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75
1
作者 闫峰陵 史志华 +1 位作者 蔡崇法 李朝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二者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与侵蚀量和径流强度相关程度最高,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NMWD)与二者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泥沙粒径与湿筛MWD和WSA0.25之间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8283^*,r=0.8209^*);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的NMWD与泥沙粒径也存在较好正相关关系(r=0.7458,r=0.6859).泥沙粒径和水流功率在本研究中未表现出较好相关性(r=-0.1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 坡面侵蚀 泥沙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团聚体特征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 被引量:27
2
作者 闫峰陵 李朝霞 +1 位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明确红壤结构特征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选取6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稳定性分析和野外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就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坡面侵蚀过程定量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野外尺度上,红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影响... 为明确红壤结构特征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选取6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稳定性分析和野外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就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坡面侵蚀过程定量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野外尺度上,红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影响坡面侵蚀的重要因素;能定量描述土壤可蚀性的团聚体特征参数Ka,与径流强度、产沙强度等侵蚀参数显著相关;将Ka代入WEPP模型,建立了细沟间侵蚀预测方程,方程可决系数较高(R2=0.86),显示了较好的预测性能。该研究扩展了团聚体稳定性作为土壤可蚀性指标的适用范围,为红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WEPP模型 红壤 团聚体特征 土壤可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的神经网络模拟--以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2 位作者 李朝霞 史志华 刘高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54-3162,共9页
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MLP神经网络模型和GIS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3类不同道路两侧边际50m带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逐栅格模拟。结果表明:东部和北部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北沿海地区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西南部人口密... 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MLP神经网络模型和GIS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3类不同道路两侧边际50m带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逐栅格模拟。结果表明:东部和北部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北沿海地区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西南部人口密集区重金属含量较高。研究区道路边际土壤的Mn、Zn、Cr、Cu、Pb、Cd等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达到509.57、61.26、58.55、32.40、26.07mg/kg和0.27mg/kg,Cd污染较为严重,其余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级标准。道路对其边际重金属的累积作用明显,但对环境尚未造成广泛和显著的危害。不同道路类型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高速公路RG>省道RS>县乡公路RX(除Pb外)。在风向、土壤性质和地表植被覆盖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下,道路边重金属含量在30m以内达到峰值,但因重金属扩散机理的差异,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现代黄河三角洲 道路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边缘区多尺度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天巍 李朝霞 +2 位作者 史志华 温利华 蔡崇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7,共7页
都市圈边缘城市受圈层核心城市的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过程有着与一般城市不同的特征。笔者以位于武汉"8+1"都市圈边缘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在农户、乡镇、区域3种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 都市圈边缘城市受圈层核心城市的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过程有着与一般城市不同的特征。笔者以位于武汉"8+1"都市圈边缘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在农户、乡镇、区域3种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过程和驱动力因子,并探讨LUCC驱动因素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受圈层核心——武汉市需求的驱动。不同尺度上的驱动因子和驱动过程存在差异,随着研究尺度的不断缩小,作用域较小或非普遍存在的驱动因子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在最微观的尺度,农户的主观选择对土地利用变更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尺度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 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咸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温利华 史志华 +2 位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刘红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基于1978、1991和2002年3期的MSS、TM与ETM遥感影像数据,对红壤丘陵北部边缘区的咸宁市1978~2002年20余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结构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 基于1978、1991和2002年3期的MSS、TM与ETM遥感影像数据,对红壤丘陵北部边缘区的咸宁市1978~2002年20余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结构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将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图叠加,统计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2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结果显示,20多年来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以林地为主导的土地格局,林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耕地、未利用地则明显减少。在定量刻画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该区土地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政策导向、科技投入、消费水平与人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两相分离技术研究红壤微生物组成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妍 倪德军 +2 位作者 胡红青 向万胜 李学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56,共7页
采集了鄂南不同母质和利用现状的6个红壤样,用2%PEG+6%Dextran两相分离技术(Aqueous two-phase partitioning technique,简写为A2PP)纯化细菌,测定细菌生物量,研究两相分离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1... 采集了鄂南不同母质和利用现状的6个红壤样,用2%PEG+6%Dextran两相分离技术(Aqueous two-phase partitioning technique,简写为A2PP)纯化细菌,测定细菌生物量,研究两相分离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1)采用0.1%胆酸钠、钠型离子交换树脂、玻璃珠与土壤一起在4℃下振荡2h,能较好地分散土壤细菌。供试土样细菌分离率介于0.41。0.60之间,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细菌分离率高低依次为:砂页岩〉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2)A2PP技术能较好地纯化土壤中的细菌。6个供试原样的细菌多与土壤颗粒及有机质结合在一起,而两相分离技术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细菌个体,土样细菌大多被分离存在于PEG相中,纯化率为63%~78%;细菌提取率介于0.31-0.48,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细菌提取率顺序与细菌分离率顺序相同;(3)供试土样的细菌形态都以小球状、小杆状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两相分离技术 细菌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