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机制探析
- 1
-
-
作者
彭小川
张贵礼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2,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度开放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项目批准号SWJTUKF23-11)的研究成果。
-
文摘
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育人在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丰富的育人价值、厚重的文化价值。在厘清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联动”转变的运行机制、由“单向输出”向“双向融合”转变的交流机制、由“各自为阵”向“破壁联结”转变的保障机制、由“圈层封闭”向“自在开放”转变的共享机制,深化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构建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育人场域。
-
关键词
文化育人
高校学生社区
建设机制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协同视角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
被引量:26
- 2
-
-
作者
王昭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93,96,共3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高校学生思政状况调查研究(2016)"(16W002)
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研究"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笔者基于对某高校学生和学生管理者的实证调查,探究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困境,提出协同视角下的制度协同、主体协同、环境协同和手段协同"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
-
关键词
协同
大学生
学风建设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场域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贵礼
彭小川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度开放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项目批准号SWJTUKF23-11)
华中农业大学党的建设研究课题(2022-2024)资助重点项目“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DJYJ20220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激活并发挥高校学生社区的思政功能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应然选择和实然路径。在布尔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从理论性、时代性、功能性、校本性深化对高校学生社区场域的认知,遵循政治逻辑、育人逻辑、生活逻辑、文化逻辑完善对高校学生社区场域的构建,打造“大思政”社区课堂、开展“大融乐”社区活动、做好“大协同”社区服务、进行“大下沉”社区管理强化对高校学生社区场域的运用,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功能的实现。
-
关键词
场域理论
高校学生社区
思政功能
实现路径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60
- 4
-
-
作者
漆勇政
孙倩茹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质量与评估处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48,共3页
-
基金
2020年度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智慧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策略研究”(BK202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农林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农林高校应寓传递“真善美”于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交叉融合式”课程体系,实施耕读教育,开展“师生同耕读”,从而探索出一套具有学科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课程思政建设范式。
-
关键词
新农科
农林高校
课程思政
路径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新时代高校微文化育人探讨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漆勇政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9-91,共3页
-
基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高校专项课题“高校微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FDD0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文化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抓住微文化这个有效载体,克服微传播中的话语权缺失、微分享中的价值迷失、微欣赏中的内容错位、微学习中的平面表浅等现实困境,充分发挥微文化的正功能,通过顺势而为的浸润,实现因势利导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
-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微文化育人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