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Mu转座因子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友军 刘文婷 +1 位作者 陶勇生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36-1243,共8页
Mu因子是玉米中的一类新型转座因子。本文介绍了Mu因子的发现、分布和类型,对Mu因子的基本遗传特征(突变类型、突变频率、插入专一性、靶位点等)和Mu因子活性的调控(生长发育调控、表观遗传调控)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Mu活性的调控和应... Mu因子是玉米中的一类新型转座因子。本文介绍了Mu因子的发现、分布和类型,对Mu因子的基本遗传特征(突变类型、突变频率、插入专一性、靶位点等)和Mu因子活性的调控(生长发育调控、表观遗传调控)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Mu活性的调控和应用Mu因子进行玉米插入诱变和基因标签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Mu因子 插入诱变 基因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玉米回交一代群体中opaque2基因单侧连锁累赘的SSR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方明镜 丁冬 +2 位作者 杨文鹏 徐尚忠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59-1364,共6页
为了在回交一代既能较好地消除靶基因的遗传连锁累赘,又能在进行背景选择的基础上选择到轮回亲本遗传背景回复率较高的单株,本研究构建了单株数分别为1 416和1 627的SCBC1F1和HCBC1F1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回交群体。结合玉米叶片DNA大量... 为了在回交一代既能较好地消除靶基因的遗传连锁累赘,又能在进行背景选择的基础上选择到轮回亲本遗传背景回复率较高的单株,本研究构建了单株数分别为1 416和1 627的SCBC1F1和HCBC1F1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回交群体。结合玉米叶片DNA大量、快速提取法,使用5个与opaque2(o2)基因连锁并已定位的SSR标记,在SCBC1F1与HCBC1F1群体中,对o2基因单侧的连锁累赘进行SSR分析,并与Ribaut(2002)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结果优于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并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在玉米回交育种中应用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实际应用MAS程序中,不仅要重点考虑最终决选的单株数(Ni),而且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有足够后代的中选单株数(Nj)。另外,结合预期要消除连锁累赘的图距,制备足够大的BC1F1群体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o2基因 连锁累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株高性状的玉米EST序列与水稻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严建兵 王毅 +3 位作者 汤华 黄益勤 李建生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57-667,共11页
从已公布的玉米分子标记中 ,挑选出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平均间距小于 10cM的 2 2 4个SSR和RFLP分子标记 ,从NCBI上查找这些标记所在的玉米EST或基因的原始序列 ,逐一与水稻数据库的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在PN<1e 5... 从已公布的玉米分子标记中 ,挑选出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平均间距小于 10cM的 2 2 4个SSR和RFLP分子标记 ,从NCBI上查找这些标记所在的玉米EST或基因的原始序列 ,逐一与水稻数据库的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在PN<1e 5水平上 ,从水稻数据库中共找到 16 939段同源序列 ,平均每段玉米的序列可以在水稻数据库中找到75 .6段同源序列 ;在PN<1e 10水平上 ,一共找到 785 3段同源序列 ,将其中 2 72 9段序列与水稻的物理图谱和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行比对定位 ,最终将 896段同源序列整合在水稻分子标记连锁图上 ,形成了在序列水平上的玉米和水稻的比较基因组图谱。基于这一图谱 ,对已定位的玉米和水稻株高QTL的分子标记进行了比较基因组的定位分析。 10个玉米株高QTL紧密连锁的 18个分子标记中有 10个标记在与之同源的水稻染色体区域也定位了控制水稻株高的QTL或基因 ,暗示有相当一部分控制玉米和水稻株高的QTL是同源的。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玉米与水稻基因组的连续共线性区域可能低于预期估计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水稻基因组数据进行禾本科植物比较基因组 ,发掘新分子标记和克隆大基因组植物基因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比较基因组 水稻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