价2个阶段。目前研究的重心主要在识别阶段的方法和技术方面,而识别和评价阶段的研究逻辑还有待强化,2个阶段的关系则有... 过去30多年中,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包括景观特征识别和评价2个阶段。目前研究的重心主要在识别阶段的方法和技术方面,而识别和评价阶段的研究逻辑还有待强化,2个阶段的关系则有待挖掘。在传统LCA体系基础上,需通过景观特征因子综合组成与权重赋予来聚焦化识别阶段的对象,强调判断与赋值的过程,以进一步明确评价阶段的目的和价值导向,引入和构建由构成、格局、属性三方面景观指标组成的状态认知阶段,从而将传统LCA相互独立、分离的二元体系转变为相互关联并具有逻辑递进的三元体系。目的是进一步丰富、连续和深化LCA各阶段的研究内容,有助于LCA向后端发展,以指导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状态认知 三元体系 景观指标 景观特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泊湿地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武汉16个湖泊湿地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婷婷 赵聆言 +1 位作者 关艺蕾 朱春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500m缓冲区范围对空气温湿度关键影响因子(测试点周边25~100m范围内交通道路长度、水体面积、非硬质下垫面面积和距城市中心距离、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构建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调整后R~2值分别为0.116~0.954(RH)、0.160~0.957(T),经留一交叉验证调整后R~2分别为0.248~0.994(RH)、0.212~0.991(T)(P<0.05);2)随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的增加,空气T呈上升趋势,RH呈下降趋势,空气T变化幅度最大值为4.2℃,RH为13.3%;3)温湿效应日变化表明空气T从8:00开始逐渐上升,春、夏、秋三季在14:00—16:00达到峰值,冬季在12:00—14:00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RH与T变化相反。合理规划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对整个湖泊湿地温湿改善效应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湖泊湿地 温湿效应 周边建成环境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风景园林国际研究热点与未来挑战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文平 陈倩 黄子秋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75-81,共7页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人口增长与文化多元化等挑战日益严峻。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风景园林学科在应对和缓解这些挑战方面,不仅已被证明可为人类提供多种福祉服务,也积极促进了多专业合作,拓...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人口增长与文化多元化等挑战日益严峻。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风景园林学科在应对和缓解这些挑战方面,不仅已被证明可为人类提供多种福祉服务,也积极促进了多专业合作,拓展了学科内涵。为了全面确定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主题拓展的国际现状及未来挑战,对2000—2020年间已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未来挑战与风景园林学研究启示。研究结果揭示近20年来以英文为发表语言的风景园林研究在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绿色基础设施与建成环境、风景园林文化与社会福祉、景观绩效评估与规划管理、大数据与工具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解决食物与生态危机、塑造更加包容的人居环境、促进跨学科合作、增强务实教育等方面仍面临着较大挑战。未来风景园林学应在多尺度关联与系统性研究、多学科交叉合作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研究主题 未来挑战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公众感知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怡 裘鸿菲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126,共6页
湖泊公园是城市蓝绿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开展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量化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游憩空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8个典型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爬取公园网络评论数据,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潜在主题,结合社会... 湖泊公园是城市蓝绿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开展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量化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游憩空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8个典型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爬取公园网络评论数据,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潜在主题,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模型,并对比问卷调查结果,探讨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公众感知维度有休闲娱乐、审美体验、运动健康、社交互动、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主导服务类型是休闲娱乐和审美体验,而科普教育是最不易被感知的;公园可达性、周边文化建设、园内基础设施及自身特色是影响感知频率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和活动类型差异对感知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因此,未来湖泊公园的建设可在科普主题活动举办、特色湖泊文化景观、公园配套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关注多年龄段人群需求,从而提升公园服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公众感知 LDA主题模型 情感分析 湖泊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气候模拟的武汉居住小区植被降温通风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章莉 詹庆明 蓝玉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96,共5页
基于武汉市典型居住小区建筑布局,以8种代表乔木建模,借助微气候模型,模拟分析夏季8种植物在3种不同植被布局中的降温通风效果;研究中以植物间高宽比(Aspect Ratio of Trees,ART)量化描述植被布局。结果显示:乔木布局、植物物理属性(叶... 基于武汉市典型居住小区建筑布局,以8种代表乔木建模,借助微气候模型,模拟分析夏季8种植物在3种不同植被布局中的降温通风效果;研究中以植物间高宽比(Aspect Ratio of Trees,ART)量化描述植被布局。结果显示:乔木布局、植物物理属性(叶面积指数、冠幅和树高)均会影响绿地降温通风效果;当乔木以ART<2布局时,小区绿地能有效降低居住小区内平均温度,显著提升户外热舒适度;当乔木以ART≥2时,居住小区中乔木对风速的阻挡最小;叶面积指数大、树冠大的高大乔木,有较强的温度调节能力,能积极改善户外热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小区 植被布局 树种 微气候模拟 降温通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遗产活化路径研究——以欧洲文化之都项目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远 赵星雅 王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92,共6页
城市遗产作为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质的时空表达,呈现了城市历史的层积过程。在深入解析空间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参考空间生产理论框架构建遗产活化路径研究模型。选取2007年以来承办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ECOC)项目... 城市遗产作为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质的时空表达,呈现了城市历史的层积过程。在深入解析空间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参考空间生产理论框架构建遗产活化路径研究模型。选取2007年以来承办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ECOC)项目的27座城市,借鉴扎根理论与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思路,分别从开放编码、主轴编码与选择编码3个级别对项目评估报告进行聚类分析,并运用因果循环图梳理出此类文化活动的基本脉络。最后,针对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提出空间生长、理念创新和共识激活的活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遗产 空间生产 欧洲文化之都 系统动力学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泰山地区营建与治理考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婧雅 张玉钧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研究古代山岳风景营建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可明确中国典型区域风景的内在特征。以明清泰山地区为研究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细读方法,解析其山城空间格局和与之配套的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认为:明清泰山地区通过核心点... 研究古代山岳风景营建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可明确中国典型区域风景的内在特征。以明清泰山地区为研究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细读方法,解析其山城空间格局和与之配套的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认为:明清泰山地区通过核心点统领、重要节点控制、线性种植串联以及意境营造等手法,构建了"山城一体"的空间格局;通过国家地方结合管理、多方参与共治、香税反哺等策略,形成了"山城互促"的治理机制。最后在国土空间视角下,从营建目标、治理理念、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多方参与等方面探讨传统与现代区域风景营建的演变特点,并从区域风景识别与范围界定、多解预景规划、共治模式和适应性管理3方面提出规划管理建议,以期为半自然区域的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风景 风景名胜区 景区规划 景观营建 治理 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