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时代理工科研究生科学传播的调查和分析——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个案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时进 范明英 王燕春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5,共4页
以华东理工大学理工科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就理工科研究生运用网络参与科学传播实践的情况作了系统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理工科研究生运用网络参与科学传播实践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理工科研究生参与科学传播实践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理工科研究生 网络 科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态治理公众参与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芳 李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1-226,共6页
生态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蕴含的实践主体观、认识主体观与价值主体观方面与生态治理内在价值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 生态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蕴含的实践主体观、认识主体观与价值主体观方面与生态治理内在价值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生态财富与生态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生态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充分彰显出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基于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生态治理确立了价值目标,提供了动力源泉。探寻生态治理公众参与路径要着重"从群众中来"构建生态利益表达机制与生态利益综合机制,"到群众中去"构建生态价值评价机制与生态绿色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生态治理 公众参与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超越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芳 于少青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作为中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将成为当代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关注全球生态与发展问题上的相关理论,其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嵌入,同时具有对中国绿色发展语境... 作为中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将成为当代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关注全球生态与发展问题上的相关理论,其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嵌入,同时具有对中国绿色发展语境的适应。需要对比中国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要来剖析和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推动中国实现绿色发展中的优势与缺陷,探索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如何对其实现中国超越,以期建构绿色发展在共同福祉、整体视野、关注平等、共同体建设与有机思维方面的理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有机马克思主义 发展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转向 被引量:3
4
作者 秦美珠 易显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控制以及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甚至否定,根本上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在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潮,它是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控制以及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甚至否定,根本上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在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潮,它是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大融合,其关于唯物主义女性主义、身份政治的论述表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一种既不兼容、又相互需要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转向 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学理探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国民 王国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时代长卷不断展开的、鲜活的生动过程。新征程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时代长卷不断展开的、鲜活的生动过程。新征程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具有极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是历史演进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过程。新征程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必须在实践、理论、精神层面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加伟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精神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远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5,共7页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探索和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党内兴起的马克思主义...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探索和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党内兴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刘少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探索与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要义及推进路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忆天 朱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崭新坐标。从核心要义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彰显了其独特价值优势、目标优势和调控优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落脚点在资本增殖不同,人民立场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价值之“高”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目标之“高”的核心内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之“高”的基础内容。从价值意蕴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激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动力,是以增强内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策略,是以塑造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思路。从推进路径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效兼顾新生产力和旧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协同融合落实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与启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变迁——基于现代性的中国化历程考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吴青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36-43,共8页
青年学生的信仰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现代性社会需要现代性信仰。在中国现代性推进的四段历程中,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经历了确信、内化、迷失和复归的过程。在当代中国以现代化转型为特征的环境里,只有不断丰富马克... 青年学生的信仰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现代性社会需要现代性信仰。在中国现代性推进的四段历程中,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经历了确信、内化、迷失和复归的过程。在当代中国以现代化转型为特征的环境里,只有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代性内涵,创新培育方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现代性超越。从现代性视角分析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嬗变给我们当代的启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应纳入时代情境、彰显实践意境、凸显文化语境和尊重接受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青年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选择——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走向 被引量:6
9
作者 秦美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11,33,共5页
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建构的分析,揭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困境,指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不想放弃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就必须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及政治解放的关系的思想。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家务劳动 父权制 女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的三大支柱——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理论创新成果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苏 杨希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7,27,共8页
在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际,回顾我们怀着成功的喜悦走过的"辉煌的10年"(1992~2002),正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0年前发表的著名的"南方谈话"中,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我国跨世纪... 在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际,回顾我们怀着成功的喜悦走过的"辉煌的10年"(1992~2002),正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0年前发表的著名的"南方谈话"中,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我国跨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指导新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并且经受新的实践检验,在新的丰富和发展中,不断深入人心的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成果 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 邓小平理论 思想体系 “南方谈话” 奠基之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回顾——兼谈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居阅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5-88,共4页
本刊1999年第3期发表了拙文《19世纪70年代后马恩关于和平过渡理论形成》,着重考察了马恩晚年,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相应提出和平过渡理论的过程,表明和平过渡理论为无产阶级在新形势下指出了新的革命方式和策略。与此相对,在19世... 本刊1999年第3期发表了拙文《19世纪70年代后马恩关于和平过渡理论形成》,着重考察了马恩晚年,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相应提出和平过渡理论的过程,表明和平过渡理论为无产阶级在新形势下指出了新的革命方式和策略。与此相对,在19世纪中期以前。马恩为无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方式是暴力革命,那么,暴力革命理论又是怎样形成的,其所依据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就也有必要作一次历史回顾。有意义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革命 历史回顾 阶段性特征 理论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 马恩 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过渡 资产阶级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国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0,共4页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哲学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理探析
13
作者 徐国民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了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之首位,充分彰显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与重要地位。从...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了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之首位,充分彰显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与重要地位。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又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所有制关系的调整、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其核心问题是构建一套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将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融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健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考察 学理基础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方法
14
作者 叶海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4-18,共5页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探索、分析、研究中国社会主...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探索、分析、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探索和研究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寻找新路子、提出新思想,就一定要学会运用理论思维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们的实践能够适应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不断跃向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经验思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完全归纳法 分析方法 思维活动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身份生产与阶层流动--基于“孔乙己文学”现象的虚拟民族志研究
15
作者 郭琳琳 王阳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孔乙己文学”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模仿孔乙己语录而生成的亚文化流行语,折射出青年人的社会境遇和社会心态。运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社交媒体平台为研究田野,通过参与观察和在线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身份生产在家... “孔乙己文学”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模仿孔乙己语录而生成的亚文化流行语,折射出青年人的社会境遇和社会心态。运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社交媒体平台为研究田野,通过参与观察和在线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身份生产在家庭教育期望、学校培养模式和精神空间遐想的作用下得以完成,但受阶层文化鸿沟、社会资本差异和教育失配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学历促进阶层向上流动的功能愈加弱化。由于原生惯习的流失和城市化的成本越来越高,青年大学生面临着脱嵌于原生场域和城市社会的双重脱嵌困境,导致其具有内外失衡的阶层悬浮心态。因此,破除“长衫”所隐含的结构性困境是回应青年大学生的身份生产与阶层流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文学” 身份生产 阶层流动 双重脱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话语对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建构
16
作者 向云发 杜仕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4,共10页
近代中国以民族危机开始,从被迫性接受到植入性嵌合、从外源性输入到内源性生成、从参与性学习到贡献性建构,文化现代性在中国进行了从自发到自觉并全面展开的现代化历史实践,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建立起了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作为... 近代中国以民族危机开始,从被迫性接受到植入性嵌合、从外源性输入到内源性生成、从参与性学习到贡献性建构,文化现代性在中国进行了从自发到自觉并全面展开的现代化历史实践,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建立起了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输入性文化变量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时间”和“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话语,不断更新和优化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秩序,并以其奥趣题旨和宏大论域历史地渗透于中国文化现代性的生成与建构中,中国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性质和言路在寻驿中择定,价值和使命在启蒙中自觉,路径和意义在建构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叙事话语 现代化 文化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实践
17
作者 柴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2,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揭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显著优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强国建设,必须遵循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两创”和坚定人民立场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揭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显著优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强国建设,必须遵循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两创”和坚定人民立场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必须落实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重点任务,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砥砺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显著优势 原则遵循 现实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本论》到新时代: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资本论》中蕴含的以资本和空间为轴心的空间生产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空间生产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 《资本论》中蕴含的以资本和空间为轴心的空间生产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空间生产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新时代城乡、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空间生产,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经验滋养。立足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和中国空间生产实践,审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要深入挖掘国内市场消费空间,重视生态、文化等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从而不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经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资本论》 空间生产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的新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8,共11页
世界市场思想是马克思在深入研究资本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从理论渊源看,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参与世界市场的指导理论,而且为建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指导思想。从现实发展看,双循环新... 世界市场思想是马克思在深入研究资本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从理论渊源看,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参与世界市场的指导理论,而且为建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指导思想。从现实发展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世界市场困境的重大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应对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科学方案。新时代以创新发展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出发点,要坚持理论指导和问题导向合一,兼顾中国智慧和世界视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执行联动机制,从而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础上创新发展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市场 资本全球扩张 国内市场 逆全球化潮流 产业升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证科学”之“实证”概念解读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以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9,共7页
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实证科学"概念的内涵,必须把握马克思对"实证"的理解和态度。在《博士论文》阶段,马克思把"实证"理解为"实证哲学"流派所指的"神的启示"而予以否定;在《... 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实证科学"概念的内涵,必须把握马克思对"实证"的理解和态度。在《博士论文》阶段,马克思把"实证"理解为"实证哲学"流派所指的"神的启示"而予以否定;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中,他把"实证"理解为是基于理性的体现之事实研究而予以肯定;1845年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明确地把"实证"理解为从现实本身出发,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得出对现实的认识,现实是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根据。马克思肯定"实证科学",却不否定对世界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活动,马克思的"实证科学"不是孔德所说的"实证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证 实证科学 现实 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