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关系取向到生态取向: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逻辑转换及其内在机理
1
作者 徐选国 杨璠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中国社会工作自恢复重建以来就深深镶嵌于党和政府主导推动的社会治理脉络之中,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四十年来,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形成从“关系取向”向“生态取向”转变的实践逻辑。本文借助公共性理论,尝试从“价... 中国社会工作自恢复重建以来就深深镶嵌于党和政府主导推动的社会治理脉络之中,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四十年来,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形成从“关系取向”向“生态取向”转变的实践逻辑。本文借助公共性理论,尝试从“价值-技术-参与”三维框架理解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逻辑演变的内在机理,从历史纵贯和社会建构双重维度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关系取向的社会工作注重政社分开、助力维护社会秩序,是经济体制改革驱动下的社会体制改革实践;生态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服务型治理、党建统合多元力量,是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动态适应。深入地看,形塑这一转型的内在机制是社会工作对中国治理情境的动态调适和创造性转化,是多元主体对公共价值重申、社会秩序重构以及公众主体性生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 政社关系 公共性 治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民主制度的探索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国家与革命》的阐释
2
作者 陆建森 宋来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写就了不朽经典著作《国家与革命》,民主是他在《国家与革命》中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部经典著作中,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民主理论,批驳了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美化资...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写就了不朽经典著作《国家与革命》,民主是他在《国家与革命》中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部经典著作中,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民主理论,批驳了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错误思潮,精辟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把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民主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他通过深刻剖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局限性,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民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必然性,并从民主实现的前提即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民主的关键即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民主的本质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等方面,对无产阶级民主进行初步探索。文中蕴含极为丰富而又深邃的民主思想,任凭物换星移,时间流逝,依然熠熠生辉。回归文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民主思想,对于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思想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列宁 民主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散到弥合:数智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力的建构
3
作者 宋来 王华杰 《领导科学》 2025年第5期152-160,共9页
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交互共构已突破纯粹的技术范畴,构建了全新的信息传播空间。数字权力是在工业社会向数智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基于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和源代码,以数字化决策力为基底建立的权力新形态。数字权力依靠数据、硬件、软件... 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交互共构已突破纯粹的技术范畴,构建了全新的信息传播空间。数字权力是在工业社会向数智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基于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和源代码,以数字化决策力为基底建立的权力新形态。数字权力依靠数据、硬件、软件在数智空间中发挥作用,将个体庞杂的信息用数据化的方式储存和凝结起来,适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而改变个体的价值认知,实现对个体的价值引导。在数智空间形塑的信息传播场域中,公权私化、信息遮蔽、传播阻滞、价值迷失带来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力的转移。数智媒介的规则私权、数字不平等、传播内容多元化、数字资本遮蔽,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权力流散和分化的风险。为此,要强化价值引领,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阵地;运用技术赋能,重塑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格局;提高主体素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能;完善法制监管,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空间 主流意识形态 数字权力 传播权力 权力流散 权力弥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