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以华中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建始县为例 被引量:67
1
作者 程华东 刘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7-22,共6页
教育扶贫是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主要路径。基于华中农业大学在建始县精准扶贫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及遇到的问题,通过对三螺旋理论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构建了以产业为纽带,农户、企业、高校、政府四主体相互作用的四螺旋模型,探索各主体充分... 教育扶贫是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主要路径。基于华中农业大学在建始县精准扶贫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及遇到的问题,通过对三螺旋理论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构建了以产业为纽带,农户、企业、高校、政府四主体相互作用的四螺旋模型,探索各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提出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新路径,即:找准农户致贫或返贫的原因;高校与政府联动,做好扶贫规划;高校与企业联动,抓好产业建设;加强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动,攻克难点问题;四主体联动,强化过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四螺旋模型 高等教育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演变、特征与启示——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侯琳 肖湘平 江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139,共9页
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探讨近七十年来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历程,发现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结合农业产业需求不断调整,并由单一专门化向全面多元化发展;课程结构逐渐清晰,呈现农科特色;课程... 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探讨近七十年来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历程,发现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结合农业产业需求不断调整,并由单一专门化向全面多元化发展;课程结构逐渐清晰,呈现农科特色;课程学时“两降一升”,支撑人才全面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拓展,但专业教育课程与产业发展结合略显不足;实践教学逐渐区别于理论教学形成独立体系,围绕社会发展需求优化教学目标,并以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为中心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我国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优化培养目标,推进培养目标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完善课程体系,体现农业产业发展前沿特点;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支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分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程华东 陈宇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4-150,177,共8页
农业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人才振兴的培育地、文化振兴的策源地、生态振兴的新智库、组织振兴的孵化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 农业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人才振兴的培育地、文化振兴的策源地、生态振兴的新智库、组织振兴的孵化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即服务于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目标的“六个一”产业振兴模式、服务于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双水双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服务于城郊地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目标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可复制、易推广、能成型”的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学 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DEA模型的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评价
4
作者 周青 徐炜蕾 +1 位作者 张亚丽 吴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61-4572,共12页
种养结合是顺应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农业生产模式,然而现有研究在农业生态效率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导致无法准确评价农业生态效率及其提升机制。构建了考虑种养系统耦合的农业生态... 种养结合是顺应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农业生产模式,然而现有研究在农业生态效率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导致无法准确评价农业生态效率及其提升机制。构建了考虑种养系统耦合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框架,从产业“链”的角度,将种养系统划分为两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选用基于SBM的网络DEA模型对中国2000—2021年29个省市种养系统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均值为0.5975,其中东北地区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最高,东部次之,中部和西部地区效率较低。养殖系统和种植系统共同促进了种养结合系统效率的提高,且养殖系统对整个种养结合系统效率提升的贡献相对更大。整体来看,四大区域效率损失的首要原因都是种植劳动力投入冗余,说明目前我国农业亟需提升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投入要素转型替代。其次,化肥投入冗余以及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冗余也是导致种养系统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情景分析表明,种养结合能够减少种养循环链条上的化肥和饲料投入冗余,降低非期望产出,从而提升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种养结合后的化肥投入冗余从48.55%下降到23.22%,饲料投入冗余从34.93%下降到22.94%,非期望产出冗余从53.39%下降到29.39%。因此,未来应该根据地方优势优化种养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种养结合水平,完善种养循环产业链,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DEA 非期望产出 方向距离函数 种养结合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验证:绩效管理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嵌入量表开发研究
5
作者 王方洲 吴平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措施让高校教师管理陷入困境,探寻全新的绩效提升手段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依据工作嵌入理论,工作绩效与工作嵌入程度呈正相关,提高嵌入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绩效。本研究通过构建与设计符合我国国情... 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措施让高校教师管理陷入困境,探寻全新的绩效提升手段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依据工作嵌入理论,工作绩效与工作嵌入程度呈正相关,提高嵌入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绩效。本研究通过构建与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工作嵌入维度与测量量表,分析工作嵌入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提升教师工作嵌入水平能积极正向影响工作绩效。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师工作嵌入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工作嵌入理论的应用领域,还能为高校教师绩效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嵌入 量表开发 高校教师 绩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视角下农地整理管护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微 杨钢桥 江颖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论文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视角出发,基于改进的绩效棱柱模型开展农地整理管护绩效研究,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农地整理管护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提升机制。实证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1)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视角出发,基于改进的绩效棱柱模型开展农地整理管护绩效研究,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农地整理管护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提升机制。实证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1)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中管护制度类变量、管护流程类变量、管护投入类变量、管护措施类变量及农民满意类变量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度水平检验;(2)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中影响因素对管护绩效的贡献度排序基本一致,依次为农民满意类变量、管护制度类变量、管护流程类变量、管护措施类变量、管护投入类变量。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建议既要鼓励利益相关者对管护工作的贡献,也要承认利益相关者满意程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统筹制度安排、流程设置、管护投入等关键要素以提升管护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理 管护绩效 绩效棱柱模型 增强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同视域下教会大学农村公共服务研究
7
作者 杨习超 陈新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80-85,130,共6页
社会认同是指社会个体对特定社会群体在情感上的归属感,需要从社会群体对个人自身利益满足等方面获取与实现。19世纪中后期,教会大学伴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跻身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虽然产生的背景复杂,文化侵略的原罪难辞,但面对来自中... 社会认同是指社会个体对特定社会群体在情感上的归属感,需要从社会群体对个人自身利益满足等方面获取与实现。19世纪中后期,教会大学伴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跻身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虽然产生的背景复杂,文化侵略的原罪难辞,但面对来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抵制,教会大学在基督教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利用他们在医学、农学、林学、植物学和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方面的优势资源,为农村平民子弟免费提供教育机会,在中国农村开展广泛的普及教育、农业科技帮扶、乡村社区建设、基础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服务,赢得了中国众多底层个体的社会认同,奠定了教会大学在华百年发展的坚实基础。借鉴教会大学的服务理念和做法,中国大学应在去功利化中推进服务社会的务实程度和贡献力度,在与社会的融合中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 教会大学 农村公共服务 西学东渐 社会服务 去功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和学科交叉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曾晨 周詹杭 +2 位作者 柯新利 刘文平 王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给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议题,面向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地理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方法和工具,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给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议题,面向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地理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方法和工具,系统梳理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行动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随后基于该议题的学科交叉性、知识综合性和科学前沿性,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农业资源开发和利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体系、农业生态安全格局和发展模式转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5个方面的交叉研究内容。最后在“地球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下,从全球气候治理、农食系统转型、城乡气候韧性、智慧农林系统、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等交叉研究方向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交叉研究体系进行前瞻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一流农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以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专业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新忠 张亮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80,共7页
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和高素质人才短缺。如何培养出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人才是我国涉农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 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和高素质人才短缺。如何培养出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人才是我国涉农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经验,以期对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教育 霍恩海姆大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经验及启示——以农业与环境科学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新忠 康诚轩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53,共8页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环境科学在政府强力推动下萌芽,在自我砥砺振兴中形成,在社会鼎力相助中壮大,在与人类共命运中成熟。该校农业与环境科学居于世界前列,得益于其发展战略与实际问题结合、专业指导与学生需求吻合、成果转化与农...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环境科学在政府强力推动下萌芽,在自我砥砺振兴中形成,在社会鼎力相助中壮大,在与人类共命运中成熟。该校农业与环境科学居于世界前列,得益于其发展战略与实际问题结合、专业指导与学生需求吻合、成果转化与农技推广融合、师资创建与学科交叉复合、奖助体系与就业平台整合等特色发展举措。借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经验,我国学科建设在发展战略、专业指导、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争创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斯分校 农业与环境科学 世界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发展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家合 张佳丽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需求管理逐渐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引起学术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政府购买公... 为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需求管理逐渐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引起学术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的必要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的概念、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的困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的路径。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待深入的研究热点,有助于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 公共服务 需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结构、过程与结果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家合 杨倩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也是拓展乡村公共服务惠民空间的有效路径。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应以价值共创为行动方向,价值共创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寻求生成和持续的机会。“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有助于系... 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也是拓展乡村公共服务惠民空间的有效路径。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应以价值共创为行动方向,价值共创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寻求生成和持续的机会。“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有助于系统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内容特征与运行机理。在结构维度上,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参与、促进组织技术同化、创新服务生态系统;在过程维度上,乡村公共服务价值共创通过数字技术驱动的主体互动与资源整合得以实现,可将其视为“价值共识-价值共生-价值共享”的系统过程;在结果维度上,数字技术分别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促进了数据能力、连接能力与决策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个人价值、平台价值与公共价值在多层次网络结构中的交互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服务 价值共创 数字技术赋能 数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和平 李红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4,共11页
研究目的:科学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为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耕地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SBM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 研究目的:科学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为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耕地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SBM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始终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和“粮食主销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从2010年的0.6419逐年上升到2022年0.9280,空间差异上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粮食主销区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区域。(3)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中游和下游地区促进作用比上游地区更显著,粮食主产区比产销平衡区作用更显著,而粮食主销区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主要来源于产出效应,成本削减效应和环境效应暂未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应加快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系统完善耕地保护利用的生产力效应,协同优化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与耕地资源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耕地保护利用 影响机制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共价值的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与机制--基于欧盟《数字化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瑞 蒋蓓蓓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7,共14页
公共价值不仅是公众需求与全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也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根本追求。欧盟是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在转型过程中具有公平性、公益性、参与性与高效化等特征,展现了公共价值核心意蕴。从使命管理、政治管理和运作管理... 公共价值不仅是公众需求与全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也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根本追求。欧盟是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在转型过程中具有公平性、公益性、参与性与高效化等特征,展现了公共价值核心意蕴。从使命管理、政治管理和运作管理三个维度分析欧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可以发现:在制定数字教育行动目标中彰显公共价值;在网络化合作发展中催化公共价值;在提升服务供给效能中强化公共价值。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向公共价值的关键机制在于,通过目标互融机制聚合共同价值;持续扩张机制增强普惠价值;融合创新机制提升服务价值;开放协调机制强化合作价值;规范运行机制实现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公共价值 数字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社公共事务支出、农民财产权益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15
作者 夏炜祁 张安录 张明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73,共15页
平衡集体经济收益的提留与分红比例有助于发展集体公共事务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双目标的实现。从财务收支平衡的视角,构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6年和2024年对佛山市南海区176个村社的跟踪调查,探讨集体与... 平衡集体经济收益的提留与分红比例有助于发展集体公共事务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双目标的实现。从财务收支平衡的视角,构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6年和2024年对佛山市南海区176个村社的跟踪调查,探讨集体与个人间的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在“自由探索”阶段,村社倾向于为村民股东分配更高的收益份额,样本村社集体提留比例平均值约为31.5%;第二,公共事务支出越高的村社,集体的收益提留比例越高,经济条件越好的村社,集体提留比例越低;第三,“分六留四”政策落实阶段,集体提留比例均值上升到41.9%,集体公共事务支出增加,村社治理水平提升。“分六留四”政策通过“刚性指导”和“柔性执行”,既保障了农民财产权益,又提高了村社“自我造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 “分六留四”政策 收益分配 集体提留比例 财务收支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农村宅基地置换满意度研究——基于湖北省彭墩村的调查 被引量:15
16
作者 胡小芳 刘凌览 +1 位作者 张越 祁凌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3-70,共8页
研究目的:为完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宅基地置换制度、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证据推理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置换后,农户对公共设施、精神文明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房屋条件满意度较低;(2)置换后农户生活成本有所增加,... 研究目的:为完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宅基地置换制度、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证据推理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置换后,农户对公共设施、精神文明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房屋条件满意度较低;(2)置换后农户生活成本有所增加,但生活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生活成本的提高对农户满意度影响较小;(3)置换后在家务农的男性比女性满意度偏高;(4)既以种地谋生又在当地兼职的农户比单纯种地谋生的农户满意度高。研究结论:在宅基地置换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护农户利益;注重产业配套,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强化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宅基地 置换 满意度 证据推理法 彭墩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禀赋对农户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大盛镇农户调查 被引量:26
17
作者 樊翔 张军 +1 位作者 王红 刘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5-271,共7页
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土壤呼吸、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业废弃物(如农膜、秸秆等)的处理都会产生碳的排放,从而加剧温室效应,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从农户的角度进行研究,基于理性行为、计划行为等理论和经济社会心理因素考虑,... 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土壤呼吸、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业废弃物(如农膜、秸秆等)的处理都会产生碳的排放,从而加剧温室效应,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从农户的角度进行研究,基于理性行为、计划行为等理论和经济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利用山东省大盛镇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认知—意愿—实践"的逻辑建立4个计量模型探究农户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结果表明:农户禀赋对低碳生产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农户对农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接近一般水平,农户对低碳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和对低碳农业生产意愿处于较高水平,农户对低碳农业的生产实践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禀赋 低碳农业生产行为 影响机制 山东省大盛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补贴政策的区域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武汉、荆门、黄冈等典型主体功能区为实证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朱兰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8-15,共8页
基于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划的分析框架,以武汉、黄冈以及荆门等典型地区的6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51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应,并运用HLM模型进行分层... 基于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划的分析框架,以武汉、黄冈以及荆门等典型地区的6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51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应,并运用HLM模型进行分层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存在提升效用,但因农业补贴强化了农民的承包权意识,因而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建立的情景下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一定的抑制性。(2)村庄和农户个体两个层面均有指标对农业补贴实施效应存在着显著影响;在村庄层面,是否有公交对农户感知农业补贴的实施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在农户个体层面,村干部经历、自身自信程度、抵抗灾害能力、耕地块数、农业生产工具等对农业补贴的实施效应也有着显著影响。(3)不同主体功能区受访农民对农业补贴实施效果的评价存在着明显差异。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所占收入比重较大,受访农民对政府农业补贴标准的敏感度较高,对农业补贴实施效应的评价略低于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政策效应 影响因素 HLM模型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47
19
作者 陈新忠 李芳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24-33,共10页
随着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和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聚焦于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注重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考察,重视非政府农技推广服务调研,强调农技推广服务效益分析... 随着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和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聚焦于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注重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考察,重视非政府农技推广服务调研,强调农技推广服务效益分析,突出农技推广服务创新探讨,并对现代社会科技服务业建设进行跟踪。但在理论依据上,本土理论建树少;在研究对象上,群体均衡取样少;在研究内容上,内在机理探索少;在研究方法上,定性定量结合少;在研究视角上,多种学科交叉少。展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要加强基础理论建设,重视整体综合调查,做好质量结合探究,强化多维视角剖析,致力科学机制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推广研究 政府推广服务 服务效益 服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压力、环境公民行为与环境管理绩效:基于中国重大工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歌 何清华 +2 位作者 杨德磊 燕雪 于涛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以重大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环境公民行为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制度压力对环境管理绩效影响的实证模型。通过对重大工程中128位项目管理层的问卷调查,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实证模型研究发现,制度压力的三个维度对环境管理绩效两个维度的... 以重大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环境公民行为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制度压力对环境管理绩效影响的实证模型。通过对重大工程中128位项目管理层的问卷调查,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实证模型研究发现,制度压力的三个维度对环境管理绩效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截然不同。其中,模仿性和规范性压力对环境管理策略和实践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强制性压力仅对环境管理策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未对环境管理实践产生显著影响。环境公民行为在模仿和规范压力与环境管理策略和实践之间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在"政府-市场"二元制度背景下提升中国重大工程的环境管理绩效水平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工程 制度压力 环境公民行为 环境管理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