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基非晶态合金带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怿 陆关兴 +1 位作者 栾英豪 陈绯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0-366,共7页
测试了一系列非晶态合金带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混合定理和Tsai-Halpin方程计算了层状单轴铺层的非晶态增强复合材料的纵向和横向拉伸强度和模量。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检测GPC技术在高分子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怿 卜乐炜 +2 位作者 张德震 苏诚伟 徐种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5-332,共8页
多检测GPC/SEC 在高分子表征中可获得比普通单检测GPC 丰富得多的重要信息,因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详细介绍了GPC/RI/RALLS/DV 多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并介绍了应用实例。
关键词 多检测器 GPC SEC 高分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SiO_2共混体系的研究 Ⅰ纳米级SiO_2填充PMMA体系 被引量:31
3
作者 郭卫红 李盾 +2 位作者 苏诚伟 唐颂超 徐种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1,14,共3页
研究了纳米级SiO2填充PMMA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偶联剂处理的SiO2填充PMMA的最大扭矩和最终平衡扭矩呈现如下规律,未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51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100处理S... 研究了纳米级SiO2填充PMMA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偶联剂处理的SiO2填充PMMA的最大扭矩和最终平衡扭矩呈现如下规律,未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51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100处理SiO2填充PMMA>A174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偶联剂用量在3%时,体系的拉伸强度呈现峰值。纳米级SiO2采用普通的分散方法进行混合时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随SiO2用量增加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下降,透光率降低,损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共混 二氧化钛 填充 填料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纤维/硅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善菊 王飞 +1 位作者 韩哲文 吴平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0,共5页
分别用PET短纤维和硅灰石 (无机针状晶须 )增强甲基乙烯基硅树脂 ,研究了纤维长度、含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并考察了增强纤维对硅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ET短纤维增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硬度显著提高 ,... 分别用PET短纤维和硅灰石 (无机针状晶须 )增强甲基乙烯基硅树脂 ,研究了纤维长度、含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并考察了增强纤维对硅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ET短纤维增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硬度显著提高 ,断裂伸长率下降 ;PET纤维长径比在 1 80~ 3 0 0范围内时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 ;硅灰石增强的复合材料强度、模量及硬度提高相对较小 ,断裂伸长率随增强体用量增多 ,先增加而后降低 ,存在极大值 ;两类增强体均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PET短纤维 硅灰石 复合材料 增强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IP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权 傅俊 倪礼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加入热固性丁苯树脂可降低DAIP树脂的酯键密度 ,提高其耐水性。在该体系中加入适量的偶联剂 ,可改善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界面 。
关键词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 热固性丁苯树脂 偶联剂 耐水性 介电损耗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ACR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远 汤晓东 +1 位作者 张德震 唐颂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6,共2页
用DSC和FT IR研究了PVC/ACR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 ,随KM 35 5P含量比增加塑料相的玻璃化温度Tg1向高温移动 ,橡胶相的转变温度Tg2 向低温转移 ;不同品种的ACR和PVC具有不同的相容性 ;ACR中PMMA组分与PVC之间形成氢键 。
关键词 PVC/ACR共混物 ACR 相容性 共混体系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化DAIP树脂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倪礼忠 周权 +2 位作者 顾澄中 贾寅峰 赵玉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2-466,共5页
对室温固化DAIP树脂体系的加工性能、树脂浇铸体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固化DAIP树脂体系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 树脂 室温固化 DAIP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的非线性光学研究──原理及材料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发荣 李世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22,共7页
近年来,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其固有的性质(如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倍受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已展开了广泛的探索研究工作。本文将简要叙述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概况,在介绍有机非线... 近年来,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其固有的性质(如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倍受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已展开了广泛的探索研究工作。本文将简要叙述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概况,在介绍有机非线性光学原理及材料的设计原则之后,主要对高分子非线性光学研究状况、结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光学材料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MCS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9
作者 郭卫红 李盾 +2 位作者 苏诚伟 唐颂超 徐种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4-537,共4页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 M M A)及 M C S树脂共混,改善了 P M M A 树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能,得到了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合金材料。
关键词 PMMA MCS 改性 共混体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单向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新公式
10
作者 王耀先 柴德龙 +1 位作者 赵静宇 杨舸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根据复合材料单层的实际构造,提出了串并联组合模型,采用微观力学与宏观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一组计算单向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新公式。其优点是:E1和v(12)、E2和G(12)的计算式形式对称,结构简单,计算容易,物理... 根据复合材料单层的实际构造,提出了串并联组合模型,采用微观力学与宏观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一组计算单向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新公式。其优点是:E1和v(12)、E2和G(12)的计算式形式对称,结构简单,计算容易,物理意义明确。我们把由世界上许多著名学者提出的多组预测公式和本文导出式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国内外已发表的硼/环氧、碳/环氧、玻璃/环氧复合材料的实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导出式比其他公式精确、更有价值,可供二程设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弹性模量 单层 材料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合成和性能研究──Ⅰ(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相容性
11
作者 吴蓁 赵德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80-488,共9页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显著地调节IPN(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相容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L’IPN中的网络密度对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是有效的;密度效应在IPN共混系统中存在,但其正负偏差的同时出现体现出IPN结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N 相容性 种子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
12
作者 杨宏丽 吴叙勤 李世瑨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5-89,共5页
使用HBI Rheomix 610型混合机将四种全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合物与热塑性树脂熔融共混。研究了混合效果、混合过程的平衡转矩与时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用该混合机可以得到均匀分散的共混体系。这些液晶聚合物具有大大低于纯聚砜的熔体... 使用HBI Rheomix 610型混合机将四种全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合物与热塑性树脂熔融共混。研究了混合效果、混合过程的平衡转矩与时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用该混合机可以得到均匀分散的共混体系。这些液晶聚合物具有大大低于纯聚砜的熔体粘度,将其与聚砜熔混,可使共混体系的平衡转矩比纯聚砜减小2-3倍。说明液晶聚合物是,一种加工助剂,能用来改善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液晶 聚合物 聚砜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合成和性能研究Ⅱ.(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蓁 赵德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通过动态力学谱试验(DMS)、应力-应变测量,研究了以丙烯腈、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单体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阻尼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 通过动态力学谱试验(DMS)、应力-应变测量,研究了以丙烯腈、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单体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阻尼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有效调节材料室温域的阻尼水平;初步探讨了IPN(互穿聚合物网络)中某些组分侧链(基)结构对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可能原因;本文所研究的IPN体系在力学(物理)状态上处于皮革态,而交联密度、组分含量等对IPN的力学性能具有较为复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型 互穿聚合物网络 丙烯酸酯 共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烷基酚树脂玻纤增强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荣华 焦扬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00-503,共4页
用芳烷基酚树脂与玻璃纤维布制成玻纤增强材料,研究了此材料的高温热老化性能和在30~50%热沸硫酸及热醋酸和含氯离子的热沸醋酸下的腐蚀性能。
关键词 酚醛树脂 芳烷基酚 玻纤增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醋液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常雅宁 赵素芬 +1 位作者 倪炜 沃袅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3,共4页
通过色质联用方法分析了竹醋液的成分,用连苯三酚法测定了加入竹醋液前后猪油过氧化值的变化,研究了竹醋液的抗氧化性能。实验表明竹醋液由80多种成分组成,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竹醋液作为抗氧化剂在猪油中的最佳添... 通过色质联用方法分析了竹醋液的成分,用连苯三酚法测定了加入竹醋液前后猪油过氧化值的变化,研究了竹醋液的抗氧化性能。实验表明竹醋液由80多种成分组成,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竹醋液作为抗氧化剂在猪油中的最佳添加量为每公斤猪油加入5g竹醋液;按每公斤猪油分别加入4g竹醋液与4g茶多酚进行抗氧化能力比较,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得出竹醋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抗氧化 过氧化值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缩聚法制备聚芳酯复合纳滤膜的研究 Ⅰ.基膜的制备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雪梅 陆晓峰 +2 位作者 刘光全 王彬芳 许汝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分别以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和PES合金膜为基膜,分析了相容性对膜性能以及不同种类基膜对界面缩聚的影响。用电镜分别观察PES单组分膜和合金膜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用小孔径的合金膜为基膜得到的复合膜具有... 分别以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和PES合金膜为基膜,分析了相容性对膜性能以及不同种类基膜对界面缩聚的影响。用电镜分别观察PES单组分膜和合金膜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用小孔径的合金膜为基膜得到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脱盐能力,对Na2SO4的脱除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膜 复合纳滤膜 聚芳酯 界面缩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表面的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 被引量:13
17
作者 薛志云 胡福增 +1 位作者 郑安呐 吴叙勤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用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MAC处理玻璃纤维后,再进行臭氧处理,使玻璃纤维的表面产生活性中心,引发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接枝聚合。接枝纤维的密度减小,对水的浸润性下降,红外光谱及扫描电... 用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MAC处理玻璃纤维后,再进行臭氧处理,使玻璃纤维的表面产生活性中心,引发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接枝聚合。接枝纤维的密度减小,对水的浸润性下降,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观察证明玻璃纤维表面上接枝聚合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表面处理 臭氧处理 接枝聚合 乙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晶须增强高温硫化硅橡胶发泡工艺 被引量:9
18
作者 付善菊 韩哲文 吴平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采用硅灰石晶须增强硅橡胶 ,研究了用化学发泡的方法制备发泡硅橡胶时 ,影响发泡硅橡胶的孔隙率及孔径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 ,在 1 2 0°C预发泡时 ,预发泡时间在 3~ 6min内、二次发泡温度在 1 80°C、发泡剂 H和助发泡剂明矾... 采用硅灰石晶须增强硅橡胶 ,研究了用化学发泡的方法制备发泡硅橡胶时 ,影响发泡硅橡胶的孔隙率及孔径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 ,在 1 2 0°C预发泡时 ,预发泡时间在 3~ 6min内、二次发泡温度在 1 80°C、发泡剂 H和助发泡剂明矾的用量均为硅橡胶用量的 5%、硅灰石晶须的用量控制在硅橡胶用量的 2倍内时发泡效果较好。增大发泡压力有利于减小泡孔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发泡硅像胶 孔隙率 孔径 化泡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微观结构及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卫红 沈学宁 +2 位作者 陈涛 王彬芳 许汝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2-94,共3页
采用FTIR、H-NMR、DTA、TGA等测试方法对国产聚砜(SG-90)及进口聚砜UCC-80进行了表征,证实二者均为线形双酚A型聚砜,具有相同的微观结构。通过求算样品的热分解活化能,分析了聚砜热降解的机理。试验表... 采用FTIR、H-NMR、DTA、TGA等测试方法对国产聚砜(SG-90)及进口聚砜UCC-80进行了表征,证实二者均为线形双酚A型聚砜,具有相同的微观结构。通过求算样品的热分解活化能,分析了聚砜热降解的机理。试验表明,样品中杂质的含量及聚合物端羟基的含量是影响样品热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杂质存在时,氧气对聚砜的热降解有较大影响,因而聚合物中杂质残留溶剂的去除及对端羟基进行封端对改善聚砜的热稳定性极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热分析 热降解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乙烯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颂超 郭卫红 张志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0-152,155,共4页
考察了聚碳酸酯与聚乙烯 (PC/ PE)及聚碳酸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C/ PE- g- 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表明 ,PE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 PC的抗冲击性能 ,而 PC/ PE- g- 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及混溶性优于 PC/... 考察了聚碳酸酯与聚乙烯 (PC/ PE)及聚碳酸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C/ PE- g- 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表明 ,PE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 PC的抗冲击性能 ,而 PC/ PE- g- 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及混溶性优于 PC/ PE体系。红外光谱表明 ,接枝 PE与 PC共混时 ,发生酯交换反应。冲击断口及样条截面的扫描电镜发现 ,PC/ PE- g- MAH的相态分布均匀 ,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DSC测试进一步证实了 PC/PE-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乙烯 接枝 共混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